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1
- 格式:doc
- 大小:728.50 KB
- 文档页数:20
嵩山地区地貌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实习地点: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区。
实习地区位于东经112°55′-113°09′,北纬34°19′-34°35′,主要在郑州市西南七十公里的登封市境内。
实习时间:2天,自2013年10月26日-10月27日。
实习路线:10月26日:雪沟村——迎仙阁——左庄东侧塄坎——耿庄427高地——颍河大桥——王堂水库——石淙河隧道——鸡山顶;路线沿嵩山南麓和九朵莲花山脚行进,之后由北向南穿过登封广谷,到达箕山山脉。
10月27日:纸坊水库——三官庙486高地——陈庄——水峪村——九龙潭风景区;路线沿嵩山北麓石淙河上游河段溯源而上,直至石淙河源。
实习路线图见附图。
二、嵩山地区地质地貌简介嵩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南部边缘的一部分。
本区最古老的基底岩层形成时间在25.8亿年前,当时本区被大海覆盖在经过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以及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等地质构造运动,历经多次海陆变迁,在沉积作用和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本区现有的地质地貌情形。
嵩山地区属于豫西复杂构造山地区,山脉近东西走向,是秦岭山脉的东端,属于外方山和熊耳山的东延部分。
北部是嵩山山脉,整体山势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形态或单斜山岭,主要由五指岭、嵩山、玉寨山等组成。
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米,最低处海拔220米,全区平均海拔400米左右。
南部是箕山山脉,由伏牛山、箕山组成,是典型的发育中期的普通褶皱山地。
中间是登封广谷,东西方向延伸,底部中间微微凸起,水系由此东西分开,成为黄河与淮河流域在本区的分水岭。
实习区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唯独缺少平原,这是因为全区近期处于整体抬升,使平坦的地表受到破坏所致。
山地按照高程山形可分为海拔900米以上的中山和海拔在200—900米的低山,也可按构造特征分为褶皱山和单斜山。
本区的丘陵系流水侵蚀丘陵,分为山前侵蚀丘陵长岗状丘陵和花岗岩岗丘。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王艳秋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学院名: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时间: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目录一·前言二·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第1节岩浆岩第2节沉积岩第3节变质岩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矿产资源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三章黄土地貌第四章气象气候三·结束语《1》实习感悟《2》意见建议序嵩山概况介绍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禅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
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他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她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
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一自然地理1 气候: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嵩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南部,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生态、文化资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嵩山的地质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地质地貌学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构造等地质现象。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锤、放大镜、样本袋等。
2. 实习过程(1)地层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接触关系和层理结构。
(2)岩浆岩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岩浆岩的多种类型,如侵入岩、喷出岩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岩浆岩的产状、岩相学特征和构造特点。
(3)构造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地形,如断层、褶皱、层理、波痕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构造地形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4)地貌考察在嵩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貌类型,如峡谷、峰林、石林、喀斯特地貌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使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嵩山的地质地貌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资源。
3. 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嵩山的历史与文化。
嵩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嵩阳书院、少林寺等,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嵩山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这些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精品】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在2019年11月5日至11月7日的三天时间内,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嵩山实习团,并对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其地质历史悠久,且经历了长时间的地质演化。
在嵩山地区,有许多具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类型,如山地、山谷、水系等。
我将对这些典型地貌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析。
首先,嵩山的山地地貌非常典型。
以嵩山为代表的山地地貌是整个中国山地地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地区,山势峻峭,地势起伏,且多为火山岩与花岗岩构成。
我们在嵩山上的实地考察中,看到了许多陡峭的山峰,这些山峰常常会在雾气中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此外,嵩山地区独特的偏光现象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嵩山的岩石表面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变化,非常美丽。
其次,嵩山地区的山谷地貌也是非常典型的。
嵩山地区的山谷主要由山洞、悬崖和瀑布构成。
我们在游览嵩山时,曾参观了嵩山的两个著名景点——少林寺和嵩山岳阳宫,这两个景点都有典型的山谷地貌。
在少林寺,我们看到了著名的千佛洞。
这个洞穴虽然位于阴暗的山谷之中,但内部却充满了壮观的景象,配以佛教文化中的雕刻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岳阳宫,我们看到了香峡瀑布。
这个瀑布非常的宽阔,水流猛烈。
站在瀑布旁边,感受到的水雾与飞溅的水珠仿佛能够让身心在同一个瞬间变得清爽。
除了山地和山谷地貌之外,嵩山地区的水系地貌也很典型。
在我们的行程中,我们还游览了嵩河,这里是嵩山山脉上最长、最宽、流量最大的河流。
在嵩河之畔,我们看到了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的嵩山庙会之流十里,大桥之上人山人海。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摊位,展示了许多地方产的特色和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
整个活动非常的热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嵩山一号地震台和中原地质博物馆。
嵩山一号地震台坐落于嵩山之巅,也是全国第一个自动化地震观测站。
在中原地质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地质地貌的知识和嵩山地区的历史信息。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告姓名:班级:地理科学11级3班学号: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罗勇日期:2012年 5 月10 日目录目录 (1)引言 (3)第一章 (3)第一节实习目的 (3)第一节嵩山历史文化 (3)第二节嵩山地质公园 (6)第三节实习的路线 (7)第二章嵩山地区的地理概括 (9)第一节位置与交通 (9)第二节地形 (9)第三节气候 (10)第四节水文 (10)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11)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11)第二节地层 (11)第三节岩石 (13)第四节构造 (16)第五节矿产 (18)第六节地史 (18)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19)第一节构造地貌 (19)第二节流水地貌 (20)第三节黄土地貌 (22)第五章小结 (23)引言2012年四月二十二日,在院长蒋国富、辅导员张维杰、地质老师罗勇以及岳紫龙老师的带领下环旅学院11级地科专业和地信专业的学生来到了世界地质公园——嵩山的脚下。
古诗有云“嵩山高万尺”。
从这句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嵩山的巍峨。
此次实习共历时五天,在此期间,我们真实地感受了嵩山的伟岸,感觉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从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其中的少林寺和峻极峰彻底征服了我们的眼球。
第一章第一节实习目的1 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巩固课本知识。
2 了解罗盘的使用等,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野外实习的能力。
3 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地理知识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众所周知,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嵩山是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
在嵩山的三教圣地中,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我国儒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嵩山大法王寺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发祥地之一,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佛教文化独领风骚;中岳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踞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江富建蒋国富罗勇岳紫龙日期:2012年5 月8 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实习目的 (1)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 (1)第三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4)第四节实习路线 (4)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5)第一节位置和交通 (5)第二节地形 (5)第三节气候 (6)第四节水文 (6)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7)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7)第二节地层 (7)第三节岩石 (7)第四节构造 (12)第五节矿产 (16)第六节地史 (16)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17)第一节构造地貌 (17)第二节流水地貌 (18)第三节黄土地貌 (19)第五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作为一名GIS(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对地理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础》与《自然地理学》的了解,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登封境内的嵩山进行了为期5天写外实习考察。
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目的:1.加深对书本的理解,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对野外标本的采集,野外的讲解笔记,野外现场绘制地质地貌图能力。
3.加强身体锻炼,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一种不放弃的精神。
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嵩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远古时嵩山被称为外方山。
《禹贡》孔颖达正义:“嵩高山在颍川崇高县,古文以为外方。
”《汉书?地理志》:“崇高有太室山、少室山庙,古文以为外方山也。
”到了东周时期,依《诗经?嵩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之句,改外方山为“嵩高”,亦称“崇山”。
《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
”晋郭璞注:“今中岳嵩高山盖依此名。
”对于为何改名嵩高山,《白虎通》云:“中岳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山。
”又《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韦昭注云:“崇,崇高山也。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一节实习目的——————————3 第二节实习意义——————————4 第三节选取嵩山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4 第四节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4 第五节实习路线及内容———————5第二章嵩山地区的地理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6 第二节人文地理——————————6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7 第二节地层————————————7 第三节构造————————————8 第四节岩石————————————11 第五节矿产资源——————————16 第六节地质发展历史————————17第四章嵩山地区的典型地貌第一节构造地貌——————————19 第二节流水地貌——————————20 第三节黄土地貌——————————22 第五章总结—————————23第一章引言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两门必修课《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源自自然,与自然联系紧密,而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理所应当回归自然,以此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对该专业的认识。
为了让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在学院的安排下,由老师带队深入自然,来到世界地质公园——嵩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时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特有的历练。
不仅是学识上的锻炼,更是对个人自我素质的锻炼。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认识,更是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这次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美好的记忆,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第一节实习目的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使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班级: 地理科学11级3班学号: 110091100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日期: 2012年 5 月 6 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 . (1)第一节实习目的...................................................................... (1)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 ..................................................................... .. (1)第三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 (3)第四节实习路线...................................................................... ........................ 5 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7第一节位置和交通 ..................................................................... (7)第二节地形 ..................................................................... .. (9)第三节气候 ..................................................................... .. (9)第四节水文 ..................................................................... .............................. 10 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10)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 (10)第二节地层 ..................................................................... . (11)第三节岩石 ..................................................................... (15)第四节构造 ..................................................................... (19)第五节矿产 ..................................................................... .. (22)第六节地史 ..................................................................... .............................. 22 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23)第一节构造地貌...................................................................... . (23)第二节流水地貌...................................................................... . (26)第三节黄土地貌............................................................................................ 26 第五章总结 ..................................................................... .................... 27 参考文献 ..................................................................... .. (28)i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运用地质理论,认识地质现象,认识典型地貌,锻炼野外工作能力。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07-1班姓名:指导教师: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目录序言 (3)第一编地质 (4)第一节岩石 (5)一岩浆岩 (5)二沉积岩 (7)三变质岩 (8)第二节构造 (9)一褶皱 (9)二断裂 (10)第三节地层 (11)第四节矿产资源 (12)第五节嵩山地区地壳发展历史 (13)第二编地貌 (14)第一节构造地貌 (14)第二节流水地貌 (15)第三节黄土地貌 (17)附气象站 (18)第三编结束语 (19)序言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对《地质学基础》和《自然地理学》这两门课有深层次的了解。
所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世界地质公园——嵩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做人处事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实习时间:4月16日——4月22日实习地点:嵩山地区实习目的:1、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践联系课本,更加有利于学习。
2、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4、这次实习我们分有许多小组,小组人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5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实习内容:1、了解嵩山地区地质概况和地壳发展历史。
2、学习认识研究嵩山地区地貌特征。
3、了解嵩山地区自然经济发展概况。
4、采集及研究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观察学习地质构造的成因、类型、原因和表现。
6、掌握各种地貌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中岳嵩山是我国五岳之一,耸立于河南省中部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112°44'~113°01',北纬34°27'~34°33',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北临黄河,西到洛阳龙门,南到箕山,东接密县白寨。
嵩山地区旅游业非常发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岳嵩山。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有人文景观150处,自然景观30余处。
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18处,市(县)级123处,已发掘出各类文物珍品6700多件。
其中“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学圣地嵩阳书院驰名天下。
嵩山地质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质构造,被地质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199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轮通过为“世界地质遗产保护单位”,嵩山博大精深,独领风骚,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向人们展现出华夏民族该地区旅游事业发展迅猛。
发源于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在国内外武坛独树一帜的辉煌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壮丽画卷。
现在以佛、道、儒、险、古为突出特色的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三皇寨、观星台、卢崖瀑布等六大景区,形成了武术、宗教、登山、考古、天文、地质等多条旅游专线,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成为全国、全省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嵩山地区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采矿业较发达,主要有煤、铁、铝土。
嵩山地区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它们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配合构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国家地质公园景观。
如今巡视嵩山地区,在上述小范围内,"五代同堂"的地层序列举目可及,三大构造运动遗迹清晰可辨,三大岩类岩石出露齐全,小构造形迹琳琅满目。
地质专家们认为,这种地质遗迹在全球绝无仅有,堪称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和活生生的"地学百科全书",是研究地壳演化规律、追溯地球演化历史的理想场所。
观看嵩山五代地质,犹如翻阅一部地质史。
第一编地质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区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命名为嵩阳运动)、18.5亿年(中岳运动)和5.7亿年(少林运动)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和地层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构造地质体的雏形,为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原始条件;燕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局为现今嵩山面貌提供原形。
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在不断隆升中经受剥蚀,断层碎裂带成为隘口;破碎的节理、裂隙形成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峡谷;产状直立的石英岩被剥蚀为簇林地貌或壁立千仞的悬崖。
形成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前寒武系沉积建造受运动影响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是对游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几十年来许多中外地质学家慕名而来,相继而至,不辞辛苦,足遍本区,对区内地层和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50年,张伯声对嵩山进行地质调查,确立了“嵩阳运动”;1954年,张尔道在嵩山地区地质调查确立了“中岳运动”,1958~1959年王曰伦等对嵩山地区进行路线地质研究,提出了“少林运动”的存在;1958年以来马杏垣等对五佛山的层序划分和嵩山构造变形史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和模式”,以上这些研究奠定了嵩山地区的地质研究基础。
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武汉)地院、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地院以及省内各系统的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尤其是南阳师院从78年几乎每年都来考察,对本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和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大大提高了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
第一节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记录了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
为了探讨地球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岩石是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
岩石中含有各种矿产资源,有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矿产。
一定的矿产都与一定的岩石相联系。
由此可见,研究岩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根据成因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而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出露齐全,同时构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岩相——“登封群”的“登封朵岩”。
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一岩浆岩一般认为,岩浆岩由两类岩石组成,一类是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另一类是非岩浆作用形成的花岗岩。
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为侵入作用。
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深成岩;在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浅成岩。
二者统称侵入岩。
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为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该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
嵩山地区岩浆岩形成主要有四个时期:1、太古代的岩浆岩以基性和中性为主,现在大多以变质。
2、新太古代晚期,以酸性岩为主,主要为花岗岩,其次是闪长岩。
3、元古代早期形成的侵入岩,如伟晶岩,辉绿岩。
4、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碱性花岗岩最为典型,也称石秤花岗岩。
(一)花岗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
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面积的80%以上。
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有少量黑云母或角闪岩。
通常钾长石多于斜长石,石英可达20%以上。
辨别某种岩石是否是花岗岩主要看其成分。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中钾长石主要为肉红色,正长石为白色,石英为烟灰色或灰白色,角闪石和黑云母为黑色。
花岗岩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绿、红、黑、浅黄等。
花岗岩具有典型的全晶质等粒、粗粒结构,即花岗结构。
花岗岩为块状构造,由于花岗岩硬度较大,且颜色多种多样,非常美观。
所以人们常用它作为建筑材料。
在选择花岗岩做地板时易用细粒结构,若用来装饰则用粗粒。
同时,我们在购买时,要注意选择含云母少的,因为云母硬度小,易破碎。
若花岗岩中含有大量云母,则不耐磨且易破碎。
尤其是要预防用花岗片麻岩(变质岩中详细介绍)冒充花岗岩。
下面是我们这次对花岗岩的实习。
时间:4月19日天气:阴有小雨地点:登封市以西六公里处的教练场上我们采集了多种颜色的花岗岩,其编号为417506。
主要有以下特点:1、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成分为角闪石和云母。
2、块状构造。
3、全晶质等粒、粗粒结构。
4、硬度大,其成分为无定向分布。
这与后面所讲的花岗片麻岩有明显区别。
(二)岩墙和辉绿岩岩浆岩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贯入而形成的板块岩体称岩墙。
岩墙有如下特点:1、岩墙产状一般较陡,规模有大有小,厚度从几厘米到几千米,长度从几十米到几百千米。
2、岩性比较复杂,基性到酸性的都有。
3、岩墙切断围岩,呈不和谐接触。
4、围岩可能有变质现象。
5、根据岩墙和围岩的抵抗风化能力,岩墙在地貌上常表现为凸出的山脊或凹入的沟谷。
时间:4月17日天气:晴间多云地点:登封市老母洞南1000米逍遥沟。
我们所实习的岩墙为辉绿岩墙。
有如下特点:1、此岩墙的主要成分为辉绿岩。
2、岩墙高约36米,最窄处宽约7米,最宽处可达10米。
3、我们利用罗盘测了此岩墙的产状,其倾角大约为91°,倾向为75°。
4、此岩墙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表现为左边比较明显,颜色差异较大,说明部分岩石已经变质。
右边中部呈锯齿状,下部和中部比较整齐。
5、围岩为条带性混合岩,是形成于太古宙被称为“登封群”的岩石。
如图1为我们实习的辉绿岩墙地质素描图。
在这里,我们采集了辉绿岩,其编号为417502,辉绿岩为基性浅成岩,近于黑色,或黑,灰绿色,一般为细粒到中粒结构,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当,多呈岩床或岩墙产出。
由于辉绿岩含铁量高,易风化变为褐色,所以在这里一些岩石已被风化,呈褐色。
在采集时,我们选择新鲜的未风化的辉绿岩。
(三)岩浆侵入与围岩接触关系时间:4月17日天气:晴间多云地点:登封市玉皇庙在这里,侵入体为花岗岩,围岩为石英岩。
我们可以观察到下面的一些特点:1、花岗岩为侵入体,表层岩石疏松且颗粒细小,说明风化严重,花岗岩中有长石,易风化,变成高岭土,而其中的石英岩不易风化,留在表层,容易看到。
2、上部岩石棱角分明说明岩石较为坚硬,是石英岩,为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