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中学2017-2018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测试卷-教育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906.45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共合作的具体过程、重要事件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掌握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国共合作与对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部分,理解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国共合作与对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国共合作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国共合作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图片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回顾七年级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国共合作的初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共合作的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国共合作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15课,北伐战争班级姓名备课组:初二历史组学习目标:1、掌握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事实2、知道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战役、进军路线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4、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相关史实学习过程:一、学习“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内容(自学5分)。
1、在书中画出“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在书中画出“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意义。
3、在书中画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时间、地点、领导、历史功绩。
二、学习“北伐胜利进军”的内容(自学后师友互助,6分)1、在书中画出北伐时间、目标和北伐的总指挥及主力。
2、在书中画出北伐战争初期主要战场、主要战役、英雄军队、胜利进军路线、工农革命运动也蓬勃发展。
三、学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的内容(自学3分钟)1、简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在书中画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时间、地点、性质、统一。
四、当堂检测: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6、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7、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难点:感悟长征精神。
【导入新课】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内容探究】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师: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师:请学生阅读教材,说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生: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师: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生: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师: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列表展示有关遵义会议的信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5课北伐战争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5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史实。
2、是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3、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学习过程(学案)备注【温故导新】1、知识回顾: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中共二大的时间、地点、革命纲领。
2、导入新课:联系时事,加强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
【问题导学】(问题一)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领导人、作用。
(问题二)北伐的目的、对象、主战场、著名战役、胜利进军.(问题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表现(标志)、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
【合作探究】【点拨引导】(归纳小结)中共三大召开:时间、内容政治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一、三维目标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班级姓名备课组:初二历史组学习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2.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学习过程:一、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自学5分钟)1、简述“南昌起义”的原因。
2、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经过、意义。
二、学习“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自学后师友助,8分钟)1、分条简述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主要内容。
2、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及意义。
3、简述“井冈山会师”的概况。
三、学习“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自学后师友互助,6分钟)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分条找出“工农武装割据”实践。
四、当堂检测: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起义是()A.秋收起义B.南昌起义C.广州起义D.北伐战争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3、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A.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文家市决策4、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6、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7.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927年的是()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井冈山会师④四一二政变。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8.胡鞍钢教授在《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剖析。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黄埔军校大门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提出要求: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
二、新课讲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解: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0页文字,提出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
学生回答:1923年中共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师生归纳:阅读教材第70—71页文字,归纳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1934年10月10日,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多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进行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B.进行战略转移C.打通各根据地的连接D.传播革命火种3.以下叙述符合下图情景的是( )A.红军主力损失惨重B.红军解放了贵州遵义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D.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4.2016·玉林市福绵区期末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开始确立谁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6.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7.【2017·梧州市藤县期末】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多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瑞金 B.腊子口 C.会宁 D.吴起镇8.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9.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C)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2、目前,国共两党不断深化合作,努力开创新局面。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于(A)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3、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B)
A、长沙
B、广州
C、武汉
D、上海
4、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C)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C)
A、五四运动的战斗场景
B、武昌起义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黄海海战的战斗情景
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B)
A、北洋军阀的腐败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7、1927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右派及革命群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A)
A、四一二反革命政
B、宁汉合流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东北易帜
8、“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A)
A、南昌
B、井冈山
C、瑞金
D、遵义
9、右图所示建筑为原江西大旅社在这里
(C)
A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吹响了共和的号角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革命新篇章
C、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的人民军队
D、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10、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出自于(D)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11、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D)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12、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B)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13、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A)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闽赣革命根据地
D、湘赣革命根据地
14、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的时间是(C)
A、1929年11月
B、1930年11月
C、1931年11月
D、1932年11月
15、“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20万人,后来又遭到了挫折。
”材料中的“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D)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16、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里程碑。
”这次“会议”是(A)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17、下列毛泽东诗句中描述右图历史事件的是(B)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8、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吆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A)
A、吴起镇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19、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
A、突破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20、遵义会议以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
句诗歌颂了工农红军(A)
A、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
D、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二、材料题(共计6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
(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工农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果。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
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四一二政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追昔抚今来反思】
(4)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关键时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起义地点是南昌,
这次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8月1日。
(2)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后建立的。
(3)这两次起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3、
李明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参加“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去追寻前辈的足迹。
下图是李琳同学找到的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
(1)标出图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地名,并说出这是哪一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中央红军
(2)说出红军何时从A出发?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
1934年10月,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
(3)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红军长同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了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4、)请你向他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个历史遗迹,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参观遵义会议遗址旅游。
理由: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参观四渡赤水河遗址旅游。
理由:它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军事计划。
参观甘肃会宁城。
理由: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