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6
2002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试题说明:全卷共24小题,9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
学校姓名考号评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导电B.红磷燃烧C.从空气中分离氧气D.煤块变成煤粉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含碘盐B.石油C.工业酒精D.冰醋酸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铁锈B.“干冰”作致冷剂C.熟石灰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D.氧气供人呼吸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A.氯气B.一氧化碳C.木炭D.硫5.某溶液滴人酚酞试剂后后红色,则此溶液的pH( )A.大于7B.等于7C.小于7D.无法确定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不断搅拌C.制氧气时,用药匙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D.试管里附有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均可用稀盐酸冲洗7.有关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低C.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铁仅次于铝D.一定条件下,铁可在氧气中燃烧8.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
该物质应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蔗糖固体D.氧化钙固体9.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力程式如下:I2O5 + 5CO == I2 + 5C02,根据生成C0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02中的氧原子总数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1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饱和碳酸钠溶液配制(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饱和碳酸钠溶液配制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对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的定量研究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收集乙酸乙酯时使用了饱和碳酸钠溶液。
对于该实验,有几个问题困扰着我们:(1)饱和碳酸钠溶液起何作用?(2)可否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3)可否用浓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4)可否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对此,笔者进行了实验研究。
1 实验研究【实验1】向10 mL 量筒中滴加26℃饱和碳酸钠溶液至4 mL,然后滴加纯乙酸乙酯至6 mL,用力振荡量筒约2 min (注意不要使液体溅出),静置,待液体完全分层后,记录水层体积和酯层体积,重复做3次。
然后,在同样的仪器、用量、条件下,分别对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40%氢氧化钠溶液、水进行同样的操作,重复做3次,记录结果,见表1(实验气温26℃)。
表1数据分析及结论:(1)由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水溶解酯的量比较可知,碳酸钠对酯的溶解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2)由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溶解酯的量比较可知,碳酸氢钠由于溶解度比较小对酯的溶解抑制作用不明显。
(3)由饱和碳酸钠溶液、40%氢氧化钠溶液与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解酯的量比较可知,在此温度下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和40%氢氧化钠溶液中几乎没有水解,主要是溶解。
因此,40%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替代饱和碳酸钠溶液。
20℃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7%(质量分数),而水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为3.3%(质量分数)[1]。
因此,表1中的乙酸乙酯层中实际含少量水,水层中实际含少量乙酸乙酯。
【实验2】向10 mL量筒中滴加26℃饱和碳酸钠溶液至4 mL ,然后滴加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液(按体积比9∶1混合而成)至6 mL,用力振荡量筒约 2 min(注意不要使液体溅出),静置,待液体完全分层后,记录水层体积和有机层体积,重复做3次。
2018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Fe:56 Cu:64 Zn:65 Ag:108 Cd:112 Sn:119 Ba:137 Pb:207 Si:2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
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 .锡 B.硒 C.氧 D.硅2.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①FeTiO3+H2 = Fe+TiO2+H2O;②TiO2+2C+2Cl2=TiCl4+2CO;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 B. 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 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D. 反应②Cl2中的“Cl”得到电子3.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
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MgCO3、NaHCO3、酒石酸钠等,这主要是由于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B.酒石酸是营养品C.Na2+、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D . 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生成CO2,服药后有喝汽水的感觉4.下列制取物质的设计中,不可能...实现的是5.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A. H2S2O7B. H2S3O10C. H2S2O8D. H2S4O13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1991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 (1)1991年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5)1992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 (6)1992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10)1993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 (11)1993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15)1994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 (16)1994年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20)1995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20)199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天原杯) (26)1996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30)1997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 (32)1997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38)1998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39)1998年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答案 (44)1999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九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45)1999年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答案 (50)2000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52)2000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58)2001年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 (60)2001年初中化学竞赛参考答案 (66)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70)2002年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答案 (75)2003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77)2003年化学竞赛参考答案 (83)2004年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 (85)2004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答案 (90)2005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 (91)2005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五届天原杯) (98)1991年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2012年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1.(2分)(2010•潍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2分)(20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3.(2分)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12(OH)n C1m•yH2O]x,式中m等于()A.6﹣n B.6+n C.3﹣n D.3+n4.(2分)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D.小梁同学认为这与本实验无关,无需研究5.(2分)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C.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6.(2分)“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些是不健康的B.合金、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C.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D.核能、太阳能等是百利无一害的清洁能源7.(2分)(2010•烟台)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8.(2分)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C.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9.(2分)(2010•扬州)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24%(其他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相对分子质量:Fe2C:124,Fe3C:180)A.0.03%<ω<2% B.0.48%<ω<0.72% C.2.24%<ω<3.36% D.2.48%<ω<3.6%10.(2分)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已知类推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Fe+CuSO4═FeSO4+Cu 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SO4═Na2SO4+CuB 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2SO4+Ba(OH)2═BaSO4↓+2H2O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C铁和氯气反应2Fe+3Cl22FeCl3 铁和氧气单质反应4Fe+3O22Fe2O3D加热氢氧化铁固体2Fe(OH)3Fe2O3+3H2O 加热氢氧化钾固体2KOH K2O+H2OA.A B.B C.C D.D11.(2分)(2010•泰州)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B.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C.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硅是催化剂D.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梁的控制12.(2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C .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 因为聚氯乙烯塑料能制成薄膜,所以可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家用保鲜袋13.(2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先通过灼热的Cu 粉末,再收集气体B .除去CaO 中的少量CaCO 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 D . 除去Cu (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14.(2分)(2010•天津)下表是某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和所加试剂方法一 方法二A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用pH 试纸检验 加入硫酸铜溶液B 碳酸钙和硫酸钡 加入足量水 加入盐酸C 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D 硫酸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加入足量水A . AB . BC . CD .D15.(2分)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A .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B .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A . AB . BC . CD .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共40分)16.(7分)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若有24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与40g 的关系是 _________ .(3)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 _________ 化合,理由是 _________ .(4)镁条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 _________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_________ .17.(4分)据报道,科学家在深海发现了一种外表象冰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 4•xH 2O ),称为可燃冰.通常状况下,这种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易燃,在低温或高压下呈固态.其储量超过煤和石油的总储量,是很有前途的待开发能源.(1)请你分析可燃冰作为能源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对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的组分进行研究后,测得其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5%,则x的值为_________.(3)测得这种晶体的结构为平均每46个水分子建8个笼,每个笼中容一个甲烷分子或一个游离的水分子,则在这种晶体中共含_________种分子.若每8个笼容有6个甲烷和2个水分子,则在这8个笼组成的整体中,甲烷与水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18.(4分)(2010•苏州)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1)m(Na)_________m(Na+);(2)r(Cl)_________r(Cl﹣);(3)r(Na)_________r(C1);(4)r(Na+)_________r(Cl﹣).19.(8分)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CH4可合成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研究CH4和CO2反应生成CO和H2,重大意义在于_________;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发现CH4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直接分解获得C6H6和H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①中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②中一般加入K2CO3的水溶液吸收CO2,此反应方程式:_________,N2与H2按照分子数1:_________反应生成NH3.(4)使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_种.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20.(6分)(2010•茂名)煤能源是我国现阶段主要能源之一,但煤燃烧排放的SO2会污染环境.某发电厂采用“亚硫酸钠循环法”吸收SO2,其基本过程是:用NaOH溶液在低温下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将生成的Na2SO3溶液继续吸收SO2,得到NaHSO3;将生成的NaHSO3吸收液加热再生,回收释放出的纯SO2气体,并将得到的Na2SO3返回吸收系统.(1)SO2遇雨水会形成_________.(2)写出下列过程的化学方程式:①NaOH溶液吸收SO2:_________;②NaHSO3吸收液加热再生:_________.(3)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之一.若你戴上一副能够看清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眼镜,则观察到氢气燃烧过程的景象是:_________.21.(5分)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图1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取100mL水,加入25gKNO3,搅拌,恢复至20℃全部溶解,得溶液①再加w 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恰好饱和,得溶液②再加2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得溶液③加热全部溶解,得溶液④冷却至20℃析出晶体,得溶液⑤(1)③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2)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3)(如图2)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下列编号).A.c>d=b>a B.c=d>a=b C.c>a>b=d C.c>a=b>d.22.(6分)(2010•茂名)高纯度的CuO可用作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粗铜粉氧化法生产高纯度CuO 的流程图(说明:所加的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1)1:1的H2SO4是用1体积98%的H2SO4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用硫酸溶解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把洗涤滤渣B得到的洗涤液和滤液B合并后,经加热浓缩、_________、_________等操作回收绿矾晶体(FeSO4•7H2O).(4)在洗涤操作中,用_________(写试剂的化学式)洗涤滤渣B.(5)若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要计算粗铜中Cu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最终所得氧化铜的质量和_________(用文字表示).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0分)23.(8分)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位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分别做了探究:【猜想与假设】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CO2和H2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第三种:草酸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你猜想的产物化学式)【设计实验装置】【实验】甲同学按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乙同学按图2的装置实验也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些现象证明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无水CuSO4变蓝,证明产物中还有_________;若产物中有CO,则乙的对应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证明CO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结论】若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草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反思与评价】(1)乙认为甲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请你谈谈装置2的至少两点优于装置1的优点:_________ _________.(2)利用乙设计的装置证明产物中没有H2的方法是:_________.24.(6分)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_________.【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试管+固体混合物M1M2△m1即(M1﹣M2)烧杯+澄清石灰水M3M4△m2即(M4﹣M3)(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_成立.(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___△m2(填“>”、“<”或“=”).【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试管+固体混合物69.8g 65.4g △m1烧杯+澄清石灰水118.8g 122.6g △m2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成立.【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A.装置漏气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25.(6分)(2009•哈尔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正确或错误理由甲组__________________乙组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26.(4分)将16g CuO粉末加入到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W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小心干燥后得固体物质为W g.求:(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当W取何值时,才能满足加入铁粉和得到固体质量相等.27.(6分)某种天然碱样品的化学式可以用xNaHCO3•yNa2CO3•zH2O表示(式中x、y、z是最简整数比).取50克某一浓度的盐酸与3.32克样品充分反应,能生成1.32克CO2气体.(1)若改用1.66克样品与50克这种盐酸反应,能生成多少克CO2?(2)另取3.32克样品在300℃下加热至完全分解(已知Na2CO3在300°C时不会分解),能产生0.22克CO2和0.45克H2O,试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3)写出这种天然碱与盐酸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6.64克天然碱样品与50克该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的CO2最多,求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五、附加题:(6分)28.向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g 9.8%的稀硫酸,将烧杯分置于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使之达到平衡,然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ag镁,向右边烧杯中加入mg铝,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试讨论a和m的取值范围以及两者之间应满足的关系.(1)当m≥2.4时,a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2)当m≤1.8时,a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3)当1.8<m<2.4时,a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2012年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1.(2分)(2010•潍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麦芽糖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生成了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2分)(20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解答:解: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发生反应时的先后顺序方面的问题.3.(2分)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12(OH)n C1m•yH2O]x,式中m等于()A.6﹣n B.6+n C.3﹣n D.3+n考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显+3价,氢氧根为﹣1价,氯元素与金属形成化合物是显﹣1价;掌握化合价规律和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12(OH)n C1m•yH2O分子带y个结晶水,去掉结晶水为:A12(OH)n C1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3)+n×(﹣1)+m×(﹣1)=0,故m=6﹣n.故选A.点评:本题既考查了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还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4.(2分)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D.小梁同学认为这与本实验无关,无需研究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氯化铜溶液和铝箔的组成元素,分析猜想的物质是否符合元素种类不变的基本规律,对猜想、实验进行评价;或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判断猜想所具有的可能性,对猜想、实验进行评价.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氯化铜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氢气不违反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故A有价值;B、根据金属铝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因此,猜想氯化铜溶液呈酸性有其道理;故B有价值;C、氨气由氮、氢元素组成,反应前各物质中都不含氮元素,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没有价值;D、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绝不能放过,应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故D没有价值;故选CD.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时,要符合基本的规律或物质的性质,毫无道理甚至违背基本规律的猜想都是无价值的猜想.5.(2分)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C.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D.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B、红磷能和氧气反应,消耗氧气;C、加热煮沸可除去硬水中可溶性杂质;D、pH试纸湿润后造成所测pH不准确.解答:解:A、根据物质的可溶性,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O3、CaCl2的混合物,方法正确;B、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法正确;C、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会变成沉淀物而除去,故方法正确;D、pH的测量方法用玻璃棒醮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若pH湿润后会使pH值不准确.若所测酸性溶液,则pH偏大,若所测中性溶液,pH=7不变,若所测是碱性溶液,pH偏小,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除杂剂,要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6.(2分)“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些是不健康的B.合金、塑料、橡胶是三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C.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D.核能、太阳能等是百利无一害的清洁能源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通信的特点、以及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解:A、因特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但是上面也有些内容是不健康的.故A正确.B、塑料、橡胶是高分子材料,但是合金不是高分子材料,而是金属材料.故B错误.C、由科技资料知:制造“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故C正确.D、由新能源知识知:核能、太阳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但核能使用不当会发生事故,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就是一例,故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网络通信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2分)(2010•烟台)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盐酸显酸性,氯化钙显中性,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时,溶液的pH逐渐升高到7,说明加入的物质显碱性;继续加入X达到一定量时,溶液的pH才升高,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氯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显中性.解答:解: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不能达到7,也就是说加入水稀释时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时,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石灰水时溶液的PH升高,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线段.故选项错误;C、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
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辽宁赛区)初赛试题 (1)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黑龙江赛区)初赛试题 (7)2002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题 (13)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湖北赛区)初赛试题 (21)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海南赛区)初赛试题 (26)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兰州赛区)初赛试题 (30)天津 (38)广东 (43)重庆 (47)2002年上海市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预赛试卷 (51)2002年化学竞赛试题河北 (56)2002年化学竞赛试题山西 (62)2002年化学竞赛试题山东 (69)02四川 (75)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辽宁赛区)初赛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S-32 Cl-35.5一、选择题(1-lO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1~15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
A.生铁炼成钢B.分离液态空气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D.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运动鞋其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是( )。
A.石墨粉 B.活性炭 C.木炭粉 D.炭黑3.家中要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较适宜的方法是( )。
A.向瓶中加入热水 B.用食醋浸洗C.用纯碱溶液浸洗 D.用食盐水浸洗4.农民为使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还能使作物茎杆粗硬,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要施的化肥是( )。
A.CO(NH2)2 B.KCl C.NH4H2PO4 D.KNO35.如图所示,一只鸡蛋放在水杯底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若向烧杯加入下列物质,其中能使鸡蛋浮起来又能沉下去的是( )。
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B.夜晚的霓虹灯C.节日的礼花D.彩色的图画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石油 C.沼气 D.干冰3.人们常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的科学本意揭示了 (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的是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B.乘地铁上下班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5.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 =====xR + C(金刚石),则x 、R为( )A.1、Na2CO3B.2、Na2CO3C.4、Na2CO3D.2、Na2O26.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B.在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棉纱线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味7.把分别盛有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D.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1-8.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9.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10.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201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Fe:56 Cu:64 Zn:65 Ag:108 Cd:112 Sn:119 Ba:137 Pb:207 Si:2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
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 .锡 B.硒 C.氧 D.硅2.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①FeTiO3+H2 = Fe+TiO2+H2O;②TiO2+2C+2Cl2=TiCl4+2CO;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 B. 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 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D. 反应②Cl2中的“Cl”得到电子3.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
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MgCO3、NaHCO3、酒石酸钠等,这主要是由于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B.酒石酸是营养品C.Na2+、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D . 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生成CO2,服药后有喝汽水的感觉4.下列制取物质的设计中,不可能...实现的是5.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A. H2S2O7B. H2S3O10C. H2S2O8D. H2S4O13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201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O:16 Na:23Mg:24Al:27S:32Cl:35.5 K:39 Ca:40Fe:56 Cu:64 Zn:65 Ag:108 Cd:112 Sn:119 Ba:137 Pb:207 Si:2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 题意。
1 .我国“化学” 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
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 “矽(xi ) ”。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锡 B.硒 C.氧 D.硅2 .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FeTiO 3)制取金属钛(Ti ),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①FeTiO 3+H 2 = Fe+TiO 2+H 2O;②TiO 2+2C+2cl 2=TiCl 4+2CO ; ③TiCl 4+2Mg=2MgCl 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①中的H 2被氧化 B.反应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②Cl 2中的“Cl”得到电子3 .正常人胃液的pH 在0.3~1.2之间。
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MgCO 3、NaHCO 3、酒石酸钠等,这主要是由于 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B.酒石酸是营养品C.Na 2+、Mg 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D . MgCO 3、NaHCO 3与胃酸作用生成 CO 2,服药后有喝汽水的感觉 4 .下列制取物质的设计中,不可.能..实现的是A r CaCO^ > CaO —空一CalOHb 丽心掴裱. ― . NaOH 溶液 B, Cu 乌4 CuO 必曲 + CuSOj ,过避f Cu (OHK 沉淀 C, KMnO 4 . d » 0:上里+ SOi ―"f H2SO4 D, 丽Cl 籀液 遇入8r ・R 各CO3沉淀5 .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 如磷酸H 3PO 4可形成H 4P 2O 7或H 5P 3O 10等。
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试题说明:⒈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
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Mg:24 Al:27S:32 Cl:35.5 Ca:40 Cu:63.5 Zn:65⒊考试时间:2小时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⒈“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有机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盐⒉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A.CH4B.H2C.COD.CO2⒊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箱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洒水降温并溶解汽油蒸气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及时修理。
C.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离开车箱。
D.让车内人员坐好,不要随意走动。
⒋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
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A.Ca2(PO4)3(OH)B.Ca3(PO4)3(OH)C.Ca4(PO4)3(OH)D.Ca5(PO4)3(OH)⒌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⒍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0g,分别与90g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Na2OB.CaOC.SO3D.CuSO4·5H2O⒎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总数不变B.单位体积内的OH-数目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的质量不变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可能是A. 所用的NaOH 已潮解。
B.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质量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被称量物放在右盘。
C.托盘天平的左右盘上各放一张纸,调整天平至平衡后,将NaOH固体放在低上称量。
D.用量筒最取水时,俯视水面刻度线来读取体积读数。
⒐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⒑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的原因是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12:9:32.5,盐酸足量。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⒒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w(S)=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w(O)为A.1.75a%B.1-1.75a%C.1.25a%D.无法计算⒓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完全溶解。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下列图中的()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⒔近年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⑴空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⑵自然界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是;⑶为减缓此现象,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以水为原料,开发此燃料,你认为应研究的主要课题是。
⒕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微量的臭氧(O3)和氧原子(O),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的强烈辐射。
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O+NO2=NO+O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程式为:。
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的作用。
⒖已知铁元素在化合物里通常显+2或+3价,因此Fe3O4可写成氧化物形式FeO·Fe2O3或盐的形式Fe(FeO2)2,它属于偏铁酸盐。
Pb在化合物里显+2或+4价,那么Pb3O4也可写成或。
⒗CO与PdCl2溶液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反应中有水参加,利用此反应可用氯化钯(PdCl2)检测CO对大气的污染情况,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CO具有性。
⒘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含有氮、磷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化肥,熟石灰常可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但是这两种物质不宜混合使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原因。
⒙将雕刻成球型的冰糖(其化学成分为蔗糖)置于蔗糖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和溶剂质量都不变,几天后,小球的质量和形状有无变化?。
⒚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
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
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
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⒛2001年11月,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产生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的氧气耗尽,使其中所有生物窒息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军队进入山洞鉴别死者身份。
燃料空气弹的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其化学式可写作。
爆炸时,环氧乙烷先成雾状分散在空气中,然后燃爆,反应的生成物为:、、。
21.⑴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⑵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⑶用单质碘与氯酸钾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碘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⑴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向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④开发新能源。
⑵汽车尾气(含有CO、SO2、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植树造林;④戴呼吸面具。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23.某学生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⑴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⑵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小烧瓶序号):。
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
24.实验室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和少量酸雾,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下图中的第套装置来净化。
其中左瓶中应盛以除去;右瓶中应盛以除去。
实验完成后,如果回收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及硫酸亚铁,怎样利用废液再回收较纯的硫酸锌晶体?25.下图是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
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
(CaSO4·xH2O),即测x值,做了如下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放在坩埚中加热,加热前和加热后都进行称量。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加热的时间不断延长。
他们在实验中将数据整理如右表。
利用数据可绘制成以下图像:⑴利用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推断生石膏的化学式。
⑵通过计算解释图像中产生AB段的原因。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7. 有一置于水中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气体分子可以通过该容器的器壁,而液体和固体则不能通过。
该容器的质量为1g,体积为0.04L。
容器内盛有32.5g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如果向其中加入锌粒,要想保持容器在水中不沉底,则锌粒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28.减弱“温室效应”有效措施之一是大量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存在下的光合作用是完成二氧化碳循环的重要一环。
已知叶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0,其分子含C73.8%(以下均指质量分数)、H 8.3%、N 6.3%、Mg 2.7%,其余为O。
试确定叶绿素的化学式。
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二届天原杯)复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24分。
)1.B 2.A 3.C 4.D 5.A 6.D 7.BC 8.B9.C 10.BC 11.B 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
)13.(1)含碳燃料的燃烧(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体内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3)氢气有效的分解水产生氢气14.2O3 = 3O2催化剂15.2 PbO·Pb O2Pb(PbO3)16.CO+PdCl2+H2O = Pd+CO2+2HCl17.2NH 4H 2PO 4+3Ca(OH)2=Ca 3(PO 4)2+2NH 3↑+6H 2O磷酸二氢铵是酸式盐显酸性,而熟石灰是碱显碱性,它们会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 3(PO 4)2 和易挥发性的NH 3而使肥效降低。
18.小球的质量不变,形状有改变 19.20.C 2H 4O CO 、CO 2、H 2O21.(1)KIO 3 (2)易分解 (3)I 2+KClO 3= Cl 2+KIO 3 22.(1)重庆 ②④ (2)2CO+NO = N 2+ CO 2 ②③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 23.(1)铁丝在生绣时会消耗烧瓶内的氧气 (2)B>C>A=D(3)空气、水、电解质24.C NaOH 溶液 CO 2 浓H 2SO 4 H 2O向回收的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过滤,蒸发滤液结晶得到较纯的硫酸锌晶体 25.吸收空气中的CO 2 ,检验空气中的CO 2是否被吸收完全,澄清溶液变浊。
呼吸作用。
26.(1)解:石膏加热分解减少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由实验数据知3.44g CaSO 4•x H 2O完全分解得到无水CaSO 42.72g , CaSO 4•x H 2O==CaSO 4 + x H 2O 136 18x 2.72 0.72即136:2.72 =18x: 0.72 解得x=2 所以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 4•2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