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醇的类型以及其分类标准2.认识醇的物理性质3.掌握醇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表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醇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课时安排:三课时组织教学:引入: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
CH3——CH2—,—OH ,。
- 2 -分析讨论:第一类—OH 直接与烃基相连的;第二类—OH 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讲解】: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相同点:官能团都是羟基不同点:酚中的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醇是羟基直接和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过渡】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 ),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一、醇1、醇的分类一元醇:分子种植含有一个羟基的醇。
如 CH 3OH 、CH 3CH 2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 2n+1OH二元醇: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的醇。
如 CH 2 OH CH 2OH 乙二醇 多元醇:分子中含有三个羟基或多个羟基的醇。
如CH 2 OH CHOH CH 2 OH 丙三醇【思考与交流】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
同学们不妨试试。
【讲解】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 酚一、进行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配制体积比为1∶3的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时,要注意在烧杯中先加入95%的乙醇,然后滴加浓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冷却备用(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2.加热混合液时,温度要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温度低,在140℃时主要产物是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浓H 2SO 4140℃CH 3CH 2OCH 2CH 3+H 2O 。
3.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发生暴沸。
4.温度计要选择量程在200℃~300℃的为宜。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置于反应液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5.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 2、SO 2等杂质,防止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二、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哪些规律? 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只有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若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或与—OH 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如CH 3OH 、(CH 3)3CCH 2OH 、],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醇的催化氧化规律(1)形如RCH 2OH 的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醛(或羧酸)。
R —CH 2OH ――→Cu 、O 2△R —CHO R —CH 2OH ――→KMnO 4、H+R —COOH(2)形如的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酮。
(3)形如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
三、苯酚又叫石炭酸,它是酸类物质吗?为什么显酸性?苯酚显酸性,是由于受苯环的影响,使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
苯酚的羟基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
但是苯酚不属于酸类物质。
在应用苯酚的酸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与活泼金属(如Na)发生反应。
2.苯酚的酸性极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第一节醇酚教学设计车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官能团,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知道官能团决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独有情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谈话讨论教学进程【课前研读】(提示:请同学课前务必完成!)一、醇1.羟基与氢氧根的差异羟基氢氧根醇类的官能团是羟基,它决定醇的通性。
2、分类按羟基数目分为、、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俗称,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消化甘油。
3、通式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饱和多元醇的通式4.物理性质(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的沸点远远高于。
(2)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
(3)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醇的沸点。
(4)1-3个碳原子的醇色中性液体,有气味,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4-11个碳原则的醇,状液体,溶于水。
12个碳原子以上的醇,色味蜡状固体,溶于水。
5.命名简单命名:丁醇:CH3CH2CH2 CH2OH新戊醇:(CH3)3CH2CH2OH系统命名:选择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CH3CHOH CH2CH3 2-丁醇二、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____ _乙醇的分子式为_结构简式为____ _或___ ,电子式为____ _,官能团为______思考:①怎样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②怎样除去乙醇中的水?2.物理性质乙醇俗称______,它是一种____色、透明而具有________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沸点是78℃,易挥发,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思考: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与钠与乙醇的反应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②乙醇在有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能与_______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醇类物质性质总结1、醇的取代和消去(1)醇羟基一0一H氧氢键断裂,羟基氢能被K、Na、Mg、Al等取代或发生酯化反应等。
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乙醇的消去;3.乙醇的取代;4.乙醇的催化氧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键的断裂和连接去认识有机物的性质。
(2)通过分子球棍模型的连接让学生体会从宏观角度角度去理解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2).通过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消去反应
教学难点:乙醇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
教学过程。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苯酚
实验高级中学李艳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酚性质的探究,体会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析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提升对比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机物基团间相互影响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并使学生体验科学
研究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生活中酚类物质介绍及苯酚的用途展示,感受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3.通过视频引入以及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二.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实验探究式主动体验式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视频引入--关于安徽宿州苯酚异地倾倒事件
引出酚
【推进新课】
初识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1.观察苯酚晶体
2.分别在苯酚晶体试管中加入冷水、加热;乙醇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色、态: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
味:具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室温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酚的溶解度
增大。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补充: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再探苯酚
从苯酚俗称石炭酸引入苯酚化学性质的探究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2】苯酚的酸性
分组实验1:与碱(NaOH))反应
分组实验2:指示剂
结论: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探究3】1.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2.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方案一苯酚 +碳酸钠
方案二苯酚钠+二氧化碳+水
结论:酸性 H
2CO
3
>苯酚>HCO
3
-
【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都有-OH,醇没有酸性而苯酚有酸性?
过渡: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
2【视频展示】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操作:向苯酚溶液滴加浓溴水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对比苯和苯酚与溴发生反应的不同
结论:苯酚比苯__更易__发生取代反应,为什么?
视频回应--关于安徽宿州苯酚异地倾倒事件处理结果
学以致用
经过处理过的水是否还含有苯酚?如何检验?
【角色扮演1】如果你是工厂科研人员,你对苯酚废物处理措施有哪些呢?
【角色扮演2】如果你是环保局官员,如何对处理后的废水是否残留酚类物质进行快速检测?
3苯酚的显色反应
【学生实验】苯酚的显色反应
老师补充,酚类物质的排放有一定的标准,我们不仅对酚类排放进行定性检测,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很灵敏,也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四). 苯酚的用途
(五).我们的收获
【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苯酚
1.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用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学习苯酚相关性质,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课堂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