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1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复习
教案(8套)
教案一
课时一:课文导读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 课文原文;
- 课文导读课件;
- 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
2. 导入课文,阐述课文主题。
3.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清篇章层次。
4. 解读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和意境。
6. 进行课文导读的小组讨论和总结。
课时二:练习与巩固
教学目标:
- 进一步巩固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
-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 练习题集;
- 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 复习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互动问答。
2. 分组进行练习题的讨论和解答。
3. 逐题点评,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
4. 提供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或口头表达。
教案二
(接着写第二套教案的内容,以此类推)
...
教案八
(接着写第八套教案的内容,以此类推)。
五年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五年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小学语文毕业综合试卷讲评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
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出示)本次共80人参加考试,其中人优秀,最高分,特别是等同学(90分以上的)在这次考试中进步幅度较大。
大家鼓掌祝贺。
当然在本次测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出示存在的问题)到了五年级每做完一张试卷,我们不仅要关注成绩,关注错误的订正,更要研究思考每一道试题背后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二、自主改错,组内互助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分为几个板块?学生交流反馈:积累、阅读、习作三个部分。
(一)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己改试卷,把能改正的先改正过来,不会改的先放一放。
(二)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自己改正不了的,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2.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你就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路讲给同学听,直至听懂为止,四人轮流着来;3.圈出小组内解决不了或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
三、典型错题讲评(一)自我反思,找到出错原因:刚才你都改正了哪些错题?找到出错的原因吗?(在积累部分,有哪些易错点是你需提醒大家的?)1.出示易错字,用红笔重点标出。
这次测试也为我们复习基础知识明确了目标。
这样的错误老师希望你们加把劲,在毕业考试时不要出现。
2.怎样才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不失分呢?(请基础知识部分完成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3.师小结。
(三)梳理共性问题1.刚才我们在小组内已经把能改正的都改正好了,你还有不会改正的或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2.交流相机板书:转述近义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习作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促进同学们有更大的提高。
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下册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语文应用能力训练。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课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句子语法分析等。
2. 综合性的语文应用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
1. 复课文知识点
- 学生互动回答问题,解释词语意思。
-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析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2. 阅读理解训练
- 给学生发放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默读。
- 学生白头自主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提供解析和讲解。
3. 写作训练
- 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合理安排写作结构。
-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总结和复
- 学生回顾今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 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作业。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的表现。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3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_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_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_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部编版五下语文期末复习之专项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有8个单元,包括27篇课文。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童话、寓言、古诗、现代文等多种体裁。
本册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增强。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书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册书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3.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写作素材。
4.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重点内容,如生字词、课文片段等。
引导学生跟读、默写,巩固记忆。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习。
如:填空、连线、选择等。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针对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如:的生字词、课文理解等。
5.拓展(10分钟)利用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练教案 (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于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
试题涉及到的内容有课文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需要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理解和对于语言的运用还需要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的相关材料和试题。
2.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试题和板书。
3.小组合作的准备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为下一步的讲解做好准备。
3.操练(15分钟)针对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操练。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通过操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试题。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针对试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讲解。
通过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选择题》专项练教案(共4组附答案)(必考题型)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选择题》专项练习,共包含4组选择题,附有答案。
这些选择题涵盖了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巩固和提升的机会。
选择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通过练习选择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分析、文章的把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一些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不够准确,对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选择题,使学生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对一些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对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第一组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出答案。
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解释正确选项的原因,分析学生的错误答案,找出错误的原因。
一、试题分析本次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语文试题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字词、句子、课文、阅读、写作等。
试题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解析1. 字词部分(1)看拼音写词语:此题考察学生对拼音的掌握和生字词的书写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注意易错字和形近字的区分。
(2)用“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此题考察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和词语搭配的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用“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
2. 句子部分(1)常见的病句:此题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和病句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
(2)常见的句式转换:此题考察学生对句式转换的掌握。
要求学生将给定的句子进行句式转换。
(3)扩句、缩句:此题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和句子表达的灵活性。
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扩句或缩句。
3. 课文部分(1)背诵课文:此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记忆能力。
要求学生准确背诵指定的课文。
(2)解释词语:此题考察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要求学生解释指定词语的含义。
4. 阅读部分(1)课内阅读:此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段落,回答相关问题。
(2)课外阅读:此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外知识积累。
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5. 写作部分此题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解题技巧1. 仔细审题:在解答试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出现错误。
2. 理解题意:在解答试题时,要理解题目的含义,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出现错误。
3.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在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答题格式,书写规范,避免因书写错误而失分。
4. 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解答试题时,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5. 合理安排时间:在解答试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四、总结本次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语文试题内容丰富,题型多样,既考察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一单元练教案 (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匆匆》、《AWoman’sPlaceIsInTheHome?》等。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本单元的练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部分学生在理解较深层次的文章内容、运用修辞手法、拓展思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和口语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相关练习材料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字词积累与运用。
(33分)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窘迫(jióng pò)巍峨(wēi é)翁媪(wēng ǎo)B.尴尬(gān gà)媳妇(xífu)镌刻(juān kè)C.疙瘩(gēd a)踉跄(niàng qiàng)恩赐(ēn c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并改正错字。
(5分)A.祷告允诺放延无礼兴致勃勃敛声屏气B.隆重妒忌抓耳挠腮一声不吭完好无损C.寂寞驼戎绞尽脑汁废寝忘食扶危跻困3.拼一拼,我会写。
(10分)èhào chuan shāo jǐlian g fàn g sìgān jú( ) ( ) ( ) ( ) ( )gōu lèlǐmào pēi tāi jìdiàn pòzhàn( ) ( ) ( ) ( ) ( ) 4.请选择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找出正确的,打上“√”。
(3分)杯水车薪.(崭新柴草)目不暇.接(慢慢地看空闲)姹紫嫣.红(娇艳红色)面不改色.(颜色脸色)美轮.美奂(高大年轮)势不可当.(当然阻挡)5.选择恰当的词语,画上“”。
(4分)(1)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会在梦中(腾飞飞腾)。
(2)每经过一个人,都会伸出粗壮的脚,在他们的身上轻轻地(抚摸抚弄)一番。
(3)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软弱示弱),就请赵王到渑池去与秦王(相会会见)。
6.请写出古白话文中的这些字词的意思。
(4分)A.孔君平诣其父。
(诣:)B.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卖酒与我吃?(如何:)C.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序齿:)D.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7.按要求写词语。
(5分)(写对5个得5分,多写1个奖励0.5分,最多奖1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一、写同音字。
Zhang bo zhan qian xian lu wang()本()璃()开派()空()()山()想打()()种()蓝深()()接火()()记拐()()浪客()()水()菜()苇凝()Zheng 政治证明正义挣钱郑重Bo 搏斗博物馆生机勃勃脖子单薄ji 纪律日记寄信无计可施系鞋带二、照样子各写出两个成语1、领头的两个字相同。
例:欣欣向荣------------------- -----------------2、含有寓言故事的。
例:叶公好龙 --------------------- ------------------3、“一”字开头的成语。
例:一帆风顺------------------ -------------------4、“不“字开头的成语。
例;不负众望------------------ -------------------5、ABAB式:------------------ ------------------- ----------------------6、ABAC式:------------------ ------------------ --------------------7、ABCC式;----------------- ------------------ --------------------8、描写景物的;----------------- ---------------- ---------------------------9、描写人物的;----------------- ----------------- -----------------------10、带数字的:------------------ ------------------- ----------------------11、带反义词的:--------------- ------------------ ---------------------三、选字填空假暇遐-------如 ------想目不-------接赌堵绪情------ 打------ ---------住 ---------博娟捐鹃涓绢手------ 杜-------- ---------秀 --------流 ---------款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三个写一段话。
()()剔透一本()()惊()动()迫不()()垂()(气花团()()()耳()聋千()一()丰()足()()()曲折()()万变所向()()风吹雨()旷无人()见势不()胸有成()引人注()神采飞()姹()嫣()目光()()跃跃()()应()不()()()不离前()后()五、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迫不急待()番来覆去()千钓一发()亨誉世界()全神惯注()浇有兴趣()金碧辉皇()完尔一笑()轰然倒踏()日新月导()前府后仰()默默无蚊()六、词语乐园。
(1)成语接龙。
不可思--------论纷----------纷扬------------眉吐--------势汹汹(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描写心里的:------------------- ------------------------表现品质的:---------------------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半()半()天衣()()()()转睛座无()()()知所()惊()动()深()熟()()新()异()与()比A、互联网(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给新闻业带来的震感和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B、足球场上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从进攻。
C、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独特的形象成为证明新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名片”。
七、补全下列句子。
1、清明时节雨纷纷,---------------------------------。
2、友谊是一个(神圣而又古老)的名字。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洛阳亲友如相问,--------------------------------。
5、择其善者而从之,---------------------------------------。
6、-------------------------------------,只缘身在此山中。
7、飞流直下三千尺,-------------------------------------。
8、不识庐山真面目,-------------------------------------。
9、-------------------------------,必有我师焉。
10、竹外桃花三两枝,-------------------------------------。
11、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1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3、借问酒家何处有,--------------------------------。
14、----------------------------------,远近高低各不同。
15故人西辞黄鹤楼,----------------------------------。
16、五岭逶迤腾细浪,----------------------------------。
八、我来填空。
1、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诗中作者分别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我敬佩顶碗少年,因为(顶碗少年勇于拼搏、坚持不懈。
)3、我喜欢春天的原野,因为(三月的原野草芽破土,万物复苏,一切彰显着生机,彰显着活力。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处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这块奇异的琥珀,有两方面的价值:(1)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2)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6、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7、《掩耳盗钟》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8、《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是多此一举,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是自己害自己。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10、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有气魄。
如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山的高峻和瀑布的壮丽,11、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让我们明白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客观全面的把握事物,冷静的分析,这样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12、《秦兵马俑》一文中具体生动介绍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用到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3、长征精神指的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
14、我想对《画蛇添足》中的那个人说:别老自以为是地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15、小明最近迷上了打游戏,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找到他,意味深长的说:“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将来老了,后悔也来不及了,你不记得古人所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吗?小明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16、时间是宝贵的,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古人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苏轼)为(惠崇)的一幅画作的诗,所以是一首(题画诗)诗。
题目是(惠崇春江晓景)。
本学期还学了他一首诗,题目是(题西林壁),其中流传为佳句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作者是(季羡林),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一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颇”的意思是很,这种境界是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
文中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其中包含着“美丽的花”,还包含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境界。
)19、《惠崇春江晓景》中写桃花初开,鸭子戏水的诗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请你在写一句你积累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七律。
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比喻),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勇敢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1、季羡林爷爷告诉我们:“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
走过任何一条街,你会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让路人看了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些都是孔子说过的话,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句话选自《论语》。
23、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友谊是心灵)的结合;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这是对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的真实写照。
24、用“势”字组成两个成语,分别填入下列两个句子中。
(1)只见风烟滚滚,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赶来了。
(2)兵马俑排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正像一支(势不可挡)的大军。
25、《题西林壁》中蕴含深刻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认识事物的真像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千难万险、英勇无畏、乐观积极的精神。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格言与德国作家歌德所说的“只要你告诉我,你交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
”这句关于友谊的名言蕴含的道理是一样的。
28李白运用夸张和想象写瀑布雄奇气势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9、成语“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出自《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