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北广场景观设计56
- 格式:pptx
- 大小:15.49 MB
- 文档页数:55
·432·2015 年 7 月上 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浅 谈 城 市 广 场 设 计——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李世婷 陈升忠 (广州地理研究所)【摘要】本文通过对古都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功能使用,绿化,小品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归纳出广场设置的重点—— 应该从 人的日常生活出发.创造出人性化的空间。
【关键词】广场特性;绿化;小品;人性化引言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也是最能反映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 [1]。
城市广场布局合理能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并加大人们的活动空间,这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以及增强城市的 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的特性1.1 地域性 城市的广场应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场地、自然气候、景观植被以及历史文化等 [2]。
不同的地域 条件会对广场的空间的营造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哈尔滨地区冬 季寒冷,可在广场举办雪雕、冰雕等活动;海南地区气候炎热, 广场多采用当地粗矿的石材衬托海景,并种植大量的椰树,既可 遮阳,又能营造一派南国热带风情。
1.2 功能多样性 城市广场需满足各个年龄段及不同需求的人群来广场活动,只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吸引多样的人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 使广场产生活力及人气,提高广场的社会效益。
形式单一、功能 单调的纪念广场、交通广场的行人往往寥寥无几,毫无生气。
因 此在广场设计中,广场分区规划及设施布置应充分考虑人群的活 动,塑造多样性的有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1.3 整体性与艺术性 城市广场一直追求实现空间的统一性以及实现空间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种因素的组织与构成上,手法包括序列、轴线以及形态构成的变化等 [2],但又不能为追求图案感而忽略城市的特色, 建设只有硬质铺地和草地的形式构图。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时应注 意,一是要和谐处理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 场空间。
广场尺寸太大,缺乏围合感会使人感觉空旷单调,无法 吸引人的驻足。
艺术设计110910402 杜佳星1 / 5大雁塔北广场灯光景观调研报告目录1 大雁塔北广场概况及功能 ............................ 1 2 大雁塔北广场灯光景观规划设计 . (2)2.1 设计理念 .................................... 2 2.2 总体布局 .................................... 2 2.3 设计说明 .................................... 2 3 大雁塔北广场灯光景观设计分析 . (3)3.1 宏观设计方面 ................................ 3 3.2 中观设计方面 ................................ 3 3.3 微观设计方面 ................................ 4 3.4 灯光景观协调方面 ............................ 4 4 大雁塔北广场灯光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调查分析 . (4)4.1 宏观调查分析 ................................ 4 4.2 中观调查分析 ................................ 4 4.3 微观调查分析 ................................ 5 5 结语 .............................................. 5 6 后记 . (5)1 大雁塔北广场概况及功能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于2003年开始,西安市对大雁塔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奇迹般地建成了占地近66。
7瞄,以大雁塔为中心包括北广场、南广场、东苑、西苑、南苑、步行街和商贸区等在内的旅游新景观。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于2003年12月31日落成,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文化广场。
大雁塔北广场景观设计总结入口广场位于北广场东侧,是连接大雁塔与北广场的重要枢纽。
设计师在入口广场设置了宽阔的步行环道和绿化带,同时还设置了文化雕塑,展示大雁塔的独特魅力。
入口广场的设计使游客在进入北广场之前,就能感受到大雁塔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文化展示区位于北广场中央,是整个北广场的核心区域。
设计师在文化展示区设置了大型文化石雕和景观雕塑,旨在通过雕塑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大雁塔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文化展示区的景观设计与大雁塔的建筑风格相融合,使整个广场呈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美感。
休闲活动区位于北广场的西侧,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设计师在休闲活动区设置了休闲座椅和花坛,供游客休息和观赏花草。
此外,还设置了一些小型雕塑和艺术品,增添了休闲区的艺术气息。
休闲活动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求,使其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娱乐。
大雁塔体验区位于北广场的南侧,是一个以大雁塔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区。
设计师在大雁塔体验区设置了大型景观雕塑和互动设施,供游客参与体验。
游客可以通过互动设施,了解并体验大雁塔的历史文化,增加了游客与景区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总体而言,大雁塔北广场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大雁塔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
通过在入口广场设置文化雕塑,展示大雁塔的独特魅力;在文化展示区设置大型文化石雕和景观雕塑,生动展现大雁塔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在休闲活动区提供休息和娱乐场所;在大雁塔体验区设置互动体验设施,使游客与景区互动参与。
这些设计细节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形象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大雁塔北广场景观设计的成功应归功于设计团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于大雁塔历史文化和景区特点的深度研究和理解。
设计团队通过巧妙地将大雁塔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广场的设计中,创造了一个富有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共空间。
这种设计理念和创新方法,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团队还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感受,通过设置休息区和互动体验区,使游客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参与。
广场环境认知调研报告——关于大雁塔北广场第四小组一. 研究课题:大雁塔北广场调研二.调研目的:通过对大雁塔北广场环境的调研认知,掌握广场环境的规划和尺度,及大空间尺度下广场环境规划的方法和准则。
三.调研内容:城市广场作为一种有主题有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服务于各种生活方面,其意义体现在存在与需求之间。
广场性质: 大雁塔北广场是一个集纪念性及宗教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广场,它意在营造由水体和绿化组成的宏伟而又宁静的空间,结合大雁塔这一城市地标性历史建筑,形成一个古都西安最有标志性的大广场。
(一)总规分析:1.概述: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唐长安浀江池,古有“浀江流引”之名,又因依大雁塔而建,因此而得名。
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
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南北高差9米,分级9级,每级五步,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从整体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城市广场的规模应具备公共性、开放性、永久性三个特征,选址应代表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商业中心地带。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作为一个纽带,联系城南几大景点——南广场、陕西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的。
并同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景点共同形成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观序列明确,极具观赏价值的景区。
2.平面分析:(包括功能,交通,组合方式的划分图)广场的划分构想建立在大唐的里坊设计之上。
里坊是唐长安城的基本构成单位,形状规整具有高度理性。
在北广场的设计中,以27m×27m的小广场为基本单位将中心水池的东西两侧皆划分为南北9行、东西2列、共36个小广场。
对大雁塔广场的几点分析大雁塔是我国的著名历史景点,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客前来游赏。
大雁塔广场作为大雁塔区域的一处文化兼游憩性广场,无疑是各位游客休憩游玩以及观仰大雁塔魅力风姿的极佳场所。
大雁塔广场包括南广场和北广场。
本文就从多方面介绍大雁塔南北广场。
1 文化背景1.1 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以盛唐文化为设计主题。
借鉴发展了唐长安城里坊规划模式。
多处特区均有自身的主题,强化文化韵味。
建筑主要以唐代风格为主,建筑小品等也运用唐代元素。
同时,设计以展现大雁塔的主体地位,将大雁塔作为广场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广场同时以佛教文化作为规划主题,展示丝绸之路的伟大风采。
采用包容多元化的世界观国际观,并把这种思想在广场规划和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淋漓尽致。
1.2 南广场唐朝文化是南广场的主要展示元素。
玄奘雕塑,广场铺装,墙面浮雕,小品设施等都为这一主题服务。
无论是宏观布局上,还是细节刻画上,都无一与文化的主体脱离,可见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之高。
这些都市南广场的成功之处。
2 区位及周边环境大雁塔所在位置正处于曲江区的盛唐文化轴线上。
北边是雁塔路,南边是燕南路。
在整个西安地区,大雁塔成为城市网络上的关键性节点,周边有多条视线通廊。
大雁塔区域的道路两侧行道树营造了比较舒缓丰富的界面,创造出强烈的方向感,引导着视线向目的地集中。
大雁塔北广场,大雁塔以及大雁塔南广场共同构成曲江新区的一个秩序感非常强烈的轴线空间序列。
3 空间布局3.1 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共分为三个主要的景区,分别是入口区,水景区和大唐浮雕区。
三个主要景区相互关联,形成广场的开端,高潮,结尾。
构成紧凑的空间布局。
空间组合秩序感强烈。
北广场不仅在空间组合上极为出色,同时在功能布局上也是经过严禁思考的。
大型的水景区是广场的一个高潮,其两侧布置有绿地区,小型的水景区,地景浮雕区等。
同时具有游憩和观赏的功能。
广场布局遵循对称法则,功能布局合理。
3.2 南广场大雁塔南广场也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分别是中心雕塑区和两侧的小型的自由式游园区。
大雁塔北广场景观分析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大雁塔脚下,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广场,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为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
大雁塔周边样貌
北广场的设计构想营造由水体和绿化组成的宏伟而又宁静的空间,在大雁塔前面配备能够倒映出大雁塔宏伟身姿的宽阔水面。
在水体两旁布置可供访问,大雁塔游客休憩的设施,形成由一个不同高度平台组成的空间序列,充分利用规划地段南北方向的高度差形成不同高度的广场平台,在每一平台的水体底部绘制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内容,表现佛教的特色。
构筑由网络组成的简单而又多样化的空间,整个广场用的网络划分在每一个网格内进行多样化的环境造型设计,空间的多功能化,在部分水体里栽植睡莲之类植物以表达丰富多变的景观意象,根据不同季节要求亦可把水排净后作为室外展览空间加以利用。
分区设计
前山门广场具备雁塔北路端景及北广场前景的双重功能除有彰显前门的功能外,并具有视景转换的作用,前山门广场是由东西端的山门柱,书本雕塑及石佛灯塔所共同构成的山门连接东西两向古文物街回廊,形成北广场之山墙,山门列柱分置中央水道左右两侧,以唐式花样为图案装饰,除有界定广场边界之功能,并能使视觉易于透视北广场形成隔而不挡之效,列柱上刻有佛教的博爱慈悲胸怀,中央水
景为进入北广场之视觉焦点,其左右两侧设置山门柱,柱高作为进入北广场之标志,夜间光明齐放,形成极具震撼之入口标识—大唐文化柱。
大唐精英
从唐代社会方面对历史文化做出贡献的精英人物李白,杜甫,僧一行,陆羽,王维,韩愈,孙思邈,怀素为主题,用大理石雕出高的雕塑形象,以逼真写实的雕塑手法展现在人们面前配以对应的环境绿化小品,展现大唐文化,以供游人瞻仰,怀念。
大雁塔北广场的艺术分析大雁塔北广场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
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大雁塔北广场简介大雁塔北广场创造的新纪录: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它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大雁塔北广场雕;拥有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
地位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大雁塔脚下,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定大雁塔为南北中心轴。
前广场设有山门及柱塔作为雁塔北路与广场轴线之转接点。
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
南北高差9米,分级9级,由南向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整个工程建筑面积约11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
广场整体设计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为主轴,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构成。
北广场有四座石质牌坊,它们既是广场景观的标引物,又是北广场的招牌和景观。
四座牌坊均用白麻石材贴面,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门样式,呈现出平衡、稳定、简洁、大气的特点。
牌坊题辞用唐人崇尚的字体书写,中间大匾额用颜真卿楷书大字,大气磅礴;两边上下联匾额题词用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字体,典雅生动。
"大唐盛世"带来了各行各业的空前繁荣和进步,此雕塑特意从诗歌、书法、茶道、医药等领域中选定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茶圣"陆羽、"诗佛"王维、"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书法家"怀素、 "天文学家"僧一行、"药王"孙思邈八个精英人物,以逼真写实的雕塑手法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大雁塔广场景点介绍
大雁塔广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大雁塔北广场,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喷泉、水景,是西安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大雁塔,又名“慈恩塔”,坐落于大雁塔南广场北侧。
这座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它是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的。
塔高63.64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底层边长30.8米。
塔基高3米,用须弥座砌成;每层有券门6个;塔身用砖砌成方形空心塔体。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集印度、西域各国建筑之大成,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大雁塔南广场上有一组喷泉群。
由两组喷泉组成,一组为“春”喷泉,造型取自于唐三彩仕女像;另一组为“夏”喷泉,造型取自唐代壁画《佛说阿含经》中的“菩萨夏坐莲花”图。
两组喷泉的龙头都是由石头雕成的,有两条龙在喷水,中间是两个龙头。
—— 1 —1 —。
一、大雁北塔广场总体介绍大雁塔北广场位于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部分等组成。
大雁塔北广场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别是“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有“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北广场南北高差9米,分为9级,由北往南拾级而上,每个踏步为5级,意思是“九五之尊”。
在广场北面入口处,是两个高9米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两侧各随4个6米高的大唐文化柱。
两塔之间是巨型铸铜书,介绍大唐盛世景象。
中央主景水道,由8个篮球场大小的大型喷水池组成,呈阶梯式上升,每个水池既可各自按照不同的音乐喷水,更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
主水道左右两侧为对称的绿化造景设计,布局采用唐代里坊的九宫格局,每个区域着意凸显大唐的文化精髓:莲花水池中矗立大唐诗书画印演绎的水景雕塑小品;以逼真写意的雕塑手法展现8位大唐文化的精英人物;展现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艺术。
大雁塔北山墙的“大唐盛世”浮雕长106米,浓缩了繁华的大唐胜景。
墙下的跑泉等水景由观景平台与110米长的音乐喷泉瀑布墙相连,墙上绘有“丝路风情”浮雕,落瀑高达3.5米,成为主景水道的壮阔背景。
整个广场从北向南望去,中央是层层叠水,两侧绿林掩映,两侧建筑斗拱宏大、出檐深远、气势雄浑,尽显大唐圣境,64米高的大雁塔被烘托得更加庄严。
二、壮观水景——音乐喷泉它是北广场标志性的建筑。
这套喷泉共设计独立水型22种,其中变频方阵,气势似排山倒海水,形成莲花朵朵;百米变频跑泉,云海茫茫;海鸥展翅、蝶恋花、水火雾以及60米高喷水柱等。
三、大唐风韵——盛唐文化博览(一)唐诗园林区位于北广场主水景两侧设立的带状广场上,以唐代文人及著名诗句为意境,通过竹林、芭蕉等植物,把诗、风景、人生、社会相联系,通过深邃隽永的意境美构建出唐诗园林广场宏观的韵致,也展现了北广场的多元文化内涵。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简介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是西安市一个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大雁塔北广场中心,是大雁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泉由多个喷水口组成,喷水高度可达数十米,形成美丽壮观的水柱,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喷泉是一种通过压力将水喷射到空中的装置,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如直流喷泉、喷泉柱、喷泉雕塑等。
而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壮观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
喷泉由多个喷水口组成,水柱垂直向上喷射,形成一道美丽的水幕。
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柱中的水滴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宛如一朵绚丽的花朵,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喷泉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水流,它将水的自然美与人工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画面。
喷泉的水柱高度可达数十米,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水柱的高度和形状可以通过调节喷泉设备的压力和喷嘴的设计来实现。
而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设计独特,水柱高度适中,不仅能满足游客观赏的需求,同时也不会给周围的建筑物造成过大的影响。
喷泉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景观,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在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龙、凤、麒麟等,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喷泉雕塑。
这些喷泉雕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展示。
喷泉的水流形状和水柱高度通过喷泉设备的调节和喷嘴的设计来实现,喷泉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的流量、压力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除了观赏喷泉的美丽景观,游客还可以在喷泉旁边的空地上休息和嬉戏。
喷泉的水柱可以作为游戏的一部分,游客可以在水柱中穿行、玩耍,感受到水的清凉和快乐。
喷泉旁边设有休闲座椅,游客可以坐在上面欣赏喷泉的美景,感受到水的气息和声音,享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是一处可以欣赏到美丽景观和体验水的魅力的地方。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壮观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成为了西安市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喷泉都会以其美丽的水柱和璀璨的光芒给游客带来惊喜和愉悦。
解读大雁塔北广场城市廣场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城市廣场,自从2000多年前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要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嗰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
作为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再现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的创造詘新的具有环境整体美、群体精神價值美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城市空间。
城市廣场已经成为城市ф最富魅力的外部空间。
伟大的城市廣场作品,如圣马可廣场(威苨斯)、圣彼得廣场(罗马)以岌巴斯由约翰·伍德岌其儿子設計的廣场群。
其空间,周围建筑岌天穹之间的关係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要求一种情感和理智的回应。
并且,同样地,是和其他恁何艺术形式相比較。
城市設計是一门把建筑组织起来形成一嗰整体构图的艺术。
这嗰城市設計过程的主要介质就是城市领域,由很多方法可以把建筑安排在一起,形成一嗰整体,不过这里偶们所提倡的是形成室外或外部空间的一条戒律,这一戒律的两大组成部分是街道和廣场岌其所有表现形式。
当这一戒律应用于城市設計时,文脉时建筑設計上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建筑設計因而就成了設計大型的二维公共立面,围合公众领域空间的一层界面。
城市廣场的特色塑造1.历史环境特色大雁塔北廣场位于唐长安的浀江池,古有\浀江流引\之名且依大雁塔而建,故此命名。
是ф国唯一的唐文化廣场,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定大雁塔为南北ф心轴。
由氺景喷泉、文化廣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設施组成。
南北高差9米,分成9级,每阶5步。
由南姠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2.廣场文化特色的塑造北廣场以大雁塔为廣场ф心轴三等分,ф央为主景氺道,左右两翼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和\禅修林树区\,廣场南端設置\氺景落瀑\、\主题氺景\和观景平台构成北廣场的端景区。
整体設計概淰是能宊显大雁塔岌唐文化精神为主轴,結合现代的設計手法,彰显唐风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