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概论》 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一章物流概论一、物流系统的分类(定义要求)1、供应物流系统: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通常存在于企业外部。
出发点是生产资料。
2、生产物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存在于企业内部。
出发点是生产企业。
3、销售物流系统: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客体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4、回收物流系统: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可利用物资的回收过程。
客体是可利用的资源。
5、废弃物物流系统:对废弃杂物(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
以及生活消费中的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类,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物流。
客体是不可用的废弃物。
二、物流的概念和“物”相关的概念(1)物资。
泛指物质资料,多指工业生产资料。
(2)物料。
除最终产品外在生产流通流转的一切材料。
(3)货物。
交通运输领域除人以外的运输对象。
(4)商品。
进入流通领域或消费领域的物品。
(5)物品。
有行物的统称。
和“流”相关的概念(1)商流。
所有权的转移。
(2)物流。
储存,运输,包装,加工,配送,信息。
“物流”狭义上是指作为商品的物质资料流动过程。
广义上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三、物流思想1、实体配送阶段——思想主要集中在销售。
2、物流管理阶段——不断强调活动,强调效益和效率。
强调管理,突破商品流通范围,把我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
3、供应链管理阶段——突出物流地位,不再是生产的附属职能。
四、物流相关理论(一)商物分离,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相分离。
(二)黑大陆学说。
(三)物流冰山学说。
(四)第三利润源学说。
第一利润源:节约原材料——劳动对象第二利润源:节约活劳动——劳动者第三利润源:既挖掘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工具的潜力,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更具有全面性。
第1章现代物流管理概论1.1 现代物流概述随着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利润源泉”呈递减趋势,人们开始将探寻的目光投向物流领域。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物流领域是一块“未被发掘的黑土地”,是“企业脚下的金矿”。
因此,物流领域被冠予“第三利润源”。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和认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过渡期将结束,物流业和分销服务业将是最早完全开放的行业。
这意味着国外的物流公司也可以从事原先对外资禁入的物流业务。
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和邮递业巨头一旦介入中国的物流市场,必将使我国目前物流市场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物流市场将会在一个高层次、高起点上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
物流配送专家詹姆斯·阿尔理德在其专著《无声的革命》中写到,主要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打竞争战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
看清这一点的企业和管理人员才是未来竞争激流中的弄潮者,否则,一个企业将可能在新的物流配送环境下苦苦挣扎,甚至被淘汰出局。
目前,不少对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物流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使物流成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1.1.1 现代物流的概念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早期的市场营销方面的著作——1921年美国的阿奇·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
”并提到物资时间或空间上的转移会产生附加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军火和军用物资进行战时供应中,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后引入商界,称为Business Logistics。
蓝色字体的为大题章节,纯属个人整理信息。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第一章物流及物流管理概述现代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的主要机能:运输,储存,配送物流的辅助机能: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物流的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系统);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地区物流(区域);供应、销售、生产、回收、废弃物流(作用);物流管理的内容:1、对物流活动过程诸机能的管理;2、对物流各活动的诸要素的管理;3、对物流活动具体职能实施的管理;物流管理的合理化目标:时间短、质量高、距离短、整合好、安全准确环保第二章物流管理的发展物流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1、大力发展物流行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物流教育迅速发展;3、科技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4、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5、基础设施齐全、完备;中国物流状况及经验借鉴:1、政府管理的职能整合不够;2、物流的资源整合不够;3、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4、促进物流发展的措施难以实施;第三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交叉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管理:借助信息技术(IT)和管理技术,将供应链上业务伙伴的业务流程相互集成,从而有效地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
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起重要作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信息量大大增加;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物流过程的高度协调性;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计划、实施、执行评估;供应链流程业务的特点:1、不同业务流程的运作具有同步性2、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高3、业务流程的技术支持性提高第四章第三方物流哪些企业需要物流外包:1、企业规模小的;2、专业技术高的3、国际物流4、物流是非核心竞争力选择第三方物流遭遇的障碍:(需求方面的障碍)1、客户担心对货物失去控制的潜在风险2、某些客户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对它们的核心战略极其重要,因此不愿意把它交给任何第三方3、客户企业自己操作物流可以避免第三方赚取利润4、自己操作物流能保证自己的物流目的不与其他公司共享而受损5、缺乏“硬”成本数据妨碍使用者对外协物流的绩效评价6、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的目标不一致,产生对外协的抵制和阻力(供给方面的障碍)1、人才缺乏,使得物流服务水平不高2、3PL产业化发展投资大、技术性强如何选择第三方物流:(1)选择3PL的基本前提物流需求企业的经营观念需要转变3PL企业本身1、合同管理建立合同、合同修改与中止、合同执行及跟踪2、能力管理关注合作企业的发展动态提升服务质量及水平3、设备管理购进、使用、维修与保养、处理4、安全管理 3PL企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5、信息管理在合同、能力、设备、安全的管理,以及其他物流管理中,都涉及信息管理(2)选择3PL会考虑哪些因素?成本因素1、3PL企业的特长及资源在选择3PL时,还必须了解3PL企业的特长是什么,有些什么资源及多少资源可使用。
现代物流概论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1. 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2. 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3. 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4. 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5. 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6.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7. 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8. 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
()9. 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10. 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
()门・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12. 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3. 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14. Logistics取代P. 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单选题1. 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
A. 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C. 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D. 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2. 物资的特性有()oA. 物质性和效用性B.效用性和现代性C美观性和效用性D.现代性和物质性3. 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
A.形质效用B.时间效用C空间效用D.社会效用4. 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oA.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B.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C.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D. 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5. 整个经济的运行可分成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领域,但由于()oA. 流通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B. 生产和流通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C. 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D. 流通和消费是同一的,整个经济运行只分成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6. 资金流可以认为从属于()。
现代物流治理概论第一章物流治理根底知识物流治理概论物流治理全然概念物流科学确实是基本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要紧的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基本上物流系统的组成局部,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物流是社会经济的根底活动物流与流通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活动包括商流和物流商流: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提供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存储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刻节奏方面的差异。
商物不离的概念: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的最正确路线的必经之处。
2.假如商品的交易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白费。
3.商品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那么不需要受经营环节的妨碍,能够依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尽量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短得物流路线,按时保质的送到用户手上,以到达落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物流与生产物流费用在生产本钞票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能带来能以预料的效益。
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次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流分类1.按照作用分类a.提供物流;b.生产物流c.销售物流d.回收物流e.废弃物物流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a.地区物流b.国内物流c.国际物流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a.社会物流b.行业物流c.企业物流企业物流结构及其合理化途径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治理层、操纵层、作业层企业物流的意义:1.落低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本钞票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3.压缩库存、减少流淌资金的占用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物流的后进性物流技术的开展落后于生产技术,物流科学的产生也比加工科学历史短暂,称之为物流的后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