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26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一个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一篇作《我的植物朋友》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和可爱的生灵。
《燕子》一文描绘了为春光增添了生趣的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荷花》描写了夏日池塘里荷花的不同姿态。
《昆虫备忘录》介绍了某些昆虫有复眼以及花大姐、独角仙、蚂蚱三种昆虫的生活性和外形特征,意在唤起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选择一种植物,做一个观察记录卡,然后借助卡片,写一写自己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共设置了四个板块的研究内容。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古诗《绝句》。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摘抄下来。
4.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小生灵的感情。
5.研究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练笔。
6.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积累优美句段。
3.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1.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小生灵的豪情。
2.研究作者在详尽观察基础上展开丰富设想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古诗三首》3课时《燕子》2课时《荷花》2课时《昆虫备忘录》1课时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1课时作:我的植物朋友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古诗三首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
《绝句》一诗中,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住季节转换时景物的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本单元主题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选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
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反映主题。
同时,本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生应该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本单元精读课文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
《绝句》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XXX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则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一文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XXX,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XXX热爱之情。
《荷花》一文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则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学生需要掌握本单元的41个生字及新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同时,学生还需要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可以培养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为:《古诗三首》2-3课时,《燕子》2-3课时,《荷花》2-3课时,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1-2课时,口语交际、作和语文园地3-4课时。
1.本单元注重通过朗读来感悟古诗的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让语言中蕴含的美更深入人心。
第一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古诗三首》《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杨鑫鑫孟玉红教学目标: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晚、鸭、芦、欲”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谢,朗读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有关的资料,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理解并说出古诗的大意。
3、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呈现早春的欣欣向荣景象。
教学过程一、出示惠崇《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今天我们要说的微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课题是苏轼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写作背景:宋朝的时候有个叫惠崇的和尚,他擅长写诗和绘画。
有一年春天,他在游览春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景色非常的美丽,当时正是早晨,太阳刚刚出来,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并把这幅画命名为《春江晚景》。
大诗人苏轼看到了这幅画,就在画上题了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
知诗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引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现在来背诵《春晚》,以前学习过很多与春天有关的古诗了。
现在一同走进900年前的宋朝,看看苏轼笔下所描写的惠崇《春江晚景》,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一《春江晚景》三、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拼音自学,教师随机点拨。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板书设计: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6.板书设计:思政元素: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2.学习重点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情境导入,了解作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试着体会诗人的心情,和小组成员交流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板书:梅子黄教师提出问题:“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曾几游三衢山正好碰上了怎样的天气呢?1.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生活动: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 学生自主结合注释说诗意。
预设: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5.学生运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6.板书设计:6.板书设计:6.板书设计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3.师生交流:文中有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是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这四个部分介绍的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内容画出来,然后一起来交流吧!6.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春游是孩子们很期待的事情。
春游去哪儿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本次口语交际就利用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并能够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养成尊重他人、文明交际的习惯。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1.教师可以设计一份推荐卡,引导学生开展准备工作,适当收集推荐地的资料,还可以提醒学生找一些有关这个地方的照片或视频,为讨论做好准备。
2.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清楚推荐的地方。
由于本次推荐的对象是同学,不是爸爸妈妈也不是爷爷奶奶,所以就要从同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反馈点评重点针对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点:一个是“说清楚”;另一个是“耐心听”。
在小组讨论时轮流发言,提醒学生尽量不要打断别人的话。
利用反馈,提升学生的交际品质,培养他们的交际习惯。
4.交流讨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给足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推荐;二是引导学生耐心听,并思考别人的发言,不能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否则后面的讨论就将形同虚设。
1.搜集一些美丽风景的图片或视频。
2.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
(扫描本课二维码,下载配套PPT课件)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1.师: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你们的寒假生活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新鲜的事呀?拿出你们准备的照片或者视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此环节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寒假的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学生自由汇报寒假的生活,经历的新鲜事。
生1:寒假里我每天都读课外书、写字……生2:寒假,妈妈带我去三亚旅游了,那里的风景可美了。
3.师:你们的寒假生活真是丰富,现在春天来了,好玩的地方也非常多,我们去哪儿春游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展示寒假拍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发表见解、倾听发言、收集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与交流,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授、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理解、背诵《忆江南》。
学习难点: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理解《忆江南》。
目标依据:1.学习内容(本课在本单元知识结构中的进阶位置,包含与已学内容的关联、认知目标中的进阶位置、必备品格中的进阶位置)“交流平台”是配合比本单元语文要素,以单元课文中的三个句子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借助提手旁、绞丝旁、贝字旁的意义学习生字和新词,继续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学习准确运用词语。
引导学生仿造例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日积月累”让学生在读古词,理解意思,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2.学生情况(学生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兴趣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已有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基础,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关于优美生动的语句的阅读体会,养成关注积累优美生动语句的良好学习习惯,为“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学习“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授、掷”等9个生字,学习目标:1.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2.能仿造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难过王出品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朋友”的第一篇课文。
《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曾几的《三衢道中》,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描绘了春天的景物。
杜甫的《绝句》展现的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诗的后两句对燕子和鸳鸯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构成和谐优美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由江中写到江岸,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的景象,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曾几的《三衢道中》展现了春末夏初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首诗诗人抓住“飞燕、鸳鸯、竹林、桃花、鸭子、蒌蒿、梅子、黄鹂”等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诗意化地为学生展示一幅幅春景图,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后安排了两道思考题,第一题在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中,指导学生体会诗人笔下的优美生动的词句,并背诵积累。
第二题紧紧围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基于诗句丰富想象,在想象中感知语言的韵味,为表达运用打下基础。
三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优美工整、自然流畅的语言中,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景中的具体景物,适合学生抓住诗句来想象画面,学习把观察到的景物写清楚,同时能有效引导学生在一幅幅春景图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本课在单元整合中主要承担感受春天景物的美好,进一步培养思维,在想象画面中学会表达,在朗读、背诵、积累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学情诊断1.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通过诗歌所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一重点的处理上,容易沿袭传统的诗词教学,学生也会逐字逐句分析每一句诗的意思,而导致展开想象做得很不够。
2.从课后第一习题来看,编者将古诗的朗读、背诵、默写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朗读和背诵,学生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则需要教师结合诗句做重点的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制作自然生灵记录册》设计人: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它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何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并抄写;《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作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于哪些是优美生动的语句,教材没有明确的指向。
“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些课后题都强调了学生的作用,说明优美生动的语句往往带有读者主观感受。
教学时对学生找出或画出的优美生动语句,不要作过多限制,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可以通过互相交流,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逐步提高学生对优美生动语句的认识。
第二,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种植物,观察记录活动需要提前布置,可以在教完《荷花》时布置,并借助记录卡范例,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植物记录卡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对话可爱的生灵,感受人文主题。
一、出示单元导语页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上的内容。
二、任务驱动:围绕你发现什么,说说通过从单元导语页中发现什么内容。
三、利用气泡图整理学生发现的内容。
四、师重点点明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五、听范读,多种方式比赛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梳理本单元可爱的生灵。
语文园地一悠悠江南景款款江南情------《忆江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忆江南》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中的一首古诗。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
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理解词的意思。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白居易其人,展示白居易的作品导入。
2.诵读感知,初识“江南好”。
1)解读题目“忆江南”中的“忆”字。
2)出示赞美江南的古诗句,初读感知江南美景。
3)出示古诗,再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3.词句赏析,品味“江南好”。
1)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特点。
2)出示江南美景图,欣赏江南美景,学生可用词或句子形容看到的美景,扣住“好”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并理解其意义。
2. 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句子创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2. 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兴趣。
3.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句子的创作与表达。
4. 课后作业的完成与复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书写。
2.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故事情节的复述。
3. 句子的创作与表达。
难点1. 生字词的书写与记忆。
2. 课文深层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3. 句子的创新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用书、学生用书。
2.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3. 作业纸、彩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认读练习。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生字词的记忆与书写练习。
3. 教师检查学生的认读与书写情况,并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课文的阅读与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讲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大意,并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 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进行点评。
第三课时:句子的创作与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进行句子创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句子的创作与表达练习。
3. 教师检查学生的创作情况,并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1. 第一课时: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生字词列表- 认读与书写练习2. 第二课时: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标题- 故事情节图3. 第三课时:句子的创作与表达- 句子创作提示- 学生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生字词的记忆与书写练习。
2. 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故事情节的复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总说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美丽的大自然”这个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昆虫备忘录》这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选编了三首写景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
《荷花》描写了“我”夏日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想象丰富,通过描写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大家交流关于“春游去哪儿玩”的内容。
“习作”要求写“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主要是让大家品味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识字加油站”要求会认9个生字,“词句段运用”主要是帮助大家学会更恰当地运用词语,“日积月累”提供了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让大家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过程与方法:1.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措施: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