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特性数据处理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150.52 KB
- 文档页数:4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姓名:张伟楠班级:F0703028学号:5070309108实验成绩:同组姓名:张家鹏实验日期:08.03.17指导教师:批阅日期: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原理】1.太阳电池的结构以晶体硅太阳电池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晶体硅太阳电池以硅半导体材料制成大面积pn结进行工作.一般采用n+/p同质结的结构,即在约10cm×10cm面积的p型硅片(厚度约500μm)上用扩散法制作出一层很薄(厚度~0.3μm)的经过重掺杂的n型层.然后在n型层上面制作金属栅线,作为正面接触电极.在整个背面也制作金属膜,作为背面欧姆接触电极.这样就形成了晶体硅太阳电池.为了减少光的反射损失,一般在整个表面上再覆盖一层减反射膜.图一太阳电池结构示意图2.光伏效应图二太阳电池发电原理示意图当光照射在距太阳电池表面很近的pn结时,只要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则在p区、n区和结区光子被吸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那些在结附近n区中产生的少数载流子由于存在浓度梯度而要扩散.只要少数载流子离pn结的距离小于它的扩散长度,总有一定几率扩散到结界面处.在p区与n区交界面的两侧即结区,存在一空间电荷区,也称为耗尽区.在耗尽区中,正负电荷间形成一电场,电场方向由n区指向p区,这个电场称为内建电场.这些扩散到结界面处的少数载流子(空穴)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被拉向p区.同样,如果在结附近p区中产生的少数载流子(电子)扩散到结界面处,也会被内建电场迅速被拉向n区.结区内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别移向n区和p区.如果外电路处于开路状态,那么这些光生电子和空穴积累在pn结附近,使p区获得附加正电荷,n区获得附加负电荷,这样在pn结上产生一个光生电动势.这一现象称为光伏效应(photovoltaiceffect,缩写为pV).3.太阳电池的表征参数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伏效应.当光照射太阳电池时,将产生一个由n区到p区的光生电流Iph.同时,由于pn结二极管的特性,存在正向二极管电流ID,此电流方向从p区到n区,与光生电流相反.因此,实际获得的电流I为(1)式中VD为结电压,I0为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Iph为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其比例系数是由太阳电池的结构和材料的特性决定的.n称为理想系数(n值),是表示pn结特性的参数,通常在1~2之间.q为电子电荷,kb为波尔茨曼常数,T为温度.如果忽略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Rs,VD即为太阳电池的端电压V,则(1)式可写为(2)当太阳电池的输出端短路时,V=0(VD≈0),由(2)式可得到短路电流即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等于光生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当太阳电池的输出端开路时,I=0,由(2)和(3)式可得到开路电压(3)当太阳电池接上负载R时,所得的负载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负载R可以从零到无穷大.当负载Rm使太阳电池的功率输出为最大时,它对应的最大功率pm为(4)式中Im和Vm分别为最佳工作电流和最佳工作电压.将Voc与Isc的乘积与最大功率pm之比定义为填充因子FF,则(5)FF为太阳电池的重要表征参数,FF愈大则输出的功率愈高.FF取决于入射光强、材料的禁带宽度、理想系数、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等.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η定义为太阳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到太阳电池的总辐射能pin之比,即(6)图三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4.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图四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图太阳电池可用pn结二极管D、恒流源Iph、太阳电池的电极等引起的串联电阻Rs和相当于pn结泄漏电流的并联电阻Rsh组成的电路来表示,如图3所示,该电路为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由等效电路图可以得出太阳电池两端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7)为了使太阳电池输出更大的功率,必须尽量减小串联电阻Rs,增大并联电阻Rsh.【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计算】◆实验中测得的各个条件下的电流、电压以及对应的功率的表格如下:表11.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各个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2.各个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p随负载电压V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各个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图的分析与讨论从图中的曲线可以明显看出:1.光照距离越近,也即是光强越大,电池产生的电动势越大(但不能断定是否有上界);2.研究电动势的大小,两个电池并联,电动势几乎不变,电池串联,电动势大致增大一倍;3.研究电池电阻的大小,在I-V图里,函数线越陡,电阻越小,函数线越平坦,电阻越大。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数据记录报告
表1 三种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以电压作横坐标,电流作纵坐标,根据表1画出三种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结论:
表2 三种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随光强变化关系
根据表2数据,画出三种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随光强变化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月日
表3 三种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实验 D=20cm 光强I= W/m2S=2.5×10-3m2Pin=I×S= mW
根据表3数据作3种太阳能电池的输出伏安特性曲线及功率曲线。
找出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阻值即为最佳匹配负载。
根据表3数据和图4可以得出三种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匹配负载分别为:
单晶硅:Ω,多晶硅:Ω,非晶硅:Ω
根据表3中数据计算三种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
表4 三种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
计算转换效率:
表5 三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表
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月日。
太阳能电池特性的测量数据表格参考
【实验数据表格】
1.全暗情况下,太阳能电池在外加偏压时伏安特性的测量
2. 恒定光照下,太阳能电池在不加偏压时伏安特性的测量
20,测量太阳能电不加偏压,在使用遮光罩条件下,保持白光源到太阳能电池距离cm
池的输出I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U的关系,测量电路请自拟。
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3。
表恒定光照下太阳能电池在不加偏压时伏安特性数据记录
RΩ
(
)
(
RΩ)
3.测量太阳能电池SC I 和OC U 与相对光强0J /J 的关系(选作)
用光强计测定不同光源距离时的光强值。
短路电流可以直接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档量出,开路电压则直接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量出。
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4中:
表4 太阳能电池SC I 和OC U 与相对光强0J /J 的关系(选作,可不写)。
太阳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太阳能是人类一种最重要可再生能源,地球上几乎所有能源如: 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利用太阳能发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其中,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进行光电转换的,称为太阳能光伏技术,而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太阳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电池、纳米晶太阳电池、有机太阳电池。
其中,硅太阳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硅太阳电池又分为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三种。
单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单晶硅成本价格高。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实际应用。
太阳电池的应用很广,已从军事、航天领域进入了工业、商业、农业、 通信、家电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尤其是在分散的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等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电池生产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群。
一、 实验目的1. 熟悉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2. 太阳电池光电特性测量。
二、 实验原理(1) 太阳电池板结构以硅太阳电池为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
硅太阳电池是以硅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大面积PN 结经串联、并联构成,在N 型材料层面上制作金属栅线为面接触电极,背面也制作金属膜作为接触电极,这样就形成了太阳电池板。
为了减小光的反射损失,一般在表面覆盖一层减反射膜。
(2) 光伏效应当光照射到半导体PN 结上时,半导体PN 结吸收光能后,两端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
由于P-N结耗尽区存在着较强的图1 太阳能电池板结构示意图内建静电场,因而产生在耗尽区中的电子和空穴,在内建静电场的作用下,各向相反方向运动,离开耗尽区,结果使P 区电势升高,N 区电势降低,P-N 结两端形成光生电动势,这就是P-N 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太阳能的发展前景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但是资源的储量却是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一些与传统资源相不同的新型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的代表,它将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发展中起到很多的作用。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一中能量转换器,本论文将先对太阳能电池的一些基本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一些相应的结论,最后对太阳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前景进行讨论!摘要: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通过具体实验,记录数据,对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和一些主要参数测定的分析,(参数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佳负载电阻,填充因子等)。
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特性、参数,能源。
署名:赵鹏正文:1,研究对象及相关术语。
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参数,并对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的讨论!太阳能是一种辐射能,一种新的能源,要想将他转换成电能就必须借助一种能量转换器,即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电池或光生伏特电池。
2,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所谓光生伏特效应就是PN结在光照时结两端会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
(图)当光照在P型硅的外表面上时,如果照射光子能量大于材料的禁带宽度,则光子被吸收而在P区产生光生电子对,即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
由于P型硅做得很薄,故有很多光生载流子扩散到PN结中。
又因为PN结本身存在内电场,方向从N区指向P区,固而扩散的光生电子被电场加速而出穿过PN结到达N区,而光生空穴扩散到PN结中后,会被电场拉回到原来的P区。
这样,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形成光生电场,方向与内电场相反。
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数据,图)。
由数据及上图可得结论,在没有光照时,太阳能电池可视为一个理想的二极管!(1)对短路电流(Isc )的测量:Isc=0.76mA在具体实验中,我们是采用直接用万用表接到光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以此表示短路电流。
实验5.17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前言]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目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
本世纪初进行的世界能源储量调查显示,全球剩余煤炭只能维持约216年,石油只能维持4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61年,用于核发电的铀也只能维持71年。
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风雨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
根据计算,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CO2已经超过500亿吨。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O2的排放量占世界的15%,仅次于美国,所以减少排放CO2、SO2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推广使用太阳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广义地说,太阳光的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都属于太阳能,它们随着太阳和地球的活动,周而复始地循环,几十亿年内不会枯竭,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
太阳的光辐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亿5千万公里。
在地球大气圈外,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为1.353kW /m2,称为太阳常数。
到达地球表面时,部分太阳光被大气层吸收,光辐射的强度降低。
在地球海平面上,正午垂直入射时,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约为1kW /m2,通常被作为测试太阳电池性能的标准光辐射强度。
太阳光辐射的能量非常巨大,从太阳到地球的总辐射功率比目前全世界的平均消费电力还要大数十万倍。
每年到达地球的辐射能相当于49000亿吨标准煤的燃烧能。
太阳能不但数量巨大,用之不竭,而且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绿色能源,所以大力推广太阳能的应用是世界性的趋势。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
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蒸汽,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
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
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了。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电源,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四大类,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
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3%,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
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硅材料,发展了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做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
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不久将会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
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是21 世纪的热门课题,许多发达国家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太阳能接收器进行研究。
我们开设此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性质进行测量。
该实验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性的物理实验,联系科技开发实际,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
由图表可知
由公式(10)可得
二.测量太阳能电池无光照的伏安特性
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测量光照状态下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 sc 、开路电压U oc 、最大输出功率P max 、最佳负载及填充因子F f
由表一整理出图一
max P
由表二整理出图二
图二 正向偏压与电流关系图
拟合I-U曲线得到y = 0.0333e0.087x,即 I0=0.0333mA,β=0.087.
三.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Uoc与相对光强的关系,求出近似函数关系并对比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关系
三.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Uoc与相对光强的关系,求出近似函数关系并对比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关系
由表三整理出图三
图三 不同光强下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关系图
由图像可知,随着光强比值不断增大,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也不断则高达,但渐渐趋于平缓。
说明当光强增大到很大时,开路电压几乎与光照强度无关。
由表五可知,串联时开路电压为两块之和,而短路电流不变,适合需要较高电压的场合,并联时开路电压不变,短路电流为两块之和,适合需要
较高电流的场合。
五.测量太阳能电池板串并联特性
四.测量不同角度光照下太阳能电池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比较得知,随着角度增大,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逐渐减小。
角度增大越多,
功率减小速率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