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3.62 KB
- 文档页数:8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饮品。
在品茗过程中,感官的审评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品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视觉、嗅觉、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浅析茶叶的感官审评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视觉方面。
透过眼睛观察茶叶的外观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了解。
茶叶的外观应该整齐、规整,色泽鲜亮。
对于绿茶来说,颜色应该是嫩绿欲滴;红茶则应该呈现出红褐色的艳丽;白茶应该柔和淡雅的白色。
茶叶的形状也是审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扁平、卷曲、团结等。
其次是嗅觉方面。
将茶叶放在杯口轻轻吸气,仔细嗅闻茶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内敛香和外溢香。
内敛香主要来自于茶叶本身的香气,如花香、果香、草香等;外溢香则是在冲泡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香气。
在嗅闻过程中,应该注意茶叶是否香气纯正、清新、持久。
再者是口感方面。
品尝茶叶时,应该注意茶汤的颜色、透明度、滋味等方面。
茶叶的色泽应该鲜亮纯净,透明度高;滋味则应该醇厚、回甘。
茶叶的口感还包括口中的涩感、甜味、鲜爽度等。
通过细细品味,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色。
最后是回甘方面。
品尝完茶叶后,还需要留意茶叶的回甘。
回甘是指在品茶后,口中留下的香气和甘甜感。
茶叶回甘的时长和质感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
优质的茶叶会有持久的回甘,并且回甘的质感丰富细腻。
在进行茶叶感官审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是要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因呼吸而干扰茶叶的香气。
其次是要控制好品茗的时间,不要过于匆忙,也不要过于迟缓。
适当调整冲泡方法和用水温度,以展现茶叶的最佳特色。
在感官审评时可以先进行茶叶的初步评估,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品味,以获取更准确的评测结果。
茶叶的感官审评涉及到视觉、嗅觉、口感和回甘四个方面。
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准确评估茶叶的品质和特色。
茶叶感官审评不仅可以增加品饮的乐趣,也有助于提升品茶的技巧和品味。
只有持续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茶叶的美妙之处。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感官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品尝和嗅闻等方式对茶叶的色泽、香气、口感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在进行茶叶感官评价时,需要了解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地评价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本文将对茶叶感官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浅析。
一、观察茶叶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是茶叶感官评价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将茶叶放在白色的纸张上,对茶叶的外形进行观察。
茶叶的外形包括整体形状、叶片大小、叶片的完整度和茶叶的颜色等方面。
优质的茶叶通常叶片完整,色泽一致,叶片大小均匀。
而劣质的茶叶则叶片不完整,颜色不均匀。
观察茶叶外形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二、嗅闻茶叶香气嗅闻茶叶香气是感官评价茶叶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嗅闻时,应选择清淡的环境,将茶叶放在杯中稍微晃动后,贴近鼻子轻轻吸气,闻其清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
干香是指茶叶未泡水前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洗泡前香是指茶叶泡水前的香气,在茶叶泡水前可以用来判断茶叶是否有异味或异香;洗泡后香是指茶叶泡水后的香气,可以了解茶叶在水中释放出的香气特点。
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和品质。
三、品饮茶叶口感品饮茶叶口感是感官评价茶叶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品饮时,应选择干净的杯具和开水,将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待茶汤冲泡完成后,用舌尖小口品尝,感受茶叶的滋味。
品饮茶叶口感时,主要要注意茶汤的醇厚度、回甘度、滑爽度和余味等口感特点。
优质的茶叶口感醇厚、回甘、滑爽,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口感单薄、涩涩的,没有余味。
通过品饮茶叶口感可以准确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特点。
四、评判茶叶质量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和口感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是否整齐完整,叶片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其次要闻茶叶的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是否清香丰富;最后要品饮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特点。
通过综合评判,可以准确的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的感官审评是通过利用观察和品尝茶叶来评判茶叶质量的一种方法。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茶叶品种与茶叶口感。
茶叶品种茶叶品种是指茶叶的类型,例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
茶叶的品种对茶叶的口感和风味有很大的影响。
1.外观:茶叶外观是我们最先注意到的因素之一。
一个茶叶的外观决定了我们对这种茶叶的第一个印象。
茶叶外观的评判通常包括前、中、后三个阶段,评判茶叶外观时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同时还要注意茶叶的光泽度和清新度,并注意细节,如茶叶的形状和大小,叶片的完整度以及是否有损坏。
2.香气:茶叶香气是评判茶叶优劣的关键。
茶叶香气通常分为三种:花香、蔬香和果香。
在评判香气时,要用鼻子深吸几口茶叶的香气并尝试分辨出香气的种类。
香气的品质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香气的清新度和香气的浓郁度。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是指我们品尝茶叶时所感受到的味道和口感。
茶叶口感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这种茶叶的评判。
1.滋味:茶叶的滋味是指我们品尝茶叶时的口感体验。
一般认为,茶叶的滋味应该是清新、顺滑和爽口的。
在品尝茶叶时,我们要注意茶叶口感的细节,如是否有苦涩感,是否带有甜味,是否带有咸味等。
2.回甘度:茶叶的回甘度是指我们品尝茶叶后,留在口中的那种清爽和甜美的感觉。
茶叶回甘度的好坏是衡量茶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3.汤色:茶叶的汤色是指茶叶冲泡后的色泽。
好的茶叶汤色应该是明亮透彻的,而且应该是一致性的。
在品尝茶叶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茶叶汤色的深浅,透明度以及颜色的饱和度。
茶叶的感官审评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注意和细心。
在进行茶叶感官审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茶叶的品种和特性,同时也需要注意茶叶的味道和口感。
只有深入了解茶叶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评判一种茶叶的优劣。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检验方法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
“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
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
“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
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
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
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
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
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
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
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
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品鉴是一门活动,它要求品鉴师具有敏锐的感官和丰富的经验,能够识别茶叶的特点和质量,从而判断出它的品类、等级和产地。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在茶叶品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一、茶叶的感官特征茶叶的感官特征包括视觉、嗅觉、口感和回味。
视觉可以判断出茶叶的外观、颜色和形态。
嗅觉可以辨别出茶叶的香味和芳香。
口感可以体现出茶叶的口感和滋味。
回味可以反映出茶叶的余香和持久性。
茶叶的感官评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外形评判茶叶外形评判包括外观、颜色和形态三个方面。
外观要求整齐、匀称、干净。
颜色要求鲜艳、自然。
形态要求完整、规整、大小一致。
2、香气评判香气评判要求使用鼻子辨别茶叶的香味和清香。
要注意香气的新鲜度、纯度和清新度。
香气的品种和等级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3、口感评判口感评判是茶叶品鉴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要求使用舌头、牙齿、喉部等器官品尝茶叶的口感,判断其甘醇、润滑、清爽、柔和等特点。
口感的品质因茶叶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因素而异。
4、回甘评判回味评判要求使用喉咙和鼻腔等器官感受茶叶的余香和持久性。
良好的回味具有香气纯正、清香持久、余味甜润等特点。
回味的品质与茶叶的品种和等级有直接关系。
三、茶叶品鉴技巧茶叶品鉴技巧不仅是熟练运用感官评判方法,更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熟悉各种茶叶的特点,掌握不同茶叶的品种、等级和产地;2、注意茶叶饮用前、饮用时、饮用后的时间、环境、气候等要素;3、注意保持感官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避免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而产生干扰;4、养成多品茶习惯,增加对茶叶品质的认知和感知,提高品鉴水平。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是什么茶叶品质的优劣、真假、新陈等,都可以感官来鉴别,俗称“干看”。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1、看外形从外形来看,品质优异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实,或细或肥壮或卷曲,均齐规整,越紧细越厚重就代表茶叶品质越好。
如果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短碎的则为劣质茶叶。
2、看色泽色泽感官鉴别,主要是看干茶的色度和光泽度。
如:红茶、花茶类的,以深褐或青黑色、油润光亮的为优质茶叶;茶芽翠绿有光泽为品质优异的绿茶。
任何茶叶,如果色泽深浅不一、枯干且灰暗而无光泽的,即为劣质茶叶。
3、看嫩度嫩度鉴别,可通过感官茶叶芽尖和白毫的多少来判断。
芽尖和白毫多的为品质优异的茶叶;若没有没有芽尖和白毫,或数量极少、叶质老的则为劣质茶叶。
4、看净度茶叶的净度,主要是通过茶叶中的茶梗、片、末等的含量和非茶类杂质的有无来鉴别的。
茶叶洁净,没有茶梗和非茶类杂质的为优质茶叶;如果茶叶中含有茶梗或碎末、非茶类杂质等的则为劣质茶叶。
5、看汤色茶叶的汤色,需要通过冲泡之后的茶汤来鉴别。
无论是哪种茶叶,冲泡后不管是何种颜色,品质好的的茶叶汤色都是清澈明亮。
如果看到汤色是混浊不清的,则不是好的茶叶。
如何挑选茶叶1、茶叶的外形各类茶具有一定的外形规格,一般好的茶叶嫩度高,主要表现为锋苗好、白毫显。
此外,好茶叶条索紧、身骨重而挺直。
2、茶叶的色泽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如果茶叶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淡无光,说明品质劣。
3、茶叶的净度品质好的茶叶净度好,不含茶片、茶梗、茶末、茶籽、木片、石灰、泥沙等杂物。
挑选茶叶时,仔细查看,便会分辨出来。
4、茶叶的香气任何茶类,好茶叶都没有异味。
且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挑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选购时,最好先查找一些该好茶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香味特点,就容易挑选了。
5、茶叶的牌子散茶可以看到茶叶的外形、色泽、闻到茶叶的香味,而对于包装好的茶叶,则很难分辨出来。
普洱茶感官审评方法普洱茶感官审评方法主要分为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两个部分。
一、外形审评1.观察条索:将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分别倒入样茶盘中,比条索的肥壮程度。
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2.观察色泽: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普洱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包括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
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
对于150ml的审评杯,按照1: 50的茶水比,需称取3g样茶。
嗅香气主要判断香气的纯度,特别要区别霉味与陈香味。
嫩度好的普洱茶叶底含芽量多,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嫩度差的叶底没有芽毫,按压无弹性。
二、内质审评1.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分钟,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
2.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
对于150ml的审评杯,按照1: 50的茶水比,需称取3g样茶。
3.嗅香气主要判断香气的纯度,特别要区别霉味与陈香味。
4.按照顺序进行审评,包括汤色、香气、滋味等。
汤色方面,普洱茶要具有红浓明亮的特点;香气方面要纯正浓郁,如果是陈年普洱茶,则要具有“陈香”或“药香”;滋味方面要醇厚回甘,口感顺滑。
5.叶底评审也是内质评审的重要环节。
观察叶底是否符合普洱茶的特征,如柔软、肥嫩、有弹性等。
叶底无芽毫、无弹性、颜色暗淡的普洱茶品质相对较差。
三、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将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在评审过程中,需要对普洱茶的外形特征和内质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
外形方面,条索要肥壮、紧结有弹性,色泽要呈现出普洱茶特有的红褐色或深褐色。
内质方面,汤色要红浓明亮,香气要浓郁纯正,滋味要醇厚回甘。
叶底要柔软肥嫩有弹性,颜色要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
在综合评审中,还需要考虑普洱茶的耐泡程度。
好的普洱茶不仅在前几泡表现出色,而且在后面的泡数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品质。
如果普洱茶能够经受住连续多次冲泡而品质不下降,则说明其品质较好。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饮品,而茶叶的品质如何则关乎着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茶叶的感官审评成为了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茶叶感官审评中,品茶师需要借助自己的感官和经验来判断茶叶的香气、味道和口感。
本文将浅析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茶叶品质的评判标准。
一、观察茶叶外观茶叶的外观对于感官审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观察茶叶的外形,看其整体的形状是否规整,外表是否有明显的损伤或搅拌过度的痕迹。
要看茶叶的颜色和光泽,一般来说,茶叶的颜色应该鲜艳自然,有光泽;如果是红茶,则颜色应该鲜红,金芽茶应该有金黄的光泽。
要观察茶叶的叶片是否完整,叶脉是否清晰,如果是碎茶,则要看其颗粒的大小是否均匀。
观察茶叶外观的技巧:我们可以将茶叶倒在白色的纸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开茶叶,用眼睛仔细观察。
或者将茶叶置于灯光下,观察其颜色和透光度。
经过观察之后,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质量是否良好。
二、闻香品茶闻香是感官审评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品茶师需要通过闻香来判断茶叶的香气是否纯正、浓郁,区分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以及判断茶叶是否有陈香或其他异味。
在进行闻香品茶时,我们首先要将干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用手掌轻轻捂住杯口,摇动杯子使茶叶散发出香气。
然后快速用鼻子吸气,深层次地嗅闻茶叶的香气。
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并做出评价。
品茶师在进行闻香品茶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味蕾和鼻腔充分地接触到茶香,用心去聆听茶叶所释放的香气。
同时也要注意区分茶叶的主要香气和次要香气,以及能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杯中。
通过闻香品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香气是否纯正,是否符合所评茶叶的品种和等级。
三、品茶品味品茶品味是感官审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品茶师需要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的滋味、口感和喉韵。
在品茶品味时,品茶师需要留意茶汤的颜色、透亮度和鲜艳度,还要关注茶汤的滋味、回甘的感受和喉韵的余味。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1. 视觉
茶叶的外观、色泽和形态是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指标。
在茶叶的视觉评估中,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外形:包括茶叶的整体样子、形态和紧密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反映茶叶的制作工
艺和质量。
色泽:任何茶类都有自己特定的颜色,例如乌龙茶的青葱色,普洱茶的红棕色,绿茶
的碧绿色等等。
通过色泽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产地、品种、年份等。
2. 嗅觉
茶叶的香气也是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嗅觉评估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干香:即干茶叶的香气,可以反映茶叶的品种及制法;
冲泡前香:在冲泡前可以闻到的茶叶香气,可以了解茶叶的新鲜度、存放状态、茶味
等等;
冲泡后香:泡好后的香气,亦即茶汤的香气,可以反映出茶叶的特点,如回甘、甜润、花香等等。
3. 味觉
滋味:即口感,在口中品尝到的茶叶味道,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
和存放状态等。
甜润:茶叶的甜味,包括回甘和口感中的甜味,代表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1. 评估者应该尽可能减少其他味道的干扰,比如不要在品评中使用口腔清洁剂、口
香糖等。
2. 评估者应用同一支玻璃杯品尝,以保证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品评应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外界噪音和干扰。
总之,茶叶感官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因素的综合评估。
评估者应该
熟知每个茶叶品类的鉴别方法,掌握评估技巧及标准,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给消费者提供更严谨全面的评估和服务。
茶叶的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湿评主要审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1)、外形审评将样茶罐里茶叶倒出拌匀,取200—500g放在样盘内,双手持样盘边缘回旋转动几次,然后借手势把盘内分散的茶叶收拢,使茶叶按形状大小、粗细、轻重等不同,有次序地分为上、中、下三段。
粗大轻飘的茶浮在表面叫面装茶;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细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段茶。
审评时,先看面装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段茶。
外形主要看条索的松紧、嫩度、色泽、净杂四个因子。
结合嗅干香。
绿茶外形以嫩度、条索为主。
评定外形等次。
(2)、内质审评开汤前将审评杯碗按号码次序排在湿评台上,从茶样盘中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杯盖放入碗内,然后用沸滚适度的开水从右到左冲泡满杯。
冲泡时从第一杯起即记时间。
随泡随加盖,盖孔朝向杯柄,5分钟后,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倒如审评杯里。
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再尝滋味,后评叶底。
嗅香气:左手抓住已倒去茶汁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杯盖,用鼻子靠近杯沿轻嗅或深嗅。
嗅时重复一、二次,在未评定香气前,杯盖不能打开,可以热、温、冷嗅相结合进行。
热嗅(温度大约为80-900C)重点判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和高低;温嗅(温度大约为550C)重点判别香气的优次;冷嗅(室温)重点了解香气的持久性程度。
评后分出香气优次,把杯子作前后移动,好的往前移,次的往后摆。
看汤色:看汤色,各碗茶汤水平要一致,茶汤中混入茶渣残叶,应用网匙捞出,后用茶匙在碗内打一圆圈,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央,后按汤色浓淡、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茶汤温度要适度,茶汤温度以500C左右为宜,尝味时用茶汤从碗中取一汤匙吮入口内。
茶汤入口后要用舌头循环打转,动作要快,评味时茶汤不能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残留茶液应倒尽或在开水汤杯中漂净,不致互相影响,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爽涩、鲜陈、粗细及纯杂等评定优次。
茶叶感官审评的具体步骤茶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
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品质、等级、制作等质量问题。
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相应定义了500余条专用评茶术语。
高级评茶师苏老师认为评茶是否准确,除评茶人员的技能外,必须具备适应审评的设备,良好的环境,以及一套合理的程序和正确的方法。
尽量做到主客观条件一致,那么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点:感官审评需要有一个适合的评茶室,室内光线要充足、均匀,避免阳光直射。
室内墙壁、门窗、天花板宜涂成白色,并安装足够的灯管在自然光较少时用。
评茶室要求干燥清洁,最好设在楼上远离有异味的场所。
评茶室设有干评台,湿评台,样茶柜架,分别用于审评样茶外形,内质及存放茶样。
评茶需专门的用具:1、审评盘:用于审评茶叶外形,以木质为宜,涂成白色,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规格为23X23X3CM或25X16X3CM。
2、审评杯:用来泡茶和审评香气,瓷质白色,杯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锯齿形,容量一般为150ML。
3、审评碗:用于审评汤色和滋味,白色瓷质,容量与审评杯一致。
4、叶底盘:审评叶底用,一般为木质,涂成黑色,有正方形(10X10X2CM)和长方形(12X8.5X2CM)两种。
5、天平秤:用来称量茶叶。
6、计时器7、网匙:用于取茶汤中的碎片茶渣。
8、茶匙:取茶汤评滋味用。
9、吐茶筒:审评时吐茶及盛废水茶渣用。
10、烧水壶:用于烧开水。
茶叶感官审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审评环境在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室基本要求》和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对审评环境有着严格的规定,它是审评工作场所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也是进行审评工作的先决条件。
1.温度审评环境温度一般以20℃~27℃,湿度不高于70%为宜。
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审评人员的不适感,影响审评人员的正常心态,也会给审评操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失误。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发挥依靠品尝天赋,利用三种五官——口腔、鼻和眼,并结合定性描述的手段,去鉴定、判断茶叶本质的鉴别技术。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外观审评、气味审评和口感审评。
一、外观审评外观审评包括茶叶的形态、色泽、气孔、附属物等内容,以评判茶叶品质。
1、形态:一般确定茶叶是加工品种或摘取品种,可从整体外观来进行判断,评价其有效性。
2、色泽:色泽的评分可帮助判断茶叶的保湿状况,以及茶叶的新鲜程度。
3、气孔:评价茶叶的气孔一般有两个要素,一是气孔的大小,二是气孔的数量。
可判断茶叶的程度是否合格,以及茶叶的新鲜程度。
4、附属物:观察叶底附近的灰尘或污渍等外来物,评价茶叶的清洁度。
没有灰尘表示茶叶新鲜,而有大量灰尘表示茶叶已存放时间较久。
二、气味审评气味审评指的是通过闻茶叶的气味,来判断茶叶有缺陷及分别茶叶泡沫是不是低品质的方法。
气味审评一般分为香气评定和气味缺陷评定:1、香气评定:茶叶以嗅味的方法,可以辨别出茶叶的质量,也可以判断茶叶是否已味苦发苦。
2、气味缺陷评定:通过嗅茶叶上的污迹,判断茶叶的保存状态及存储密度,以及茶叶是否有影响口感的其他缺陷。
三、口感审评口感审评是通过采取定性描述的手段,根据本质性的原则评定茶叶,着重关注茶叶的品质、口感及品牌标志等方面。
1、质量:通过判断茶叶的水分和其组成,确定茶叶的质量。
2、口感:品茶口感指在茶水中密度和水质的变化,以及喝茶的前后关系,如咀嚼、口味持久性、余味的口感,来衡量茶叶的口感水平。
3、标志性:可从茶汤的颜色、泡沫分布、散发的香味等形象特点,反映出这种茶叶的特有品牌感受。
总之,茶叶感官审评,是以考察茶叶形态、气孔、香气、口感及品牌标志作为判断质量的依据,从而对茶叶进行有效提高品质的手段。
茶叶的感官评价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对茶叶进行感官评价,包括外观、香气和口感三个方面。
通过实验,我们将对不同茶叶的感官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1. 不同种类的茶叶样品(例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2. 专用的茶具(例如茶杯、茶壶、茶盘等)。
3. 清水。
实验步骤:1. 外观评价:将茶叶样品取出,仔细观察其外观特征。
首先,我们可以评估茶叶的整体外形,包括叶片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茶叶的干燥程度和整体的质感,例如是否存在霉变或变黄等情况。
2. 香气评价:将适量的茶叶放入干燥的茶壶中,用开水冲泡。
待茶汤冲泡好后,闻其香气。
我们可以通过嗅闻茶叶散发出的香气来评价其品质。
茶叶的香气应该是清香、芳香和持久的,而不应有刺激性的气味或异味。
3. 口感评价:将冲好的茶汤倒入茶杯中,适当冷却后饮用。
品尝茶叶的口感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应该关注茶汤的味道、滋味、回甘和喉韵等方面。
好的茶叶应该具有口感鲜爽、滑润、甘甜和持久的特点。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清洗茶具,以确保不会影响对茶叶感官评价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需使用干燥、干净的杯具,以避免茶叶感受到其他异味的干扰。
3. 实验时应专注于感官体验,记录对茶叶外观、香气和口感的直接感受,避免主观评价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对茶叶的感官评价结果。
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评价将被整理并进行比较,以确定不同茶叶品种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结论:通过对茶叶的感官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我们可以选择出符合个人口味和喜好的茶叶品种,提升对茶叶的品质要求。
同时,茶叶的感官评价结果也为茶叶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参考依据。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许多人喜欢品茶,不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因为茶叶的种类繁多、口感各异,每一种茶叶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而要想真正欣赏一种茶叶的风味,就需要经过感官审评。
感官审评是通过对茶叶的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来全面评价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那么,如何进行茶叶的感官审评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浅析。
一、观察茶叶的外观是我们最先能接触到的,因此观察茶叶的外观是进行感官审评的第一步。
首先要观察茶叶的形状,一般来说,茶叶的形状可以分为扁平、卷曲、细细长条等不同的形态。
这些不同的形状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还要观察茶叶的颜色,一般来说,高质量的茶叶颜色要均匀,不应该有太多的杂色。
颜色的深浅也会对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产生影响,因此颜色的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嗅闻茶叶的香气是其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进行感官审评时,嗅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内在香和外在香两种。
内在香是茶叶自身所散发出的香气,而外在香则是通过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
在进行嗅闻时,可以通过闻干茶叶、冲泡后的茶汤和茶叶的底沉来感知茶叶的香气。
每一种香气都代表着茶叶的不同特点,有的清新淡雅,有的馥郁浓郁,通过嗅闻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从而评价茶叶的品质。
三、品尝品尝是感官审评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品尝可以全面地感知茶叶的口感和滋味。
在品尝茶叶时,首先要品尝冲泡后的茶汤,感知其滋味的清淡浓厚、醇厚爽口等特点。
还要品尝茶叶的底沉,底沉的滋味会比茶汤更为浓郁,通过对底沉的品尝可以进一步了解茶叶的口感特点。
品尝茶叶时,要在口中停留片刻,感知茶汤的舌齿之间的触感和滑腻感,这些都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品尝时还要留意茶叶的回甘,回甘是好茶的重要特点,好茶的回甘会比较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四、炮制技巧炮制技巧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茶叶炮制技巧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检验方法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
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
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
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
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
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
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
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
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
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
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卜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
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
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
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
(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
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3、鉴别茶叶的外貌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良质茶叶一一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
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
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
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
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
次质茶叶一一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4)也澤鉴二色泮婕别"畏品乔「摂的色度引忙评度,色泾祇说!iW 乜能忌诀出茶叶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做工的好坏。
良质茶叶——红茶,花茶以深褐色或青黑色、油润光亮的为上品,绿茶以茶芽多有翠绿色.油润光亮的为上品,包装茶贵在有灰白点的青屹皮状,并有深绿色,乌龙茶以红、青、白三色明显的为上品,紧压茶以色泽黝黑者为优。
次质茶叶一无论是何品种的茶叶,凡是有色泽深注不一,枯干、花杂、细碎,灰暗而无光泽等情况的均为次质。
(3)嫩度鉴别嫩度鉴别’即通过芽尖和白毫的多少来判断叶质的老嫩程度。
良质茶叶——芽尖和白毫多的为上品,做出的茶叶条索紧实,色泽蹭黑,身首重实°次质茶叶——没有芽尖和白毫,或存在较少,茶叶外形粗糙,叶质老,身首轻。
(4)净度鉴别茶叶的净度主要是通过荼叶中的茶梗、籽r扒、片5末的含量和非茶类杂质的有无来鉴别的.良质茶叶一茶叶洁净,无茶梗,无非茶类杂质。
次质茶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梗或少许茶籽、碎末等。
G)香气和滋味鉴别把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 仔细嗅闻即可*另将少许茶叶置口中慢慢咬嚼,细品其滋味酉良质茶叶——具有本品种特有的正常茶香气”如是花茶还应具有所添加鲜花的香气,香气鲜灵S馥郁、清雅,用嘴咬嚼此茶,可觉察出微苦,甘香浓烈,余香清爽回荡.好茶的滋味鲜嵬,并具有较强的收敛性。
次质茶叶一气淡薄或无香气,滋味苦涩。
劣质茶叶——发岀青草味、烟焦味*靈味或其他异常气喘,口感苦涩不堪。
4、鉴别茶叶的内质茶叶内质的感官鉴别也称^湿闻,湿看3即是将2占〜3克的茶叶用开水150-180 亳升沏开,待泡好之后再来识别气味、滋味*汤色和叶底的内在质量好坏。
(1)气味鉴别虽然干闻也能辨别茶叶的香气,但终不及湿闻时更为明显。
湿闻茶叶的香气是取一杯冲泡好的茶水,不要把杯盖完全掀开,只须稍稍掀开一道縫隙并把它靠近鼻子,嗅闻后仍旧盖好放回原位。
杯内茶水温度不同,香气也就不一样。
良质茶叶―应具有本品种茶叶的正常香气,这种香气要清爽、醇厚"浓郁.持久,并且新鲜纯正,没有其他异味。
次质茶叶一气淡薄'持续时间短,无新茶的新鲜气味。
劣质茶叶一具有烟焦、发馒、霉变等异常气味。
(2)汤色鉴别汤色鉴别主要是看茶汤的色度*亮度、清浊度。
但应注意这项鉴别应在茶汤沏泡好后立即进行,否则特茶汤冷却后不但汤色不好,色泽较深*而且还会出现^冷浑浊叫良质茶叶——茶汤色丽艳浓、澄清透亮”无混杂,说明茶叶鲜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质量好“例如:红茶汤应红浓明亮’绿茶汤应碧绿清澈,乌龙茶汤应为橙黄色鲜亮’花茶汤应为蜜黄色明亮。
次质茶叶——茶汤亮度差,色淡,略有混浊.劣质茶叶——如陈茶和霉变茶的茶汤,无光泽,色暗淡,混浊.(3)滋味鉴别①良质绿茶一先感稍涩,而后转甘,鲜爽醇厚。
次质绿茶——味淡薄、苦涩或略有焦味.②良质红茶——以醇厚甘甜为优,喉间回味见长。
次质红茶一味淡、苦涩、无回味或回味短*③良质乌龙味——具有红s绿茶相结合的甘甜醇厚感觉,回味优美而持久口次质乌龙茶一平淡,涩口,回味短。
④良质花茶一味清窺甘甜,鲜花香气明显口次质花茶一淡薄,回味短.(4)叶底鉴别茶叶叶底的色泽和软硬,可以反映出鲜叶原料的老嫩,叶底的色泽还与汤色有密切的关系,叶底色泽鲜亮与浑暗,往往和汤色的聊亮与浑浊是一致的。
茶叶叶底柔软者说明所用原料鲜叶比较细嫩,粗老的鲜叶制成的茶,其叶底也比较粗硬。
鉴(5)别叶底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时,除用日光观察外,还可借助于手指按压、牙齿咬嚼等方式。
①良质绿茶一一以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为佳,在叶底背面有白色毫毛。
次质绿茶一一以粗老,灰黄,破碎者为次品。
若绿茶条青不及时或不彻底,还会出现红叶或红梗。
②良质红茶一一以红艳明亮为上品。
次质红茶一一以粗老,色泽花青者为次。
③良质花茶一一以绿色均匀稍带黄且明亮者为上品。
次质花茶一一以色泽褐暗,杂而不匀的为次品。
④良质乌龙茶一一其叶底应是绿叶镶红边,即叶脉和叶缘部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
因此以叶边带红而明亮者为上品。
次质乌龙茶一一叶底色暗发乌者为次品。
5、鉴别花茶的质量鉴别花茶质量的优劣,需要从色、香、味、形方面去检验。
(1)色泽:纯绿无光的花茶,质量优,灰绿光亮的花茶,质量次。
(2)香味:有绿茶之清香,又有鲜花之芬芳,具有花郁茶香的花茶,才是佳品,如果只有茶香而无芬芳,则花少,只有花香而茶味淡薄的,则花已漫茶。
有的商贩,用低级花茶窖制一次,里面再掺入大量茶厂中废弃的干花,冒充高级花茶,实质上是低级花茶。
(3)滋味:干茶是难以鉴别的,只有用开水冲泡后才能鉴别。
取3克花茶,放在150毫升的茶杯中,用开水泡5分钟,然后将茶汤倒入另一只杯中,先闻杯中留下的茶根香气,再看茶汤的颜色,优质花茶色泽黄亮,质次的呈红浑色。
再品尝滋味,优质花茶花郁茶香,鲜灵度好,质差的花茶,香味淡薄。
(4)嫩度:将冲泡后的茶根从杯中倒出,看其颜色和嫩度。
花茶以绿匀为好,枯杂为次。
(5)体形:指茶叶的样子,不论哪种茶,条索紧结、重实、圆浑、粗细长短均匀为好,松泡、轻飘、短碎的为次。
6、鉴别红茶的质量红茶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之分,它们的质量鉴别如下:(1)工夫红茶:质量鉴别有以下几方面:①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②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③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④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⑤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⑥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2)红碎茶:红碎茶的品质优劣,特别着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①外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
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
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
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
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②滋味:品评红碎茶的滋味,特别强调汤质。
汤质是指浓、强、鲜(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
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
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③香气: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
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④叶底: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
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⑤汤色: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
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
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
茶汤乳凝(冷后浑)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
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
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
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贝眦茶品质差。
7、鉴别绿茶的质量绿茶是外形和内质并重的茶类,尤其是珠茶更重视外形。
(1)外形:高级珠眉和茶色嫩绿起霜,眉茶条索匀整、重实有峰苗,珠茶颗粒紧结、滚圆如珠的为上品。
如果珍眉条索松扁,弯曲、轻飘、色黄,珠茶扁块或松散开口、色黄,这都属于低级产品。
蒸青绿茶,外形紧缩重实,大小匀整,芽尖完整,色泽调匀,浓绿发青有光彩者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