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八上复习纲要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1、为什么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P4 ①②③2、父母对我们的爱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6①②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6---P7①②父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教我们如何做人。
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4、怎样孝敬父母?P(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2)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5、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P(1)(2)(3)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4)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6、怎样与父母沟通? P ①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怎样理解父母?②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怎样尊重?③学会与父母沟通还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有哪些技巧和方法?7、赡养、扶助的含义、区别:8、断乳期的含义:9:逆反心理的含义:产生原因: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1、为什么要热爱祖国? P15-P17 P24-P252、祖国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 P15--P173、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怎样和维护祖国统一? P18①② P20① P25①②①②③④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
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⑤⑥4、为什么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 P5、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P(1)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
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2)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6、为什么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P7、全国人民、海外华侨的共同心愿、共同的“中国梦”是? P8、我们对待台湾等领土问题的态度、立场? P9、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10、为什么要与祖国共命运? P①②③④11、民族精神的内容:12、怎样与祖国共命运,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 P(1)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思品八年级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走近父母1.我们为什么应该孝敬父母?(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2)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
长大后,不仅要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1)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对成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独立性越来越强。
但很多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不懂是的“小孩儿”。
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岐、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2)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3)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4)青春期,我们情绪敏感而不稳定,强烈而又脆弱,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
往往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怎样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思品初二(上)知识要点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节《自尊自信》1.自尊的含义:是一种对自己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2.自尊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维护自尊?):(1)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地位);(2)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作用)。
3.如何收获(/维护)自尊?——自尊始于知耻:(1)知耻,拒绝卑下,洁身自爱;(2)克服两种不良倾向:A.走出自卑,树立自信B.克服自负和虚荣。
4.自卑的含义: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
5.自卑的危害: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1)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2)不利于心理健康;(3)不利于事业的成功。
6.怎样克服自卑?(1)要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积极创造成功的记录。
7.自尊与自负,自尊与虚荣的区别:自尊是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得是表面的荣耀。
第一单元第二节《明辨是非》1.明善恶,辩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衡量是否拥有良知的标尺是——道德、纪律、法律。
2.如何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以美好的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懂得法律规范,遵纪守法;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树立美好理想,启迪自己成长。
3.怎样对待社会影响?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都要在我们头脑中过虑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辨别.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正确对待长辈、亲朋的影响,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正确对待公共传媒的影响,要学会选择;正确对待社会流行的影响,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要盲从。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1、家的含义(P4)2.父母是怎样养育子女的?(P6)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6-7)4、怎样孝敬父母?(P7)5、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什么?(P9-10)6、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怎样与父母沟通)(P11)7、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那些?(p13)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1、为什么中国可爱?(P15-17)2、青少年如何爱国?(P18 20)3、民族团结的表现?(P19-20)4、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P20)5、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表现?(P21-23)这里的四点很容易牵扯台湾问题6、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为什么台湾一定能回归?(补充资料)7、什么是民族精神?(P24)8、个人与祖国的关系?(P24)9、中学生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怎样肩负见者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P25)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第3课在交往中完善自我1、为什么人生离不开交往?(交往的必要性)(P33)2、交往的重要性?(P34-35)3、萧伯纳的苹果说明了什么?(P35)4、为什么要谨慎交友?(P36)5、交友的要求?(P36)6、扩大交往的意义?(P39)7、扩大交往的方式?(P39)8、互联网在交友中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参照学案)9、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P40)10、互联网交友注意的问题?(参照补充材料)第4课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1、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什么?(P41)2、为什么要讲文明,有礼貌?(重要性)(P42)3、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里?(P42)4、语言文明的重要性?怎样做到语言文明?(P42)5、态度亲和的重要性?(P43)6、举止端庄的重要性?(P43)7、交往礼仪三原则包括什么?(P44-46)8、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样平等待人?(P44)9、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为什么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P45)10、为什么要宽容待人?(P46)11、交往的艺术有哪些?(P48-52)12、为什么要学会倾听?(P49)13、怎样倾听?(P49)14、怎样表达?(P50)15、为什么要赞美?(P51)16、怎样赞美?(P51)17、怎样掌握交往的艺术,提高交往的能力?(三个框题知识的综合)第三单元在合作中发展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1、为什么生活需要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P61-62)2、学习上的合作对自己的学习和品德修养有什么帮助?(P61)3、为什么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P62)4、价值判断:时代越发展,合作越不重要了。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1.1自尊自爱1、自爱的含义:珍爱生命,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悦納并完善自己,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道德的出发点。
2、怎样才能做一个自爱的人?(1)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生命,不使它受到伤害;(2)期待和追求更加美好的自我;(3)适应和创造更好的社会生活3、自尊的含义:一个自爱的人对自己的人格有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内心,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才的事情,也不容许他人损害自己的人格,这就是自尊。
4、自尊的意义:(1)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自我肯定和外界的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满足。
(2)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心理动力和源泉。
(3)树立自尊,我们才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
5、自尊与知耻的关系:(1)互为表里,知耻是自尊的表现,自尊始于知耻(2)自尊的人必有所不为6、什么是知耻:如果看到自己的内心有缺陷和不足,自己的行为犯了错误,就需要通过反省来自我否定和纠正。
这就是知耻。
7、羞耻心对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有了羞耻心,就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感到难为情;有了羞耻心,做了错事会感到惭愧、悔恨;有了羞耻心,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这些负面的感受会成为我们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力量。
8、自卑的含义?怎样克服自卑心理?含义:自卑是一种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克服的方法:要走出自卑的牢笼,只有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悦纳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自尊人格。
9、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自尊:恰当的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自负:过度地自我肯定,夸大自己的优点。
虚荣:追求表面的荣耀10、如何克服自负?我们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看待自己。
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全面看待问题。
11、如何克服虚荣心?(1)要有平常心;(2)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3)追求真实的自我。
⼋年级(上)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年级(上)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课做⾃⼰的主⼈1.从众的概念:从众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形压⼒下,不知不觉志或不由⾃主志与多数⼈保持⼀致的社会⼼理现象。
通常地说;即⼈们常说的“随波逐流"、"⼈云亦云”等。
2.造成从众的原因很多,⼀般情况是:①⼈们认为众⼈提供的信息更为全⾯可靠;②⼈们⼀般不想被别⼈看成越轨者,不愿和群体作对,不愿触犯众怒等特殊情况;③⾃⾝知识⽔平较低、⾃信⼼不⾜;④性格上优柔寡断、缺乏主见;⑤处于焦虑、犯愁、紧张等情绪状况。
3.从众的“利”是:①有助于学习他⼈的智慧和经验,扩⼤视野;②克服固执⼰见,盲⽬⾃信,修正⾃⼰的思维⽅式;③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等。
从众的"弊'是:①可能抹杀⼈们的个性和创造性;②使⼈放弃独⽴思考的习惯,丧失独⽴思考的能⼒,使⼈变得⽆主见。
4.正确认识从众⼼理:从众有利也有弊,从众的“利”是: ①有助于学习他⼈的智慧和经验,扩⼤视野;②克服固执⼰见,盲⽬⾃信,修正⾃⼰的思维⽅式;③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等。
从众的"弊'是:①可能抹杀⼈们的个性和创造性;②使⼈放弃独⽴思考的习惯,丧失独⽴思考的能⼒,使⼈变得⽆主见。
⽣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避“从众”的消极⾯,努⼒培养和提⾼⾃⼰独⽴思考和明辨是⾮的能⼒;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的思考和分析,从⽽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的⾏动。
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5、“从众”在什么情况下是有益的?它的益处是什么?从众在众⼈的思想或⾏为是正确的前提下,从众是有有积极意义的。
它的益处在于:①有助于学习他⼈的智慧和经验,扩⼤视野;②克服固执⼰见,盲⽬⾃信,修正⾃⼰的思维⽅式;③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等;④从众还可以使⼈们按照⼀定的社会规范⾏事。
6.好奇⼼的概念:好奇⼼是指⼈们⾯临新奇剌激情况时,产⽣惊奇⽽要探明现状与原因的⼀种倾向。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1、2课)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知识要点: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关系、关系或关系而结合成的生活组织。
P5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p5(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组成新的家庭;(2)因生育导致的关系结合成家庭;(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而组成家庭;(4)随父(母)组成新的家庭;3、家庭结构的类型 p5现在一般为家庭、家庭。
此外还有家庭、家庭。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P6(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关系。
生命是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的一种。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5、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是。
如水,温柔细腻;如山,深沉严格。
P8-96、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孝敬?) p13(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教我们,这种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2)父母为作出了贡献,为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理应受到我们的。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4)孝敬父母是和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7、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 P14----p17(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和。
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父母。
(2)孝敬父母要体现在上,要从做起。
(3)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理解、父母;行动上父母,为父母;努力、积极,让父母高兴。
孝敬父母需要,但得到的是。
(4)孝敬父母不是和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
当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要,这也是孝的表现;当其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要,不能因亲情而、其行为。
(5)我们还要孝敬父母的。
是非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非婚生子女没有与其生父母住在一起,就没有法定权利义务关系。
()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孝敬父母就是长大后给父母提供生活物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大纲第一单元个人品德1.1 人生的航船- 了解什么是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人生- 理解“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掌握在困难面前如何坚定信心和勇气- 掌握合理利用时间、拥有自我期许、刻苦钻研的方法,建立正确人生观1.2 留得青山在- 理解环境对人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掌握知识、技能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关注自身的成长,增强适应挫折的能力1.3 品德与成功- 了解什么是正义、勇敢、谦虚、宽容、诚实等品德的含义- 掌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 对比品德与成功的关系,认识品德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第二单元法律与生活2.1 有法治才能有幸福生活- 认识到法律的普遍性、规范性、公正性、强制性、保障性的特征- 了解法律对个人的约束和保护,以及自己在生活中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2.2 生活中的消费- 掌握正确的消费观- 理解消费者权益,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保护自身的消费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3 生活中的交往- 掌握良好的交往方式,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及人格尊严- 了解恶意中伤和网络欺凌的危害,增强预防和抵制的意识- 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推行文明交往,构建和谐社会2.4 法治中国有我执法- 了解我国法律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 掌握研究法律的方法- 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第三单元社会公德3.1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了解红绿灯交通规则、队列文明、公共场合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 掌握尊重规则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3.2 和谐社区从我做起- 了解社区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责任- 培养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会与邻里和睦相处,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纷争3.3 学会爱护公共财物- 掌握公共设施保护的方法,讲究环保、文明消费、文明出行- 了解抢修公共财物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培养保护公共财物的意识3.4 共建和谐社会- 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培养对弱势群体、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了解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参与志愿者活动,传唤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八年级上复习提纲基础知识部分第一单元史前时代(原始社会)1、什么是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生物进化论的作者及主要思想2、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3、从古猿进化为人的基本过程4、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是什么?其中决定性因素是什么?5、人类与古猿有哪些重要区别?(至少三条)6、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是什么7、什么是旧石器8、什么是旧石器时代9、若说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那么人类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0、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11、远古人类分布的区域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13、北京人进化的程度14、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特点15、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地点16、山顶洞人进化的程度17、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特点18、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史前社会可以分为那两个时期?2、这两个时期在生活方式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3、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标志是什么?4、什么是新石器?5、什么是新石器时代?6、陶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7、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哪里?8、农业村落出现的主要意义?9、河姆渡人生活的时间、地点?10、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环境原因是什么?11、半坡人生活的时间、地点?12、半坡人生产生活的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环境原因是什么?1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至少两方面)14、史前人类在美术、艺术品、饰品、宗教意识、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有哪些?请分别用考古发现来证明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什么是远古传说?什么是传说时代?2、西亚、希腊的远古传说有哪些?3、传说中炎帝与皇帝的功绩?4、华夏族的主体?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谁?5、什么是禅让制?6、禅让制时期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依次是谁?7、大禹的事迹是什么?他治水成功的经验是什么?8、不同地区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亚非奴隶制国家)1、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埃及的位置2、尼罗河的重要性3、古埃及发展简史4、古埃及的文明特点5、两河流域的位置6、两河流域的文明简史7、两河流域的文明特点8、两河的名称?为什么两河流域能发展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9、犹太人的来历10、古印度的位置11、古印度的文明简史12、古印度的文明特点13、古中国的位置14、古中国的文明特点15、古中国的文明简史16、四大文明古国在文明起源上的共同点(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2、早期文明中著名的城市有哪些3、城市的意义4、埃及和巴比伦国王的称呼5、中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6、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7、奴隶的悲惨遭遇8、《汉谟拉比法典》所属国家、地位和性质第三课告别野蛮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什么文字2、中国发明了什么文字3、什么是甲骨文,它的意义是什么4、文字出现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作用?5、埃及建筑工艺上的成就是什么6、古巴比伦建筑工艺的成就是什么7、中国工艺技术上的成就是什么?哪个朝代是其鼎盛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8、埃及天文学成就是什么9、巴比伦天文学成就是什么10、埃及的医学成就是什么11、印度的数学成就是什么12、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13、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14、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就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至少四条)第三单元农耕文明的时代(上)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奴隶制社会)1、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两个文明中心?2、希腊城邦形成的时间?最重要的两个城邦?3、雅典的位置优势和经济特点?4、雅典政治制度的内容?5、雅典政治制度的实质?6、雅典的政治制度是不是真正的民主?为什么?7、斯巴达的经济特点和政治特点?8、希腊衰落的时间?9、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政治制度的特点?10、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和标志?它的成就?11、罗马帝国分裂的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12、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13、哲学的原意?著名的哲学家?14、古希腊的科学成就?15、古希腊的戏剧成就?16、古希腊的历史学成就?17、古罗马的法学成就及其地位?18、古罗马的建筑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物?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封建社会)1、什么是中世纪?2、查理曼帝国诞生的标志?3、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4、查理曼帝国分裂?5、英吉利王国是谁建立的?6、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立者、经典7、基督教创立的社会根源?8、基督教的地位9、欧洲封建经济制度的特点10、欧洲手工业者的社会组织?11、欧洲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12、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13、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14、为什么从11世纪开始,欧洲原有的城市能得到复苏,新兴的城市也不断涌现?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立者、经典2、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特点:政教合一的国家3、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成就4、阿拉伯帝国的都城5、伊斯兰教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6、阿拉伯文化的特点7、阿拉伯文化的成就8、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9、阿拉伯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注意看书中所有的插图综合题部分1、比较三大宗教(P64)创立时间创始人创立地点经典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我们学过哪些跨大洲的国家?3、原始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这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影响吗?4、说说山顶洞人在外貌上和北京人有哪些不同?说说山顶洞人的生活、劳动和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5、比较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情况、精神家园等方面的不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情况精神家园6、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自然环境、建筑形式、生产劳动等方面的不同7、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有无联系?如果有,你如何理解这种联系?8、我们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我们应如何处理好与这些方面的关系?9、四个文明古国发源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