金相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2.18 KB
- 文档页数:15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3. 学习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方法。
4. 通过实验,提高对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的认识,为后续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金相分析是一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的方法。
通过观察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可以了解其成分、结构、性能等方面的信息。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透镜将物体放大,使其细节清晰可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切片机、显微镜镜头、显微镜光源等。
2. 材料:金属试样、金相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金属试样制备(1)将金属试样切割成合适尺寸,并进行粗磨、精磨、抛光等处理。
(2)将磨光后的试样放入显微镜切片机,进行切片处理。
(3)将切片放入脱脂棉中,用3~5硝酸酒精溶液清洗,去除油污。
2. 金相试样制备(1)将清洗干净的切片放入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切片位置。
(2)用显微镜镜头观察切片,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磨光。
(3)用金相砂纸对切片进行粗磨、精磨,直至切片表面平滑。
(4)将磨光后的切片放入抛光机中,用抛光布进行抛光处理。
3.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1)将抛光后的切片放入金相显微镜中,调整光源和焦距。
(2)观察切片的显微组织,记录其形态、分布、尺寸等信息。
(3)分析切片的显微组织,了解其成分、结构、性能等方面的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属试样具有以下显微组织:(1)晶粒组织:金属试样晶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2)析出相:金属试样中存在析出相,形态各异。
(3)夹杂:金属试样中存在夹杂,分布不均。
2.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金属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1)晶粒组织:晶粒大小和分布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晶粒细化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析出相:析出相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 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3. 认识并分析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4. 建立金相组织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金相组织是指金属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对金属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仪器。
通过观察金相组织,可以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推断出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金相试样制备设备(如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等);2. 材料:金属材料试样(如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1)将金属材料试样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并进行打磨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杂质;(2)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对试样进行粗磨、细磨和精磨,直至表面光滑;(3)将磨好的试样放入抛光机中进行抛光处理,直至表面呈现镜面效果;(4)将抛光后的试样进行腐蚀处理,以显示金相组织。
2. 金相显微镜观察(1)打开金相显微镜,调整光源和物镜,使视野明亮;(2)将腐蚀后的试样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使金相组织清晰可见;(3)观察并记录金相组织的形态、分布和大小;(4)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金相组织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主要包括晶粒、析出相、相变组织等。
2. 结果分析(1)晶粒:晶粒是金属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大小和形态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越好;(2)析出相:析出相是指在金属材料中形成的第二相,如碳化物、氮化物等。
析出相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3)相变组织:相变组织是指在金属材料中发生的相变过程形成的组织,如珠光体、贝氏体等。
相变组织的形态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了解了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了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认识并分析了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
【金相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本】金相试样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磨制磨制抛光浸蚀镶嵌取样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 磨制磨制抛光浸蚀观察砂纸磨抛光剂抛光机浸蚀剂吹吹风显微观察风机酒精清洗水清洗水清洗吹干显微镜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实验概述:实验设备及材料金相分析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光学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电吹风机等。
实验材料有:低碳钢试样,工业纯铁、20钢、T8钢、亚共晶白口铸铁等显微组织样品,金相砂纸,抛光粉,硝酸酒精溶液(含4%HNO3),酒精,脱脂棉等。
实验一金属的显微分析法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讲义的有关内容;听取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操作规程;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过程,学生每人一块试样,进行试样制备全过程的操作,直至制成合格的金相试样;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所制备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并用摄像机拍照存盘。
铁素体铁素体铁素体铁素体1# 工业纯铁工业纯铁珠光体珠光体渗碳体渗碳体45钢的显微组织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变态莱氏体珠光体亚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莱氏体珠光体白色基体是共晶渗碳体莱氏体珠光体白色基体是共晶渗碳体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9# 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6#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渗碳体渗碳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珠光体莱氏体2# 3#莱氏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珠光体珠光体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4# 5#珠光体珠光体莱氏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渗碳体二次渗碳体渗碳体铁素体铁素体7# 8#渗碳体渗碳体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莱氏体莱氏体处理前冷塑变形后烛光体烛光体渗碳体热处理并腐蚀后四、总结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构造,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学习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粗磨、细磨、抛光、腐蚀等。
3. 通过观察金相组织,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其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金相显微镜载物台、腐蚀液、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载物台盖等。
2. 材料:金属试样(如钢、铸铁、铝合金等)、金相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腐蚀液等。
三、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1)粗磨:使用砂轮机或锉刀将试样待观察面制成平面,再用粗砂纸磨制,得到平整磨面为止。
(2)细磨:消除粗磨后的磨痕,得到平整而光滑的磨面。
依次在由粗到细的三种不同粒度的砂纸上把磨面磨光。
(3)抛光:将试样放入抛光机中,使用抛光布和金相砂纸进行抛光,直至试样表面光滑如镜。
(4)腐蚀:将抛光后的试样放入腐蚀液中,观察腐蚀后的金相组织。
2. 金相显微镜观察(1)将腐蚀后的试样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和光源,观察金相组织。
(2)观察金相组织时,注意观察晶粒大小、形态、分布、相的组成及形态等。
(3)记录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特征,并进行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论(1)根据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特征,分析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
(2)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3)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试样制备在试样制备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试样表面平整、光滑,便于观察。
2. 金相显微镜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晶粒大小、形态、分布、相的组成及形态等。
3. 数据分析与结论根据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特征,我们分析了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探讨了其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钢试样,我们发现晶粒越小,强度和硬度越高;对于铸铁试样,我们发现石墨形态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金相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金相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金相分析实验,了解金属相组成、组织结构和晶体尺寸,以及金属的力学性能分析方法,掌握金相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金相分析是通过对金属样品进行切割、研磨、腐蚀、脱蜡、上色等处理,然后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的金属组织结构和晶体尺寸。
通过观察不同金相结构的样品,可以了解材料的组分、相态、显微硬度、晶体尺寸和晶界等信息,并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做出分析和评价。
三、实验步骤: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切割方式,并进行样品切割。
2. 将切割好的样品用不同颗粒大小的砂纸进行研磨,逐渐减小颗粒大小,并按一定顺序进行粗研、精研。
3. 使用震荡器将样品蓬松脱蜡。
4.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调节放大倍数和对焦距离,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晶体尺寸。
5. 观察完毕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应结论。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需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伤害。
2. 对于腐蚀试剂和显色剂的使用,需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时间进行操作,避免溢出和损坏样品。
3. 在调节金相显微镜时,要小心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避免对样品造成损坏。
4. 在观察和分析样品时,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操作,避免误判和错误结果。
5. 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实验设备和工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样品组织结构和晶体尺寸,结合实验操作和分析步骤,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相应结论。
比如通过观察到的晶体尺寸和晶界分布情况,可以对材料的晶体生长机制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六、实验总结:通过金相分析实验,了解了金属组织结构和晶体尺寸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步骤,掌握了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实验结果对于分析和评价金属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材料加工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实验中注意事项的遵守和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一、实验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与观察二、实验目的1. 掌握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认识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并分析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金相实验是研究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备金相试样,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组织,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切割机、腐蚀剂、显微镜载物台等。
2. 材料:金属试样(如钢、铝、铜等)、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等。
五、实验步骤1. 试样切割:将金属试样切割成所需尺寸的薄片。
2. 试样磨光:将切割好的试样在砂轮机上磨光,直至表面平整光滑。
3. 试样腐蚀:将磨光后的试样浸入腐蚀液中,观察试样表面颜色变化,直至达到所需腐蚀程度。
4. 试样抛光:将腐蚀后的试样在抛光机上抛光,直至表面光亮。
5. 试样观察:将抛光后的试样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组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金属试样微观组织:- 钢试样:观察到了珠光体、渗碳体和铁素体等组织。
- 铝试样:观察到了α相和β相等组织。
- 铜试样:观察到了单相固溶体和析出相等组织。
2. 分析:- 钢试样:珠光体是钢中的主要强化相,渗碳体和铁素体对其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 铝试样:α相是铝的主要固溶强化相,β相对其性能也有影响。
- 铜试样:单相固溶体是铜的主要固溶强化相,析出相对其性能也有影响。
七、实验结论1. 通过金相实验,掌握了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熟悉了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观察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
3. 认识了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并分析了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八、实验体会1. 金相实验是研究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掌握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方法;2.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金相试样;3. 分析金相试样的组织结构,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
二、实验原理金相试样制备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加工成具有代表性的试样,以便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
金相试样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样、粗磨、细磨、抛光、浸蚀。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超声波清洗机、加热炉、显微镜载物台等;2. 材料:金相砂纸(0号、1号、2号、3号、4号、5号)、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试样(成分:不锈钢)。
四、实验步骤1. 取样:将不锈钢材料切割成10mm×10mm×10mm的小块;2. 粗磨:将试样放在砂轮机上,使用0号金相砂纸进行粗磨,直至试样表面平整;3. 细磨:将试样放在细磨机上进行细磨,使用1号、2号、3号、4号、5号金相砂纸,逐步减小砂纸粒度,直至试样表面光滑;4. 抛光:将试样放在抛光机上,使用抛光布和抛光膏进行抛光,直至试样表面具有镜面光泽;5. 浸蚀:将抛光好的试样放入3~5硝酸酒精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6. 观察:将浸蚀好的试样放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组织结构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不锈钢试样具有以下组织结构:(1)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呈片状分布;(2)马氏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呈针状分布;(3)奥氏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呈块状分布;(4)残余奥氏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呈颗粒状分布。
2. 结果分析:(1)珠光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韧性较差;(2)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韧性较差;(3)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韧性,但强度和硬度较低;(4)残余奥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韧性,但强度和硬度较低。
六、实验结论1.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包括取样、粗磨、细磨、抛光、浸蚀等步骤;2. 金相显微镜可以观察金相试样的组织结构,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3. 不锈钢试样具有珠光体、马氏体、奥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等组织结构,其性能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金相基本技术实验报告前言金相技术是金属材料研究中重要的检验方法之一,它通过对金属材料制样及显微观察来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以进一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性质。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学习金相实验的基本技术并掌握相关操作步骤。
实验目的1. 了解金相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金相实验中的样品制备过程;3. 学会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组织结构。
实验仪器与材料- 金相显微镜- 预埋料、打磨机- 附有纳米漏斗的喷雾枪- 粗砂纸、细砂纸、研磨液- 样品钳、石墨棒- 金相显微镜摄像头、电脑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首先选择要研究的金属材料,将其切割成符合要求的样品尺寸。
(2)将样品固定在打磨机上,先用粗砂纸打磨样品的表面,然后逐渐使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直到样品表面光滑无凹凸。
(3)将打磨过的样品用研磨液清洗干净,确保样品表面洁净。
2. 样品腐蚀(1)将样品放入预埋料中,确保样品表面朝上,注入合适的腐蚀剂。
(2)使用喷雾枪在腐蚀液表面均匀喷洒纳米漏斗,以控制腐蚀速度。
(3)依照所需腐蚀时间进行腐蚀,注意观察样品的腐蚀情况,并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3. 进行金相观察(1)取出腐蚀后的样品,并洗净置于显微镜台座上。
(2)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用光源照亮样品。
(3)通过调节显微镜焦距,观察并记录样品的金相组织结构。
4.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结构,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硬度、韧性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成功掌握了金相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通过样品制备、样品腐蚀和金相观察,我成功获取并观察了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信息,并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金相实验为金属材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对于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2. 《金属材料金相学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2. 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3. 认识金属材料在显微镜下的金相组织;4. 分析金相组织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金相组织是指金属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晶粒、相、析出相等。
金相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将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清晰地呈现在观察者眼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试样(成分:xxxxx);2. 材料:各号金相砂纸、抛光布。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1)将试样用砂轮机粗磨,去除表面氧化层;(2)用各号金相砂纸进行细磨,直至试样表面光滑;(3)将试样放入抛光机中,使用抛光布进行抛光,直至试样表面光亮;(4)将试样放入3~5硝酸酒精溶液中腐蚀,直至观察到所需组织;(5)用脱脂棉将试样擦拭干净。
2. 金相组织观察(1)将制备好的试样放置在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上;(2)调整物镜和目镜,使金相组织清晰可见;(3)观察不同倍数下的金相组织,记录观察结果;(4)对观察到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判断其成分、形态和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主要包括晶粒、相、析出相等;2. 通过分析金相组织,发现晶粒的大小、形态、分布等因素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3.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下:(1)晶粒尺寸: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越好;(2)晶粒形态:晶粒越接近等轴,材料的性能越好;(3)析出相:析出相的形态、大小、分布等因素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认识到了金属材料在显微镜下的金相组织。
同时,我们分析了金相组织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研究金属材料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试样制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试样表面,避免划伤;2. 在观察金相组织时,注意调整物镜和目镜,使金相组织清晰可见;3. 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分析。
金相试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与观察二、实验项目简介通过制备试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XXX的金相组织,使学生掌握金相试样制备的方法,认识XXX的金相组织和形态特征,建立成分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三、实验目的1. 掌握铝合金的制备过程和抛光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2.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认识铝合金的金相组织;4. 结合理论,理解铝合金成分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实验要求1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了解相关材料常规的金相组织,对有关名词、概念有清楚地认识,了解观察显微组织的原理、方法和作用。
2对操作技能与仪器设备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砂纸的型号和使用,熟悉抛光机和显微镜的使用,会判断试样制备的好坏。
仪器设备:砂轮机、砂纸、抛光机、金相显微镜等。
3对实验报告的要求:1. 记录实验过程;2. 根据金相照片分析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关系;3. 要求用正规实验报告纸,书写清晰。
五、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材料1. 设备: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
2. 各号金相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试样(成分:xxxxx )。
六、 实验步骤(1)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取样、磨制、抛光和浸蚀等步骤。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1. 取样试样的选取应根据被检验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取其有代表性的部位。
例如研究零件的失效原因时,应在失效部位取样,并在完好部位取样,以便对比分析。
对于铸造合金,考虑到组织的不均匀性,应从表层到中心各个部位进行选取。
对于轧材,研究表层缺陷和夹杂物的分布时应横向取样;研究夹杂物类型、形状、变形程度、带状组织时应纵向取样。
对一般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组织均匀,可任意取样取样时应保证试样观察面不发生组织变化,试样尺寸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手拿方便即可,其形状以便于观察为宜。
观察金相图实验报告金相图实验报告观察与分析1. 引言金相图实验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金相观察和分析,以揭示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处理状态的金属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探讨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晶粒大小、晶粒形态、晶界和相组成的差异,从而了解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
2.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所用的装置主要有金相显微镜、显微镜照相系统和金相试样制备设备等。
实验方法包括制备金相试样、粗磨、细磨、腐蚀和显微观察等步骤。
3. 实验结果分析3.1 材料处理状态对金相组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处理状态的金属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我们发现材料的处理状态对金相组织有明显影响。
例如,经过固溶处理后的试样,晶粒尺寸较大,晶粒形状较规则;而经过退火处理后的试样,晶粒尺寸较小,晶粒形状较不规则。
这是因为固溶处理能够使金属内部溶质均匀分布,并形成大晶粒;而退火处理可以通过晶界迁移和晶粒再结晶等机制,使晶粒尺寸变小。
3.2 金相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通过对金相试样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晶粒大小和晶粒界面的情况。
晶粒大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有重要影响。
晶粒尺寸越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韧性越好。
晶界的存在也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晶界能够阻碍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疲劳性能。
3.3 金相组织的分析方法金相图的观察主要通过金相显微镜来完成,可以获得试样的显微组织信息。
组织特征的分析可以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来进行,例如计算晶粒大小、测量相体积分数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来进一步评估材料的性能。
4. 实验总结与思考金相图实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表征方法,能够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金相图的意义和应用,并掌握了金相试样制备和金相显微镜的操作技巧。
同时,我们也对材料处理状态和金相组织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通过金相观察来评估材料的性能。
篇一:金相试样制备试验报告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制备原理,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金相试样制备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粗磨、细磨、抛光和浸蚀五个步骤。
1.取样从需要检测的金属材料和零件上截取试样称为取样。
取样的部位和磨面的选择必须根据分析要求而定。
截取方法有多种,对于软材料可以用锯、车、刨等方法;对于硬材料可以用砂轮切片机或线切割机等切割的方法,对于硬而脆的材料可以用锤击的方法。
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尽量避免和减轻因塑性变形或受热引起的组织失真现象。
试样的尺寸并无统一规定,从便于握持和磨制角度考虑,一般直径或边长为15~20mm,高为12~18mm比较适宜。
对那些尺寸过小、形状不规则和需要保护边缘的试样,可以采取镶嵌或机械夹持的办法。
金相试样的镶嵌,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如聚氯乙烯),热凝性塑料(如胶木粉)以及冷凝性塑料(如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填料进行的。
前两种属于热镶填料,热镶必须在专用设备一镶嵌机上进行。
第三种属于冷镶填料,冷镶方法不需要专用设备,只将适宜尺寸(约φl5~20mm)的钢管、塑料管或纸壳管放在平滑的塑料(或玻璃)板上,试样置于管内待磨面朝下倒入填料,放置一段时间凝固硬化即可。
2.粗磨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1)修整有些试样,例如用锤击法敲下来的试样,形状很不规则,必须经过粗磨,修整为规则形状的试样;2)磨平无论用什么方法取样,切口往往不十分平滑,为了将观察面磨平,同时去掉切割时产生的变形层,必须进行粗磨;3)倒角在不影响观察目的的前提下,需将试样上的棱角磨掉,以免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黑色金属材料的粗磨在砂轮机上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试样牢牢地捏住,用砂轮的侧面磨制。
在试样与砂轮接触的一瞬间,尽量使磨面与砂轮面平行,用力不可过大。
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往往出现试样磨面的上半部分磨削量偏大,故需人为地进行调整,尽量加大试样下半部分的压力,以求整个磨面均匀受力。
金属研究所金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金相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金属样品制备、金相显微镜操作和金相试样制备及检测方法。
通过该实验,能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并通过显微镜图像、金相组织相图、组织特征分析等方式对金属材料进行分析和判定。
二、实验原理1. 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是用来观察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及组织成分的一种仪器,利用该仪器可以进行导热、塑性变形、重晶粒、结构相转变、退火等实验。
2. 金相试样制备在对材料进行金相试样制备时,需要选择不同的试样制备工艺和条件,例如研磨、切割、封装、腐蚀等,以得到符合观察需求的试样。
3. 组织检测及定量分析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内部结构时,需要对样品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其晶粒尺寸、晶界、夹杂物、组织缺陷等物理参数。
三、实验步骤—选取金属样品并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去除表面污物和氧化物,保证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在样品上涂覆较为均匀的细铝粉—调整金相显微镜的聚光镜和目镜,使其不斑驳、清晰—确定试样放置位置,安装试样和快拆夹头—将试样放入试样台内,并调整俯仰角度—通过显微镜底部的光源调整照明强度和方向—使用试样平台上的移动凸轮使试样旋转,观察不同位置的组织结构—记录观测数据和显微照片—在所选试样表面涂布脱脂剂,放入清洗罩中—手工力磨硬砂纸,直至获取平滑度为0.2μm的试样表面—在样品表面涂布波谷油,放入阳极电解槽中—腐蚀时间约为5-15秒,取出试样,用压拉纸把其表面上的腐蚀物和电解液擦拭干净—放入金相显微镜中进行组织检测和定量分析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试样品为Q345B钢材,观察试样中的晶粒、夹杂物、孔隙、裂纹等组织特征。
通过观察样品在不同区域的晶粒大小分布及其分布密度,判断钢材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测试结果如下:1. 钢材整体组织结构均匀,表面平整,无气体孔隙和裂纹;2. 在试样的中央区域和边角区域,观察到晶粒大小和晶界清晰度存在差异性;3. 中央区域的晶粒大而清晰,大小分布均匀,未发现任何夹杂物或管状粒的现象;4. 边角区域的晶粒较小而不清晰,因晶界位置的夹杂物导致部分晶粒长约80μm左右,呈尺寸分布不均匀;5. 在试样表面晶粒表面存在的伸缩现象,结晶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显微镜和其他金相试样加工设备的使用。
2. 观察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了解其微观结构,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金相实验是通过观察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了解其微观结构,从而分析其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金相组织是指金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种组织形态,如晶粒、相、析出相等。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其组织密切相关,通过观察金相组织,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材料:不锈钢、纯铁、铜、铝合金等。
2. 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砂纸、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1)取样:从金属材料或零件上截取试样,尺寸约为10mm×10mm×5mm。
(2)粗磨:使用砂轮机对试样进行粗磨,去除表面氧化层和缺陷。
(3)细磨:使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对试样进行细磨,直至表面光滑。
(4)抛光:使用抛光机对试样进行抛光,使表面达到镜面效果。
(5)浸蚀:将试样放入3~5硝酸酒精溶液中,进行浸蚀,观察组织形态。
2. 金相观察(1)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金相组织。
(2)记录观察到的金相组织,分析其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
(3)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锈钢金相组织观察结果:不锈钢的金相组织主要由奥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
奥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塑性,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铁素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2. 纯铁金相组织观察结果:纯铁的金相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
铁素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珠光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3. 铜金相组织观察结果:铜的金相组织主要由单相固溶体和析出相组成。
单相固溶体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析出相可以提高铜的强度和硬度。
4. 铝合金金相组织观察结果:铝合金的金相组织主要由固溶体和析出相组成。
金相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结论金相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金相制备实验,探究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过程:1. 样品的制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作为实验样品,例如铁、铝等。
将样品切割成适当的尺寸,并用砂纸打磨表面,以便后续的金相观察。
2. 粗磨:将样品固定在金相机中,使用粗磨纸对样品进行粗磨,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凹凸不平的部分。
3. 精磨:使用细磨纸对样品进行精磨,以获得更加平整的表面。
4. 去脂:将样品放入去脂剂中浸泡,去除样品表面的油脂和污垢。
5. 腐蚀:将样品放入腐蚀液中,根据样品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腐蚀液,进行适当的时间腐蚀,以显现出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
6. 清洗:将腐蚀后的样品用水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腐蚀液。
7. 除锈:将样品放入除锈液中,去除样品表面的锈蚀物。
8. 洗净:将除锈后的样品用水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除锈液。
9. 干燥:将样品放置在通风处晾干,或使用烘干机进行快速干燥。
10. 金相观察:将样品放入金相显微镜中,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观察和记录样品的显微组织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金相制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显微组织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金相观察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晶粒大小、晶界、相分布等显微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与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密切相关。
2. 不同制备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研磨、腐蚀、除锈等,都会对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研磨过程中的磨粒大小和力度会影响样品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从而影响显微观察的效果。
3. 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金相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形貌、相分布等显微结构的变化。
例如,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金属材料,其晶粒会发生晶粒长大、晶粒细化等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观察实验报告篇一:金相实验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训练报告实验名称金相试验实验日期 XX 年12 月 17 日得分:地点:年级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同组人姓名目录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及讨论………………………………………………………………………..附:实验原始数据处理………………………………………………………………..注意事项1、禁止随意动设备、仪器、药品及实践场所物品,实践活动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
2、安全操作,严格注意电、火、水、试剂等具有伤害性带来的危险,不得违章进行任何活动。
金相试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与观察二、实验项目简介通过制备试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铝合金的金相组织,使学生掌握金相试样制备的方法,认识铝合金的金相组织和形态特征,建立成分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三、实验目的1. 掌握铝合金的制备过程和抛光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2.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认识铝合金的金相组织;4. 结合理论,理解铝合金成分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实验要求1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了解铝合金常规的金相组织,对有关名词、概念有清楚地认识,了解观察显微组织的原理、方法和作用。
2对操作技能与仪器设备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砂纸的型号和使用,熟悉抛光机和显微镜的使用,会判断试样制备的好坏。
仪器设备:砂轮机、砂纸、抛光机、金相显微镜等。
金相综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碳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综合分析实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 材料11(1)指导老师:席生岐高圆小组组长: 仇程希小组成员:齐慧媛李敏朱婧王艳姿闫士琪陈长龙黄忠鹤郭晓波丁江蒋经国庞小通林乐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热处理工艺操作;2.学会使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钢的金相组织分析方法;4.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影响;5.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专业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二、实验内容1.进行45和T12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规范参考相关资料;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试样前后的硬度;3.制备所给表中样品的金相试样,观察并获取其显微组织图像;4.对照金相图谱,分析探讨本次实验可能得到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
三、实验原理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一定时间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目的。
研究非平衡热处理组织,主要是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来确定。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的一系列的变化。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1.加热温度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或Acm+50-100℃(正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高温回火(500-650℃)。
金相实验报告篇一:金相实验报告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报告报告题目: 金相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机械111姓名:邓永明学号: 1107XX14组别:第六组指导老师:胡一丹完成日期: XX.10.18一. 热处理工艺分析1. 正火(1)工艺内容:正火(英文名称:normalizing),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根本目的是去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为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
(2)工艺特点: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
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
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
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
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
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工,一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
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
对于用这类钢制作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
高碳工具钢和轴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3)应用范围: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2. 退火(1)工艺内容: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
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还有一些专用退火方法,如不锈耐酸钢稳定化退火;软磁合金磁场退火;硅钢片氢气退火;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等。
(2)工艺特点:(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4)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
(3)应用范围: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
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①完全退火: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
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
②球化退火: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
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
③等温退火: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
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
④再结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
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
⑤石墨化退火: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
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
⑥扩散退火:用以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
方法是在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将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长时间保温,待合金中各种元素扩散趋于均匀分布后缓冷。
⑦去应力退火:用以消除钢铁铸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
对于钢铁制品加热后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100~20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消除内应力。
2. 淬火(1)工艺内容: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
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
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
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
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
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2)工艺特点: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3)应用范围:淬火工艺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车、飞机、火箭中应用的钢件几乎都经过淬火处理。
为满足各种零件千差万别的技术要求,发展了各种淬火工艺。
如,按接受处理的部位,有整体、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按加热时相变是否完全,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对于亚共析钢,该法又称亚临界淬火);按冷却时相变的内容,有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和欠速淬火等。
二. 实验步骤与制样方法1. 取材:分别经过淬火、退火、正火热处理加工过#45钢各一块、粗糙程度不同的的砂纸六张(五张湿用一张干用)、牙膏适量(抛光时作润滑用)、适量稀硝酸溶液实验仪器:洛氏硬度计水磨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2. 制样:(1)分别将三块#45钢在干用砂纸上打磨,分别把上下两表面的氧化皮抹掉直至出现较为光亮的平面(打磨时只能朝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而不是来回移动)。
(2)用洛氏硬度计在其中一个光亮的平面上测量硬度,选择不同的点测量三次并记录好数据。
(3)测量好硬度之后,先使用最粗糙的一张砂纸对#45钢的另外一个平面进行打磨,打磨时同样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可以加适量水降低温度,打磨至平面上的磨痕全部朝同一个方向。
然后换粗糙程度低一级的砂纸对#45钢试样继续进行打磨,打磨的方向在原来的方向上旋转90度,即垂直于磨痕方向。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在粗糙程度最低的一张砂纸上打磨至较为光滑没有明显划痕即可。
(4)将刚才打磨好的光滑平面放到抛光机上打磨,打磨前可以先在抛光机的打磨平面上涂上牙膏层,打磨时#45钢试样应在打磨平面上不断重复画“8”字移动,且适时要在打磨平面上滴水降低温度。
抛光时间根据热处理工艺的不同而不同,直至将该试样平面抛至像镜子一样光亮且没有划痕即可。
(5)将打磨好的#45钢试样用电吹风吹干,然后在刚才打磨好的平面上滴上适量的稀硝酸溶液,稀硝酸溶液应覆盖整个打磨表面。
待腐蚀完毕后迅速冲洗干净然后吹干。
3. 拍照:把加工好的#45钢式样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并拍下照片。
篇二:金相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本实验一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 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显微组织。
右图为单相组织和双相组织的显微组织图实验概述: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金相分析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光学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电吹风机等。
? 实验材料有:低碳钢试样,工业纯铁、20钢、T8钢、亚共晶白口铸铁等显微组织样品,金相砂纸,抛光粉,硝酸酒精溶液(含4%HNO3),酒精,脱脂棉等。
实验一金属的显微分析法?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讲义的有关内容;? 听取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操作规程;? 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过程,学生每人一块试样,进行试样制备全过程的操作,直至制成合格的金相试样;?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所制备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并用摄像机拍照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