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思考导学】1.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的原因有哪些?有何表现?答案: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以及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②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随之出现了严重危机。
表现:①西北边疆:1865年,阿古柏侵略新疆,占领天山南北;英俄勾结支持阿古柏。
1878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②西南边疆:1888年,英国进攻西藏,清政府求和,英国强迫开放西藏的亚东为商埠。
③东南边疆:1874年,日本军队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
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从台湾撤军。
2.如何评价左宗棠?答案:(1)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创办楚军,协助清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2)他是洋务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在洋务运动时期,他开办了福州船政局,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起了积极的作用。
(3)他是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
1875年,他奉命收复新疆。
1878年初,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他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3.法国挑起中法战争的目的何在?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答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
在战争中,中国虽在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却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使法国侵略者在谈判桌上达到了在战场没有达到的目的,出现了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
【自学导引】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加紧了侵略扩张,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
第三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科目:初二历史编写人:、时间:班级:姓名:审核人:学习目标:了解阿古柏侵略新疆、沙俄侵占伊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学习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习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一、预习案(一)边疆危机1、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世纪60-70年代,和都想夺得这块辽阔的土地。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军事头目率兵侵入新疆,占领,攻陷了天山南路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惯于趁火打劫的出兵强占伊犁。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他采用“”战术,收复除以外的广大地区。
(三)谈判桌上的斗争(1)清政府为收回伊犁,派为全权大臣赴俄国直接进行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为此清政府改派为钦差大臣,与俄国重新谈判,签订了。
(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二、探究案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边疆危机爆发的背景是什么?2、结合教材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请简述边疆危机的概况。
3、请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4、想一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是什么?5、辩一辩187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当时中国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房屋均告危机。
李鸿章等认为两者难以同时兼顾,主张放弃塞防,集中精力发展海防。
而左宗棠等人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是英、俄渗透。
你认为左、李二人的意见谁对谁错?为什么?三、训练案1、下列材料中,反映左宗棠对新疆地区重要战略位置的认识是()A扶起西边倒却东边B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C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D先北后南,缓进急战2、“只打真贼,不扰平民,不愁乏食。
”左宗棠如此指示部下反映了他()A不了解情况,盲目乐观B能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C出生于西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D对当地的粮食种植分布情况很熟悉3、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A大将军B知府C行省D都护府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清政府为收复伊犁与俄国签订的条约是()A中俄《瑗珲条约》B中俄《伊犁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沙俄占领伊犁②清军收复新疆(除伊犁地区外)③阿古柏自立伪政权④签订中俄《伊犁条约》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6、19世纪七十年代,支持阿古柏在我国新疆建立非法政权的国家是()①美国②英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②B①⑤C③④D②④。
初二上册历史第四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手写笔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运动,它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一大步。
同时,边疆危机也是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二上册历史第四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内容。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中国国力衰弱,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
为了改变当前困境,中国需要从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于是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1.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发生在晚清时期,正值中国国内外形势严峻。
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
同时,反动势力在国内篡权,清政府的统治日益动摇,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2. 洋务运动的目标洋务运动的目标是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军事、工业和教育体系,提升中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
3. 洋务运动的成果与影响洋务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
它带来了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铁路、航运、矿业和船舶的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此外,洋务运动也促进了知识分子与西方思想的接触,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边疆危机边疆危机是指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所面临的领土边界问题与外国势力的侵略威胁。
与洋务运动相比,边疆危机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和挑战。
1. 边疆危机的原因边疆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力衰弱,无力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
此外,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导致了边疆地区管理的松懈,使得外国势力得以渗透。
2. 边疆危机的表现边疆危机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和割让,以及对中国国家主权的威胁。
例如,俄国的侵略导致了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割让;英国的侵略使得中国割让香港等沿海地区。
3. 边疆危机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边疆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确国家疆界,加强边防建设,提升国防能力,并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和理解。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I)【学习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俄英在新疆扩张势力,英国势力侵入西藏,日美侵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黑旗军南下抗法和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清政府设立台湾行省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出现的国际背景和新危机概况的介绍,培养从宏观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和归纳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等有关史实,比较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在对外政策和态度上的不同点,培养运用比较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中左宗棠的有关活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分析中法战争爆发前和战争的第一阶段,清朝军队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和中国最后“不败而败”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回顾法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史实,认识:中法法国侵略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其日后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开端。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难点: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评价;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原因【线索结构】(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列强加紧掠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3)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2、表现(1)西北:俄英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2)西南:英国侵略西藏(3)东南:日美侵略台湾3、评价:(1)中外“和好”局面结束(2)中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二)中法战争1、背景:(1)法军侵越(2)刘永福抗法,纸桥大战2、经过(1)时间:1883年底——1885年(2)战役:马尾海战,镇南关之战,收复谅山,临洮大捷(3)结局: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3、影响:(1)法国达到侵越目的(2)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3)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学教思路】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国际上: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部编版八上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知识点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晚清时期试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制度,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一系列改革活动。
它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太平天国失败后,时任清朝政府重臣左宗棠发起重庆上江船政学堂的兴办,标志着中国第一次试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1.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深刻认识:19世纪上半叶,清朝政府相继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意识逐渐觉醒。
-军事技术的滞后:与西方列强相比,中国的军事技术相对滞后,需要引进新的武器和战术,以加强国防能力。
-经济危机的压力:清朝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各种灾害等原因,经济陷入困境,需要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技术以重振国家经济。
2.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洋务派为代表,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举措:-兴办洋务学堂:旨在培养具备西方科技知识的人才。
-引进西方武器和战舰:通过引进西方制造工艺,制作出了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近代船只“济远号”。
-发展近代工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造厂和炼铁厂。
-船政学堂的兴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军事将领等。
-发行洋纸币:引进西方金融制度,试图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2.2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洋务运动逐渐扩大,出现了更多的改革措施:-兴办新式学堂:西学中用,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引进科学技术:通过学习西方最新的科学知识,引进电报、照相术、列车等新技术。
-设置洋务机构:设立机构,推动工商业、农业等现代产业的发展。
-雇佣外籍专家:聘请西方专家来中国工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3.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局限性:-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洋务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过于倚重引进,忽视了国内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
-文人士大夫的抵制:传统文人士大夫对洋务运动持有抵制态度,认为西方科技会破坏传统文化。
中国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的原因;俄英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中法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台湾行省的建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大连战役;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建厂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能力方面:(1)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在获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问题、炼达观点的能力。
(3)通过中日战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原因。
从而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Article/Index.html>总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6)通过/Article/Index.html>总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概括当时中国时局最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原因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献身精神。
(2)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3)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持分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第11课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课型:新授课一、基础知识目标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俄英对新疆的侵略。
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
中法战争。
二、思想教育目标1.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是由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加紧向我国边疆及邻近国家进行侵略而造成的。
2.在边疆新危机中,我国军民进行的斗争是反侵略、保卫祖国边疆的正义斗争,但由于清政府的怯懦、妥协,特别是在中法战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仍然与侵略者订立卖国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能力培养目标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你怎样评价左宗棠?”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教师提问学生:“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我国边疆新危机的原因、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中法战争。
难点: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局面的形成。
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迫使清政府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特别是沙俄成为夺取中国领土最多的殖民强盗,但这些列强仍不满足于他们既得的侵略利益。
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更加尖锐。
当时远东就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场所。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列强加紧了对我国边疆和邻近国家的侵略,致使我国边疆出现新的危机。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方面的内容。
2.讲授新课(板书)第11课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板书)一、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板书)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美:19世纪60年代;日:19世纪70年代)19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台湾,军队在瑯峤登陆,遭到台湾军民的奋勇抵抗,寸步难行。
美国侵略台湾的目的在于要侵占台湾作为其海军基地,未能得逞。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边疆危机促洋务在 19 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与此同时,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边疆危机成为了洋务运动兴起的重要推动因素,促使清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传统的治国方略,寻求新的出路。
当时,中国的边疆地区受到了来自多个列强的侵略和威胁。
在西北边疆,沙俄不断蚕食我国领土,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大片土地。
在西南边疆,英国对缅甸、越南等地的侵略,也使得中国的边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东南沿海,日本侵略台湾,更是让清政府意识到海防的薄弱。
边疆危机的加剧,使得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官员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军事和国防体系已经无法应对列强的侵略。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抵御外敌的能力。
洋务派首先着手建立近代军事工业。
他们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这些军工企业生产枪炮、弹药、军舰等武器装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装备水平。
同时,为了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洋务派还兴办了近代民用工业。
他们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原材料供应,而传统的经济模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于是,他们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企业,通过发展民用工业来获取利润,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在加强军事力量方面,洋务派还积极组建近代海军。
他们从国外购买军舰,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管理不善,这些海军在后来的战争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除了军事和工业领域,洋务派还在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
他们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培养翻译、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同时,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尽管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和保守势力的阻碍,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思考下列问题(可在课本中进行勾画或标注)1、为什么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又出现了危机?2、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4、决心“亲自舆榇出关,誓与俄人决死一战”的人是谁?根据课本内容你能够归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与结果吗?(抓主要的概括)5、如何评价左宗棠?6、你认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有何重要意义?一、边疆危机1、边疆危机的背景与原因: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浪潮。
2、边疆危机的表现(1)东南:美日侵台(2)西南:英法入侵云南、广西(3)西北:俄英侵凌西藏新疆3、左宗棠收复新疆(1)原因:①1865年,在英俄的支持下,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
②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2)过程: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3)结果:曾纪泽与俄谈判,于1881年,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4)意义:粉碎了俄英分裂并吞并中国西北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
(5)评价:(识左宗棠像)功——洋务派重要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收复并开发新疆,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过——曾统帅部分湘军镇压了太平军等农民起义。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左宗棠的事迹有()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②率兵收回伊犁③收复新疆(除伊犁外)④设立新疆行省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此诗反映的是()A 清军平定回部叛乱B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C 清政府镇压葛尔丹叛乱 D邓世昌血洒黄海3、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A 左宗棠B 李鸿章C 张之洞D 林则徐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19 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19 世纪中后期我国边疆出现危机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法战争经过及其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我国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更加疯狂的对外侵略,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本质的认识。
通过学习中法战争中我国军民英勇抵抗外国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相关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quot;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教学建议学法指导1 学习有关边疆危机的内容,指导学生用列表或方位图示的方式使知识结构化。
2 指导学生依据原始资料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法建议1.如何认识中国边疆危机的历史背景及表现。
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复杂的,结合本课知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叙述:第一从西方国家的贪欲看,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通过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的权益,但这些列强仍不满足他们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从国际环境看,19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更加尖锐,远东就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场所。
70 年代特别是80 年代列强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和邻近国家的侵略;第三、从清政府方面来看,当时统治者更加腐败,慈禧太后、李鸿章不顾民族利益,一味对侵略者妥协退让,加剧了边疆危机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