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特色营造
- 格式:docx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6
上海新农村规划方案第1篇上海新农村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本方案旨在结合上海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规划方案,以促进上海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传承乡村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规划内容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2. 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布局各项建设。
3. 突出特色:挖掘乡村文化,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农村。
4.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四、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1)严格保护耕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合理配置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加强生态保护,对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2. 基础设施规划(1)道路:完善农村道路网络,提高道路硬化率,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2)供水: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质量,确保村民饮水安全。
(3)供电:提升农村供电能力,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
(4)通信:推进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3. 产业发展规划(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扶持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3)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2)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能力。
5. 乡村文化建设规划(1)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2)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五、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___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整体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县委、县政府决定,集全县之力,打一场“改旧换新”的攻坚战,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预期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根据我县基础条件和现实需求,要以农村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先行一步抓出成效,带动其它各项工作同步跟进。
经过一年努力,全县___个村全部成为达标村,___%的村成为先进村,争取少数村成为标兵村。
利用三年时间,全县___%的村成为先进村,___%的村成为标兵村。
1、达标村标准。
也就是实现“三化”和“五到位”,就是村所有自然屯净化、绿化、美化达标,卫生清理到位、有碍观瞻的堆积物清理到位、绿化到位、美化到位、畜禽圈养到位。
卫生清理到位是指街路、边沟、室内外整洁干净,没有死角死面,设有垃圾处理场,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有碍观瞻的堆积物清理到位是要拆除影响村容的烂房、烂墙、烂院、畜圈,清除垃圾、柴草、路障、杂物;绿化到位是指村屯出口和主巷路都要栽树,不缺株、不断档,庭院要栽植果树;美化到位是指路边、墙边、空院、空地都要栽花、种草,美化环境,村屯内凡硬化以外的地面全部要用树、花、草覆盖,做到不露土;畜禽圈养到位是要通过改圈实现人畜分离,积极推进沼气和标准化厕所建设。
2、先进村标准。
在___经济稳定收入达到___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___%以上,特色产业收入占总收入___%以上的基础上,实现“六化”和“六个一”。
“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屯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体活动经常化。
“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摘要: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在功能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景观也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产生了破坏作用。
因而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创造宜人的具有新农村空间特色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
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1.1 生产与服务性差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宜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
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新农村规划与农村特色思考摘要: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新建居民点和保留改造居民点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以现代规划理念引导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并规划中的农村特色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保留改造居民点;新建居民点;农村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建设,规划先行”早已成为社会共识,“规划进村”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广大农民。
然而,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普遍存在着模仿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现象。
这种不切实际,盲目模仿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特色的削弱和消失。
使城市居住区肌理代替村庄肌理,城市住宅代替村庄住宅。
这种不符合农民生活方式的规划,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并且由此滋生了乱搭乱建等违法现象。
在村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试图以农民为核心,根据保留改造点和新建居民点的不同情况,从村庄总体布局、农村住宅及宅基地、乡村景观等几个方面,对新农村规划进行分析,并对其农村特色进行思考。
1.村庄总体布局。
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节约用地的原则。
总体布局上,在保证农民生活舒适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用地红线内建造尽量多的农民住宅。
1.1对于保留改造居民点,规划注重体现农村的特点,尊重农村原本的生活习惯。
设计时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在对土路、石子路进行规划梳理,对水面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对围墙棚舍进行统一安排的同时,遵循农村地区自然肌理,保护农村有别于城市的自然风貌。
在规划中,尽可能按照原有道路、河流走向,确定组团形态、道路系统及开敞空间系统,保持村庄整体形态的延续。
(1) 以控规为依据的同时做到少拆现状建筑,现状建筑与规划红线矛盾的地方,在规划中可适当调整用地红线,以适应现状建筑,节约用地。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愈发受到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丽的乡村,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1. 增加绿化覆盖率:为了增加乡村地区的绿化覆盖率,我们将鼓励农民在自家周围种植各种绿化植物,例如树木、花草等。
同时,还将在乡村规划中增加绿化地带,打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这样不仅可以美化乡村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对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乡村建设中,我们将建设生态池塘和水系,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
同时,鼓励农民进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进行农业生产。
我们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4.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是保障乡村生态的基础工作。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治理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问题,提高乡村的卫生状况。
同时,将加强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杜绝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5. 建设生态旅游景区: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悠闲环境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的关注。
我们将鼓励乡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将美丽的乡村打造成为旅游景区。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乡村的发展活力。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
但是,这需要政府、农民和居民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乡村发展的良好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乡村将成为人们向往的家园,更加宜居美丽。
新农村建立规划方案四篇【推荐】新农村建立规划方案四篇新农村建立规划方案篇1 为了搞好行政村的社会新农村建立,加快我村小康社会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那么,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一、根本情况村位于镇北2公里处,辖区内有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463户人家,总人口6700人,耕地面积70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潮湿,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
近些年来,我村村民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究新型农业开展形式,大搞秋延辣椒种植等大棚蔬菜,已经形成初步规模,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能繁母猪、肉鸡、波尔山羊等养殖户也逐渐增多,人均纯收入逐年进步。
二、村庄现状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构造的大瓦房,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但长度不够,村内道路硬化率较低。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
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挪动用户逐年增多。
三、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1、今年来,因多种原因,我村逐渐成了一个空心村。
房屋建筑逐渐向村外衍射,并且房屋杂乱无章,较分散。
村内一些老建筑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我村的整体形象,而且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展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善村民住房条件。
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四、我村建立性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村村通”工程款项,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
3、沼气池建造。
积极鼓励引导村民新建沼气池,使用新能,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家禽粪便等。
4、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
美化新农村建设方案样本【美化新农村建设方案样本】第一章引言1.1 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村面貌,美化新农村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1.2 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套系统的新农村美化建设方案,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富裕和农民幸福的新目标。
第二章美化新农村的原则与目标2.1 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美化新农村的建设必须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美化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满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2.2 目标(1)改善农村环境:通过美化新农村的建设,改善农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2)提升农民收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和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增加农民福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
第三章美化新农村的具体措施3.1 提升农村建筑的美观程度(1)改善农村房屋的外观:鼓励农民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房屋建设,提高房屋的美观程度和耐久性。
(2)规划合理的村庄布局:通过合理规划村庄的位置和布局,提升村庄的整体美观度和生活质量。
3.2 改善农村环境的质量(1)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治理农村垃圾污染、污水处理等环境问题。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修建灌溉设施,改善农田的水利条件,提升农田的产出和景观效果。
3.3 发展农村产业(1)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3.4 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1)修建农村学校和医院: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农村学校和医院,改善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
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
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
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
[美丽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美丽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建设美丽__、精致__、幸福__,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好、基层基础实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经过村委会讨论调研后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一、村基本情况美丽的__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浙江省__市__县__镇__脚,全村地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共__户,__ 人,耕地面积__亩,其中水田面积__亩,山林面积__亩。
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平均每年新发展早生良种茶__亩,毛竹产业快速壮大。
通过实施“低改垦抚、培育龙头、基地带动、内扩外移”四大战略,创建了以__村粮食功能区块为中心的百亩粮田示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年扩大土地流转面积。
__年初完成了__村的线路进行改造,推广电子信息化工程,__年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并及时对村内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新装与改善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基本实现了村主要道路硬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洁美庭院、美化家园”等活动,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村庄内露天厕所改造60%,卫生厕所入户率均达95%。
二、村主要特色和资源1、优越的地理位置古人云:最佳风水莫过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不错的,__背靠__镇第一高山——公山尖,安如泰山,几千年来自然灾害都悄悄躲过。
一弯新月似的河流唱着歌从村前流过,给__村带源不断的财富和人才。
左边是绿油油的高产示范水田,像条青龙似的守护村庄。
新淳杨公路如一条巨龙似的,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趟过河流,呼啸着从__村右边前盘旋而过,这条致富的路将开启__崭新的篇章。
__村是__县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璞玉,有待大家一起来开发。
2、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__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例如:能呼风唤雨的乌龙大王,跋山涉水只等闲的赤脚大仙,知识渊博的解晋,少时游学乐施的方腊,勤俭持家的草席大王。
翻开__村谱,无数野史传说扑面而来,令人新奇而沉醉。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6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精选6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篇1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广泛动员,全面发展,逐步把周坑村建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新村,把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力争把村建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规化原则1、坚持要充分开展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
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规化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
因此,乡村发展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
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期限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即20__-20__年。
2、规划范围周坑行政村所属的8个自然村。
三、村庄建设规划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的安全之地。
1、功能布局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面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3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3篇本文目录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实施方案为加快建设美丽xx、精致xx、幸福xx,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好、基层基础实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经过村委会讨论调研后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一、村基本情况美丽的xx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浙江省xx市xx县xx镇xx脚,全村地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共xx户,xx人,耕地面积xx亩,其中水田面积xx亩,山林面积xx亩。
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平均每年新发展早生良种茶xx亩,毛竹产业快速壮大。
通过实施“低改垦抚、培育龙头、基地带动、内扩外移”四大战略,创建了以xx村粮食功能区块为中心的百亩粮田示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年扩大土地流转面积。
xx年初完成了xx村的线路进行改造,推广电子信息化工程, xx年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并及时对村内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新装与改善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基本实现了村主要道路硬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洁美庭院、美化家园”等活动,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村庄内露天厕所改造60%,卫生厕所入户率均达95%。
二、村主要特色和资源1、优越的地理位置古人云:最佳风水莫过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不错的,xx背靠xx镇第一高山——公山尖,安如泰山,几千年来自然灾害都悄悄躲过。
一弯新月似的河流唱着歌从村前流过,给xx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才。
左边是绿油油的高产示范水田,像条青龙似的守护村庄。
新淳杨公路如一条巨龙似的,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趟过河流,呼啸着从xx村右边前盘旋而过,这条致富的路将开启xx崭新的篇章。
xx村是xx 县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璞玉,有待大家一起来开发。
2、源远流长的人文故事xx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例如:能呼风唤雨的乌龙大王,跋山涉水只等闲的赤脚大仙,知识渊博的解晋,少时游学乐施的方腊,勤俭持家的草席大王……翻开xx村谱,无数野史传说扑面而来,令人新奇而沉醉。
基于资源整合与特色营造的农村社区规划——以绍兴县王坛镇东村社区规划为例The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in View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Feature Construction——Take the East Village WangTan Town ShaoXing County of Community Planning for Example■ 孙周锋 ■Sun Zhoufeng[摘 要] 本文通过结合某农村社区规划实例,针对社区现状情况,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空间整合。
对社区内各村庄资源景观分析,寻找共性,兼顾特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起点和主线,贯穿社区建设始终,增强社区建设合力,从而实现社区空间的整合,使之成为乡村居民点整合建设的典范。
[关键词] 规划设计 社区规划 资源整合[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gives a combination of a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o us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achieve spatial integration for the community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village commun- ity resources landscape, look for similarities,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the main lin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space, so that the rural community can be a model of the settlements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Keywords]planning design, community planning, resource integration一、 项目概况东村社区位于绍兴县南部山区王坛镇,其地处会稽之腹,舜江之源,距绍兴市区35公里。
浙江新农村示范村2024年某村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思绪如泉涌,让我不禁陷入回忆,那些年在浙江农村的日子,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勤劳的农民。
现在,我要为某村的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一个方案,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一、项目背景某村位于浙江省某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村庄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们决定将某村打造成新农村示范村。
二、规划目标1.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发挥村庄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优化村庄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4.弘扬乡村文化,传承民间技艺。
三、规划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硬化:将村庄内的道路全部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村庄供水供电稳定,满足村民生活需求。
(3)污水处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村庄环境。
(4)卫生设施:完善卫生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产业发展(1)特色农业:发挥村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蔬菜等。
(2)乡村旅游:利用村庄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度假。
(3)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环境优化(1)绿化工程:开展村庄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3)村庄风貌:保护传统建筑,弘扬乡村文化,打造独特村庄风貌。
4.文化传承(1)民间艺术:挖掘村庄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技艺。
(2)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3)教育普及: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农民。
四、实施步骤1.成立项目指挥部,明确责任分工。
2.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村庄现状。
3.制定详细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4.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
5.优化村庄环境,弘扬乡村文化。
6.监督项目实施,确保质量。
五、预期效果1.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 OGY INF ORM TION 2008NO.06SCI EN CE &TECHNOLOGY I NFORMATI ON 学术论坛1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是综合的社会发展规划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角度看,这是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空间等多方面对建设成果的综合概括,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人居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新农村建设客观上是将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现代化成果推广应用到农村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的物质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优化发展管理模式。
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全面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人为本,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为宗旨,培育新农民;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提升经济水平;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搞好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思想指导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就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形成城乡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村保障能力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新农村建设不仅到村庄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村庄的建设和发展置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统筹规划,才能从更大区域范围内把握好村庄和区域空间的关系及演变的客观规律,科学确定村庄的规模,才能正确、透彻地分析村庄在区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及其与周围城镇、村庄的关系,村庄的建设、发展和空间布局才能与区域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方向相协调,才能统筹协调和正确处理村庄与周围区域在产业结构、交通通讯联系、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才能加速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市场范围的扩大,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的地方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在各地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地方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新农村建设的地方特色。
一、文化保护与传播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
例如,在江南水乡的新农村建设中,重点保护和恢复了传统的水乡建筑风格和江南民俗文化,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村寨。
同时,通过建设村级文化中心和开展传统节庆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农村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使农民对于自己的文化更加自豪。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
例如,在山区农村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农田、保护林地和水资源等方式,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农村。
此外,通过推行有机农业、提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旅游等举措,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
例如,在沿海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引进现代化农业设施和科技,使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
同时,通过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等新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和培育特色产业。
例如,在历史文化名镇的新农村建设中,通过修缮古建筑和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同时,培育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等产业,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农民素质教育与培训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注重提高农民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水平。
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和语言培训等活动,增强了当地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就业能力。
同时,组织职业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创业意识。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
例如,在交通条件较差的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缩短农民的出行时间和提高运输效率。
营造旅游、宜居的新农村空间环境初探(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710061)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是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长安东大镇新联村村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念、策略和方法。
规划以“自然、和谐”为基础,提出“旅游核心、新村宜居”的规划概念,以期塑造一个“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关键词:自然和谐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村庄整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当前村镇建设的重点,也是摆在全国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者面前一道全新课题。
本次村庄整治规划本着资源整合利用、落实“四节”的原则。
希望通过村庄整治,能够走出一条“综合整治、改善村貌、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推进新联村的小康型新农村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项目概况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邻西安;新联村位于长安区西部,属于东大街道办所辖范围。
该村坐落在秦岭山脚下,因为环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不少人选择在节假日前来度假、避暑…全村居住地形从东至西2.3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沣河,西连东石村,老环山路为村庄过境路,是环山旅游线的有机组成,东临210国道,有着极好的自然环境优势。
本规划范围为新联村村庄建成区范围,面积约 29.41公顷。
现有人口932人,约246户,平均约4人/户。
二、发展条件1、不利因素(1)基础薄弱,仍处于封闭、内向的农村经济状况。
(2)村庄建设落后于时代脚步:人居环境差;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必要的共设施;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不融,缺乏特色。
2、有利条件(1)用地与环境:依山临河,自然环境优美。
(2)区位与交通:新联村地处环山旅游线上,交通方便,利于开发建设。
(3)政策与机遇:适逢城乡统筹发展、改变二元结构的历史时期;紧邻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西安市,山水资源显得更加珍贵。
(4)新联村的整体搬迁建设,有利于村庄整体规划、统一实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农村规划之特色村庄营造探索
——以柳州市柳江县里雍镇广实村岩冲屯规划为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设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尤其是村民住宅建设方面的控制引导措施,导致了造型简单、风格怪异的砖混方块楼遍地开花,传统灰瓦白墙的乡村建筑被取代,丰富多样而充满生趣温馨的村巷空间逐渐消失,农村面貌由传统的清新和谐转变成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千村一面的方盒子世界。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自此,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重塑村庄特色,建立具有中国传统乡村风貌的新农村将是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岩冲屯位于柳江县东部的半山区,邻靠柳石路、桂柳高速公路、白莲机场,距柳州市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在屯入口处有一较大面积的水塘与山体相呼应,山水之间树木葱郁,景色秀美,风光宜人。
岩冲屯现有342人,共75户。
村民住宅主要分布于半山间,且皆面向于屯入口处水体景观,取背山面水之势,极具风水美学理念。
二营造特色村庄的规划策略
1、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是村庄特色营造的的重要支撑,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布置适合村庄资源特点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方式。
规划以柳州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岩冲屯丰富的山体林地资源,并结合屯领导班子构想的5个100的思路(100亩板栗园、100亩桃园、100亩梨园、100亩枇杷、100亩橘子),将屯东西两侧山体规划为名优水果种植区,并结合屯内优美的山水景观条件发展集生态农业观光与体验、餐饮休闲和农家乐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2、保护山水环境,挖掘景观资源条件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为条件,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保持村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实现村镇可持续发展是营造村镇特色的环境基础。
规划中我们充分尊重了岩冲屯的自然生态环境,力求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在生态和谐中求发展,创造绿树成林、果园成片,湖(塘)光山色、鸟语花香,六业兴旺、文明和谐,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农村新气象。
1)控制村庄无序建设
规划充分认识到岩冲屯的山水景观价值,在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时以整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内的闲置地为主,并控制建设用地的范围,以保证山体和水域用地不被侵占。
岩冲屯土地利用规划图
2)建立山水环境保护体系
规划划定山体保护范围,禁止滥砍滥伐,并在岩冲屯现有沼气设施发展较好的条件下继续推广使用沼气。
既避免山林砍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既解决了清洁能源问题,又有效的处理了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
整治、利用并适当扩建屯入口处的水塘,在进行水产养殖的同时使它成为可供观赏、锤钓的公共休闲水面。
保持水面洁净,改善沟渠亲水环境,保护原生植被并禁止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
人工护坡和场地铺装,采用本地片石,形式简洁,利于排水和减少水土流失。
3)挖掘景观资源,打造“一心”“两轴”“三片”的景观格局
在现有村落布局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依托岩冲屯内部主路形成的发展主轴,结合次级道路网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景观结构。
“一心”:指的是围绕屯入口处水景所形成的景观和公共活动中心。
“两轴”:指的是规划围绕入口水体景观所形成的生态景观轴和沿屯主路穿越村民住区和文化活动中心所形成的人文景观轴。
“三片”:则分别是指北面产业发展片区、中心公共服务和景观休闲片区及东南两侧的居住片区。
景观格局规划图
3、传承乡村历史人文特色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历史人文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又是展现村庄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因此,在岩冲屯规划中,如何保护和延续村落传统、协调好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村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其街巷、建筑、环境空间及居民生活状态、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当地的传统特色,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数千年古老文化的载体(1)。
我们在岩冲屯规划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1)延续村落原有肌理,注重空间形态保护
岩冲屯位于半山区,村民住宅均依山而建且面向西北侧水面,并随山势升高而呈现出层峦叠嶂的阶梯状建筑群体景观,具有明显的山地村落特点和风水布局观念。
因此规划在布置新建住宅时延续村落原有的肌理特点、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协调好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实现村落文化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
除此之外,规划注重保留并整治原有水系、地貌、植被,将绿化、公共空间、水系等多种空间元素以与旧村相似的尺度,有机地嵌入新建建筑群内,使之与原有村落有机整合,组成变化有序的开敞空间。
规划总平面图
2)注重现状建筑风貌改造,控制新建建筑风格,杜绝大拆大建
岩冲屯内现状建筑以砖混结构的方块楼为主,造型简单、风格多样且立面缺乏美感,极大的影响了村落的整体景观效果。
规划通过对岩冲屯内保留的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提取,制定了对村落内砖混方块建筑进行平改坡、加披檐及立面刷白墙和增加干栏元素的改造策略,赋予其传统建筑特点,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规划对新建建筑的形式、色彩、材质等控制为以灰瓦白墙的建筑风格为主,使其与改造建筑及传统建筑风格相统一,从而达到营造具有传统乡村特色的村落景观的规划目标。
现状民居改造方案示意
规划民居方案示意
3)传承人文精神
规划通过挖掘村民生活、生产、休闲、娱乐、集会等习惯特点,在岩冲屯中心结合水体景观设置集公共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
并于其内设置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场所,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通过这些途径和手段,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弘扬先进文化,倡导比增收、比致富,鼓励文明理事、科技兴家,团结村民,歌颂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既彰显岩冲屯的文化特色,又有利于建设和谐新农村。
三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因其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的差异,应进行分类指导,做到村村有特色、有品位,避免求新求洋、千村一面(1)。
通过对岩冲屯进行的规划设计实践,我们认为,要打造村庄特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选择适合规划村庄的优势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
2)从生产、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做到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乡村历史人文传承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3)村庄规划建设应体现农村的生活特点,方便村民开展生产活动,并设计符合村民生活习惯和村民家庭生产需求的农宅及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等。
这些条件是打造村庄特色的基本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芳.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打造村庄特色的思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