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R蒸发脱盐废渣危险废物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548.60 KB
- 文档页数:26
危险废物鉴别流程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鉴定相关机构与职责(一)委托方。
是指向鉴别机构提出委托鉴别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包括产废单位、处置单位、其他单位、个人。
(二)鉴别机构,是指通过计量认证的具有从事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能力和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
鉴别机构采取名录制,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定期筛选并更新公布。
承担鉴别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开展危险特性鉴别,出具鉴别报告,判断物品固体废物属性或危险特性。
二、鉴定流程(一)工作委托委托方向鉴别机构提交危险废物鉴定所需要的书面材料,材料包括:1.委托方(包括企业和个人)向有危险废物特性鉴别资质的单位委托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签订委托工作合同。
2.受托方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确定该项目样品鉴别方案。
(二)鉴别方案编制鉴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废物鉴别的标准规范,结合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鉴别方案,应当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1.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2.危险废物属性初筛。
被鉴别物属固体废物的,鉴别机构应确定被鉴别物是否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被鉴别物虽未列入《名录》但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被鉴别物未列入《名录》的,且经综合分析产生环节和主要成分,不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
3.危险特性鉴别。
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的规定,确定被鉴别物危险特性检测的项目、检测方法和样品采集要求。
危险废物鉴定方法标准
危险废物的鉴定方法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成分分析:通过对废物样品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包括元素成分、有机物分析、浸出物分析等,以确定废物的成分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
2. 物理性质检测:包括密度、溶解性、燃点、蒸气压、闪点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估废物的物理性质是否具有危险性。
3.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废物样品进行生物学检测,如细菌检测、细胞毒性检测等,评估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4. 化学反应性检测:通过进行各种化学反应,观察废物的反应性质和结果,判断其是否具有危险性。
5. 毒理学检测:通过对废物样品进行生物毒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确定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和危害潜力。
以上是常见的危险废物鉴定方法,具体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进行确定。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1. 引言危险废物是指由于其具有有害特性或者可能具有有害特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废弃物。
为了正确管理危险废物,确保其安全处理和处置,制定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重要性危险废物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需要采取专门的措施,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正确识别危险废物的特性,从而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分类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3.1. 物理性质鉴别标准物理性质鉴别标准是通过对危险废物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危险特性。
这些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温度、粘度等。
3.2. 化学特性鉴别标准化学特性鉴别标准是通过化学分析和测试,确定危险废物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化学特性,如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3.3. 毒性鉴别标准毒性鉴别标准是通过毒性实验和测试,确定危险废物是否具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能力。
3.4. 生物学特性鉴别标准生物学特性鉴别标准是通过对危险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确定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3.5. 辐射性鉴别标准辐射性鉴别标准是通过辐射测试和分析,确定危险废物是否具有放射性特性。
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应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废物分类:根据鉴别结果,将废物分为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以便进行不同的管理和处置。
•处理和处置选择: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和处置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运输和储存: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制定适当的运输和储存措施,以确保其安全性。
•紧急情况处理:在危险废物泄漏或事故情况下,根据鉴别结果,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以减少可能的损害。
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更新和改进鉴于危险废物的特性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危废鉴定标准
危险废物(危废)是指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处置等活
动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窒息性、致放射性等特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
危废的鉴定工作对于正确
处理和处置危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了危废鉴定标准,以便对
危废进行准确的鉴定和分类。
首先,危废鉴定标准应包括危废的分类和鉴别要点。
对于不同
类型的危废,应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例如按照废物的来源、性质、
危害程度等进行分类。
在鉴别要点方面,应包括危废的外观、化学
成分、毒性等特征,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判定。
其次,危废鉴定标准应明确危废的处理和处置要求。
根据不同
类型的危废,应有相应的处理和处置要求,包括封存、运输、处置
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应包括对危废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措
施和环保要求,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保护。
另外,危废鉴定标准还应包括危废的监测和检测要求。
对于危
废的监测和检测,应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包括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对危废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检测。
最后,危废鉴定标准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在制定
危废鉴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危
废鉴定标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以便对危废进行规范的管理和处置。
综上所述,危废鉴定标准对于正确处理和处置危废具有重要意义,应包括危废的分类和鉴别要点、处理和处置要求、监测和检测
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危废鉴定
标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实现危废的规范管理和处置。
危险废物鉴别方案
危险废物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确保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一个危险废物鉴别方案,包括危险废物的定义、鉴别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一、危险废物的定义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性、刺激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或致畸性等特性,并且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有害的废弃物。
按照我国《危险废物名录》的分类,危险废物主要包括有害物质类废物、病原体废物、有毒化学品废物、易燃、易爆废物、腐蚀性废物等。
二、危险废物的鉴别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废物的外观和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废物。
例如,气味、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2.实验室分析法:通过化学实验室对废物样本进行分析来鉴别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例如,使用PH试纸检测酸碱性、使用毒理实验检测毒性等。
三、案例分析
以企业的废弃物鉴别为例进行分析。
企业产生了一批工业废液,用于清洗设备,废液由于浑浊不清,企业怀疑其中含有危险废液,于是进行了鉴别。
1.观察法:通过观察废液的外观特征,发现废液呈灰黑色、发散出刺激性气味,这表明废液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2.实验室分析法:将废液样本送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废液是酸性的,PH值低于2,这表明废液具有腐蚀性。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产生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危害特性的废物。
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观鉴别。
首先,通过对危险废物的外观进行鉴别,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比如,有些危险废物具有明显的腐蚀性,可能会导致容器腐蚀或产生气体,有些具有毒性的危险废物可能会有刺鼻的气味等。
因此,通过观察危险废物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危害性质。
二、化学成分鉴别。
其次,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准确鉴别出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性质。
比如,通过对危险废物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检测,可以得知其是否含有有毒物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根据化学成分的鉴别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三、危害特性鉴别。
最后,需要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可能会传播疾病;有些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可能会对人体的遗传基因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对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进行鉴别,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方式。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外观鉴别、化学成分鉴别和危害特性鉴别等手段,准确判断其种类和性质。
只有对危险废物进行准确鉴别,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测和管理,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危废鉴定标准危险废物(危废)是指因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或其他有害性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
为了规范危废的鉴定工作,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危废鉴定标准。
首先,危废鉴定标准需要明确的是危险废物的分类。
按照《危险废物名录》的规定,危险废物分为废水、废液、废渣、废气、废油、废酸、废碱、废盐、废催化剂、污泥、过期药品、废电池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危废具有不同的危害性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鉴定和分类处理。
其次,危废鉴定标准需要明确的是鉴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鉴定危险废物需要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毒理学实验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危废鉴定标准还需要明确的是鉴定的标准和评价指标。
根据《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定标准》的规定,对危险废物的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定和分类。
最后,危废鉴定标准还需要明确的是鉴定结果的处理和利用。
根据鉴定结果,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储存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可以根据鉴定结果,对危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危废鉴定标准是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鉴定和处理。
只有做好危废的鉴定工作,才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危废鉴定工作,加强管理,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危废的鉴定
危险废物(危废)是指由于其性质、数量、浓度或包装方式等特殊因素,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危险废物的鉴定和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危险废物的鉴定过程:
1.生成源头的识别:了解废物的产生源头,包括生产工艺、实验室活动、工业过程等。
对废物的起源进行追溯是鉴定的第一步。
2.废物的性质分析:进行废物的性质分析,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这有助于确定废物是否具有危险性质。
3.危险废物的分类: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来源、特性等,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毒废物、腐蚀性废物、易燃废物等。
4.鉴定标准的应用:应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危险废物名录》进行鉴定。
这些标准详细列出了各种危险废物的鉴定要点。
5.监测和检测:进行废物的监测和检测,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来验证鉴定结果。
这包括对废物中有害成分的定量分析。
6.风险评估:进行危险废物的风险评估,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
危险废物的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严格的鉴定有助于对危险废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管理,从而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在进行危险废物鉴定时,建议依据当地法规和相关标准,并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危险废物鉴定标准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
或其他危害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对于正确处理和处置
这些废物至关重要。
以下是危险废物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等。
在鉴定
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和分析,以确定废物的具体特性。
其次,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各国家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应当遵循国际
上通行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还应当考虑到废物的来源和产生过程。
不
同的生产过程可能会导致废物的特性有所不同,因此在鉴定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另外,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废物的包装和运输的
要求。
在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包装和运输措施,以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最后,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废物处理和处置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定。
总之,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对于正确处理和处置这些废物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鉴定和处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减少危险废物对社会的危害。
因此,各国家和地区应当加强对危险废物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推动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工作。
危险废物、固体废物鉴定流程因为现在危固废处于环境行业的风口浪尖,所以很多单位和企业找过我们做危固废鉴定,其中有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抓到的非法倾倒,非法排放的刑事案件,也有企业对于自己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废水等进行鉴别。
由于目前《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我国所有现存的危险废物不能详尽,而且许多人来做鉴定的时候对于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鉴定本身是不了解的,所以简单分企业和环保部门等单位两个方面来说一下危固废的鉴定流程。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危废,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GB65085.6中的鉴别方法所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因此,判定一种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分为两个途径,第一是查国家危废名录,第二是按危废鉴别标准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根据GB 5085.7-2007危废鉴别标准通则中鉴别程序,“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废物,不需要进行危险特性鉴别(感染性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鉴别);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应依据GB5085.1-GB 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
”因此,企业在做危废鉴定之前可以先查询名录,自己要鉴定的固体废物是否在名录内,如果不在名录列表中,企业可以先了解当地的危废主管部门受理危废鉴定的程序,主管部门可以是固废管理中心也可以是当地环保部门等,这在每个省份的情况可能会有差异。
一般来讲鉴别工作流程包括:申请受理,资料初审,现场核查,专家评审,采样检测,集体审议和申请回复7个环节,其中企业所要做的工作是:1、申请并将准备材料送审,包括鉴别内容、鉴定原因、生产工艺或污染治理设施更改情况说明、环评文件及批复、固废申报登记、危废转移报批等废物基本情况说明文件。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是指因其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气体和混合物。
危废的鉴别工作对于正确处理、储存、运输和处置危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危废的鉴别标准,以便广大从业人员正确识别和处理危废。
首先,危废的鉴别应从外观、气味、颜色、密度等方面入手。
通过观察危废的外观和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比如,有些危废可能具有刺鼻的气味,有些可能呈现特殊的颜色或密度,这些都可以成为鉴别的参考依据。
其次,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对危废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反应,从而判断其化学成分和性质。
物理测试则可以通过测定危废的密度、PH值、熔点、沸点等参数,帮助鉴别危废的具体特性。
另外,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危废的鉴别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国家可能会根据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IMDG)、欧洲危险货物运输规则(ADR)、美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DOT)等标准进行鉴别。
最后,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嗅闻、化验等手段,准确鉴别各类危废。
因此,建议企业在处理危废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鉴别危废的能力。
综上所述,危废的鉴别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外观、气味、化学分析、物理测试、法律法规和专业人员经验等手段进行准确鉴别。
只有正确鉴别了危废,才能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其化学、物理、生物等特性,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性质,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危险废物,制定了一系列的鉴定标准,以便对废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
首先,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废物的产生过程、废物的性质、废物的危害程度、废物的处理方法等。
其中,废物的产生过程包括废物的来源、产生方式、产生量等;废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废物的危害程度包括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等;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处置方式、处置条件、处置设施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鉴定,可以准确判断废物的危险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措施。
其次,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包括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环节。
在收集环节,需要对废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标识,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在储存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储存设施,确保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在运输环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或造成意外。
在处理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确保废物得到有效的处置,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最后,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和管理要求是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只有通过准确的鉴定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危险废物的鉴定和管理,确保废物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总之,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和管理要求是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废物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管理要求的认识,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作出贡献。
危废鉴定标准
危废鉴定是指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和处理的过程。
危废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危险废物的识别和管理,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
下面将就危废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危废鉴定标准的制定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定标准》等。
这些标准对危险废物的鉴定依据、鉴定方法、鉴定要求等都有详细规定,企业在进行危废鉴定时应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危废鉴定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的识别、性质鉴定、危险特性评估等方面。
在进行危废鉴定时,首先需要对废物进行识别,确定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其次需要对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感染性等进行鉴定;最后需要进行危险特性评估,确定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从而确定其处理方式和处置要求。
另外,危废鉴定标准的实施需要依托专业的检测设备和资质鉴定机构。
企业在进行危废鉴定时,应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的鉴定机构进行合作,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危废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和环境保护。
总之,危废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在进行危废鉴定时,应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依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蒸发浓缩工艺在危险废物焚烧预处理过程的应用摘要:焚烧处理中的危险废物多为无价有机类污染物,由于有机物成分的存在使得COD含量高,大部分焚烧有机危险废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焚烧处理对系统产能和成本有较大的影响,焚烧过程中废物含水量长期保持保持较高时,会对耐火材料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笔者根据实际运营经验,对蒸发浓缩工艺在危险废物焚烧预处理领域应用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蒸发浓缩;危险废物;预处理;优势1 前言我国的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及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具有毒害性、爆炸性、易燃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2015年我国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801.8万t,占工业废物产生量约为1.46%;2014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436.7万t,占比工业废物产生量1.27%,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基础化工及制造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呈总体上涨趋势;目前国内对危险废物的处理主要选择焚烧、填埋、综合利用等几种途径,但随着国内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尤其是大中城市普遍面临严峻的土地开发局面及随之而来的用地成本不断上涨,居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后对于环境处置设施的排斥,使得危险废物处置的填埋作业逐步缩小,目前国内除了对有价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外,广泛推行无价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法,主体处置工艺为回转窑焚烧工艺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
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的预处理程度对整个焚烧系统的后续工况稳定性,产能,成本控制、烟气指标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可焚烧废物中,有部分热值低,组分相对较单一,来源广泛的液体废物,在不经过进一步减量化处置直接进入焚烧系统时,将对焚烧系统产能及后续烟气排放温度产生较大影响,且焚烧废物中含水率较高时,对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会产生影响,系统运营成本也会大幅上升,故在这类废物进入回转窑之前对其进行减量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202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是指对废物进行鉴别和分类,以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的一种标准。
危险废物是指因其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放射性等性质,具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的固体废物、液体废物、气体废物、废电子产品等。
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和性状:观察废物的外观和性状,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一般来说,具有异常颜色、异味等特征的废物可能具有危险性。
2. pH值和电导率:测定废物的pH值和电导率,通过比较与
标准值的差异来判断废物是否具有腐蚀性。
3. 可溶性物质:将废物溶解于水中,通过检测溶液的化学成分来判断废物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4. 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来判断
废物是否具有挥发性并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5. 总痕量元素:通过对废物中的某些元素(如重金属)进行检测,判断废物是否具有毒性。
6. 毒性特征试验:采用一系列标准化试验来测试废物的毒性特征,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7. 放射性测定:通过对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测定,判断废物是否具有放射性。
8. 参考文献:参考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对废物进行分类和鉴别。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以上的鉴别标准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同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危险废物鉴别技术导则》、《危险废物名录》等,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危险废物鉴别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对废物的鉴别和分类不确定,应及时寻求专业机构或人员的帮助,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