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自学学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并掌握其基本内涵。
【学习重难点】重点: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难点: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1. 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
(2)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在国家危难时能够,在他人遇得到危险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等。
2. 构筑中国价值(1)价值是文化最深层次的。
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取向。
(2)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4)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
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当争先。
二、合作学习1. 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的人民?2. 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又怎样的作用?4.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小结】当堂训练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有()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③消除文化差异的战略决策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之所以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②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③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④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中华民族曾经经历了无数的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都没有动摇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A.艰苦奋斗的精神B.百折不挠的精神C.团结互助的精神D.伟大的民族精神4.抗日战争时的自卫战,男女老少齐上阵,个个都是战士,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一、政治认同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
3.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
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
三、责任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66“运用你的经验”,分享一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
思考:这些“中国脊梁”的共同点是什么?提示:“中国脊梁”,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高扬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1.活动(探究与分享P67):学生根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完成图片。
小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活动(探究与分享P68):思考: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精神价值?小结: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作用活动(探究与分享P69):思考:(1)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能够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具体实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呈现教学内容和图片。
3.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凝聚价值追求知识点新人教版守望精神家园文明与家园是我们生活的基石,而守望精神则是维系文明与家园的重要力量。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中,我们探讨了守望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守望精神的内涵,并且激发起追求知识和价值的热情。
什么是守望精神?守望精神是人们在文明与家园中应具备的一种乐于奉献、互助合作、互敬互爱、友善关怀的品质。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正是通过守望精神,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保证家园的安宁与繁荣。
在家庭中,守望精神表现为亲情的呵护和保护。
家是每个人最温馨、最温暖的港湾,而守望精神则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纽带。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依赖,互相支持和鼓励,都是守望精神在家庭中的重要体现。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守望,共同呵护,才能够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在社会中,守望精神表现为互助合作和友善关怀。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守望社会的责任。
互助合作是守望精神的核心,它体现在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和鼓励;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积极参与和奉献。
而友善关怀则是守望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要求我们对周围的人持有尊重、关爱和友善的态度。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守望精神,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
守望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也要体现在我们的思想追求上。
追求知识是守望精神家园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见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的追求要求我们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不停地探索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只有通过追求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守望我们的家园。
守望精神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和践行守望精神。
凝聚价值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
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民族精神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3.师生共同总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教师总结:(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目标导学二:构筑中国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70页“阅读感悟”。
2.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共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话题讨论:“双百”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2.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问题:青少年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共同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
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板书设计
凝聚价值追求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民族精神的意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构筑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当前时政热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