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总论相关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69
合同法总论合同法总论第⼀讲合同概述⼀、悬赏⼴告的性质悬赏⼴告,性质为单⽅允诺,⽽⾮要约。
完成⼴告指定的⾏为,性质为事实⾏为,⽽⾮承诺。
⾏为⼈完成指定⾏为即有权请求悬赏⼈⽀付赏⾦,⽆需⾏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为条件。
⼆、⽆名合同的效⼒与法律适⽤1.适⽤《合同法》总则中关于合同的⼀般性规定。
2.参照《合同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有名合同的规定。
三、利他合同的法律关系1.与他⼈订⽴合同的⼀⽅承担债务,⽽该⽅的债权则由第。
⼈享有。
2.利他合同的订⽴⽆需征得该第三⼈的同意3.如果第三⼈表⽰拒绝,则该债权归属于订⽴合同的当事⼈。
第⼆讲合同的订⽴⼀、要约(⼀)要约的对象受要约⼈既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不特定的⼈(⼆)要约与要约邀请1.区分原则内容明确具体的,为要约;否则,为要约邀请。
⾏为⼈表⽰⼀经接受即愿受约束的,为要约;否则,为要约邀请。
2.法定的要约邀请形式(1)寄送的价⽬表;(2)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3.商业⼴告的性质(1)⼀般的商业⼴告的性质,按照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原则性区分来界定;(2)商品房⼴告要构成要约,除了需要具备上述“明确具体"、“愿受约束"的条件之外,还需要⼀个额外的条件,即“对合同的订⽴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影响"(3)构成要约的商业⼴告,性质为格式条款;如果发布⼈未实现其在⼴告中的允诺,将构成违约(三)要约的撤回与撤销1.要约的撤回条件:要约撤回的意思表⽰应当先于要约到达受要约⼈,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
后果:撤回要约的意思表⽰到达受要约⼈时,发⽣要约撤回的效⼒。
2.要约的撤销条件:要约撤销的意思表⽰后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但应、'先于承诺到达要约⼈,或者与承诺同时到达。
后果:撤销要约的意思表⽰到达受要约⼈时原则上⽣要约撤销的效⼒。
例外:A.受要约⼈已经作出承诺;B.要约⼈在要约中明⽰不得撤销;C.要约⼈在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D.受要约⼈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已经作了准备履约⼯作。
合同法总论合同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规范合同关系的成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问题。
合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形式,对于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成立要件、效力、解释和变更等方面进行综述。
基本概念合同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合同的基本特征包括自愿、平等、协商一致、具有法律约束力等。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变更、履行及解除等问题,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范。
合同的成立要件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形式要件。
主体要件是指合同当事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客体要件是指合同的标的物必须合法、可能、确定和有价值;形式要件是指合同的订立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要求。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在法律上产生的约束力,包括合同的生效、履行和解除等效果。
合同的效力受到法律规定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约束,一旦合同生效,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的解释合同的解释是指对合同文字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确定和阐述的活动。
合同的解释原则包括诚实信用原则、最有利当事人原则和借助第三方专业素养等原则。
在合同解释过程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合理诠释合同约定,以实现合同目的和保障当事人权益。
合同的变更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合同生效后,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法律规定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
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变更后的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并能够实现合同目的和保障当事人权益。
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避免恶意变更或损害当事人利益。
综上所述,合同法作为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和保护合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成立要件、效力、解释和变更等方面的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得到认真遵守和执行,以确保合同关系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是一本探讨合同法的学术著作。
作者韩世远是中国法学界著名的合同法学者,本书是他对合同法的全面阐述和研究总结。
本书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合同法的概念、构成和效力;合同的履行和解除;合同法的适用和解释。
其中,作者通过对合同法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介绍了合同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效力问题,并从国内外法律制度的比较角度出发,探讨了合同法的演变过程和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趋势。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分析了合同的履行和解除问题,详细讨论了合同的履行义务、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等内容,并重点探讨了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同,如劳动合同、租赁合同等的规范问题。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分析了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方法,并探讨了合同法的解释问题,对很多争议性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总的来说,《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是一本权威性很高的合同法学术著作,对于法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 -。
合同法总论1.合同,又称为“契约”。
泛称的合同是指以协议的方式达成的法律关系;通称的合同是指民事合同,即私法合同;狭义的合同仅指作为债的形式之一的民法上的债权合同。
2.民法通则、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要紧为债权合同。
合同法不适用于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
3.从债发生的缘故来看,合同仅为其一,债还能够依法律的规定而产生。
4.合同关系的客体应为债务人的特定行为,又称为“给付”。
给付作为合同关系的标的,应具备合法性、确定性、适格性、可能性四个要件。
5.合同债权不具有追及性,在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之前,债务人如将该标的物转让给第三人,债权人无权对受让该标的物的第三人主张返还或赔偿。
6.从合同义务的主次关系及其与合同的关系来看,合同义务包括:⑴给付义务,是指自始规定于合同中的、能够独立存在的义务。
⑵附随义务,是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未约定,但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于特定情形下要求一方当事人承担的、爱护相对人利益的义务。
7.给付义务又可分为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原给付义务与次给付义务。
⑴主给付义务(主义务),即合同关系所固有的和必备的、能独立存在并决定合同类型的差不多义务;⑵从给付义务(从义务),即不能独立存在、仅起辅助主给付义务作用、不能决定合同类型的义务。
8.从合同义务成立的先后顺序来看,合同义务可分为:⑴先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前的缔约时期,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讲明、告知、注意、爱护、相互协助等义务。
⑵后合同义务,即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爱护给付成效的义务。
9.从债务人所附义务是直截了当的或是间接的来看,合同义务可分为:⑴真正义务(直截了当义务),即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⑵不真正义务(间接义务),即虽非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基于公平原则,于特定情形下由一方当事人负担的义务。
10.非违约方采取适当措施幸免缺失扩大的义务,以及遭遇不可抗力一方所承担的及时通知对方,减轻对方缺失的义务等,即为不真正义务。
第一章合同概述合同的概念又称契约,是一种合意或协议。
《合同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特征1、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和宗旨。
3、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①合同的成立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②各方当事人必须互相作出意思表示;③当事人所作意思表示是一致的。
合同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的。
1、主体:又称合同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
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履行债务;而债务人则应依据法律和合同负有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
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双方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互有权利义务。
由于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相对的,合同债权又称为相对权。
2、内容: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即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
合同是债权债务的统一体。
3、客体:债权人的行为。
在债务人尚未交付标的之前,并不能实际占有和支配该标的物,而只能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故合同债权指向的对象是债务人的行为而非物。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1、主体的相对性。
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例外情况,如《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即“买卖不破租赁”,实际上是赋予租赁具有对抗第三人的物权效力,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某些合同关系中的债权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2、内容的相对性。
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所约定的权利,承担合同所约定的义务,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合同当事人也不能要求任何第三人承担合同上的义务。
3、违约责任的相对性。
指违约责任只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识别版)协议书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协议目的二、乙方义务三、甲方义务1. 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乙方的稿酬。
3. 甲方负责《合同法总论(第四版识别版)》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四、知识产权1. 乙方享有《合同法总论(第四版识别版)》的著作权。
2. 甲方享有《合同法总论(第四版识别版)》的专有出版权。
五、保密条款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所获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应予以严格保密。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六、违约责任1. 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如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3. 如甲方未按时支付稿酬,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要求甲方支付剩余稿酬。
七、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协议书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②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确保书籍的质量和出版进度。
③ 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定义与解释1.1 术语定义1.1.1 “甲方”指甲方全称。
1.1.2 “乙方”指乙方全称。
1.2 协议范围1.2.3 甲方负责书籍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1.3 法律合规1.3.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1.3.3 甲方负责办理书籍的出版手续。
第二章: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2.1 乙方的义务2.1.3 乙方应配合甲方的审核和修改工作。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pdf《合同法总论》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由中国法学家韩世远编著。
本文将对该法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内容及意义。
《合同法总论》是中国合同法的基础性法律,于1999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共分八章九十四条,涵盖了合同的基本原则、成立、效力、履行、修改和变更、转让和受让、保证、租赁、借款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整理和规范,该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保障。
合同是一种民事行为,它是以自愿为基础的,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达成的协议。
合同法总论对于合同的成立和效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比如,在合同的形式上,该法规定了合同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从而为不同形式的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在合同的效力上,该法规定了合同双方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保证对方的权益不受侵犯。
合同法总论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合同法总论》还规定了合同的修改和变更的程序和要求。
当合同中的某些事项发生变化时,合同的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对合同进行修改和变更。
合同法总论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合同的修改和变更具有法律效力,并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合理的权益保障。
此外,《合同法总论》还对合同的租赁、借款、保证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其中,对于租赁合同的规定,该法对租赁的期限、租金、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出租人和承租人提供了明确的权益保障。
对于借款合同的规定,该法规定了借款的方式、利率、还款期限等,保障了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权益。
对于保证合同的规定,该法明确了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并提供了保证人的权益保障。
总体而言,中国的《合同法总论》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它为合同的成立、履行、修改和变更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合同法的适用变得愈发复杂,但《合同法总论》为解决合同纠纷提供了宝贵的法律借鉴。
合同法总论引言合同是民法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合同的定义、成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将对合同法总论进行详细阐述。
一、合同的定义根据《合同法》第一条的规定,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它涉及到各种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二、合同的成立1. 合同的要素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素:•意思表示:当事人之间通过书面、口头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的意思表示,包括要约和承诺。
•定的内容:合同应当具有明确的内容,包括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
•有对等关系:合同当事人之间应当具有相对的平等地位,即双方在合同中对等地交换权益。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合同的订立方式合同的订立方式主要有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
根据《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合同的订立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
但是,某些特定的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才能成立,比如不动产买卖合同。
3. 合同的生效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自始生效的时间。
根据《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合同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时生效,但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合同可以在将来的某一时间、某一条件或者某一事件发生后生效。
三、合同的履行1. 履行义务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进行实际行动。
合同的履行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进行履行。
2. 履行方式合同的履行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履行一方给付相应的货币或者提供相应的劳务。
•履行一方转让或者交付相应的物品。
•履行一方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使用权。
•其他符合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
3. 履行期限和违约责任合同的履行期限是指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合同可以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履行。
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合同法总论目录内容
以下是 6 条合同法总论目录内容:
1. 合同是咋回事呀?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一样重要!比如说,你和朋友说好周末一起去爬山,这就是个简单的合同呀!合同的概念和种类这里会详细讲讲哦。
2. 合同成立那可得严肃对待呀!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哟!好比你答应帮别人做事,人家可就当真啦!这里来瞧瞧合同成立的条件和过程吧。
3. 合同的效力可神奇了呢!有效的合同就像给双方吃下定心丸,那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又会怎样呢?好比建房子,基础打不好可不行呀!咱得好好研究下合同效力的各种情况。
4. 合同履行可是关键环节呀!你答应的事得做到呀,不然别人多失望!就像你承诺给妈妈过生日要买蛋糕,那可不能食言呀!合同履行的规则和要求都在这咯。
5.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也不简单呢!难道随便就可以改来改去吗?当然不是啦!这就像接力比赛,交接得有规矩呀!快来了解这里面的门道吧。
6. 要是合同出问题了咋办呀?违约责任得清楚呀!就像不小心打破了碗,得负责呀!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都在这儿啦。
我的观点结论:合同法总论涵盖了这么多方面,都是为了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让大家在民事活动中有章可循,真的太重要啦!。
合同法总论相关资料一、引言合同法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合同法的概念、性质、要素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读者对合同法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合同法的概念和性质1. 合同法的概念合同法是指规范合同缔结、履行和解除等活动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它规定了合同的合法性、效力、解释和违约责任等问题,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合同法的性质合同法属于我国的民事法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自由原则的具体体现。
它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旨在促进公平交易,维护社会秩序和市场稳定。
三、合同的要素和条件1. 合同的要素(1)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缔结合同的个人或单位。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的条款、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仲裁、管辖等条款。
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2. 合同的条件(1)合同的有效条件合同的有效条件包括合同的形式要求、合同能力要求、合同目的合法要求、合同真实性要求等。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合同才能成立并具备法律效力。
(2)合同的违约条件合同的违约条件包括违约主体、违约义务和违约后果等。
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履行合同、要求赔偿损失或解除合同等。
四、合同法的主要内容1. 合同的形成和效力合同的形成和效力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同的形成包括合同的订立、合同的生效和合同的变更等过程。
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的法律约束力。
2. 合同的履行和解除(1)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其权利和义务的过程。
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保证合同的品质、数量、交付时间等。
(2)合同的解除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情形,终止合同关系的过程。
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协商解除、诉讼解除和自然解除等。
3. 合同的争议解决当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1、要约的生效时间•要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不同,要约的生效时间也不同,具体而言:(1)以对话形式作出的要约,即时生效(理论上称之为了解主义,也就是说以对话形式作出的要约,于受要约人了解要约时生效)。
案例•甲公司2000/01/01以信件的形式向乙公司发出一项要约,该信件于2000/01/05送到乙公司收发室,由于工作人员的疏漏,2000/01/10送交公司负责人.•问:该要约的生效时间?•(3)此外,我国合同法对一些特殊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要约采数据电文形式,一是收件人指定了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不到达时间;二是没有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二、承诺的方式承诺的方式有何法律效力呢?1、如果要约中明确规定承诺必须以一定方式作出,否则就是无效,则根据要约的拘束力和意思自治原则,此规定有效,此时承诺的方式是承诺生效的要件。
2、如果要约中没有明确规定承诺必须以一定方式作出,否则就是无效,则承诺的方式不是承诺生效的要件。
(二)承诺的方式:承诺原则上应采取通知方式,但以什么形式通知呢?1、如果要约规定有承诺形式的,以要约规定的承诺形式作出承诺;2、如果要约没有规定具体的承诺形式的,则以合理的方式作出承诺,一般以与要约相同的方式作出承诺•2、特殊的迟延:•第二十九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4、2002年6月15日,A公司向B公司发出一份订单,并要求B公司在2002年7月10日之前答复。
2002年7月初,该种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A公司通知B公司:“前次订单中所列货物价格作废,如你公司愿意降价20%,则要约有效期延长至7月20日。
”B公司收到通知后,立即于7月3日回信表示不同意降价,同时对前一订单表示接受,正常情况下,此信可以在7月8日到达,但由于邮局工人罢工,A公司于7月15日才接到回信,A公司立即答复:“第一次的订单已经撤销,接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