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我是《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主讲人,下面对《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说课。本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与创新6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艺术欣赏与设计能力,图形、图像、动画、影视节目制作的处理与创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动画设计软件,具有多媒体开发、创作及网络应用和网页设计的能力;能在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动画制作、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

1、在动画制片公司、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动画原画设计、构图设计、动画制作等工作;

2、在电视台从事摄像、编辑等工作;

3、在出版社从事插图、卡通连环画的创作等。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1、原画创作技法、

2、动画运动规律、

3、二维动画制作实训、

4、三维动画制作实训、

5、定格动画制作实训、

6、影视动画剧本创作、

7、摄影与摄像技术、

8、影视编辑、

9、影视广告制作实训、10、计算机辅助设计(一)、11、计算机辅助设计(二)

4、本课程的性质

(1)《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来进行数码照片的拍摄与创作及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创作。本课程以广告、影楼和影视传媒行业图片拍摄、影视宣传片拍摄等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参照岗位工作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模拟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工作过程。

(2)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公司项目模拟和同学们自创项目实战的方式,围绕广告和影视传媒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专业要求与行业要求一致、训练要求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

(3)《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依据摄影师、摄像师师等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无锡五角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借鉴或使用他们的真实项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

和开放性的要求。

5、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摄影、摄像技术技能,使学生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照相机,专业摄像机的拍摄技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镜头表达能力。

6、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设计核心理念共有五点,从课程设计到课程教学实施,贯穿于全过程。

第一.校企合作,根据影视节目制作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

第二,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即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的呈现打破传统,根据影视节目制作实际工作岗位设计对应项目,通过典型情景任务驱动项目学习,使本课程与实际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第三,强调素能,即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团队协作,课程教学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式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第五,角色扮演,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即能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技能,还能提高相关的各种素质。

二、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岗位能力、技能要求、行业人才需要和培养目标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

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根据目标就业岗位能力、专业技能、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围绕两个情境:我的校园、我就要毕业了

通过两个情境,要掌握以下内容

能熟练操作单反数码相机

能利用数码相机自带的功能准确曝光能利用自然光进行摄影创作

能利用人工光进行摄影创作

掌握常用专题摄影拍摄技巧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数码相机的镜头特性熟悉光的特性

熟悉快门、光圈的作用

熟悉景深在摄影中的作用

拍摄高度和角度的选择

突出主体的技巧

虚实结合拍摄技巧

线条、形状在构图中的应用光线在构图中的应用

动态构图技巧了解构图的作用

熟悉环境与透视

熟悉构图的基本法则

熟悉不同类型摄影的构图技巧熟悉摄像构图与摄影构图的区别

能熟练操作专业级数码摄像机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技巧

掌握运动画面的拍摄技巧

掌握人物对话的拍摄技巧了解白平衡原理

理解电视画面的特性及造型特点

理解电视摄像造型元素

熟悉固定画面、运动画面的功能及局限及拍摄要求

3、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教学重点:摄影构图、静物摄影、固定画面拍摄

本课程教学难点:

(1)摄影构图:构图是摄影作品成为佳作的主要方面,是要研究以表象形式结构在摄影画面上形成美的形式表现;

(2)摄影布光:布光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体现着摄影师的个性和风格,而且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布光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练习、总结才能有效掌握;

(3)运动画面拍摄:运动画面拍摄难度大,且为什么要采用运动画面比较讲究,要能阐述其运用的理由

重点解决办法:采用演示与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难点解决办法:聘请行业专家做专题讲座、开放实训室,为学生课后提供练习机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习者分析

学习态度:1、排斥传统教学、2、喜动手不善学理论、3、思维活跃但缺韧性 4、渴望成功但缺耐心学习能力:1、新生,缺乏专业知识及电脑操作技能。 2、易于接收新知识,但缺乏对知识梳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学习方法:1、自学能力较弱,依赖教师的讲授。 2、学习欠缺主动、自我计划和管理能力缺乏。 3、缺乏团队协作。

2、教学方法及手段

(1)示范演示,新内容的教学,从教师演示开始

(2)以项目导为向,任务为驱动为教学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课后任务完成的双项目教学

(3)角色扮演教学法,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扮演不同的角度,并进行互换

(4)分组教学,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是以一个小组全体成员的能力协作来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程技能

(5)课后指导,以现场或QQ群的形式,对学生课后问题进行指导

3、学习方法

(1)多看:要求学生课后要多看摄影作品和电视作品,但看时主要是看拍摄手法

(2)多做:课后要加强练习,光靠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有限,很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3)协作:摄影、摄像,很难一个人完成,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所以要求学生要相互协作,培养相互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课程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三人,专兼结合,企业参与

2、实训条件:影视编辑实训室,现在实训室有单反数码相机五台,摄影灯光五套,摄像机13台,其中肩扛机一台,录音棚一个,这些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学生可以课后借用实训室的设备,方便学生课后练习。

3、教材:选用了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比较适合课程教学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高职教材普遍是对理论进行压缩,实训内容全面但缺乏深度,内容选取不够全面,所以要补充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

4、教学资源:利用学校教学平台,提供教学常规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课程等。

五、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杜绝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偷懒,结果考核通过拷贝其他同学的作品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促进、监督学生的学习。

1、过程考核(40%)

(1)小组自评:(20%)

(2)小组互评:(20%)

(3)实操考评:(40%)

(4)讲师点评:(20%)

2、结果考核(60%)

两个项目综合成绩

六、说特色与创新

1、特色:双项目引领、角色扮演、课堂课后错时进行,教师全过程参与指导的双项目教学。

2、创新:创新实训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

以上是我对《摄影摄像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介绍,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数字电子技术说课稿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好!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说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 1、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2、课程设计 3、教学对象 4、教学过程 5、考核与评价 6、课程改革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对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电子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精神;此外,通过对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调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1、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局部设计开发;2、电子信息类产品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检验; 3、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装配与调试; 4、电子信息类产品的技术支持与销售服务; 5、电子信息设备的安装维护与应用改造。 因此,我们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数字信号采集、分析、加工、处理及初步利用DSP芯片、可编程器件进行电子产品开发的能力,具备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力,具备电子信息技术开发、设计、推广、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数字电子电

路为载体,将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64学时+1周(折算后总学时:94学时),计3学分。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和训练之前,学生应以修完如下课程:《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模拟电子技术》。 (三)、课程目标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典型电子电路设计、测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胜任专业岗位群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数字电子器件的识别、检测和使用知识;掌握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的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数字双踪示波器、逻辑笔等)、设备(数字逻辑实验仪)和工具(剥线钳等)的使用;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单片机应用技术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评委:你们好! 我是自控系计算机控制技术教研室老师刘刚。我说课的课程是“单片机技术应用”。下面我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等六方面来汇报对课程的钻研情况和教学思想。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计算机控制工程综合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前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和提升,又是后续《计算机控制技术》、《自控理论》等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经过调研我们得知本专业的学生将来大致的就业岗位:生产维修岗、设计研发岗以及技术支持岗,不同的岗位适应于不同的行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也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据此,我们将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与微型计算机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断系统、扩展系统、定时器、接口技术。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并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立足于课程的培养目标,我们以实际控制任务、高职培养目标、人的认识规律、以及单片机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等为依据精心选择、设计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循环流水灯、电子钟、温度测量报警系统3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为载体。根据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结合单片机的知识点划分为10个教学任务,每个学习任务既是一项单片机应用技能的训练,又是整个产品设计制作的一个环节。

数电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下午好!我叫,是一名来自电子工程系的教师,今天我代表《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数电部分)》课题组来对《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数电部分)》这门课程进行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课程概况、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效果、课程展望。首先是第一部分—课程概况。 本门课的名称叫《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数电部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的是电子工程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一共96学时,现有。。。。。。 下面是第二部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本专业通过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确定了岗位要求,设置了课程体系,确定了教学内容,以下就是本专业的岗位群对应的教学环境,其中传感器技术、数字手机电路、电子产品的制作与维修实训、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就是以本门课程为基础的。 本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前导课程是《电路分析》及《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模电部分)》,后续课程是《传感器技术》、《数字手机电路》、《电子产品的制作与维修实训》、《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及较强的实践性。 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是。。。。。。 能力目标是。。。。。。 素质目标是。。。。。。 下面是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内容架构和课程重点难点。 。。。。。。 根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把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整合之后,确定了认识数字集成电路、简单抢答器的制作等6个项目及相应学时。这6个项目从前到后是按照从单一到综合、从认知到应用规律变化的。 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架构按5个步骤完成。根据实际问题,引入项目,根据知识链接讲授此项目所需的知识,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制定方案,通过教师审核,确定方案,进行产品制作,最后对产品进行检查及评估。 。。。。。 下面是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课程内容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 。。。。。。 按照教学内容的架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导教学法、演示讲解等方法。 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室进行教学,? 教材选取了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 术项目教程》,本教材的特点是通过项目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课改新理念。选取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数字电子技术》及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网络资源不断完善,目前本课程已部分上传天空教师网,比如?,其余部分正在逐步完善。

基本逻辑运算-说课稿

《逻辑门电路》课程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逻辑门电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一节内容,《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的课程,掌握了基本电路特点和二极管、三极管的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是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是模拟电子技术向数字电子技术过度的一节内容,也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在整个《电子技术》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逻辑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和复合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运算;善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逻辑推理的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基本逻辑门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拉近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和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 3.教学重点 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A 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和运算。 B 几种复合逻辑运算。 4.教学难点:总结逻辑运算规则。 下面,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讲清重点和难点,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二教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A 学生行为特点分析 这是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一门课,一般的中专生基础知识薄弱,年少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或很少能进行自我学习和总结,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感兴趣的知识点有很高的学习热情。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广泛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 学生知识结构分析 在知识的掌握上,多数学生会忘记以前的知识,所以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本节内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是不同逻辑运算的规律容易混淆。所以教学中老师应采用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2. 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逐渐由浅入深的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交谈中发现学生的遇到的障碍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问问题时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全体,使基础差是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各种逻辑运算的规律,编成简单且朗朗上口的口诀,便于记忆。

电子专业参赛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说课稿

《数字电子技术》说课稿 一、课程性质 1、地位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核心课程。 2、作用 本门课主要通过对逻辑门电路知识的掌握及其组合应用,来培养学生数字电路方面的分析与设计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步骤,能够对电路图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电路图纸进行焊接安装。从而为将来从事电子电路的组装、维修、电路板的设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使学生获得数字电路方面的分析与设计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综合性实验、实训、小制作、综合设计环节,培养学生使用常规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数字电路中问题的能 力。 (3)养成使用仪器和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4)知道常规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电路的兴趣; (6)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能力。 二、与前后及平行课程的关系 1、先导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元器件的组成、作用,常见电路的作用以及分 析方法和步骤。 2、与课程平行的课程:电子测量技术,电路CAD。通过这些课程 1

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得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室以及计算 机上进行模拟,能够看到一个直观的结果,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 对电路组成以及功能的印象。 3、后续课程:单片机接口技术、家电原理。通过后续课程的学 习,把之前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将技术转化成实际生 产力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理念 1、突出实效性,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形成“数制”“门电路”、“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常用电路及其应用”、五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实施过程,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2、研究性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教学与“能力”培养结合,建设“方法、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活为切入点,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方法要点、能力要求、技能训练”实训体系,既突出“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更重视“做”的过程与细小环节的指导,多种形式使学生快速建立起电路板与逻辑表达式之间的联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增强“教”与“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四、教学方法 1、在内容选取上,以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路,淡化器件内部电路的 分析,突出了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和应用。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外, 还注意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每章都设有技能题,学生做完这类题后, 可到实验室验证。 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两个部分进行,两者相结合,提高学生 动脑与动手能力。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96学时,具体学时安排如下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