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礼仪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茶礼仪(15篇)茶礼仪(精选15篇)茶礼仪篇1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总之,敬茶是国人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茶礼仪篇2中国的喝茶礼仪1、茶三酒四秃桃二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敬茶的礼仪敬茶的礼仪(14篇)敬茶的礼仪1最基本的敬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敬茶。
敬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敬茶。
敬茶时应注意的礼仪细节:俗话说:酒满茶半。
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是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敬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敬茶的礼仪2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
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请茶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姿态。
续茶往高杯中续茶水时,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
茶艺表演茶道技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
中国茶道与中华礼仪中国茶道与中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风。
一、茶道与礼仪的渊源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的栽培和饮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同时茶与礼仪的结合也起源于古代的仪式与礼节。
茶道凭借其独特的礼节和仪式感,成为优雅的生活艺术,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二、茶道与礼仪的内涵1. 茶道的礼仪之美茶道的核心在于礼仪,它要求讲究整齐、规矩、从容的动作。
从煮茶、沏茶、斟茶到品尝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明确的礼仪要求。
茶道注重的是凝练、自然、平和、美的境界,通过规范的动作和仪式,彰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2. 茶道与人际交往的礼仪茶道在中国被视为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犹如一种语言,通过茶道的仪式,人们可以传递心意、表达敬意和友好。
茶道强调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懂得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注重与人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中国茶道的发展与传承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的复兴使得茶道的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
茶文化研究机构的兴起、茶艺赛事的举办,为茶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一些茶艺大师通过教学和培训,将茶道的技艺传承给更多的人,使茶道走向公众,融入日常生活。
四、茶道与现代社会礼仪的结合茶道的普及和传承,使得它逐渐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礼仪中。
在国际交往和商务会议中,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为中国人树立起了独特的形象。
茶道的精神内核和礼仪要求,也影响着人们在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教导人们保持内心平和、待人友善、注重细节。
五、茶道与中华礼仪的未来茶道与中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茶道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既要推动学术研究,又要加强实践和传承。
茶道和中华礼仪的未来发展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茶道和礼仪的关系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礼仪密切相关。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茶的过程,更是一种表达尊敬和对他人致敬的方式。
在中国,茶道的实践和礼仪的规范相互交织,既彰显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对他人的尊敬。
首先,茶道作为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注重礼仪的规范。
在茶道中,准备和享用茶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首先,泡茶的人必须准备整洁的茶具,以示尊重。
其次,倒茶时需要学会掌握适当的力度和角度,以免溅出茶水。
在品尝茶的过程中,茶客们通常会盯着茶杯,轻轻嗅闻并品味茶的滋味,以展示对茶的敬重。
每个动作都是有规范的,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茶道礼仪的重视。
其次,茶道在宴会和会议等场合起到了调和关系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茶具有“和”的象征意义,茶道被视为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和谐的方法。
在宴会上,主人会用茶来招呼来宾,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
通过提供茶水,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得到缓解,互动和对话的气氛也会更加融洽。
另外,茶道也融入了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中的礼仪。
在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中,茶被视为一种圣物,茶道被作为一种供奉的仪式进行。
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和中秋节,人们会通过泡茶和品茶的方式来纪念祖先或庆祝节日。
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严谨的仪式和礼仪,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茶道和礼仪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茶道通过注重礼仪规范,使茶的品尝过程更加仪式化,表达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而礼仪则借助茶道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沟通和和谐。
茶道和礼仪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风俗习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茶道和礼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茶道通过规范的礼仪和仪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敬重和对他人的尊敬。
茶道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增进情谊、促进和谐交流的方式。
通过茶道的实践和礼仪的规范,中国茶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使茶道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符号。
喝茶需要注意的礼仪
喝茶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交活动,有一些根本的茶道礼仪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喝茶
时常常遵守的礼仪:
1. 入席礼:进入茶室或茶馆时,要向主人行礼并致谢。
主人回礼后,方可入座。
2. 点茶礼:点茶的人应站起来,向主人行礼后,再点茶。
主人接过茶杯后也要向对方
行礼,表示感谢。
3. 接过茶杯:接过茶杯时,用右手握住茶杯的底部,左手托住杯柄。
接过后要向主人
行一次礼致谢。
4. 饮茶姿势:喝茶时保持坐姿端正,举杯时应轻轻提起,不可摇动或举得太高。
喝茶
时可以轻轻嗅一下茶香,然后小口品味,不可大口喝。
5. 与别人交流:在与别人交流时,可以提起茶杯示意对方继续倒茶。
假设茶杯已空,
那么示意不需要继续倒。
6. 回礼礼仪:当主人给你倒茶时,接过茶杯后,可以轻轻敲杯盖作为感谢。
喝完茶后,要向主人行一次感谢的礼。
7. 茶杯摆放:喝完茶后,将茶杯放在茶盘上,与其他茶杯保持整齐。
茶杯柄应指向主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茶道礼仪,不同地区和场合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细节要求。
在喝茶时,尊重并遵守当地的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茶的礼仪和规矩
茶的礼仪和规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备礼仪:在泡茶前,需要将茶具清洗干净,并用开水烫一遍茶壶与茶杯,不仅可以起到清洁作用,还有温杯作用。
2. 敬茶礼仪:首先是倒茶,不能倒满,容易溢出烫伤人,也不能倒得太少,显得诚意不足。
倒茶的顺序要讲究先尊后卑,一般按照老幼、地位高低来分先后顺序。
作为受茶方,要有回敬反应,即如果是长辈倒茶,要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如果是小辈,则用食指在桌上弹两下,以此表示感谢。
3. 续茶礼仪:如果喝茶途中来了新客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不然就有了懈怠的意义。
如果看到客人杯子见底,或者茶水放了很久已经凉了,要注意跟客人续茶和换热茶。
如果这一波茶水用完,想换另外茶叶品种,就要先询问客人是否愿意。
4. 品茶礼仪:品茶礼仪第一步体现在端茶上。
在端茶时要用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拿杯,也不要握住被扣处,这样做会显得粗鲁和不卫生。
5. 避免发出响声:喝茶时讲究轻拿轻放,如果身为客人在喝茶的时候把茶碗茶盘弄得乒乓乱响,会显得自己素质不高,没有礼貌,“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之疑。
6.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头冲也称为洗茶,是洗掉表面的灰尘和异味,头冲是不能敬客的。
二冲、三冲味道口感最好,四冲以后茶味就会越来越淡了,就该换茶了。
7.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敬酒时可以满杯显示对客人的尊敬,但喝茶时却不能斟满,因为茶水太满容易溢出烫伤人。
8. 再三清茶,是为逐客:如果客人已经来一阵子再端茶出来,按照中国老规矩,这是暗示要送客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茶艺师。
喝茶要讲究的六大礼仪
喝茶要按照流行的茶道规范来进行,六大礼仪包括:
1. 打招呼:在品茶之前,首先要行行礼,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
2. 使用茶具:使用正确的茶具进行品茶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会
使用茶壶、茶杯、茶叶等。
3. 洗茶:洗茶的过程一般耗时比较久,也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
在洗茶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机会介绍茶叶的特点、个人的喜好等。
4. 泡茶:泡茶时,可以充分利用茶杯和茶器中间的空间,使茶叶
在茶杯内尽量被包裹,慢慢释放香气,实现出色的泡茶体验。
5. 嗅香:嗅香是茶艺的重要一环,可以嗅茶的新鲜程度、清香等。
将茶杯拿起,用力吹,吐出冷气,那么更好的效果就会出现在我们面
前了。
6. 品茶:品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品”,这是品茶的关键,尽量
把茶叶内部汤汁都喝完,体会出茶叶色泽、香气等特点,释放由茶叶
带给我们的精神层面意蕴。
中国的饮茶礼仪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都说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还有的人认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也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而茶是热的,茶满接手时茶杯很热,就会让客人的手可能被烫到,有时还会因为太烫致使茶杯掉落,给客人造成难堪。
因此,喝茶,我们只倒茶杯的七分即可,也表示对于客人的尊重。
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年龄较大或者辈分较高的喝茶人以及尊贵的客人要坐在泡茶人的左边,倒茶的时候,按照辈分和年龄大小的顺序,先倒一遍茶,然后就可以根据喝茶人的进度,随机应变的倒茶给客人。
泡好茶之后端给客人,使用杯垫更卫生、更礼貌,双手拿着杯垫托住杯子,放到客人眼前的桌面,并说“请喝茶”。
3、双手端茶,以示尊重端茶都是需要双手给客人端茶的。
千万不可以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这样会显得很不礼貌。
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当然现在普遍都会用杯垫端茶,这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也更显礼貌。
4、续茶观杯,换茶问客随时注意客人喝茶的节奏,空杯的要及时续茶,如果杯中还留有半杯,则表示“还不需要给我倒茶”的意思。
如客人杯中茶汤已冷,需要帮客人倒掉,然后重新倒上热茶。
茶汤泡了几泡以后,明显淡了下来,不能让客人喝寡水的淡茶,这个时候需要及时更换茶叶,并询问客人想再喝什么茶。
5、新客到来,重新泡茶喝茶的时候有新客人来的时候,最好换新茶重新沏泡,并且在倒茶的时候,先给这个新来的客人先品尝,请其品评。
喝茶的人喝茶的时候不能面露不悦之色,要懂得涵养,有理有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6、茶点准备,防止茶醉一般在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品尝不出好茶的滋味,也就浪费了一杯好茶。
在非正式场合,就得准备点茶点,防止出现茶醉。
食用的茶点,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7、倒茶礼仪,礼貌待客倒茶礼仪需要经常实操,才能融会贯通,减少失误。
中国茶道礼仪技巧知识基本礼仪1. 倒茶时记得不要倒满当茶是热的,杯子是很热的,当它是满的时候,很容易使客人的手热,有时会导致杯子掉在地上摔碎,给客人造成尴尬。
因此,在中国自古就有“倒茶不满”的礼仪。
2. 放置茶具时勿发出声音客人端起杯子时,不要在托盘边缘擦杯脚,喝完茶后应轻轻端起杯子。
杯子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意味着“强宾压主”或“故意挑衅”。
3. 新顾客来的时候换茶与朋友喝茶时,如果有新朋友来访,主人必须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视为一种怠慢。
新添茶叶后要请新客人先喝,以再次表示对主人的欢迎。
4. 暗示逐客如果主人故意不换茶,客人要知道主人是在“暗下逐客令”,这是应该找理由告辞,避免引出主人的不满。
5. 无茶色的茶示冷淡接待主人待茶后,茶水由浓变淡,待若干水后再换茶,如果不换茶就会被认为是“无茶色”。
“无茶色”有两种意思。
首先,茶已经变得无色,还在冲,这意味着它对客人冷淡,没有享受到房东的友谊。
其次是对人不尊重。
6. 茶三酒四踢桃二把三杯茶放在茶盘上,正出自俗语“茶三酒四踢桃二”,一直认为茶一定要三人喝,酒一定要四人在一起,便于猜拳行酒令。
礼仪细节1、茶席布置简单无需奢华,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
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3、避免接触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
中国端茶的礼仪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
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2.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
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3.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
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4.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5.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
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喝茶礼仪的十大注意事项
茶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余年以前。
茶礼仪有十大注意事项,它们是:
1. 尊重“主人翁”:在人们品茶时,一定要尊重主人,以尊师重道为本,尊重他人。
2.开茶:参加宴会的朋友一定要按照开茶的规矩来开茶,并不要着急开茶或者说话。
3.递茶:当客人到场时,主人翁应先递茶,表达自己的谦恭之心。
4.拉袖:如果客人想要品茶,应当袖手让主人翁先礼貌拉一口,显示尊重。
5.咀嚼:别忘了在喝茶的时候咀嚼一口,否则礼仪会立刻丢失。
6.闻茶:闻茶不仅可以让人体会到茶的香气,也是对茶有一种深刻的尊重。
7.饮茶:在喝茶时,我们应当把茶香和茶滋味品尝到位,而不能大口大口喝下去。
8.取碗:应使用指尖去取碗而不要用手搭在碗上,这样显得很不礼貌。
9.谦让:不要夹谈到宴会上,应当先和客人谦让,表示茶是客人的天职。
10.送茶:当所有的茶品尝完毕,应当表示感谢,送茶给客人,以象征友谊与善意。
总之,十大茶礼仪注意事项都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礼仪思想,即“诚实守信”、“礼让谦恭”、“尊老爱幼”。
它们不仅让人行为得体,还体现了礼仪的精神。
请茶礼仪及奉茶礼仪常识介绍请茶礼仪及奉茶礼仪常识介绍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礼仪上有着不少的禁忌,得多留意。
正式场合,知茶礼、懂茶礼、守茶礼显得十分重要,今天就来聊聊茶桌礼仪那些事!请茶礼仪请茶,一般是当客人来家时,坐定后即端出时,这是让客人品茶;如果客人已经来一阵子再端茶出来,按中国老规矩,这是暗示要送客了。
这时客人如果不是非常熟悉或有要紧的事没说完,应该起身告辞了。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态。
请茶注意事项:1、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应大口吞咽茶水,或喝得咕咚咕咚直响。
应当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
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
切不可以手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
2、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提醒大家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奉茶礼仪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最基本的奉茶礼仪就是客人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点心端出,再奉茶。
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古时因为酒不易酿造属于待客上品,所以将客人的酒杯倒满表示主人大方、好客。
但是开水泡出的第一杯茶却只能倒七八分满,因为满杯热茶不易散热,让口渴的客人久等是失礼的,所以茶满欺人。
为了让客人尽快喝上茶水,第一杯茶不能倒满,续茶才可以倒满。
2、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个杯子里再把杯子里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
3、除非有一次性杯子的杯托,否则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给客人奉茶。
4、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
5、持杯时不能抓杯口、握住杯口,总之,客人的嘴部要接触的部分奉茶的人都不能用手碰触到,否则视为失礼。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客来敬茶,是我国历来就有的民俗。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时至今日,我们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会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开始慢慢闲聊。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中国饮茶礼仪中国饮茶礼仪中国的饮茶文化越来越盛行,那么饮茶有什么样的礼仪你知道吗?不知道就来看一下我为您整理的中国饮茶礼仪吧。
中国饮茶礼仪【1】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留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当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匀称,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凝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预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当静谧、幽雅、干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爱饮香味茶,江浙人喜爱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爱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致独特的,也可以用简洁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行言传。
另外,可适当赞扬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伴侣的敬重,也能表达自己的修养。
公务员之家:传奇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著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
茶道礼仪规矩有哪些茶道礼仪规矩有哪些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自古以来就有着客来敬茶、以茶待客、以茶为敬的传统礼俗,那么茶道礼仪规矩有哪些?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021茶道礼仪规矩有哪些,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茶道礼仪规矩一、“四姿”茶道礼仪中,站姿、走姿、坐姿、跪姿四种基本姿态最需注意,一个人懂不懂茶,是否是个“茶场老手”,基本从四姿中便可窥见一斑。
1、站姿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放松。
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微呈八字分开,左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于小腹部。
2、走姿以站姿为基础,切忌上身扭动摇摆,行走应尽量成一条直线,到达来宾面前若为侧身状态,需转成正向面对;离开客人时应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切忌当着对方掉头就走,这样显得非常不礼貌。
女性可以双手同站姿交握胸前,男性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随走动步伐自然摆动。
3、坐姿端坐椅子中央,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正,下颌微敛,舌头抵上颚,眼乎视或略垂视,面部表情自然。
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双手分开如肩宽,半握拳轻搭于前方桌沿。
全身放松,调匀呼吸、集中思想。
如果作为来宾被让于沙发就座,则女性可正坐,或双腿并拢偏向一侧斜坐,双脚可以交叉,双手如前交握轻搭腿根;男性可双手搭于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双脚必须下垂且不可抖动。
4、跪姿跪坐即日本的正坐,两腿并拢双膝跪在坐垫上,双足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足上,挺腰放松双肩,头正下颌略敛,舌尖抵上颚,双手交叉搭放于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
盘腿坐只限于男性,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
单腿跪蹲常用于奉茶,左膝与着地的左脚呈直角相屈,右膝与右足尖同时点地;也可左脚前跨膝微屈,右膝顶在左腿小腿肚处。
二、“三礼”1、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与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
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随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会让主人尴尬,还显得不尊重。
六、头冲脚惜(闽南语脚气的意思),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之说,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茶道基本礼仪及茶艺师服务礼仪规范茶道基本礼仪及茶艺师服务礼仪规范茶道礼仪规矩1、茶具要清洁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
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
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觃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丌宜过多,也丌宜太少。
茶叶过多,茶味过浓; 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
泡茶前,丌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
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丌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
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丌容辞及时去添茶。
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斗茶和工夫茶。
1、煎茶煎茶,顼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坑煎煮。
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艴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斗茶斗茶又称茗战,起源亍唐代末,盛亍宋代; 最流行亍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
最织目的在亍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
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
清代工夫茶流行亍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盛行亍安徽、祁门等地区工夫茶讲究品饮的工夫,饮工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中国茶道礼仪法则中国茶道礼仪要遵循一定的法则:1、古人茶道礼仪讲究六境,分别为: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觃范。
2、宋代茶道礼仪的法则,叫三点,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 二点为天气景色宜人; 三点为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
茶与礼仪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十大名茶。
掌握敬茶、饮茶中的礼仪知识。
了解茶在现代生活中新的运用方式。
教学重点:敬茶、饮茶中的礼仪知识一、茶的故事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相传神龙氏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普照的某一天,带着妻子儿女去爬山,突然觉得口渴,就在那时侯,忽然有一片树叶飘至眼前,捡起来一看,用手一揉,觉得汁液润滑,用舌头一舔,苦涩的不得了,神龙氏就凭着丰富的经验。
知道这是一种能止渴,提神的药,当然大家听听就把它当成一个神话故事,用不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
但是也因为如此“茶”渐渐被大家所熟知,许多人便一再改良,而有我们今天所尝的茶滋味。
所以说,茶能有现今的风味是一代代努力的结果。
二、茶与礼俗:以茶敬客我国是札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
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
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敬茶,不但要讲究茶叶的质量,还要讲究泡茶的艺术。
有些时候,有人还有看人“下茶”的习惯。
当然,这是不足取的。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说了句“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顿感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
”又经细谈,得知来人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时,急忙将其请到雅洁清静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最后,这个方丈再三恳求郑板桥题词留念,郑板桥思忖了一下,挥笔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
方丈一看,羞愧满面,连连向郑板桥施礼,以示歉意。
实际上,敬茶是要分对象的,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应视对方的不同习俗。
如是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来访。
与其敬上一杯上等绿茶,倒不如敬上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因他们一般喜好喝茉莉花茶。
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这种好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南宋时,临安(现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当新年佳节客人来访时,主人总要先泡一壶茶,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以示祝愿新年甜美。
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
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来访,主人都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
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主、烤红薯等来款待你。
另外,在饮茶习俗上,除了用于招待偶然来访之客外.也用于正式的宴会。
饭前饮茶、寒暄,饭后又继续饮茶叙谈,借茶表意,其乐无穷。
进入现代,敬茶习俗比古代简便了,特别是在茶具上比过去简化了。
茶具多用有盖的瓷杯或无盖的玻璃杯,来客人数较多时,茶泡在瓷壶里,然后一一倾入茉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尝。
在个别地方,也有采用特制小壶的,一人一壶,独自品饮。
在国外,客来敬茶也早已成为普遍的习俗。
中国的饮茶习俗对国外曾产生一定影响。
日本人一如中国人,对茶都很喜爱,日本民间以茶侍客十分讲究礼仪,并形成“茶道”。
一般是用粉状的碾茶放于“急须”(即茶壶)中,经热水冲泡后倾入一种特制的空茶碗饮用,并佐以糕饼等食品,以对客人表示敬意。
在荷兰、英国。
美国、法国等,以茶敬客也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礼节。
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
我国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
泡茶水温也要因茶而异,乌龙茶需用沸水冲泡,并用沸水预先烫杯;其他茶叶冲泡水温为80~900C,细嫩的茶末冲泡水温还可再低点。
敬茶要礼貌,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和焦黑黄绿的茶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无论有无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敬茶时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双手托盘,至客人面前,躬腰低声说"请用茶",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
做客饮茶,也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并连声赞誉茶叶鲜美和主人手艺,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饮。
主人陪伴客人饮茶时,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时即添加开水,使茶汤浓度、温度前后大略一致。
饮茶中,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的功效。
三、茶话会茶话会是近代世界上一种时髦的集会。
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会那样隆重和讲究,也不像日本“茶道”要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和规则,而是以清茶或茶点(包括水果、糕点等)招待客人的集会,有时也用于外交场合。
追根溯源,茶话会是在古代的茶宴、茶会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种费时忘业、花费很大的茶宴和茶会已成为历史,但集会品茶,互相交换意见,发表各种见解,畅谈友情的内容却被保留下来了。
如今的茶话会,是在一杯香茶吸引下的一种饶有兴趣的集会。
由于茶的成分——咖啡碱、茶多酚和芳香油的作用,对人的神经起着温和的刺激作用,使人精神振奋,感觉愉快,机智敏捷,思路顿开。
参加茶话会不但在身心上得到某种满足和慰藉,而且还能增进友谊,增长知识。
因此,人们一般都喜欢参加茶活会。
进入20世纪以来,茶话会有了很大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习俗。
目前,茶话会在我国十分盛行,各种形式的茶话会让人耳目一新。
小的如结婚典礼,迎宾送友、同学朋友聚会、学术讨论、文艺座谈,大的如商议国家大事、庆典活动、招待外国使节,一般都采用茶话会的形式,特别是欢庆新春佳节,采用茶话会形式的越来越多。
各种类型的荣话会,既简单隆重节俭,又轻松愉快高雅,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桑会形式。
茶话会的形式,因内容、人员的不同又有所区别。
如与会人员仅几人,用一张圆桌:几十人乃至几百人,每桌10人左右,或用方桌拼成长方形或其他形式;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型茶话会,多用圆桌,团团围坐。
关于茶活会的饮品,香茶是必备之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增加鲜果、糕点及各色糖果。
茶话会的布置,可以根据会的内容和季节的不同,在席间或室内布置一些鲜花,如在夏季以叶子嫩绿、花朵洁白的茉莉为宜,使人有清幽雅洁之感,如在冬季,则以破绽吐香的腊梅和生意盎然的水仙为宜,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如果是婚礼茶话会,则以红艳的鲜花为好,以示新婚夫妇的幸福和美满。
当然,由于条件所限,对花种的选择会有局限性,但不论选用什么花种,对颜色的选择应与会的内容相协调。
在较大的茶话会上,如配以轻音乐或小型的文艺节目如小品、相声等曲艺节目,可以邀添欢乐气氛。
四、茶膳在普通中餐的基础上,采用优质茶叶烹制茶肴和主食,具有以下特点:1、讲求精巧、口感清淡。
茶膳以精为贵,以清淡为要。
比如春芽龙须这道菜,选用当天采摘的绿豆芽,掐头去尾,掺以当年采摘的水发春茶芽(去掉茶梗及杂叶),微咸、清香、白绿相间,用精致小木盆上菜,深受顾客喜爱。
茶膳口味多酥脆型、滑爽型、清淡型,每道菜都加以点饰。
2、有益健康。
茶膳选用春插入茶入饭,茶菜中不少原材料来自山野。
春茶和山野茶都不施用化肥,而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
3、融餐饮、文化于一体。
比如:“怡红快绿”这道菜的创意源于古典名著《红楼梦》;“银针庆有余”则把“年年有余”的中国民俗与明前银针茶融于茶菜中。
又比如,茶膳使用八仙桌椅、木制餐具,在用传统茶艺表演为客人品尝茶膳助兴时,可以播放专门编配的茶曲,使客人在传统民族文化形式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氛围中,既饱口福,又饱眼富将餐饮消费上升到文化消费的层次。
4、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茶膳顺应人们日益增强的返朴归真、注重保健、崇尚文化品位等消费新需求,从几元钱的茶粥、茶面到上千元的茶宴都能供应,又确有新意,因而适应面较广。
北京已有1万多顾客品尝过茶膳。
而且,茶膳原材料资源十分丰富,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广泛的开发价值和商业前景。
五、茶谚:夏季宜饮绿,冬季宜饮红,春秋两季宜饮花。
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
饮茶有益,消食解腻。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与忧愁。
龙井茶叶虎跑水。
名壶莫妙于紫砂。
洞庭湖中君山茶。
六、中国十大名茶1.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2.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万个。
外开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3.白毫银针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东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
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
4.君山银针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
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
很高的欣赏价值。
5.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
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6.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7.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
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8.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
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
”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