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2课 多变的价格
- 格式:doc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7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考点7:供求影响价格(b)(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都会影响价格,但这些因素不能直接影响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给和需求,即供求关系。
供给缩小或需求扩大,可能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从而价格上涨;供给扩大或需求缩小,可能导致商品供过于求,从而价格下降。
考点8: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1)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提示:影响价格的因素:①根本因素(决定性因素):价值决定价格②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考点9: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b)(1)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c)(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不可能无限制上涨或下跌,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考点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c)(1)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③商品价格变动还会影响相关的其他商品的需求量。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材分析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分析影响价格变动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理解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明确了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理解价值决定价格,归纳总结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从供求影响价格变化的分析中引出价格不会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得出价值决定价格,进而归纳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是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难点是价值决定价格。
知识目标归纳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以及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明确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现象,提高分析、归纳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继而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通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对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生1:气温升高,水果的需求量就大,价格就会上涨。
生2:我认为水果的需求量大了,价格也不一定就上涨,还应当看水果的产量,如果产量大量增加的话,而且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需求量的话,价格不但不会上涨,而且可能降价,所以,价格上涨应该是在水果产量增长幅度小于需求量,还没有满足所有需求的时候才会涨价。
生3:产地降雨会给水果的产量产生影响,而且采摘、运输成本会增加,价格会上涨。
教师评价:大家都看到了气候会影响商品的产量,进而影响商品的供应量,生2更是敏锐地看到了供应量与需求量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一组的同学对这些解答满意吗?②二组展示资料: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商场服装价格。
我们通过走访济南银座商城和济南华联的商户、工作人员了解到,现在春装大批上市,商户开始降价处理冬装,价格比冬季便宜40%左右,原来需要600元的羽绒服现在只需368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理解供求关系与价格2.理解价格与价值3.理解商品的价值量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5.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6.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二.问题探究问题1.供求关系与价格(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会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
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的。
(2)供不应求,价格,于是出现“”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于是出现“”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例1: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元,这一做法表明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问题2.价格与价值(1)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决定的。
(2)关系:是的基础,是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
可见,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比。
问题3.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是由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理解:①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的,也不是指未来的,而是指现在的。
②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生产绝大部分的条件。
生产条件主要是指。
③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绝大部分的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例2:假设某企业2010年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平均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情况下,甲产品2011年的价格分别是A。
4032B。
第2课多变的价格[最新考纲]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试判断]1.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3.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4.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时供求决定价格,有时价值决定价格。
()5.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相符合。
() 6.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减少。
()7.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这属于互补品战略。
() 8.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矛盾的。
()9.对于互补商品来说,商品价格变动与其互补商品需求量是同向变化的。
()10.价格上涨,该商品生产要素投入一定增加。
()核心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提醒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②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社会不变个别不变不变提醒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因素表现货币供应量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反之,则会引起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货币的币值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稳定物价生产经营者、消费者①生产经营者的降价销售等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市场交易①国内市场:市场秩序、市场交易原则的遵守程度②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国际经济形势、汇率变动等2.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提醒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在物物交换阶段,指商品和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商品流通阶段,指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等价交换并非指每一次交换都是等价的,而是作为一种趋势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实现的。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如下图:提醒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两种特殊表现形式(1)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是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的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该商品的扩大生产。
(2)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的制成品长期高于其国际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长期低于其国际价值。
考点展示五年考题考情分析价值与价格2015全国Ⅱ·152014全国Ⅱ·12此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曲线关系图是命题的主要形式。
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2018全国Ⅰ·12 2017全国Ⅱ·12供给与需求2018全国Ⅰ·14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017全国Ⅲ·13 2016全国乙卷·12考向1供求影响价格典例1(2017·全国Ⅲ)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
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发业界对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
对于这种担忧的产生,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正确的是()考向2价值决定价格典例2(2016·海南高考)小倩跟妈妈去农贸市场,发现市场上出售的养鸡场的鸡大约50元/只,农村散养的鸡大约150元/只,价格悬殊。
在下列选项中,与小倩的发现属于同类价格现象的是()A.在老字号裁缝铺定制的旗袍价格是某成衣公司旗袍价格的3倍B.3月份北京市场上的草莓价格是海南三亚草莓价格的5倍C.中国销售的进口汽车价格是国外同款汽车价格的2倍D.广州的租车价格大约是合肥租车价格的1.5倍考向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典例3(2018·全国Ⅰ)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序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①缩短降低增加不变②缩短降低增加增加③不变增加降低不变④不变降低增加增加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考向4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典例4假设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25,美国某品牌手机在中国的售价为6 250元。
2018年,生产该品牌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5%,人民币对内贬值20%。
其他条件不变,该品牌手机在中国的销售价应为()A.4 500元B.4 000元C.3 600元D.5 000元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二者成反比)。
原单位商品价值量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N÷(1±m%)。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二者成正比)。
原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商品价值总量=N×(1±m%)。
(3)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二者成反比)。
原商品价格为N元,货币升值或贬值m%,变化后的商品价格=N÷(1±m%)。
综上,可以概括为: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考向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典例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读下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点为均衡价格,供求相等,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商品价格处于P1点时,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趋于上升C.若该商品是农产品稻米,则P2为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D.商品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促使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1.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会引起商品房价格的变化。
如图所示,商品房的均衡价格由P0变化为P1(图中D、D′为需求曲线,S、S′为供给曲线)。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可能会导致此变化的是()A.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B.建材行业进一步去产能;取消房产契税补贴政策C.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D.打击“捂盘惜售”行为;落实“租购并举”政策2.租售并举是2018年楼市调控的基调之一,而租售并举关键在于租购同权,要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近日,多地试行租购同权,下列产生的影响推导较为合理的有()①租房量上升——购房者大幅减少——彻底解决住房难题②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带动政府投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③外来人口生活成本下降——吸引并留住人才——促进经济发展④租房者平等享有公共资源——购房需求减少——商品房价格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核心考点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需求量变动趋势需求量变动曲线同一商品(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不同商品(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需求弹性曲线(D1为生活必需品,D2为高档耐用品) 相关商品(需求相关论):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二者负相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二者正相关互补品、替代品需求曲线(D1为互补品曲线,D2为替代品曲线) (2)其他因素对需求的影响需求变动趋势需求变动曲线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喜好、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影响的原因和表现原因表现调节产量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减少产量↑↓增加产量←获利增加←价格上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某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用量某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减少用量提醒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供给量变动趋势供给曲线一般情况下,价格升高,供给增加;价格降低,供给减少。
价格与供给呈正方向变动(3)其他因素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变动趋势供给变动曲线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条件(如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则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考点展示五年考题考情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2018全国Ⅱ·12此考点在高考中一般每年都会出题。
一方面以坐标图等形式考查价格变动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的影响,尤其是考查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另一方面也会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商品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2017全国Ⅱ·38(1) 2016全国乙卷·14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2018全国Ⅱ·12 2017全国Ⅰ·12 2016全国乙卷·12 2015全国Ⅰ·12考向1价格变动对同一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典例12017年12月,某国A商品售价150元,2018年第一季度该国商品和服务总供给数量比上一季度增加15%,货币的流通速度比上一季度放缓10%。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国2018年第一季度这一变动将对第二季度A商品的价格带来一定的影响。
下列能准确描述2018年第二季度A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图示是()坐标(曲线)图选择题解法首先要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弄清自变量(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其次根据教材原理或材料说明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数形结合,选择合理的选项。
考向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典例2如果金银制品的价格(a)和粮食的价格(b)涨幅相同,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考向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典例3(2018·全国Ⅱ) 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
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所示。
这表明()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需求本商品相关品互为替代品上升减少增加下降增加减少互补商品上升减少减少下降增加增加考向4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典例4 (2016·全国乙卷)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