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
- 格式:pptx
- 大小:146.52 KB
- 文档页数:5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概念体图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动态关系3.内环境是由()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的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的作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稳定的原因与()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4.内环境的作用:细胞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
[拓展提高](一)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图中各种液体间的关系。
补充: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但基本化学成分(),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
[师说重难]1.血液≠血浆,体液≠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 )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和血细胞。
2.几种常考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红细胞血浆淋巴细胞()3.)中的物质及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如()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可以归纳为()、()、无机盐,此外,还有少量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如葡萄糖、激素等)。
(2)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师说重难]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异同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吸收而来①()透出毛细①组织液()毛②从()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汇入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产生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补充:正常生理条件下,能够通过血液运输的或通过细胞外液输送的,都()内环境的成分。
细胞的生活环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从微生物到植物和动物都有细胞的存在。
细胞的生活环境对于其正常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气和水分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功能。
首先,营养物质是细胞生活环境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细胞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代谢和生长。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细胞通过分解葡萄糖来产生ATP,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细胞还需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合成细胞组分和调节代谢活动。
其次,温度是细胞生活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细胞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细胞的温度适宜范围是在37摄氏度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是在这个温度下。
如果温度过高,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会发生变性,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此外,pH值、氧气和水分也是细胞生活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细胞内部的pH值需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细胞内部的酶活性和代谢活动。
氧气是细胞呼吸的必需物质,缺氧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水分则是细胞内部的溶剂,维持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细胞的生活环境对于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保持良好的细胞生活环境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细胞的生活环境,为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选择性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2.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5.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6.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7.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8.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9.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10.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11.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12.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3.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14.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15.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16.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17.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18.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9.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20.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专题29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一、基础知识必备(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体液(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3.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内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由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低 蛋白质含量低生活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成分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①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①正常pH:7.35~7.45。
②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三)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面的液体)2.体液: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3.体液组成: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4.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淋巴细胞,但淋巴细胞不是只存在淋巴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和组织液是双向,组织液只能到淋巴液,淋巴液只能到血浆)(含的物质相近)(图形))(最大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细胞内液最多,其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较少)6.淋巴液汇聚后从锁骨下大静脉进入血浆7.组织液主要被毛细血管吸收,部分被淋巴管吸收,大分子的蛋白一般不会进行交流。
8.关于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肾炎,肺炎,淋巴管堵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产物增多等)9.关于上下部分的含量(氧气,二氧化碳,血糖)10.关于跨膜的计算:红细胞中的氧气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6层膜,最少跨12层磷脂分子层。
血浆中的葡萄糖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大气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跨多少层膜:大气中氧气—进肺泡,出肺泡(两层)--进出血管壁细胞(两层)--进红细胞(1层),共5层。
食物进入组织细胞:小肠绒毛(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组织细胞(1层),共7层11.各个细胞所生活的环境是?(组织细胞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的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血细胞的是血浆)12.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其余还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激素,血浆蛋白和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13.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细胞内的酶,消化酶,细胞上的蛋白质如载体,受体和体外环境(唾液,胃液,肠液,尿液,眼泪等)14.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血液,血浆,体液区别1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770kpa(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占90%),其次是蛋白质)。
酸碱度:7.35-7.45,以H2CO3-/HCO3(主要)和H2PO4-HPO42-为缓冲对和温度370C左右16.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17.内环境的稳态:一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如氧气,葡萄糖含量。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内环境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内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内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内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内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大小。
(2)内钾外钠: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占2/3)和(占1/3)构成注意:①“体内”指与外界环境不能直接相通的内部环境;②人体内环境仅仅指细胞外液构成的环境;细胞内的液体统称细胞内液;③细胞内液≠细胞液(特指液泡内的液体);④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官腔内的液体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主要包括(位于血管)、(位于淋巴管)和(位于细胞间隙),绘制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注意:①血浆与血液、血清的关系:血液=血浆+血细胞;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②全身所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一般组织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胰腺细胞等都等生活在中;血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血浆是由(占90%),其余包括(占1%)、 (占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特别提醒: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来源记忆它们所含有的成分:血浆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②淋巴成分的主要来源有:①注意:①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含量少于血浆。
②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DNA和RNA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③细胞分泌的外分泌液如唾液、胃液、胰液、泪液、汗液等一定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其大小主要取决于。
注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和的含量有关;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源自其中的和。
人体血浆中渗透压约为 KPa。
(2)酸碱度:细胞外液中PH,主要由缓冲物质如和等离子调节。
人体血浆中pH接近。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功能:它是 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指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和 的 的状态。
Eg :不同人的体温有差异,一个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体温也有变化,但人体不管处于寒冷或炎热条件下体温都可以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维持在 g/ml 。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是指_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2/3)_和细胞外液(1/3)。
细胞外液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没有(2)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常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血浆。
4)消化液属于体液吗?不属于,尿液属于体液吗?不属于,肺内粘液属于体液吗?不属于。
2.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1)血浆的成分:(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完全相同吗?不完全相同,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蛋白质含量很少。
(3)呼吸酶、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唾液淀粉酶、尿液、尿素、二氧化碳、葡萄糖、激素、神经递质、消化液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有_呼吸酶(位于细胞内)、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口腔外界环境)、尿液(尿道外界环境)、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外界环境)。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方面。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受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⑤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7.35-7.45,血浆PH相对稳定是因为有H2CO3与NaHCO3和NaH2PO4与Na2HPO4,每一对缓冲物质都由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构成。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如图所示,与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外物质交换最为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细胞的环境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并保持适当的温度、pH 值和水分。
以下是细胞生活的环境的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细胞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从外部环境中获得,例如通过食物或培养基。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和细胞质之间的通道进入细胞内部。
其次,氧气也是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
细胞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如呼吸作用等。
氧气可以通过呼吸系统通过肺吸入,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
另一个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因素是维持适当的温度。
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但一般来说,细胞在体温下生长最佳。
当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细胞的代谢功能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还需要适当的 pH 值。
pH 值是指环境的酸碱度,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影响的。
如果 pH 值过高或过低,细胞的功能将受到影响。
对于许多细胞而言,维持 pH 值在 7.2至 7.4 的范围内最为适宜。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水的可用性。
细胞中的所有反应都需要水作为介质。
水不仅是在细胞内部进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帮助维持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
如果水分缺乏,细胞将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总之,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营养、氧气、温度、pH 值和水分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这些因素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时,细胞才能正常地生长、繁殖和执行其功能。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数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数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⑥淋巴:小部份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非满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组织液↑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聚集到淋巴管中,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份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类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类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份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要紧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二、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
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样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1、转变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份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稳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概念:是指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液体由于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不是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2)组成血浆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淋巴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血液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血细胞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液≠血浆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内环境=细胞外液(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人体内的液体并不都属于内环境,例如:1)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体腔液、关节液虽在体内,但它们不在细胞间,不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交换,故不属于内环境※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见下表)细胞名称组织细胞毛细胞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所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成分:1)主要成分是水。
2)气体:氧和二氧化碳等。
3)无机盐离子:钠离子( + - +2+ )、碳酸氢根( - Na )、氯离子(Cl )、钾离子(K )、钙离子(Ca HCO )3 3-和磷酸根(PO4)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营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知识点填空要求:将以下知识点填空并记忆。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约占2/3)和(约占1/3)。
2.细胞外液包括、和等。
3.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4.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则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5.口腔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
6.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7.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8.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有(约90%)、(7%~9%)、(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如葡萄糖)、、各种(如CO2)等。
9.血浆和组织液、淋巴液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含量很少。
10.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和三个主要方面。
11.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的渗透压。
1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和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13.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等物质有关。
1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15.内环境的作用主要是:和。
16.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17.下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在图中填写出甲、乙、丙。
18.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原因有:①毛细血管壁破损,导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增多;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导致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③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增多;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血浆渗入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①血浆是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血浆组织液(3)作用之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主要成分(1)血浆蛋白质无机盐(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7.35~7.454-2HPO 3 -HCO 、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
2. 酸碱度3.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
3.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 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 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 pH 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 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学习生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掌握规律记忆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