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与视唱练耳1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16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乐理基本知识,包括音符、音阶、节拍等。
2. 能够通过听音识谱,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要素。
3. 能够通过视唱乐谱,准确地唱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
二、教学重点
1. 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视唱乐谱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实际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乐理知识。
2. 利用视唱练耳的方法,训练学生准确地唱出乐谱。
四、教学过程
1. 乐理基本知识教学
(1)介绍音符,包括音符的名称和音高。
(2)介绍音阶,包括大调和小调音阶,让学生能够辨认并演唱出不同音阶。
(3)介绍节拍,包括拍子和节奏的概念,让学生学会根据拍子演唱出不同节奏。
2. 视唱乐谱练习
(1)从简单的音程开始,找几个简单的音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2)逐步增加乐谱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能够唱出更复杂的乐谱。
(3)加入节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乐谱的音高和节奏。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乐理知识,并能够通过视唱乐谱准确地唱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
六、教学延伸
1. 继续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2. 继续进行视唱乐谱的练习,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乐团排练,让学生能够将乐理知识和视唱能力应用到合作演奏中。
以上是一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供参考。
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乐理与视唱》课程教学大纲(音像技术专业计算机音乐制作方向使用)执笔人:郭艳芳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培养音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
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建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同时进行基本乐理的学习,在感性的经验中掌握、运用和巩固乐理知识,以视唱带动基本乐理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同时具有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各类乐音构成要素以准确把握的音乐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乐理知识、识谱、认识和理解各种和弦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训练、听音训练;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记忆;积累音乐语汇等;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视唱、听音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具有运用能力,并且同时具有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音高音程、节奏节拍、速度、曲调构成、和弦结构、音阶、调式调性、转调移调、声部进行等各类乐音要素以准确把握的基本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两种唱名法,具有较好的视唱和听辨能力,其中主要包括五线谱三升三降的视谱能力和简谱视谱能力,旋律、音程与和弦的听辨和记谱能力,复杂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及感知能力,两种谱式的记写和转译能力等。
其课程学习内容的各种知识点和听、唱、写等实际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建成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和记忆力。
二、课程的学时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147学时,每周3学时。
学习时间为三学期。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三、课程的设计初步方案本课程的教学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面授辅导和钢琴为辅助手段,不同的教学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一)教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媒体,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本课程的教材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视唱练耳节奏训练教程》彭世端著。
视唱练耳一学期完整教案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音乐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本学期完整教案将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视唱能力的提高。
以下是一学期的教学安排:第1-2周:音乐音高的感知和练习-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音高,如高音、低音等;-教授简单的数字音高记号,并与声音对应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基础的音阶练习,包括上行和下行。
第3-4周: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练习-教授音乐的基本节奏形式,如2/4拍、3/4拍、4/4拍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音乐的节奏感,感知不同节奏形式;-安排学生模仿敲打乐器,练习简单的节奏。
第5-6周: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教授音乐的基本记号符号和休止符号;-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视唱练习,感知并模仿乐谱上的音高和节奏;-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视唱练习,如简单的乐曲或练习曲。
第7-8周:音乐节奏的练习和变化-教授更复杂的节奏形式,如8分音符、16分音符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节奏练习,如边敲打鼓边唱等;-安排学生练习较为复杂的视唱练习,如短小的歌曲或乐段。
第9-10周:音程的感知和练习-教授音程的概念和不同的音程类型,如纯一度、纯五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听辨和模仿,感知和练习不同音程的高低差异;-安排学生进行音程练习,如简单的上行和下行音程练习。
第11-12周:视唱练耳的进阶练习-教授更为复杂的音高记号和休止符号,如变调符号、附点符号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视唱练习,如带有变调和附点的乐曲或练习曲;-安排学生进行乐曲的小组合唱,综合运用视唱和练耳的能力。
第13-14周:节奏和音程的综合练习-安排学生进行综合的节奏和音程练习,如将不同的音程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演唱;-引导学生按照节奏和音高的要求进行视唱练习,如较长的乐曲段落;-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练习合唱团队中的视唱和练耳能力。
第15-16周:乐曲学习和表演准备-安排学生学习并准备一首较为复杂的乐曲,学习乐曲的音高、节奏和歌词;-指导学生进行乐曲的合唱练习,综合运用视唱和练耳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乐曲的表演准备,包括舞台表演、声音的连贯和效果的呈现等。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视唱和练耳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视唱和练耳课程不仅有助于孩子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也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理解乐理概念。
2.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和演唱技巧。
3. 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表达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 帮助幼儿培养乐感、音感和节奏感。
5. 培养幼儿的听觉记忆能力和记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乐理知识(1)基本乐符名称和发音。
(2)基本音律概念和音乐符号。
(3)基本节奏表现方式和节奏符号。
(4)基本调号概念和常用调式。
(5)基本和弦概念和和弦符号。
2. 基本唱歌技巧和演唱技巧(1)唱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唱歌的调式和音程。
(3)唱歌的节奏和节拍。
(4)唱歌的表情和唱腔。
(5)演唱时的注意事项和演出技巧。
3. 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1)理解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语言。
(2)听懂音乐和保持节奏。
(3)从音乐中获取情感和情绪。
(4)领会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5)能够准确地演唱音乐,表达音乐的内涵和外在气质。
4. 乐感、音感和节奏感的培养(1)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培养幼儿的乐感。
(2)通过节奏感训练、打击乐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通过弹奏仿唱、复调合唱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感。
5. 听觉记忆能力和记谱能力的培养(1)通过听音辨音、视唱练耳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记忆能力。
(2)通过记忆歌曲歌词和基础乐谱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记谱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综合教学法通过唱歌、跳舞、合唱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教学,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受到刺激,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理概念和技巧。
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听音乐记录和演唱会等学习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听音辨音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实际的音乐活动和体验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领会音乐的语言和特性。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提高视唱练耳水平- 掌握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音程等-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音高训练- 通过练辨别音高的高低、音名的唱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音高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 利用乐理教材,教授音高的基本知识,例如音阶、音程等,加深学生对音高的理解。
2. 节奏训练- 运用节拍器或乐器进行节奏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 教授基本的节奏记号和节拍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演唱乐曲的节奏结构。
3. 音程训练- 通过练辨别音程的大小、音程的唱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音程的认识和记忆。
- 讲解典型的音程类型和音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不同音程。
4. 视唱练- 给学生提供乐谱,要求他们唱出准确的音高和节奏。
- 逐步增加练的难度,从简单的旋律到复杂的乐曲,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三、教学方法- 组织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增加互动和学生积极参与度。
-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例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乐理知识。
- 组织听辨练耳活动,让学生辨别乐曲中的音高、音程和节奏。
四、教学评估- 分析学生的视唱表现,评估他们对音高、节奏、音程等的掌握情况。
- 定期进行练和测试,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度和困难,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 乐理教材和乐谱- 音乐器和节拍器-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例子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演出和比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 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和乐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组织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音乐基础理论、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具备良好的听觉感知和音乐表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乐理部分:(1)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音高、音色、音量、音长等;(2)了解音乐体系中的音级数量和命名规则;(3)掌握音程、和弦的构成及名称;(4)了解调式及调性音乐的概念;(5)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分析。
2. 视唱练耳部分:(1)能够准确视唱基本调的音阶、音程、和弦及旋律;(2)能够听辨不同音区、音色、时值等音乐元素;(3)能够通过听觉感知进行简单的旋律构唱;(4)能够运用音乐基本要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演示、实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2. 实践教学:通过视唱、听写、听辨、模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表现能力;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教学趣味性和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 理论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考核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践考核:通过视唱、听写、听辨等练习,考核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表现能力;3.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评定。
五、课程资源与建议1. 教材:《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建议选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正规教材;2. 参考书籍:根据教学需要,可向学生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以拓宽学生知识面;3.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4.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程实施与管理建议1. 课程时间安排:根据学校规定,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教学质量;2. 教师配备:配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音乐素养的教师授课,保证教学质量;3. 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如音乐教室、音响设备等;4. 课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乐理. 视场. 练耳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课型:单一课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认识乐理:1. 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
将只能听却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 学习乐理。
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生:答师:归纳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二、噪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视唱练耳教案教案一:基础视唱练耳目标:通过视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唱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教学内容:1.音阶练习:C大调音阶的唱和读练习;2.简单旋律的视唱练习;3.节奏练习:通过敲打节拍器或拍打身体等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琴键图或音乐符号图;2.节拍器或其他节奏乐器。
教学步骤:1.热身:用简单的音阶练习唱和读,温习乐理知识。
2.音阶练习:用唱和读的方式练习C大调音阶。
3.视唱练习: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先教给学生唱,然后让学生尝试通过看琴键图或音乐符号图进行视唱练习。
4.节奏练习:通过敲打节拍器或拍打身体等方式,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5.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增加音程练习:在音阶练习的基础上,加入音程的训练,让学生学会通过听觉判断音程的大小。
2.增加复调练习:选择一些简单的复调旋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和声能力。
3.增加节奏变化的练习:通过给定的节奏图案,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增加其对不同节奏的准确把握能力。
教案二:听后练耳目标:通过听后练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唱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音准练习:通过听音进行音准调节的训练;2.旋律练习:通过听后唱的方式进行旋律的复述和创作;3.和声练习:通过听后认和声进行和声的训练。
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和音频素材;2.乐器伴奏。
教学步骤:1.热身:通过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热身,为听后练耳做准备。
2.音准练习:播放一个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音准调节的练习。
3.旋律练习:播放一个旋律,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旋律的复述和创作。
4.和声练习:播放一个和声旋律,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和声的认和练习。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配乐创作,通过听后练耳的方式将旋律和和声进行完整的创作。
教学延伸:1.增加复调练习:选取一些复调的音频素材,让学生进行听后练耳的练习,提升其对复调音乐的感知能力。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乐理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本文将探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方法。
一、乐理基础知识乐理基础知识是乐理视唱练耳的基础,包括音符、音程、节奏、调式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音符的名称、音高和音长,了解不同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掌握基本节奏的演奏和读谱技巧。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调式的特点和应用,包括大调、小调、和声小调等。
二、视唱练耳技巧视唱练耳是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视唱练耳中,学生需要准确地演唱出给定的乐谱,包括旋律、节奏和音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解乐谱:将乐谱分解成小节或小段,逐步进行练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谱的结构和内容,减少难度。
2. 唱名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唱出音符的名称来练习视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音符的位置和名称,提高视唱准确度。
3. 节奏练习:学生可以通过打拍子或口型发声来练习节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节奏的规律和变化,提高视唱的稳定性。
4. 音程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唱出音程来练习视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程的关系和变化,提高视唱的准确度。
三、乐理应用技巧乐理应用技巧是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延伸内容,包括和声、和弦、曲式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和声的规则和技巧,掌握和弦的构成和演奏方法,了解不同曲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通过乐理应用技巧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估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乐理知识和技巧,示范视唱练耳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考试、作业和演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乐理视唱练耳能力。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话题:教育学习乐理知识教学方法节奏
使用教材名称:视唱练耳(修订版)许敬行孙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讲授章节:第一章第十课教学内容:十六分音符、大小三和弦的学习与运用(1)乐理知识:十六分音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2)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训练(3)大小三和弦的构唱与听辨(4)综合视唱练习教学目的:(1)通过十六分音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节奏型,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通过肢体的节奏律动练习,训练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为器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大小三和弦的学习,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功能性,结合相关的视唱练习,让学生感受三部和声在旋律中的运用及音乐效果。
(4)钢琴伴奏的加入,以训练学生的多声部和声感觉,为声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感受节奏、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及重点:(1)节奏型的运用。
(前十六节奏与后十六节奏的把握)(2)节奏中休止符的运用。
(3)多声部视唱中的和声及音准把握。
教学方法:(1)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
法(教学内容)(2)讲授法启发法(教学活动)(3)演示法练习法(学生活动形态)授课班级:一年级课时:45分钟教具要求:带钢琴的多媒体教室收稿日期:2010-01-17。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教案标题: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乐理知识,包括音高、音符、音程、节奏等基本概念和符号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听觉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提高其音乐欣赏和表演水平。
教学资源:1. 乐理教材和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2. 视唱练耳教材和练习曲目。
3.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音高、音符、音程等,并与乐器上的对应音符进行对照,加深学生对音乐符号的理解。
第二步:乐理知识学习(15分钟)1. 介绍音高的概念和音名,让学生了解不同音高的音符在乐谱上的表示方法。
2. 介绍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通过实际演奏乐器或鼓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音符的时值和节奏。
3. 介绍音程的概念,如纯一度、纯五度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辨认不同音程的声音。
第三步:视唱练耳(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简单曲目,并提供歌曲的乐谱。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乐谱上的音符、音程和节奏,尝试唱出歌曲的旋律。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乐理练习题,让他们通过书写音符和音程来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创作一小段简单的旋律,并进行表演。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奏乐器、演唱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视唱练习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示范和练习曲目,提供更直观的音乐学习体验。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必修课。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
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学前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教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歌曲表达等及为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
3、学习中不但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师能”培养训练。
三、本教材共分16个单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音乐》及欣赏每周4课时;第二部分乐理、视唱练耳,每周2课时。
共授220课时左右,两年完成四、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音的性质、音级、音名、唱名、记谱法(谱号、谱表、变音)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泛音和和各种律制,掌握高音谱表简单音符和简单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1、音的产生、五线谙2、音名与唱名3、音的分组4、半音与全音5、基本音级与音级结构视唱练耳:1、自然大、小调音阶2、听觉训练:大小二度音程3、节奏训练(模仿)1第二单元教学要求:掌握增长音值的记号和低音谱表简单音符和简单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1、音符。
2、休止符。
3、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视唱练耳:1、视唱:全音符及二、四、八分音符的组合2、听觉训练:大、小三度音程3、节奏训练(模仿)第三单元教学要求:理解讲授与课堂练习相结合,掌握音的强弱、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与音值组合法,掌握高、低音谱表较复杂音复和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1、音的强弱2、节奏、节奏型3、小节、小节线、终止线4、节拍、拍子、拍号5、常见拍子的种类6、切分音与切分节奏7、弱起小节视唱练耳:1、视唱:全音符及二、四、八分音符的组合、何止符2、听觉训练:大、小三度章程3、节奏训练(模仿)2第四单元教学要求:掌握五线谱的常记号,学会五线谱与简谱的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