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MSDS——丙酮
- 格式:xls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酮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企业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企业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5号邮编: 255408 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国家应急电话:0532-8技术说明书编码:橡胶厂10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塑料制造、涂料的溶剂,是生产双酚A、丙酮氰醇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农药、石油炼制和化工领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危险化学品分类为 3.1;急性毒毒:LD50: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刺激性:家兔经眼:3950U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95mg,轻度刺激。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度易燃液体。
对眼睛产生严重的刺激。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灼烧感。
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明火、热源,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和照明设备。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烟气或喷雾。
操作后彻底清洗。
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如果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如果眼睛出现刺激症状:,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丙酮-CH3COCH3㈠理化性状和用途透明、无色、易挥发辛辣气味的液体。
沸点:56℃;蒸气密度:2.0;闪点:-18℃;自燃点:538℃。
爆炸极限:2.5~13%。
蒸气有甜味,似薄荷香味。
作为一种溶剂,用于许多工业。
用来制造涂料、清漆、除漆剂、橡胶、塑料、炸药、染料、人造丝和摄影用化学物质。
㈡、毒性属于微毒性,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400mg/m3(750ppm)㈢、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
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
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㈣、长期暴露的影响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
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㈤、火灾和爆炸高度易燃性。
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
在室温下蒸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用干粉、抗溶泡沫灭火剂、卤素灭火剂或二氧化碳来灭火。
用水来冷却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并驱散丙酮蒸气。
㈥、化学反应性与氧化剂(如过氯酸盐)以及氯化剂与碱类混合物(如氯仿与氢氧化钠)都能产生刺激反应。
与二氯化硫和六氯三聚氰(酰)胺也能产生剧烈反应。
对合成纤维有腐蚀作用。
㈦、人身防护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
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㈧、急救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丙酮MSDS
化学品标识
- 化学品名称:丙酮
- 化学式:C3H6O
- CAS号:67-64-1
危险性概述
丙酮是一种易燃液体。
接触火源会引发爆炸。
丙酮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
急救措施
- 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氧气。
如果患者停止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咨询医生。
- 飞溅到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取下隐形眼镜(如有)。
就医。
- 飞溅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使用肥皂洗净皮肤。
就医。
- 吞食:不要催吐,立即给予大量清水漱口,并就医咨询。
防护措施
- 呼吸系统保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丙酮蒸汽中,使用适当的防毒面具。
- 眼睛保护: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 皮肤保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其他:工作现场保持干燥,远离明火和点燃源。
泄露应急处理
- 个人防护措施:戴上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环境防护措施:远离点燃源和热源。
- 泄漏物清理:用非反应性吸附材料吸收液体,并将其装入密闭中。
- 废弃物处理:依照当地法律法规妥善处置。
以上是丙酮的安全数据表(MSDS)的简要内容。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阅正式的丙酮MSDS文档。
丙酮(MSDS)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化学品中文名:丙酮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俗名:阿西通CAS号:67-64-1分子式:C3H6O技术书编码: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生效日期:企业应急电话:二、危险性概述(HAZARDS SUMMARIZING)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三、成分/组成信息(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名称CAS号有害物成分含量丙酮67-64-1丙酮四、急救措施(FIRST-AID MEASURES)皮肤接触:脱去衣着,用推荐的清洗介质冲洗(如用肥皂水和清水)。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有适当的解毒剂,立即服用)。
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
五、消防措施(FIRE-FIGHTING MEASURES)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丙酮(ACETONE) MSDS
产品信息
- 中文名称:丙酮
- 英文名称:Acetone
- 化学式:C3H6O
- 分子量:58.08 g/mol
- 外观:无色液体
-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危险性摘要
- 丙酮是易燃液体,接触明火或高温容易引发火灾。
- 吸入高浓度丙酮蒸气可能导致头晕、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 长期接触皮肤可能导致干燥、龟裂和刺激。
急救措施
吸入:
- 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 如呼吸困难持续,立即就医。
食入:
- 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眼部接触: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
- 如持续不适,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
- 立即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影响部位。
- 如持续不适,就医求助。
防护措施
- 远离明火、高热和明火源。
- 避免吸入蒸汽,确保通风良好。
- 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泄漏处理
- 隔离泄漏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
- 用防火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火焰。
- 避免将泄漏物污染水体和排水系统。
废弃处置
- 遵守当地法规,将废弃物正确处置。
其他注意事项
- 请参阅产品的安全数据表(SDS)获取详细信息。
- 不要直接用手触摸丙酮,以免导致皮肤刺激。
- 存放在密闭中,远离火源和高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参考可靠资料进行确认。
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e 中文名称2:阿西通技术说明书编码:249 CAS No.:67-64-1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丙酮67-64-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无资料侵入途径:无资料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危险源头:油漆,真空硬化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一标识中文名丙酮;阿西通英文名acetone 分子式C3H6O相对分子量58.08 CAS号67-64-1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酮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发福接触可致皮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20爆炸下限(%) 2.5 引燃温度(℃)465爆炸上限(%)13.0 最小点火能(mJ)1.157最大爆炸压力(Mpa)0.87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火场中的容器如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丙酮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中文名称2:阿西通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249CAS号:67-64-1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