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34
64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第7期影响电磁防蜡效果因素初探宋旭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第三油矿,黑龙江大庆163458)摘要:电磁防蜡技术作为新型防蜡技术以其经济易用性在大庆外围低渗油田开始试验应用。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含蜡原油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的结蜡问题。
但是,由于缺少系统研究,磁处理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条件及作用机理仍然不明确,致使一些油井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果。
通过宋芳屯油田油井试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含水率的产出液对电磁防蜡器的影响。
关键词:磁防蜡;因素;影响中图分类号:TE358十.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4)07—0064—02目前在采油清蜡工艺中,通常采用机械刮蜡、热洗、电加热及化学除蜡方法,其缺点是费用高,工作量大及除蜡频繁,受天气及环境制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使用电磁防蜡技术可以克服以上缺点,改善原油流动性,延长加药周期,降低用电量,减少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但从使用情况看,技术普及仍存在一定的限制。
为进一步探索电磁防蜡技术,2013年在宋芳屯油田开展试验研究。
1电磁防蜡机理及结构电磁防蜡器由一个处理室和外部电力供组部分组成。
一般安装在井口的出油管线上,其强大的电磁能量可极化前后碳钢管线,形成强大的磁力场,使上游油管和下游油管线的含蜡油流都受到磁处理,达到管线的防蜡目的。
电磁防蜡器结构简单,整体为一体化结构,由电源变流控制器、电磁转换器以及铠装电缆组成。
其安装简便,只需关闭油井阀门,排空油、水、气等介质后,在油井口处通过法兰安装于油井与输油管线间;确认电力线路与电磁防蜡器的额定电压是否匹配后,由专业电工将铠装电缆引到配电箱进行接线,接线通电工作完成,并做好防盗等防护工作即可。
不会改变原油的品质,无毒,对环境无污染。
2现场试验情况宋芳屯油田原油含蜡量为18%~24%,原油的凝固点为37~34.7℃,原油粘度39.36~32.3m Pa S ,含胶量16.45%。
随机过程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名:***学号:**********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内容摘要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存在大量的随机现象和随机问题。
如:信源是随机过程;信道不仅对随机过程进行了变换,而且会叠加随机噪声;从叠加了噪声和进行了变换之后的接收信号中将所需要的信号进行恢复;多个业务请求要共享一个资源的排队问题等等。
随机过程理论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随机过程中的泊松过程、马尔可夫过程以及平稳过程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通信与信息工程;泊松过程;马尔可夫过程;平稳过程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random phenomena and random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uch as: the signal source is a random process; channel is not only a transformation of random process, but also superimposed random noise; the received signal which is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nois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will be needed to restore the signal; queuing problems that multiple service request to share a resource. Stochastic process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stochastic process of Poisson process, Markov processes and stationary processes i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Keywords: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oisson process; Markov process; stationary process1. 信息和通信系统中的随机问题信息和通信系统是一个产生、传输或处由电于信息的系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对象和相应的随机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些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2]。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摘要广告用语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形式的极具有艺术性的语言, 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如今广告用语研究已经成社会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区别于商业广告的非盈利性广告, 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它的语言除了具备一般广告语言的共性以外, 更是由于它的特殊本质也应该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对公益广告用语的语篇构成特点、修辞、语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我们对收集到的公益广告的语言进行分析之后发现, 一则公益广告的语篇主要由标题和正文组成, 有时候标题和正文合而为一; 公益广告的语言为了追求艺术性, 采用了各种修辞手段; 公益广告制作者根据其主题的需要, 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采取了灵活运用; 最后我们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 找出了我国现存公益广告用语中的典型性弊病,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公益广告用语语篇修辞语用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AbstractAs a kind of artistic languag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language, theadvertising expressio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linguists’attention, and now it has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social linguistics. The publicinterest advertisement, a kind of non-profit advertisem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is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our spiritu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Because of its special essense, its expressions should also have its owncharacteristic besides have the common advertisement expressions’general characterIn this thesis, I make a brief probe into the passag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pragmaticbasis and rhetoric of the public interest advertising expressions in the field of sociallinguistics. By analyzing the public interest advertising expressions we collected, wefound that its passage structure is mainly composed by the title and the main textwhich sometimes combine into one speech.In order to persure the artistry, the publicinterest advertising expressions has used some rhetorical ploys. According to itssubject, the fabricant have adopted the nimble utilization to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Last, on the base of analizing the language material, wediscovered some typical disease in the extant public interest advertising expressions ,and then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to its reasonKey words: public interest advertising expressions passag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rhetoric pragmatic basis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目录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Ⅱ目录?? Ⅲ第一章绪论??(1)1.1 选题缘起??(1)1.2 研究目的??(1)1.3 研究现状(2)1.4 研究对象的界定?(3)1.5 语料的选取??(4)第二章公益广告语篇构成分析(5 )2.1 标题? (5)2.2 正文 (6)第三章公益广告用语常用的修辞手法(9) 3.1 比喻? (9)3.2 比拟 (10)3.3 夸张 (12)3.4 双关 (12)3.5 反语 (13)3.6 引用 (14)3.7 排比 (15)3.8 对偶 (15)3.9 反问 (16)3.10 析字 (17)3.11 仿拟 (17)3.12 拈连 (18)3.13 小结 (18)第四章公益广告用语的语用基础 ?(20 )4.1 合作原则及其运用 (20)4.2 礼貌原则及其运用 (23)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4.3 小结? (25)第五章讨论 ?(26)5.1 公益广告用语中存在的弊病(26)5.2 弊病形成的原因分析 (28)结语? (30)注释? (31)参考文献?(32 )后记? (34)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缘起法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罗培尔? 凯兰曾说 : “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1]成。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柳山完小:李爱民这是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的文章。
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
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
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
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
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
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柳山完小:李爱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
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
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
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
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
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
)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
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
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
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
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1?郾读单一的主题图。
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
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
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郾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
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郾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
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
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
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
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柳山完小:周上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