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组团考察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75.55 KB
- 文档页数:1
加强废旧地膜管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农业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废旧地膜的排放和管理问题,不仅给农田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也给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加强废旧地膜管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废旧地膜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1. 地膜乱倒乱埋目前我国废旧地膜的回收率很低,很大一部分地膜被农民随意倒在地头,或者直接埋在农田里,这不仅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还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
2. 地膜焚烧为了处理废旧地膜,一些地区采取了焚烧的方式,这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地膜回收处理难度大目前我国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处理还没有成熟的政策和技术体系,使得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面临很大的困难,部分地区甚至没有相应的回收处理机构和设施。
二、加强废旧地膜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废旧地膜的排放和乱倒乱埋,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长期累积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加强地膜管理是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2. 提高地膜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废旧地膜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和添加剂等化学成分,如果能够有效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为社会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和资源支持。
3. 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废旧地膜管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未来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土壤和生态环境支持。
1. 完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建立健全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包括建立相应的回收点和回收站,配套回收设施和设备,加强管理和监管,鼓励和引导农民和种植户积极参与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
2. 加强地膜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和资金,加强地膜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寻找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可行的地膜回收利用方式和技术路线,提高地膜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试题一、必答题(10分)1.《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那一年一月一日发布实施, 共有多少条?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共有42条。
2.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第二条所称农业生态环境, 所指什么?包括那些?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生物等。
3、我国最近开展了耕地重金属普查, 普查的重金属主要有那几种?铅、汞、镉、铬、砷等。
4.通读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你就会发现, 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承担管理、保护、实施、处罚等几项工作的主体主要是那一级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5、我国最近开展了耕地重金属普查, 主要普查那些区域?工矿企业周边、大中城市郊区、污水灌溉区的耕地土壤。
6.对违反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在农田或者其他农业用地倾倒、弃置、堆存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造成污染的, 第三十六条规定如何处理?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将野生植物分为那两种?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8、目前我市危害果树最为严重的检疫性外来入侵生物是什么?苹果蠹蛾9、今年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播出了关于废旧农膜危害的专题片, 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农田里的白色污染、勿让地膜成地魔10、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农田里的白色污染”中所述, 近二三十年来, 我国地膜的使用目前处一个什么水平我国地膜的使用量和覆盖面积一直位据世界第一, 使用量在100万吨, 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
11、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有哪些?地膜覆盖有增温、保墒、保土、保肥、防虫、防草、增产的作用。
12.为了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张政办发〔2012〕132号文件, 文件的名字叫什么?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公布日期】2010.09.14•【字号】甘财农[2010]226号•【施行日期】2010.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财农〔2010〕226号)各市(州)财政局、农牧(农业、农林)局,省直管县(市)财政局、农牧(农业、农林)局: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为加强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支持重点用膜地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制定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四日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提高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全省重点用膜地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二章资金使用第三条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政府引导、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政府引导是指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地方政府等,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减少因废旧农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突出重点是指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解决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的通知》(农科教〔2017〕8号)、《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9〕1号)、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省2020年农业废弃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农科〔2020〕5号)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回收利用。
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县的农膜销售、使用、回收监督管理制度,新建废旧农膜“五有”回收网点4处,2020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二)减量替代。
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耐候地膜等地膜减量替代产品的技术试验,全县不少于2个试验示范点,结合实际布点示范,推进地膜减量替代,实现普通地膜覆盖面积零增长。
二、重点工作(一)开展回收网络建设。
一是结合产业分布,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如供销社系统下属农资公司、废品收购站等,全面推进村(镇)级、县级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各农业园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等规模基地建立回收网点,建立县域内全覆盖的回收利用网络,形成覆盖主要用膜区域回收网络体系。
二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回收模式,如以旧换新、以奖代补、购买第三方服务等。
三是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台账与管理制度,建立有防渗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标牌、有台账“五有”制度,确保回收网点规范运转。
(二)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产品质量法》和《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国家强制性标准,联合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地膜联合执法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落实各方主体,源头控制地膜市场准入,确保不达标地膜不进店、不下田。
(三)开展减量替代试验示范。
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耐候地膜的试验示范,验证产品在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条件下的适用性,及其覆盖使用后对产量、病虫害发生、土壤性状等的影响。
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2021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3.31•【字号】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3月31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3月31日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2013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21年3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了防治农膜污染,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国家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利用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农膜,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地面覆盖薄膜和棚膜。
废旧农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不用或者残留的农膜。
第三条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实行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公众广泛参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废旧农膜的污染防治,实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回收利用废旧农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农膜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监督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开展农膜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二)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农膜;(三)指导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服务;(四)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资金及其他补助资金的申报和使用管理;(五)建立农膜残留监测制度,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六)负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对未及时回收废旧农膜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破解农田“白色污染”困局——甘肃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调查在我国北方旱作区,农膜覆盖技术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使用后的农膜易产生污染,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甘肃作为农膜消费大省,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在加快构建废旧农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及有效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上,走出了一条有效解决农膜残留污染的新途径。
甘肃水资源极为短缺,属全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地区,全省5200万亩耕地中,旱地面积占70%。
农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甘肃就开始试点推广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特别是2023年以来,甘肃在旱作农业区研发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一举解决了当地粮食生产不稳的历史性难题。
但随着农膜大面积推广,残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甘肃立足农业生产对农膜覆盖技术依赖程度高、农膜覆盖面积大、覆膜作物种类多的特点,按照“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的思路,持续深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统计,2023年,甘肃各类作物覆膜面积2919.8万亩,农膜用量约21.74万吨,其中地膜17.1万吨,棚膜4.64万吨;全省共回收废旧农膜18.41万吨,其中地膜14.49万吨,棚膜3.92万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4.7%。
控农膜源头据甘肃农业部门测算,通过农膜覆盖栽培,玉米平均亩产由320公斤增至450公斤,增产40%;小麦平均亩产由245公斤增至约320公斤,增产30%;马铃薯平均亩产增加30%。
“在当前的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膜不能不用,但不是什么农膜都能用。
”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唐继荣认为,超薄农膜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农膜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
“农膜越薄,越容易破碎,人工捡拾清理或机械回收难度越大,农膜回收率越低。
浅谈我国地膜回收利用现状与措施作者:闫玲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11期农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
农膜应用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残膜越积越多,局部地区“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用好农膜、治好污染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
实施农膜回收利用,意义重大。
一、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农膜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广泛,其中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膜”,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我国地膜用量达145.5万吨,覆盖面积近3亿亩。
地膜覆盖技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可使粮食、棉花等作物增产20%-30%,同时通过地膜覆盖技术提供反季节、超时令蔬菜,丰富了市场供应。
但是,长期重使用、轻回收的发展模式,造成“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加大了地膜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推进地膜清洁生产,加强科技支撑,建立回收体系,提升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一些重点区域“白色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
总的来说,各级重视、上下合力,地膜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农膜回收治理已稳健起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1、缺少政策扶持。
由于缺乏税费、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之受塑料再生品价格持续走低,人工捡拾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回收加工企业没有盈利空间,难以为继。
2、机械回收难。
目前大部分地区地膜回收主要以人工捡拾为主,地膜机械回收技术还不成熟,没有很好地解决回收率低、与秸秆和土壤分离等问题,应用范围有限,回收作业成本高、效率低。
3、可降解地膜推广难。
可降解地膜技术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降解受到光照、湿度、温度、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大面积替代聚乙烯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