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1、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2、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产物)

4、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教育、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

1.学校应该视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来源

第一: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过程。对学生自身的研究就是要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第二,对当代生活的研究。泰勒认为这首先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泰勒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的教育目标

从上诉三个来源的分析,这样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哲学的甄选和心理的甄选。{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的程序是如如何有效的陈述目标。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的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标}

3、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映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可能达到的即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习内部引发或产生的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问题。

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

6、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映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学习经验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等等○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集中结果。

7、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1连续性○2序列性○3整合性

8、课程评价的本质: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

9、课程评价的特点:○1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2用评价观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

10、泰勒原理的评价:泰勒原理一直被认为是课程探讨入门的基本框架。它综合了当时有影响的教育学流派和思想的各种主张,囊括了课程开发的各种重要因素,形成一个系统的模式。但是,对于课程编排的四个基本问题,泰勒原理并未给予回答。我们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不同的课程理念来填充这个框架而得到不同的课程计划,这就给泰勒原理发挥作用留下了相当大的余地。除了其历史意义外,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

课程模式是有英国著名的课程专家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

至于目标模式的本身,斯腾豪斯看来,把目标模式普遍应用于课程开发存在两个基点障碍:一是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二是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

11、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过程模式的本质含义在与鼓励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以斯滕豪斯所领导制定的人文学科课程计划为例,它提出教师应遵循下列五项过程原则:○1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的问题○2在处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3对于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探究,主要方式是讨论,而不是灌输式的讲授○4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需达成一致意见○5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对

学习的质量和标准负有责任。

关于“过程原则”,其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斯腾豪斯——教师作为研究者)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宗旨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围绕学生认知发展对教学进行设计。

(一)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认识论,知识是人们基于经验中材料二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使经验的材料具有意义和结构。

2学习准备和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

所谓的准备是受教育影响而引起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影响概念函数

1、(布鲁纳)中间语言:指只是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

2、(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3、发现学习: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4、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性(2)注重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并不是依据已经严格规定好了的步骤进行,而是采用跃进、越级、和走捷近的方式思维的

(3)注重内部机动:适时地、有序地施以食饵和奖赏,就可以产生有效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就是外部动机。推进这种真正的学习行为动力,必须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可以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主要的内部动机有好奇心:可以是说内部动机的原型、能力动机:也是布鲁纳所提倡的一种典型的内部动机、自居作用: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也被布鲁纳看作是一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5、(布鲁纳)发现学习的价值:○1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2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

力的发展,因为在发现学习中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3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机动和自信心。○4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1奥苏伯尔的学习观

奥苏泊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他不像传统学习理论那样,把研究局限于实验室中,而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基于对课堂学习的研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

第一,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则是同化

第二,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一是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关联起来的心理倾向。二是学习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基础知识。三是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

第三有意义学习类型○1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6、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

7、下位学习: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括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因而以下位的方式被纳入较概括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互相作用。

8、上位学习: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摄范围上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处于上位而与原有观念发生作用。

适当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但却有某些可以类比的观念用来理解新观念。教学设计的原则

奥苏伯尔所提倡的讲解式教学,旨在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及认知结构的发展15、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2综合贯通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从一般原则道个别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

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驱力所组成(如下)

10、认知驱力: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11、自我提升驱力:指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的动机。

12、附属驱力:指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

1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3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16、先行组织者在哪些方面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1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其上○2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为新知识的接受提供了一种脚手架○3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17、学习层级理论的基本内容:加涅按学习的复杂行程度,把学习分成八种,并依次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即学习层级理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学习)他的论点: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即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

加涅区分了五类学习结果,第一理智技能:是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第二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第三言语信息:是人类把一些积累起来的知识传给下一代的主要方式。第四动作技能即动手操作能力第五:态度是一种习得的的内部状态,他影响个人对某些事事情采取行动的选择。

18、加涅教学设计理论评价:他强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促进,因此人们也常把加涅的理论称为指导教学模式。在他看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要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前提,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加涅智力技能的学习条件:(1)促进先前习得部分技能的恢复(2)呈现言语线索使部分的组合有顺序(3)安排好作间断复习的时机(4)运用各种前后关系促进迁移

认知策略的学习条件:(1)对策略做描速(2)提供各种时机进行各种策略的练习,如提出新奇的问题到解决问题

言语信息的学习条件:(1)使用各种印刷符号或语言激活注意(2)为有效编码而呈现一种有意义的前后关系(包括表现)

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1)提供言语或其他指导,以项实行的路线提供线索(2)安排反复练习(3)提供直接而精确的反馈意见

态度的学习条件:(1)在选择某项行动后,对具有成功的经验进行回忆(2)对选择的行动进行操作,或观察榜样人物对这一行动进行操作(3)对成功的操作给予反馈,或观察榜样人物的反馈

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内部阶段:

1动作阶段2领会阶段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 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 作业阶段8 反馈阶段

范例方式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

19、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

20、范例选择的基本原则:○1基本性○2基础性○3范例性

21、范例教学的教学论原则:○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4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22、范例教学过程的程序:○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的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的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的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23、范例教学模式评价:产生于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是以丰富的德国教育传统为底蕴,又吸纳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的进步教育思想的精神。范例教学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限、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

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主张。

24、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一般发展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两个方面}

25、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评价:首先以一般发展突破了传统教学论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取向,力图把知识技能的发展与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一般发展的同时来掌握知识技能,这就把握住了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课题。其次,赞科夫力求把教育学研究与心理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与发展看作是一种互为前提、互为结果的动态关系,这无论对心理学研究还是对教育学研究都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的教学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的教学原则 3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是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是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6、程序教学的涵义:是斯金纳依据操作条件反应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了的普莱西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27、程序教学设计的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即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28、程序教学模式评价: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催生去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并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它不仅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速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2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1人类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2人无法预测和把握未来○3心理学要重视对个体内在的情感、信念、价值观、意愿及抱负的研究,重视个体心理状态及过程的研究○4心理学要关注人类经验的形成○5强调自我概

念,这是人本主义最杰出的贡献,因为自我概念不仅是决定个体行为的要素,也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适应性、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

罗杰斯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是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典型代表。

罗杰斯。他对人性有三个基本的假设。情感和认知领域相统一的整体观。以自我为核心的个性观、强调人类直觉与创造的超验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是这样一种内驱力,它促使个体发现更为充分的自我表现,认识一个人的潜能,形成更大的效率和能力,形成创造性并且在令人惬意的和富有意义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它的要旨在于,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早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的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30、(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1极大的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

3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价: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在,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1、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2、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产物) 4、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教育、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 1.学校应该视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来源 第一: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过程。对学生自身的研究就是要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第二,对当代生活的研究。泰勒认为这首先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泰勒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的教育目标 从上诉三个来源的分析,这样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哲学的甄选和心理的甄选。{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的程序是如如何有效的陈述目标。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的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标} 3、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映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可能达到的即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习内部引发或产生的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问题。 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薛国军 1.教学过程设计 2.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 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4.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6.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7.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8.理解课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把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门具体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而进行的系统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教学单元、课时或某一项培训等此类微观教学系统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其基本环节和内在逻辑结构都是动态的。 教学顺序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之间几乎不存在学习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设计,主要有三种理论指导:①布鲁纳(J. Brunner)的螺旋式课程及发现教学法。②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理论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结构模式。③加涅的分层方法及序列化教学。态度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提出的榜样人物法。其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习者了解与相信榜样人物,例如学习著名物理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事迹等;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通过这类活动,使学习者在产生共鸣中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他们采取类似行动的可能性。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和布里格斯(L. Briggs)提出的先教局部技能,通过适量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的原则进行,其教学顺序可以是:①认知阶段;②分解阶段;③定位阶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按教学单位的规模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当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研究突出了以下几点: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探索个别化教学;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的探索。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或认知方向,它是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为促进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品质,与他主学习、机械学习相对;探究学习关注学习的手段,途径,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则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 绪论 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 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 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正确 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 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 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 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 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 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 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 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 2.校本课程开发

3.教学内容 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 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 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 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 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 2.课程类型 3.显性课程 4.班级授课制 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简答:课程组织的准则。 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简答:小学教育实践中常见的课程类型有哪些? 简答:当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基本趋势 判断: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第六章小学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名词解释:1.课程实施 2.教学模式 简答:1.课程实施的主要取向,你赞同哪一种课程实施取向,为什么? 2.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3.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小学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4.教学活动的特征 5.小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论述:1.小学教学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判断:1.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正确 2.过程属性是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教学的过程即生成属性和发展属性。 第七章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名词解释:课程与教学评价 简答: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4.小学生学习成就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桂林师专教育与管理系课程教案首页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轨迹 ㈠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萌发 最早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来自教育者自身的经验。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宝贵思想。 孔子: 《学记》(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汉唐时期: 从以“六艺”为主转变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记诵。 宋代: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有是物,必有是理,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见。” 古希腊教育课程与教学思想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上强调理性; 二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和谐,围绕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所谓“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三是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四是主张启发教学,苏格拉底主张教学就像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她们所孕育的婴儿一样,重在引导,故将其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在课程设置上,在古罗马,培养多才多艺的“雄辩家”是教育的理想,因此文法、修辞、逻辑是其主要课程,昆体良(M.F.Quintilianus)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中世纪: 学校课程为基督教会所垄断,以宗教为核心,服务教会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强调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天性,重视人文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 所有这些都对教学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㈡教学论的发轫:《大教学论》问世 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https://www.doczj.com/doc/036902482.html,enius)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这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

*题型:1.背诵20’(诗、词。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2.简答3*5’(答课标。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 3.课例分析20’ 4.教学设计30’ 5.论述15’(注意多举例)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着,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最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年的京师同文馆,并在()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A.1865;1908 B.1898;1922 C.1862;1903 D.1895;1911 答案:C 2.关于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说法:①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无关;③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④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人是赫尔巴特;⑤道尔顿制的提出者是道尔顿;⑥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的是京师同文馆;⑦文纳特卡制对程序教学影响很大;⑧开放课堂起源于美国。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②⑤⑧ B. ①③⑥⑦ C.②③⑦⑧ D.②④⑤⑥ 答案:B 3.关于班级授课制,下列哪种缺点最易遭受批评 A.不易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B.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人为割裂教学内容适应“课”的需要 D.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个别教学 答案:B 5.又称“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贝尔—兰喀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分组教学 答案:A 6.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班级上课 C.分组教学 D.导生制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主要有和。 答案: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2.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年的京师同文馆,并在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答案:1862 1903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和学业考评。 答案:备课上课 4.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其特殊形式是。 答案: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 1.特朗普制 答案要点: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家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统一的上课时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兼顾了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 2.复式教学 答案要点: 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年级编在同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个教师在一节课中分别交替进行的组织----------------------------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 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 三本教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

小结: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 (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重点2016

第一章概论 【简答】传统教学论有哪些基本特征? 1.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2.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习惯和科学性 3.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4.形成了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5.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6.出现了一大批对教学论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家 科学主义教学论与人文主义教学论争论焦点? 科学主义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 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 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股执行、计划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刚好相反: 它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 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 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 【名词解释】课程标准 在我国,当前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第二章 【名词解释】隐形课程 隐形课程又叫潜课程或潜在课程,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简答】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外部因素:1.社会 2.儿童 3.知识 内部因素:1.学制 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辨证否定之规律 第三章 【名词解释】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简答】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学科的发展 【简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注重基础性 2.贴近社会生活 3.尊重学生经验 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第四章 【名词解释】课程开发 主要指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论述】泰勒目标模式 1.关于课程目标的选择与界说 “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个筛子”: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 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在处理学习经验的纵向和横向组织关系时,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学习经验的组织还要确定组织的要素及其组织策略 学习经验的组织还需要确定组织结构,即课程的呈现方式 4.课程评价 步骤:1.解说目标 2.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情境 3.编制评价手段 4.解释和使用评价结果 第五章 【名词解释】教学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机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简答】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4.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归纳00467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P3 2、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去里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时间,开启了“课程开发理论”。P4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的奠基者、开拓者。P4 4、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P5-6 5、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他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9-10 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P11-12 7、学科结构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叫学科结构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过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P13 8、比较著名的新课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开发的PSSC物理课程,“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研究开发的BSCS生物课程,研究开发的SMSG数学课程,“化学键取向研究会,研究开发的CBA化学与CHEMS化学,”地球科学科学设计研究会,所开发的ESCP地学等等这些课程可统称为“学术中心课程”。P13

9、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席杰罗姆·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论战。P14 10、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P14 11、学科结构两个基本含义: 1是一们学科特定的半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2是一门学科特定的套就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骇异的统一。P15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P17-20 13、“概念重建注意课程范式“的本质:“解放兴趣”的追求。解放兴趣:亦称“解放理性”,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利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动。P24 14、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于“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开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内涵的意义P24 15、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P25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的国教育家拉特克。P25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P26

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 1.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年的京师同文馆,并在()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A.1865;1908 B.1898;1922 C.1862;1903 D.1895;1911 答案:C 2.关于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说法:①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无关;③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④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人是赫尔巴特;⑤道尔顿制的提出者是道尔顿;⑥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的是京师同文馆;⑦文纳特卡制对程序教学影响很大;⑧开放课堂起源于美国。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②⑤⑧ B. ①③⑥⑦ C.②③⑦⑧ D.②④⑤⑥ 答案:B 3.关于班级授课制,下列哪种缺点最易遭受批评 A.不易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B.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人为割裂教学内容适应“课”的需要 D.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个别教学 答案:B 5.又称“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贝尔—兰喀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分组教学 答案:A 6.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班级上课 C.分组教学 D.导生制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1.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主要有和。 答案: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2.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年的京师同文馆,并在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答案:1862 1903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和学业考评。 答案:备课上课 4.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其特殊形式是。 答案: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 2 分) 1.特朗普制 答案要点: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家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统一的上课时间。这种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能够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著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当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1、什么是科学实验?实验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有哪些(2项)?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有何区别与联系? 1)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使自然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暴露它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无法暴露的特性,以便通过观察和研究来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设置对照原则、真实客观原则 3)联系:观察是实验的基础,而实验又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活动,以致实验与观察常常被合并使用;区别:观察是收集自然界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人们所期望的东西。 2、生物学实验主要有哪些主要类型?请举例说明。 1)观察鉴别实验。例如实践的“观察花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侧重于通过观察认识生物学对象,重视观察结果。 2)验证性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侧重于通过实验证明已有结论,实验的结果和过程并重。 3)探究实验(局部探究实验全程探究实验)。例如“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侧重于通过实验发现新知识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侧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和自主获得结论。 4)模拟实验。像高中的“细胞模型制作”“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是按照真实实验的原理,利用不相干的替代材料所做的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 3、验证性实验有哪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举例说明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1)先讲后做型、先做后讲型、边讲边做型 2)正确的选材决定着实验的成败,正如孟德尔选择闭花授粉的豌豆做杂交实验,普鲁斯特利选择生长旺盛的植物做光合作用实验。 4、举例说明模拟实验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11数专) 《初等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导论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讨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数学教育研究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章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1、《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学段按哪四个领域展现? 2、《九章算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主要数学教育理论概述 1、弗赖登塔尔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对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述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基本观点对数学教育 的启示。 3、波利亚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 领域? 第三章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视角 1、数学探究学习有什么特点 2、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3、数学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2、张奠宙教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哪三条 具体的数学教学原则? 3、什么叫讲授法?它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数学的一般能力包含哪几种? 2、简述数学能力的含义。 第六章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修养 1、数学史教育应遵循哪四个原则? 2、数学思想方法从接受的难易度上可分为哪三个层? 3、简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分哪几步? 2、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 限生机(三个方面P266)。

第八章数学教育评价 1、数学教学评价的要素有哪些? 2、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3、数学课的评价由哪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数学教育实习 1、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2、简述数学教育实习的任务。 第十章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 1、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选择论题的策略。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 1、掌握说课的内容和要求,会写说课稿。 2、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会分析教材,会写教案。(如: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 3、会创设问题情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