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801.50 KB
- 文档页数:83
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引言近几年,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充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有效改善,尽管农业经济获得了很大提高,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在很多地方仍存在农业资源被破坏、土质酸化、空气污染等现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本文就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1 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经济资源与农业自然资源统称为农业资源。
农业经济资源是经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农业生产带来经济作用的资源。
比如交通运输、农业设备、农民劳动力、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
农业自然资源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利用到的自然要素,比如环境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农民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或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包含农业经济资源与自然社会资源,前者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设备、农民劳动力等有关经济技术的资源,后者主要是源自自然环境的水资源、土资源、空气资源、气候资源等。
2 农业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2.1 资源浪费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运用,致使大量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流失。
比如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秸秆焚烧问题。
在农作物收割完成之后,农民先预存充足的日常使用劈柴,然后将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这样的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坏,污染了大气。
事实上农作物秸秆有很多用处,比如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稻草可以作为其他农作物的生产饲料、或编制成工艺品。
2.2 对水源的污染当前化学农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渗入到土壤中,对周围环境、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坏。
经相关研究表明,喷洒的化学农药与施加的化肥仅有1/5被农作物吸收,大概有一半渗入到地下水源当中,致使地下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严重威胁,且相关调查表明每年几乎有上千万的人死于水污染[1]。
农业生态保护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保护与农业资源利用一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农业生态保护首先需要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水质的纯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只有保护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才能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治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例如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植物秸秆等,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减少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影响。
同时,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的纯净,防止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水资源的污染,从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农业资源的利用问题也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有效利用农业资源,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首先要注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农业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可以采取种植多样化农作物、轮作轮种等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延长耕地的使用寿命。
另外,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粪便等,可以通过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此外,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利用也需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生态效益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功能的能力,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利益。
要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需要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产品的品质,开发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市场。
这既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业生产环保与资源节约利用方案第1章引言 (2)1.1 农业生产环保与资源节约利用的意义 (2)1.1.1 环境保护的意义 (3)1.1.2 资源节约利用的意义 (3)1.2 国内外农业生产环保与资源节约利用现状 (3)1.2.1 国内现状 (3)1.2.2 国外现状 (3)第2章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3)2.1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3)2.2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识别 (4)2.3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4)第3章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5)3.1 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5)3.1.1 土地资源利用 (5)3.1.2 水资源利用 (5)3.1.3 农业生物资源利用 (5)3.2 农业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5)3.2.1 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5)3.2.2 水资源利用潜力 (5)3.2.3 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潜力 (5)3.3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6)3.3.1 政策层面 (6)3.3.2 技术层面 (6)3.3.3 产业层面 (6)3.3.4 社会层面 (6)第4章农田水利与水资源节约 (6)4.1 农田水利现状与问题 (6)4.2 水资源节约技术与应用 (6)4.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7)第5章肥料施用与土壤环境保护 (7)5.1 肥料施用现状与问题 (7)5.2 有机肥与生物肥的应用 (7)5.2.1 有机肥应用 (7)5.2.2 生物肥应用 (8)5.3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8)5.3.1 土壤调理剂应用 (8)5.3.2 生物修复技术 (8)5.3.3 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8)5.3.4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8)5.3.5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8)第6章农药施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9)6.1 农药施用现状与问题 (9)6.2 生物农药与绿色防控技术 (9)6.3 农药残留控制与农产品安全 (9)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7.1 农业废弃物现状与问题 (9)7.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3 农业废弃物产业链构建 (10)第8章农业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11)8.1 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现状与问题 (11)8.2 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 (11)8.3 清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11)9.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1)9.1.1 概述 (12)9.1.2 主要法律法规 (12)9.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12)9.2.1 政策现状 (12)9.2.2 政策成效 (12)9.2.3 存在问题 (12)9.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建议 (12)9.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2)9.3.2 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13)9.3.3 加大资金投入 (13)9.3.4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13)9.3.5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 (13)第10章农业生产环保与资源节约利用实施方案 (13)10.1 实施目标与原则 (13)10.1.1 实施目标 (13)10.1.2 实施原则 (13)10.2 技术路线与措施 (14)10.2.1 技术路线 (14)10.2.2 措施 (14)10.3 保障措施与推广策略 (14)10.3.1 保障措施 (14)10.3.2 推广策略 (14)10.4 效益评估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14)10.4.1 效益评估 (14)10.4.2 可持续发展展望 (15)第1章引言1.1 农业生产环保与资源节约利用的意义全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和谐的挑战。
在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本文就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展开阐述。
一、资源利用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比如农作物秸秆,经处理可用作生物质能源,食用菌、有机肥等。
还有一些废弃物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料,比如食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尿和污泥等,可以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或直接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2.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农业用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滴灌、微喷、旱作、膜下滴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灌溉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循环农业的实践循环农业是指农业生产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农业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
既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农作物生产的剩余部分可以作为饲料和有机肥的原料,畜禽养殖的粪尿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肥的制备。
二、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灾害的防治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都会导致生态灾害的发生。
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综合治理是防治生态灾害的关键。
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加大治理力度。
2. 多样化农业的实践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导致种植结构单一、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多样化农业的实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上,达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目的。
比如,生态农业可分为林果、牧草、食用菌、保护生态等多种类型,实现多样化农业的转型。
3. 绿色消费与生产绿色消费和生产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以及改变人们的生产、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地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案第1章引言 (4)1.1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背景 (4)1.2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4)第2章农业资源现状分析 (4)2.1 农业资源概况 (4)2.2 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5)2.2.1 土地资源利用 (5)2.2.2 水资源利用 (5)2.2.3 气候资源利用 (5)2.2.4 生物资源利用 (5)2.3 农业资源保护现状 (5)2.3.1 土地资源保护 (5)2.3.2 水资源保护 (5)2.3.3 气候资源保护 (5)2.3.4 生物资源保护 (5)第3章农业资源保护策略 (6)3.1 农业资源保护原则 (6)3.1.1 整体性原则 (6)3.1.2 连续性原则 (6)3.1.3 公平性原则 (6)3.1.4 动态性原则 (6)3.2 农业资源保护措施 (6)3.2.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6)3.2.2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6)3.2.3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6)3.2.4 加强农业资源监管 (7)3.2.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第4章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7)4.1 农业资源利用规划 (7)4.1.1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 (7)4.1.2 农业资源空间布局优化 (7)4.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4.1.4 农业资源利用政策制定 (7)4.2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7)4.2.1 节水灌溉技术 (8)4.2.2 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8)4.2.3 农业生物技术 (8)4.2.4 农业机械化技术 (8)4.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8)4.3.1 生态农业模式 (8)4.3.2 循环农业模式 (8)4.3.3 精准农业模式 (8)4.3.4 多功能农业模式 (8)第5章农田保护与质量提升 (8)5.1 农田保护政策与措施 (8)5.1.1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析人类是要依附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才能生存的,因此人类在生活中的每一举动都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也是同样的问题,只有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才能使农业资源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一、影响农业资源利用的因素分析(一)农业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的农业在生产时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造成了水源、土地资源等大量的浪费。
比如现在比较关注的农作物焚烧问题,在农作物收割之后,农民在留足保证日常生活的劈材之后,对于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就会采用就地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大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实农作用的秸秆有很多的作用,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为饲料及有机肥料:稻草可以加工编制工艺品、培养蘑菇、和其他作物混合做成饲料等等。
(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污染。
现在的农村都会利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用的产量,而这些物品的使用会渗透到土地和水源之中,对其造成污染。
有数据表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只有20%左右会被农作物吸收,将近一半的量渗入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自净功能缺失,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源受到污染,对人身体造成伤害,有关调查显示每年约有千万人死于水源污染。
(三)影响生物多元化,生态平衡失调。
随着人类发展,人口的增加直接造成土地耕地面积越来越大,而这些耕地面积都是毁林垦荒得来的。
大量生态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很多原来在林中的动植物没有了栖息之地,当地的生物多样化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生态的平衡,打乱了生态系统的内部运作。
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最终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农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和协调发展的对策(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现在农业生产时存在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农业生产进行强制性的控制和规范。
通过法律手段来达到让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模式的目标,让环境得到保护,资源持续发展。
(二)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
只有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让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之一,而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环境的保护则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保的措施,以期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一、高效利用农业资源(1)优化土地利用。
土地是农业的核心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可采取措施包括推广精细化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划分土地用途等。
(2)科学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采用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利用微生物生物肥料、科学调配肥料种类和用量等都是有效的做法。
(3)节约用水。
水资源在农业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来实现节约用水,不仅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推进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1)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实现农作物、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产物物质能量流及其循环利用。
通过农作物残茬还田、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的有效利用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往复。
(2)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基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的农业投入品,而通过生物、生态学和机械化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农残含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农业生态环保(1)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保护生境、合理利用农药、设立保护区域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2)农药和兽药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和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但滥用这些化学品则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民应遵循农药和兽药的使用指导,选择绿色环保型产品,科学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业废弃物处理。
农业废弃物的治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
可通过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科学进行有害物质的处理、推广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手段,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田利用、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农田利用农业生产离不开农田。
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科学合理布局农田,根据农田的土壤肥沃程度和水资源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农田的功能分区,将耕地、园地、林地等合理分配,实现农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灌溉渠道和水库等设施,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通过合理轮作和休耕制度,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发挥不同作物的生态效益,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量和质量,实现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于农业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实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
开展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合理划定灌溉用水指标,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提高农田的用水效率。
其次,推广水-saving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精细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
这些措施有助于调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好土壤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采取合理耕作方式,如深翻、轮作、翻晒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保墒性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退化。
其次,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此外,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如植物间作、覆盖栽培等,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和保水能力,减轻土壤退化和污染的风险。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析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关
键作用。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气候、植物和动物等。
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农
业生产效益。
科学合理地耕种土地,可以增加土地的产量和效益。
实施精细农业管理,通
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天气气候信息,科学制定种植方案,有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通过选取适宜的植物和
动物品种,也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与环境密切相
互作用。
适度合理的农业管理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和污染,保护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
质量。
合理施肥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防止土壤肥力的损害,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科学利用农业水源,不仅可以提高利用率,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开采和污染。
科学合理的
农业生产方式对防治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合理调节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
害防治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气候变化的防控做出贡献。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资源利用的压力逐渐加大,土壤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可能
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可能导致农产品和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较为复杂,需要综合体系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措施。
《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物因适应环境而发生的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的生态学现象及内涵。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资源的现状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源、植物和动物等,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的利用,农业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和衰退。
土地的盲目开垦和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农药的滥用和过度放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推动乡村振兴: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就业。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1.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等,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水库、水渠和水利灌溉设施,保障农业的水资源供应,防止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强土地的改良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修复退化的农田和林地。
4. 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生态林业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建立农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效益1. 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和国家税收。
2. 社会效益:农业资源的保护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民的社会福利。
3. 生态效益: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S H 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S H 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生态学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四、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3、系统组分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称为(成层性)。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和人工环境组分。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三大功能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发布时间:2022-06-08T07:13:38.86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4期作者:陆宣蓉[导读] 分析探究农业资源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陆宣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江苏南京 211800 摘要:分析探究农业资源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多个方面提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主要包括注重土地管理、优化农业水资源、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
指出农业资源的过度利用不可避免的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必须充分明确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优化农业资源利用理念和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以来,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农”问题也有较好的解决,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尤其是很依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由此容易诱发农业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
更不利的是,在农业资源过度利用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的破坏,这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
针对于此,必须认真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我国农业资源的现状农业资源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资源,二是社会资源,若是按照重复利用程度则可以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从自然资源这一方面来说,主要的农业资源有太阳能、水力、大气、风力、水资源、土地资源。
再从社会资源这一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工业产品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工业产品资源中有化肥、农药、农机、农具、电力;人力资源中有智力、素质、数量、体力;财力资源主要是生产资金;信息资源中主要是气象资料。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了面临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需求。
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农业资源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和肥料等,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科学管理土地,合理轮作和耕作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地的退化和贫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优化肥料利用,合理施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农药残留、化肥流失和土壤侵蚀等问题,对土壤、水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风险。
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加强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农田防护和植被保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也需要依赖科技创新。
科技的发展能够提供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遥感技术、生物技术和精准农业等,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科技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提高农作物的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