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转眼间一个辛苦的实习生活又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报告将它总结下来吧。
你所见过的实习报告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
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这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返回。
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今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野外实习是植物学、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意识训练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篇一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内容1动员大会6月25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实习地点是五大连池,在大会上老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
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2具体行程a.6月28是日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10点出发,下午3点左右抵达我们住处.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b.6月29日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笔架山。
植物学野外的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的实习报告10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植物学野外的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物学野外的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
最高海拔927。
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
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实习内容。
xx月xx日上午从xx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xx月xx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xx月xx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
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选择的教改探讨摘要: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实践性环节,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关系到实习的效果和内容。
选择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考虑把校园作为实习基地之一,而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交通便利安全外,还要考虑实习基地的地形地貌和植物区系以及群落类型等问题。
关键词:植物学野外实习实习基地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的好机会,同时也是检验与运用课堂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好场所,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直接面对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植物类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植物学的课程学习中,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实验技能的获得,都必须依赖于对植物实体的细心观察和分析。
作为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1 校园实习基地的选择很多高校在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时总是优选选择一些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往往忽略了校园植物这一触手可及的资源,校园作为实习基地之一能及时地、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观察、制作标本以及调查植物群落等良好的机会。
现代高校在校园生态环境构建中很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很多高校依山而建,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多样,可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将校园建成植物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之一。
1.1 现场直观教学校园植物种类丰富,按生态习性划分有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各种草本植物,是学生掌握植物形态和各种特征的活标本。
1.2 为校园植物挂牌在实地观察校园植物、学会使用检索表的基础上,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有效认识植物的过程,同时也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认识身边的植物提供了方便。
1.3 建设校园植物网站一个园林式的大学,就更应该拥有自己的校园植物网。
可利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机会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校园植物网站,有了植物网,不仅能为植物类专业的研究者和同学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植物的平台,还能为其他植物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和认识植物的窗口。
2019年第12期现代园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时代相结合,更合理的规划教学课程与实践课程是现在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植物学课程是我国农林类,生物类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除了课堂讲授的理论之外,还需配套的实验课和植物实习来进一步巩固植物学知识。
开设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实时的观察植物的外形及结构,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现今相关院校愈加重视实践课程,部分院校进行校外实践,利用学校本身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校外实习,比如东北林业大学就建有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帽儿山林场、凉水林场和校本部的实验林场等。
但很多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践资源较少,加之实习经费短缺和学生安全保障等因素已经逐步取消植物学野外实习,并逐步转移至校园内进行。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而校园植物的辨识及其经济价值正是这些潜在文化的一种直观体现。
校园里的植物也正是学生最易接触和观察的[2],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将校园建设成为植物学教学校内实习基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野外实习转为校内实习植物学野外实习通常是选择适宜的地区,如黑龙江大学农资资源与环境学院自2003年建院以来,一直在哈尔滨帽儿山周边进行植物学实习。
由于前几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出于学生安全考虑,植物学课程的校外实习转为校内实习。
通过近几年校园植物实习活动可以看出,虽说校园实习学生体验不到植被原生态生境,但基本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类型还是可以认识,实习的基本目的也能有所体现。
校园植物为植物学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活体素材,校园植物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活体标本博物馆”。
2植物学校内实习的优点校内实习基地应首先保障植物的种类较多,才可以创造适宜的校内实践基地。
校园植物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诸多优点:第一,便于学生认识植物和熟悉其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学生及时复习。
2022年5月第18期May 2022No.18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梵净山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曹 威,胡国雄,王晓宇,赵 财,关 萍(贵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 “植物学”是高校针对生物科学类、农科类和林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植物学野外实习则是植物学理论教学的继续与扩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可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以贵州大学在梵净山开展的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为例,从实习基地优势分析、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效果等方面探讨了贵州大学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实习基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可为相关高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梵净山[基金项目] 2013年度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22);2020年度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20〕09号);贵州大学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作者简介] 曹 威(1990—),男,贵州六盘水人,博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苔藓植物学研究;关 萍(1962—),女,贵州安顺人,博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植物学理论及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013-04 [收稿日期] 2021-09-06“植物学”是高校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专业)、农科类(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等专业)和林学类(林学、水土保持、园林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必修课程。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理论教学的继续与扩展,通过实习,可以巩固和强化植物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梵净山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植被垂直带谱明显,是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作者:孙艳丽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3期摘要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从实习基地自然特征和基地建设的可行性2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鸡公山作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的可行性。
关键词实习基地;植物地理学;可行性;鸡公山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338-01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继续与深化,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
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因而,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确立直接影响着实习质量的高低。
许昌学院以信阳市笔架山为实习基地,进行植物地理学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该区植被的干扰日益增强,植物种类大量减少,已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因此,变更实习基地,选择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新基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信阳市鸡公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是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良好选择。
1 实习基地自然特征1.1 区域环境特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的豫鄂2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46′~31°52′,东经114°1′~114°6′,面积2 917 hm2。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期。
鸡公山年平均太阳辐射4 928.70 MJ/cm2,年平均气温15.2 ℃,无霜期220 d,年平均降水量1 118.7 mm,空气干燥度0.84[1]。
鸡公山处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的桐柏至大别山褶皱带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主要岩石为混合花岗岩和花岗岩等[2],山系东西展布,地形相对高差400~500 m,主峰海拔811 m。
教改教法摘要植物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植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综合性、实践性较强。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深化,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验证。
本文结合多年野外实践教学经验,以镜泊湖地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为例,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野外实习植物地理学实践教学Phyto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Ma Dalong,Sun Hongzhe,Wang Lulu,Li Sensen Abstract Phytogeography is an edge discipline between geogra-phy and botany.Its comprehensive nature and practicality is strong.Phyto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and deepen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using and valida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bined with years of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experience,taking Jingpo Lake area phyto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for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and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base.Key words field practice;phytogeography;practical teaching随着植物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忽视作用的重要学科[1]。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摘要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从实习基地自然特征和基地建设的可行性2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鸡公山作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的可行性。
关键词实习基地;植物地理学;可行性;鸡公山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338-01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继续与深化,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
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因而,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确立直接影响着实习质量的高低。
许昌学院以信阳市笔架山为实习基地,进行植物地理学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该区植被的干扰日益增强,植物种类大量减少,已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因此,变更实习基地,选择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新基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信阳市鸡公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是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良好选择。
1 实习基地自然特征
1.1 区域环境特征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的豫鄂2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46′~31°52′,东经114°1′~114°6′,面积2 917 hm2。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期。
鸡公山年平均太阳辐射4 928.70 mj/cm2,年平均气温15.2 ℃,无霜期220 d,年平均降水量1 118.7 mm,空气干燥度0.84[1]。
鸡公山处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东段的桐柏至大别山褶皱带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主要岩石为混合花岗岩和花岗岩等[2],山系东西展布,地形相对高差400~500 m,主峰海拔811 m。
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
1.2 植物资源特征
鸡公山区内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桐柏山、大别山山地和丘陵山栎林植被,以华东、华中植物区系为主,兼容华北、西南区系。
植被覆盖率达87%,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构成了以常绿针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典型植被生态系统[3]。
区内植被共有259科,903属,2 061种及变种。
其中,苔藓与蕨类植物56科、109属、180种;裸子植物9科、28属、87种;被子植物152科、663属、1426种[4]。
药用植物844种,纤维植物127种,淀粉植物46种,油料植物41种,染料植物26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2种,如香果树、青檀、野大豆、天日木姜子等[5-7]。
植物区系中含有较多的原始种类、单种属和特有成分。
如原始类的壳斗科、金缕梅科等所含属种常为构成该区森林植物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
单种属植物如香果树、大血滕等多属我国特有或残遗类型。
此外,鸡公山茶杆竹、鸡公山山梅花则是鸡公山所特有的植物[3]。
受大地构造地势影响,鸡公山植被分布表现出垂直带性的特征。
从山麓到山顶可分为2个垂直带。
海拔500 m以下,尤其在沟谷地带,植被分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500 m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3]。
2 实习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2.1 实习内容
许昌学院在以笔架山作为实践基地时,植物地理学野外教学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常见植物种类的野外辨认、植物标本采集和样方调查。
一方面,实习涉及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受人类干扰严重;另一方面,实践内容侧重于对植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中以物种识别占据实习的主要内容,使实习活动停留在对现象描述的层次上,知识较零散,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的认识不足,植物的地理学特征与意义未显现。
以鸡公山作为实践基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以下实习内容:一是观察和认识该区植被及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二是识别当地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三是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四是观察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凸显
植物地理学的意义。
2.2 通达性及可接受度
信阳市距许昌市仅200 km左右,火车车程约2 h,交通便利。
从信阳市火车站至鸡公山风景区有公交线路及直达专车,交通便利,车程仅需30 min左右,费用也较低。
区内饮食、住宿等服务业发达,消费水平不太高,学生食宿每人50~60元/d,在接受范围之内。
山上交通方便,制定好实习线路后,步行即可开展实习活动,也便于学生管理,非常有利于野外实习。
3 结语
野外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实习基地的选择对野外实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资源使其成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的理想基地,作为实习基地可以达到使学生获得丰富实习感知、全面实习体验的良好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杨怀,戴慧堂,刘丹,等.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87-194.
[2] 董东平.嵩山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1):47-52.
[3] 杨怀,刘丹,赵海燕,等.论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及其保护价值[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7-18.
[4] 李海涛,哈登龙,张照喜,等.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构想[j].河南林业科技,2003,23(3):39-41.
[5] 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 陈锋.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8-11.
[7] 哈登龙,陈锋.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调查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5(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