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和植物生活的联系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5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大,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在养殖植物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其适宜的光照,这样才能保证植株的生长。
植物在不同的时期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的给予其光照非常关键。
夏季还需要做好遮阴措施,避免强光晒伤植株。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分,光合作用是贯穿植物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通过在植物体幼苗分化、营养生长中起作用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所以在养殖植物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其适宜的光照,这样才能保证植株的生长。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不相同,有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需要给予其全日照养护;有的植物对光照需求较低,处于半阴的环境中养护即可。
另外,植物在不同的时期对光照的需求也不相同的,植物在生
长旺季需要充足的光照,必须将它们放在采光较好的地方进行养护,保证植株的生长所需。
日常养护的过程中,夏季的光照较强,长期处于强光直射下,很容易的对植物造成伤害,所以夏季需要做好遮阴措施,避免强光晒伤植株,导致植株干枯,甚至死亡。
植物的光感受和光周期调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的感受非常敏感,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能量来源,对其生理活动、形态结构和生物钟节律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光感受机制以及光周期调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植物的光感受机制光感受是植物对环境光线的感知和应答过程。
光感受主要通过植物体内的光受体完成,光受体包括光敏蛋白质和色素,其中光敏蛋白质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光感受分子。
光敏蛋白质受到光的激发后,能够发生构象变化,进而启动下游信号转导,引发一系列光反应。
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光敏蛋白质主要有光受体素蓝光感受蛋白(cryptochrome,CRY),红光感受蛋白(phytochrome,PHY)和UV-B感受蛋白(UV RESISTANCE LOCUS 8,UVR8)等。
这些光敏蛋白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特异性感受,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响应。
二、光周期调节对植物的影响光周期调节是指植物通过感知光的时间长短来调节自身生长发育的过程。
光周期调节在植物的种子萌发、开花和休眠等生长阶段起到关键作用。
2.1 光周期对植物的花期控制植物的花期受到光周期的严格调控。
光周期长短直接影响着植物进入开花期的时间。
对于长日植物而言,只有当光周期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而短日植物则是在光周期较短的条件下才能开花。
2.2 光周期对植物的萌发和休眠调控植物的种子在适宜光周期下才能正确地进行萌发和休眠。
长日植物的种子在长时间照光的条件下萌发,而短日植物的种子则需要较短的光周期才能萌发。
另外,一些植物种子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才能收到光的刺激而萌发。
2.3 光周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调控光周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光周期长短可以调节植物叶片的光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量。
长日植物在长时间光照条件下,能够较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生长发育。
三、植物对不同波长光的感知植物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知和应答方式。
不同类型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何影响在大自然的奇妙舞台上,光如同一位神奇的指挥家,引导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场至关重要的生命之舞。
而不同类型的光,就像是指挥家手中各异的指挥棒,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光的基本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我们人眼能够感知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光谱中的一小部分。
从波长较长的红光到波长较短的紫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彩虹色。
而对于植物来说,这些不同波长的光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
红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参与者。
红光的波长较长,能量相对较低,但它能够被植物中的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大量吸收。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它就像一个个微小的能量收集器。
当红光照射到植物叶片上时,叶绿素迅速捕获这些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在红光的助力下,植物能够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促进生长。
与红光相邻的橙光和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贡献相对较小。
虽然它们也能被植物吸收,但所提供的能量和促进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红光显著。
接下来是绿光。
有趣的是,尽管绿光处于可见光的中间位置,但植物对绿光的吸收却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绿光的反射率较高,使得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出去,而不是被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绿色。
蓝光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比红光,蓝光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
它不仅能被叶绿素吸收,还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理过程。
例如,蓝光有助于调节植物的茎伸长,促进植物的分枝和侧芽生长。
在光合作用中,蓝光与红光协同作用,共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除了可见光,不可见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也会对植物产生影响。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过量的紫外线会对植物造成损伤,影响光合作用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然而,适量的紫外线可以刺激植物产生一些保护性物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不同光照强度对室内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室内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室内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
使用孵化箱提供恒温环境和控制光照强度,选取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进行实验,并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显示,适当的光照强度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但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强度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实验结果对室内植物的生长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引言室内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领域。
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为室内植物创造适合的生长环境。
本报告将通过实验数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室内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有:孵化箱、光照强度计、室内植物、水、培养土等。
2.2 实验设计将室内植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五盆。
分别标记为低光组、适中光组和高光组。
在实验过程中,将光照强度分别设置在2000勒克斯、5000勒克斯和10000勒克斯。
2.3 实验过程2.3.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清洗孵化箱和花盆。
2.3.2 种植过程:将每组的室内植物种植在相应的花盆中,根据实验组别放置于低光、适中光和高光条件下。
2.3.3 环境控制:调节孵化箱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2.3.4 实验观察:每日固定时间对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3.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3.1 生长速度低光组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高光组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
3.2 叶片颜色适中光组植物的叶片颜色鲜绿,高光组植物叶片颜色较暗,低光组植物叶片颜色较浅。
3.3 茎干强度适中光组植物的茎干较为坚实,高光组植物的茎干较粗,低光组植物的茎干较细。
4.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光照强度有助于室内植物生长。
在实验中观察到,适中光组的植物生长状况最佳,叶片呈现鲜绿色,茎干较为坚实。
光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强是植物生长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和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充足的光照下,植物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而制造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生长和发育。
但是,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强的光照会烧伤植物,导致叶片变褐并枯死。
过强的光照也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光合产物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过弱的光照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植物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生长缓慢、营养不良、叶片变黄等病症。
因此,为了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控制合适的光照强度,确保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的情况出现。
- 1 -。
植物的光感性与反应植物作为自然界的生命体之一,具备了特殊的光感性与反应能力。
它们对光的刺激具有敏感度,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植物的光感性与反应既是一种基本生理特性,也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就植物的光感性、光反应和光合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植物的光感性植物的光感性主要体现在植物对光的特殊敏感性和感知能力方面。
光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刺激源,光的信息对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在接受光的刺激后,会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1. 光感受器植物能感知光的刺激主要依靠光感受器这一类特殊的细胞或结构。
植物光感受器包括叶片中的叶绿体、植株的茎和根部等部位。
其中,叶绿体是植物最重要的光感受器,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光感知和转导植物的光感知和转导主要依赖于植物体内的光感受器将光能转化为生化信号的能力。
当光能被光感受器吸收后,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激活蛋白质、激活酶等。
这些反应会触发信号转导通路,使得光信号能够在植物体内传递并引发相应的反应。
二、植物的光反应植物通过光感受器感知光的刺激后,会做出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上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分为正向光照反应和负向光照反应两类。
1. 正向光照反应正向光照反应指的是植物在光的方向上作出的生理或形态上的正向反应。
常见的正向光照反应包括光导段变长、茎的抬直和向光的叶片等。
这些反应有助于植物最大限度地接受和利用阳光能量,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负向光照反应负向光照反应指的是植物在光的方向上作出的生理或形态上的负向反应。
典型的负向光照反应包括茎的弯曲、叶片的卷曲和叶绿素的合成减少等。
这些反应有助于植物保护自身免受强光的伤害,并调节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能合理分配。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对光能进行化学转换的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光能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动之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
蓝光对植物生长影响效果评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光照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线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蓝光作为光谱中的一种波长,被广泛研究过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效果。
本文将对蓝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评估。
1. 蓝光的特性蓝光是指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光线,在光谱中具有较高的能量。
相比于红光和绿光,蓝光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同的调控作用。
2. 蓝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蓝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光合作用蓝光在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光合色素中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
蓝光的能量较高,能够激发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参与电子传递,从而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合成。
2.2 生长调节蓝光对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等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适量的蓝光可以促进幼苗的竖直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增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同时,蓝光也可以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数量,影响植物的繁殖能力。
2.3 抗逆性蓝光能够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一些研究表明,适量的蓝光可以提高植物抵抗病虫害和逆境胁迫的能力,增加植物的生存率。
3. 实验评估蓝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效果为了评估蓝光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效果,可以进行以下实验:3.1 生长指标测定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照,比较植物的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面积、根系长度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评估蓝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2 光合作用效率测定使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器对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照下的植物进行测定,分析蓝光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
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可以间接反映蓝光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3.3 基因表达分析通过转录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分析蓝光对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
寻找与蓝光响应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进一步揭示蓝光对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
4. 应用前景和意义对蓝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估,对于优化植物生产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光强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的作用
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植物形态的决定因素之一。
光照强度对植物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以下角度分析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的作用。
一、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光照强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积累,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外,光照强度还能影响植物的代谢作用,提高植物的生理活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二、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1. 植物体型的决定因素:光照强度是植物体型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充足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发育得快,茎秆和叶片会相应增大,使植物体型更加饱满。
2. 叶片形态的变化: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形态有较大影响,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叶片会变得更大、更宽,而在强光照下,叶片则会变得更小、更紧凑。
3. 花卉品质改善:光照强度对花卉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在充足光照的
情况下,花卉花色更加饱满,花朵更加鲜艳。
三、光照强度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
光照强度对不同的植物种类有着不同的影响。
有些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比如向日葵,充足光照能让它们更好地生长,提高开花率和收获量。
而有些植物则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低,比如芦荟,过强的光照反而会使它们生长缓慢。
总之,光照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和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植物生产或个人养植时,需要对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有所了解,才能实现植物生长的最佳效果。
分析植物的生长光谱偏好植物生长对光具有深刻的依赖,而光谱成为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于特定波长的光有着不同的偏好和响应。
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光谱偏好可以为农业生产、植物栽培和室内养殖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植物对于不同颜色光的响应。
植物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最高,这两种光谱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红光可以促进和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蓝光则对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和光形态发育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在植物栽培和室内养殖中,通常采用红光和蓝光的组合来提供适宜的光环境,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绿光也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绿光的波长接近植物叶绿素的吸收峰值,因此绿光被广泛认为是不利于光合作用的光谱。
一些研究表明,过多的绿光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过少的绿光则可能导致叶片黄化和营养不良。
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通过调节绿光的强度和比例,可以对植物实现精细化的控制和调控。
除了红光、蓝光和绿光外,紫外光和红外光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紫外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健康生长,然而过多的紫外光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导致光合色素损失和细胞膜破坏。
因此,在人工养殖和植物繁育中,需要谨慎控制紫外光的强度和时间。
与之相反,红外光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以提高植物的温度和抗逆能力。
因此,在一些特定条件下,红外光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保暖和环境调节。
总的来说,植物对于光谱有着明显的偏好和响应。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光谱偏好,可以更好地指导植物栽培、农业生产和室内养殖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例如,在养殖温室中,通过合理选择和调节光谱,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在室内植物栽培中,合理的光谱配比能够促进植物的正常发育和营养吸收。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植物生长光谱偏好的研究将为农业和植物科学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6课《植物需要阳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需要阳光是粤教科技2021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植物的需求单元的第六课。
教材编排两个活动。
活动 1.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控制植物生长中光照的条件,观察植物生长状况是否发生变化;活动 2.叶的排列,做植物叶的排列与光照关系的模拟实验,分析叶接收阳光的秘密。
【学情分析】植物的生长不但需要水分,还需要充足的阳光。
本课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寻找证据解释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阳光的。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控制光照条件的探究活动,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科学能力目标:模拟各种植物叶的排列方式,初步了解叶片在茎或枝条上的分布特点与光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
【教学重点】是尝试控制光照的条件进行种植活动,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教学难点】是观察和模拟各种植物叶的排列形式,分析叶接收阳光的秘密。
【教学准备】植物幼苗、纸片、发泡塑料、牙签、手电筒等。
【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媒体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科学探究:观察这些被遮盖的酢浆草与正常接受阳光照射的酢浆草生长情况一样吗?(二)活动探究活动1: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猜想: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光照,植物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学生实践:将一些已经发芽的红豆苗移栽到花盆里,其中一盆放置于光照充足的阳台,另一盆放置在能遮挡光线的纸盒内。
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在不同环境中两盆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它们的茎、叶的差异。
组织讨论:如何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状态。
交流发现:光照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如叶的颜色、叶的大小、茎的粗细、茎的长短和茎的颜色等。
教师小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三)活动2:叶的排列教师谈话: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阳光,叶是植物吸收和利用眼光的器官。
科学猜想: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是否与它吸收阳光的功能相适应?用纸片、泡沫塑料条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叶如何排列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姓名:冉鹏学号:10152769 班级:生科151摘要:光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子,除了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外。
还作为一种信号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从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叶片生长、植物的重量、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光合作用速率等方面综述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展望光质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途径,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质叶绿素光合作用生长发育Abstract:Light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energy for photosynthesis. Also as a signal factor i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Grown from seed germination, root growth, leaf, the weight of the plants, plant the 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photosynthetic rate, etc in light environment the influence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on this basis, the outlook of light quality in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direction and wa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Keyword:quality chlorophyll photosynthesis growth and development植物的生长发育被许多环境因子所刺激,其中包括光、温度和地球的引力等. 在这些刺激中,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植物几乎所有的发育阶段,还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光调节的发育过程包括发芽、茎的生长、叶和根的发育、向光性、叶绿素的合成、分枝以及花的诱导等等。
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植物需要太阳
植物本身大部分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经过光照之后,叶绿素能够把叶片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成葡萄糖,供应植物的生长。
可以把光照理解成植物的心脏,如果没有光照的话,植物整个代谢过程就会消失,植物很快就会死亡了。
阳光是植物产生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可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进一步变成淀粉等有机物,促进植物的生长。
水也是植物生长得必需品。
水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人体中水分含量达60%以上,植物也不列外。
土壤中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输入全身。
另外水分的输入也促进了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传送着光和热,有了太阳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叶子大多数是绿色的,因为它们含有叶绿素。
叶绿素只有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才能合成种种物质,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照对植物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要植物开花多,结实多,首先要花芽多,而花芽的多少又与光照强度直接相关。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植物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光合产物和氧气。
而光周期则指的是植物对光照长度的生理响应,包括休眠、生长发育和开花等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周期。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过程。
它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内膜系统上,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 光能的吸收与传递:植物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它们能够吸收光的特定波长,例如红光和蓝光。
吸收的光能会传递给反应中心,启动光合作用的反应。
2. 光合产物的合成:在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水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被植物利用作为能量来源,同时也是构建其他有机物质的原料。
3. 氧气的释放: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产生氧气作为副产物释放到大气中。
这也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之一。
二、光周期的调控过程光周期是植物对光照长度的生理响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植物通过感受光照,调整自身的生长状态和开花时机,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的变化。
1. 光感受器:植物通过感受器官感知光照的强度和时长。
植物中有多种感受器,包括叶绿素、激素和蛋白质等,它们能够感知光照的特定波长和强度,从而调控光周期过程。
2. 光信号传导:当植物感知到光照后,光信号会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传递到细胞内的调控因子。
这些调控因子会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
3. 光周期过程: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开花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短日植物在光周期较短的条件下才能开花,而长日植物则需要较长的光周期才能促进开花。
此外,光周期还能影响植物的休眠和落叶等生理过程。
三、光合作用与光周期的关系光周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和产物合成都会发生变化。
九龙坡区中小学第六届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参赛作品关于自然光和人造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报告学校:西彭一中班级:2007级7班作者:何源指导教师:罗明东刘健引言:植物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植物的光合作用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和氧气,同时可以净化空气。
因此植物即可给人类提供氧气,又可提供营养物质。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喜欢把植物花卉放在家里观赏,有的家庭喜欢把植物花卉放在阳光下,那么自然光与人造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到底有何影响呢?因此,通过自然光与人造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探究,让同学们知道正确摆放植物的位置,去美化我们的生活。
一、提出问题:自然光与人造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何影响呢?二、猜想与假设: 1)自然光比人造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大。
2)自然光比人造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
三、设计实验:1)器材:透光容器十个、天竺葵十株、水、白磷、二氧化碳。
如下图,组装实验器材。
组装实验器材应注意:1)保持所选植物土壤、水、通入二氧化碳量相同。
2)通入二氧化碳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空气密度大于二氧化碳密度。
)3)取足量白磷并放在铁片上。
(因为白磷燃点低,铁片在此时也不易燃烧 。
)四、进行实验:1)将其中五个装置均匀地摆放在阳光下。
2)另五个均匀装置摆放在黑色蓬布密封的帐蓬中,用日光灯照射。
(具体位置可参考下图)图例:天竺葵 太阳第一组(自然光)第二组(电灯光)黑色密封帐蓬一天后:3)用装满热水的玻璃杯靠近白磷,使白磷燃烧,消耗完植物产生的氧气。
4)待白磷燃烧消耗完氧气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按下图所示,并记录下数据。
由于白磷燃烧消耗完装置中的氧气,又生成固态五氧化二磷,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当导管连通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装置内,由此测得的消耗氧气体积。
每组编号\次数组数A(ml )B(ml )C(ml )D(ml )E(ml )平均数(ml )的影响基本一致。
不同色光对植物的影响【摘要】植物生长需要光,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吗?那么不同色光对植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把豌豆种放在不同色光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其发芽、长叶、生根、生茎情况。
研究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利于植物的栽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色光对植物的发芽有影响:蓝光下生长打的植物发芽最快,其次是绿光下的植物,第三个发芽的是黄光下的植物。
(2)色光对植物的绿叶生长有影响:长绿叶时,长的最好的是绿光下的植物,第二是黄光下的植物,第三是绿光下的植物。
(3)色光对植物的生根长度有影响:生根长度最长的是黄光下的植物,其次是绿光下的植物,第三是蓝光下生长的植物,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确实有不同影响,植物主要是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但此实验结果则是绿光下植物长的最好,此处有待研究。
红光使植物更快生茎,蓝光是植物更快发芽,绿光使植物长得更好。
【关键词】色光植物器官【正文】一、提出问题光在植物的生长中是必不可少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产生葡萄糖和能量,供给植物生长需要。
但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吗?不同色光会使植物出现什么现象?因此,研究不同色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利于植物的栽培。
二、实验原理如果某一种色光不影响植物器官的生长,那么此光的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与自然光照下生长的植物相同,对植物的器官生长无影响。
因此,通过人工创造不同色光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发芽、叶片生长、生根长度的比较来研究不同色光对植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用具1、种子(豌豆*50)、棉花(两包)五个玻璃杯2、铁丝、玻璃纸(四张—红.黄.蓝.绿)、纸箱3、电灯炮(60烛光的飞利浦灯泡)红白电线十五公尺,双向插头4、纪录本、测量工具。
四、实验步骤<一>人工创造不同色光。
取五个40×25×38厘米的硬纸箱,用不透明胶带将纸箱各角封好,使不透光。
在纸箱顶上各开10×8厘米的孔。
分析光和植物生活的联系
光是植物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和支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形态建成的作用。
一、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储存着能量。
光能是植物光合的能量来源,但植物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量不同,且光合产物有差异。
研究表明,在红光照射下,叶片形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较少;而在蓝光照射下,碳水化合物减少而蛋白质的含量增多。
光饱和现象和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当光照达到某一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阳生植物的光饱点较高而阴生植物的光饱和点较低,另外,光饱和现象是对单叶而言,对群体则不适用。
因为群体叶枝繁茂时,外光照很强,达到单叶光饱和点以上时,而群体内部光照强度仍在光饱和点以下,中下层叶片就比较充分地利用透射光和反射光,群体光速率就会上升。
另外,当光照减弱时,光合速率就逐渐地接近呼吸速率,最后达到一点,即光合等于呼吸速率。
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里,光合过程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有机物的光合积累和吸收消耗相等,植物就不生长。
因此,为了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光照强度必须大于光补偿点。
(一)延长光合时间。
延长光合时间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具体的措施是:
1、提高复种指数。
就是提高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
具体的做法就是四季轮作、合理套种。
在一年内巧妙地搭配各种作物,从时间和空间上更好地利用光能,缩短田地空闲时间,减少漏光率。
2、延长生育期。
在不影响耕作制度的前提下,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
3、补充人工光照。
在小面积的栽培下,当阳光不足或日照时间过短时,可用人工光补充,日光灯是理想的人工光源,光谱成分与日光近似。
(二)增加光合面积。
光合面积即植物的绿色面积,主要是叶面积,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又是容易控制的一个方面。
1、合理密植。
主要是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得过稀,个体发展较好,但群体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光能利用率低;种得过密,下层叶子受到光照少,在光补偿点以下,成为消费器官,光合生产率减弱,也会减产。
2、改变株型。
选育株型优良的高产品种,即杆矮、叶直而厚、分蘖密集。
即能增加密植程度,增大光合面积,耐肥不倒伏,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三)提高光合效率。
使田间通风良好,保证CO2的供应,或者提高田间的CO2浓度,都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效率。
目前,常用方法是,第一是因地制宜选好行向,保证通风。
第二是增施有机农家肥、碳酸氢铵肥料等,不但提高了氮素,同是提高了田间的CO2浓度。
第三是利用光呼吸抑制剂去抑制光呼吸,提高光和能力。
二、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一般说来,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下进行的,不同的光谱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叶绿素的形成、向光性、光形态建成的诱导等许多种光反应现象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光对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
幼苗发育是受光控制的。
播种在土中的禾谷类作物种子,芽鞘和中胚轴在土中不断伸长,直到见光为止。
而幼苗见光后,卷曲的叶片才张开。
光对茎伸长有抑制作用。
光也可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而且光强度与抑制根生长呈正相关。
(二)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
如叶子能尽量伸展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
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方向的光照,可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的横向运输,从而使背面侧生长素多,细胞伸长强烈,所以植株便向光弯曲生长。
另外,研究发现,对向光性起作用的是短波光,而红光是无效的。
(三)光照对植物开花和休眠的影响
1、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植物开花有光周期现象,日照长度对于植物从营养生长到花原茎形成这段时间的长短,有决定性影
响。
研究表明,植物开花的光周期现象,在光期和暗期中,对于诱发花原茎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暗期长短。
即短日照植物必须在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时才能形成花芽;而长日照植物必须在短于某一临界暗期时才能开花。
闪光试验证明了暗期的重要性。
2、光照对植物休眠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温带植物的秋季落叶、冬季休眠与日照长度有关。
短日照可以促使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如杨树在给予几天短日照后,即使气温还在相当高的情况下,但在继续长出几片叶子后即形成顶芽,叶子的生长停止。
如再继续短日照处理(温度条件不变),则其叶子便不再生长,然后逐渐萎黄脱落,进入深休眠;如果再给以长日照处理,则植物可继续生长,而不进入休眠状态。
洋槐、柳等树种对短日照也有同样的反应。
因此北方植物园在引种工作中,可利用短日照促使树木提早休眠,增强御寒越冬的能力。
(四)光在诱导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如可见光中的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的伸长有抑制作用,从而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态;青、蓝、紫光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的敏感,并能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
蓝光可以激活光合作用中同化CO2的酶类;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形成,抑制茎的伸长。
高山植物茎秆矮小,叶面缩小,茎、叶富含花青素等,都与高山上蓝、紫、青等短波光以及紫外线较多有关。
根据不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就可以用人工改变光质的方法以改善作物生长,近年来有色薄膜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
泛。
如,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用天然色薄膜相比,前者的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多,大米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