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5
2024年核电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一、单选题1.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能力。
A、抵抗变形和破坏B、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C、抵抗其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参考答案:A2.无论哪种照射,都应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包括:?原则、防护最优化原则、个人剂量限值的应用原则。
A、正当性;B、ALARA;C、确定性参考答案:A3.在核电厂的所有工况下,包括全厂失电的情况下,要求不间断地连续供电的是______。
A、第一类用户B、第二类用户C、第三类用户参考答案:A4.反应性控制的类型不包括:A、液位控制B、功率控制C、补偿控制D、紧急停堆控制参考答案:A5.反应堆功率正比于反应堆的?A、热中子最大通量B、热中子平均通量C、热中子最小通量D、快中子平均通量密度参考答案:B6.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参考答案:B7.压水堆核电厂,链式裂变反应是由维持的。
A、热中子B、快中子C、γ射线参考答案:A8._____是压力容器用以储存物料或完成化学反应所需要的主要空间,是压力容器的最主要的受压元件之一。
A、封头B、筒体C、密封装置参考答案:B9.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为。
A、后备保护B、辅助保护C、异常运行保护参考答案:A10.技术规格书不适用于异常或事故工况,在这种工况下的安全保证是通过来实现的。
A、事故程序B、正常运行规程C、操作单参考答案:A11.g射线束强度减弱为入射强度一半时,吸收材料厚度称为半吸收厚度,或半值层,关于g射线的减弱系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水的减弱系数最大;B、石蜡是g射线理想的屏蔽材料;C、铅对g射线的减弱系数大于水和石蜡参考答案:C12.核反应堆的反应性ρ=0,则表示该反应堆?A、临界B、超临界C、次临界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A13.安全阀是一种自动阀门,它不需要借助外力而是利用介质本身的压力来排除额定数量的流体,它能够防止锅炉、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等承压装置和设备因_____而破坏。
核电基础知识:1.什么是核能?答:核能(nuclear energy)又称原子能。
原子核中的核子重新分配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能可分为三类:(1)裂变能,重元素(如铀、钚等)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2)聚变能,由轻元素(氘和氚)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3)原子核衰变时发出的放射能。
2.什么是核聚变?什么是核裂变?答:核聚变,又称核融合,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比方说氘和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中子和氦-4,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如果是由较轻的原子核变化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核聚变,如恒星持续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核聚变就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核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核,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前者释放的能量更大。
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称为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
3.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什么?答: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民用核电站大都是压水反应堆核电站,它的工作原理是: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内进行裂变并释放出大量热能;高压下的循环冷却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生成蒸汽;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进而推动发电机旋转。
4.核电站组成部分有哪些?答: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
核电站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235、钚。
5.什么是核反应堆?答: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设备。
它的作用是维持和控制链式裂变反应,产生核能,并将核能转换成可供使用的热能。
反应堆由堆芯、冷却系统、慢化系统、反射层、控制与保护系统、屏蔽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组成。
核反应堆的心脏是堆芯,由核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组成。
堆芯装载在一个密闭的大型钢质容器压力容器中。
压力容器能耐高温、高压和辐照,非常坚固。
核电站工作原理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核反应过程。
1. 核裂变原理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原子核发生裂变,产生大量的能量和两个或者更多的中子。
核电站主要利用铀-235(U-235)的核裂变来产生能量。
核电站中的反应堆中装载有铀-235燃料棒。
之中子与铀-235核相撞时,铀-235核会变得不稳定并裂变成两个较小的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两个或者更多的中子。
这些中子会继续撞击其他铀-235核,形成连锁反应。
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会转化为热能,通过冷却剂(如水或者气体)带走。
2. 核聚变原理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等)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相互融合,形成更重的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
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可实用的核聚变技术,因为实现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以及稳定的等离子体状态。
然而,科学家们正在进行核聚变研究,并希翼能够在未来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
3. 核电站的工作流程核电站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燃料制备核电站使用的燃料是铀-235。
铀矿石经过一系列的提炼和浓缩过程,得到富集了铀-235的铀燃料。
这些燃料棒会在核反应堆中使用。
3.2 反应堆核电站中的反应堆是核裂变反应的核心。
燃料棒被装载进反应堆,中子轰击铀-235核,引起连锁反应。
在反应堆中,核裂变释放的热能被吸收,使冷却剂升温。
3.3 冷却剂冷却剂在核电站中起到冷却反应堆和带走热能的作用。
常用的冷却剂有水温和体。
冷却剂通过循环系统流经反应堆,吸收核裂变释放的热能,然后通过换热器将热能转化为蒸汽。
3.4 蒸汽发电在核电站中,蒸汽是驱动涡轮机转动的动力源。
蒸汽通过换热器中的热交换,使水蒸气冷却成水,然后被再次循环使用。
蒸汽驱动涡轮机转动,涡轮机连接发机电,通过旋转产生电能。
3.5 发电系统核电站的发电系统包括发机电、变压器和输电路线。
发机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变压器将电压升高,使其适合输送到电网中。
核电基础知识及安全质量试卷-C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1、传热面积大、传热效率好,且结构简单,操作弹性较大,在高温、高压的大型装置上使用的换热器是()。
[单选题]A、套管式换热器B、蛇管式换热器C、板片式换热器D、列管式换热器(正确答案)2. 2、当开箱检验发现数量问题时,在检验结束后()工作日开启GVN《工程物资数量差异单》 [单选题]A、1B、2C、3(正确答案)D、43. 3、ETRC是指()。
[单选题]A、安装备件B、生产备件C、物资移交证书(正确答案)D、设备状况证书4. 4、不属于放射防护原则的是 [单选题]A、实践的正当性原则B、辐射防护按剂量补偿原则(正确答案)C、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D、个人剂量限制的原则5. 5、CR是指澄清要求,()对施工文件中某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的澄清要求。
[单选题]A、承包商(正确答案)B、业主C、工程师D、技术部技术管理室6. 6、在仓储物资管理中,A级库的温湿度要求为() [单选题]A、16-25℃,≤60%(正确答案)B、16-20℃,≤65%C、随现场温湿度变化而变化D、随现场温度变化变化,≤98%7. 7、当业主回复要求二三公司进行处理的NCR,()部门对相应的工作指令负责协调、组织执行。
[单选题]A、工程部(正确答案)B、技术物资部C、仓储部D、质检部8. 8、对验收不合格的物项存放在()。
[单选题]A、报废区B、隔离区(正确答案)C、待检区D、储存区9. 9、物资维护后需要填写( ). [单选题]A ECCB RECC C物资维护检查记录(正确答案)D NCR10. 10、放射源或带源的设备与物资入库后,应测量( )。
[单选题]A 不需测量包装物外的放射剂量强度B 测量包装物外的放射剂量强度并记录(正确答案)C 测量包装物外的放射剂量强度后不需记录D 以上都不对11. 11、《工程物资现场接货及装卸车》主质量计划, 设置质量控制点是( ). [单选题]A “H/W”点(正确答案)B “H/R”点C“R/W”点D以上都不对12. 12、安装备件为下列中的()。
核安全是指保护和确保核设施、核材料和核活动的安全,以防止核事故和核扩散的发生。
下面是核安全知识的总结:
1.核能基础知识:了解核能的定义、特性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
掌握核
能在发电、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2.核事故与防范:了解核事故的类型、原因和后果,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
福岛核事故。
熟悉核事故防范措施,包括设施设计、操作规程、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措施。
3.核材料安全:了解核材料的种类、用途和特点,如铀、钚等。
掌握核材料的
储存、运输和处理方法,以及防止核材料被盗或非法使用的措施。
4.核设施安全:了解核电站、核实验室和核废料处理设施等核设施的设计、建
造和运营标准。
了解设施安全控制系统、辐射防护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
5.核扩散防止:了解核不扩散条约和其他国际核安全合作机制的内容和目标。
了解核材料的国际监管和安全保护机制,以及控制核技术和设备转移和使用的国际准则。
6.核安全文化:培养核安全意识和文化,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
重视培训和教
育,提高人员对核安全的认识和知识水平。
建立和落实核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7.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国际间在核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
最佳实践。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对核安全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总的来说,核安全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掌握核安全知识,增强核安全意识,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可以确保核能的和平利用,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类及环境的安全。
核电站运行的基础知识目录1. 核电站概述 (3)1.1 核能的特性 (3)1.2 核电站的基本组成 (5)1.3 核电站的发电原理 (6)2. 核燃料与反应堆 (7)2.1 核燃料的种类 (8)2.2 核燃料的处理与储存 (9)2.3 反应堆的类型与设计 (11)3. 核反应堆操作与控制 (13)3.1 反应堆启动与运行 (14)3.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15)3.3 反应堆控制系统的功能 (16)4. 核能安全 (17)4.1 核事故的原因与分类 (18)4.2 核电站的紧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20)4.3 核电站的安全标准与监管 (21)5. 核废料处理与核燃料循环 (23)5.1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24)5.2 者其他二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26)5.3 核燃料循环与乏燃料管理 (27)6. 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28)6.1 辐射环境监测 (30)6.2 核电站周边环境影响 (31)6.3 环境保护措施及法规 (32)7. 核电站的建设与维护 (34)7.1 核电站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35)7.2 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37)7.3 核电站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39)8. 全球核能发展概况 (41)8.1 各国核电站的发展状况 (42)8.2 核能的国际合作与政策 (44)8.3 核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45)9. 核电站运行中的问题与挑战 (46)9.1 模型不确定性与测量误差 (48)9.2 冗余与容错设计 (49)9.3 人工智能在核电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50)10. 结语与展望 (51)10.1 核电站运行的未来 (53)10.2 对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发展要求 (54)1. 核电站概述核电站是一种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高温,进而带动蒸汽产生动力推动的发电设施。
与火力发电站不同,核电站不依靠燃烧化石燃料,而是利用铀等核燃料的原子核裂变释放的巨大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核燃料在控制棒的作用下进行核裂变,释放出大量热能。
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摘要:1.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概述2.核电基础知识培训3.核电安全培训4.核电工程技术培训5.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训6.总结正文: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旨在为新员工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核电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员工在上岗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本次培训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概述核电岗前培训内容涵盖了核电基础知识、核电安全、核电工程技术、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为新员工提供了全面的培训体系。
通过此培训,新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核电行业,掌握核电相关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核电基础知识培训核电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核物理、核反应堆原理、核电站系统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新员工需要掌握核电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核电安全培训核电安全培训是核电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包括核安全文化、辐射防护、应急预案等内容。
新员工需要深入了解核电站的安全生产要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四、核电工程技术培训核电工程技术培训主要涉及核电站的建设、调试、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新员工需要学习核电站各个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核电站工程技术的核心要素。
五、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训在核电站工作,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旨在提高新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沟通效果,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
总之,中电建核电岗前培训内容6 为新员工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培训,使新员工能够快速掌握核电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核电站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核电站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单位,其安全及运行稳定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核电站运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制定了以下核电站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1. 核电站基本原理培训对象:核电站运行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的基本构造、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裂变等基本核能知识的讲解。
2. 核电站设备操作与维护培训对象:核电站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各项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安全操作流程、设备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
3. 核电站安全管理培训对象:核电站管理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事故应对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4. 核电站辐射防护培训对象:核电站操作人员培训内容:辐射防护知识、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
5. 核电站环境保护培训对象:核电站环保人员培训内容: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管理体系、污水处理、废气排放等方面的培训。
6. 核电站危险品管理培训对象:核电站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危险品的识别、存储和处理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
三、培训计划1. 培训周期本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分为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两个阶段。
2. 培训形式基础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专业培训采用实操结合的形式。
3. 培训安排(1)基础培训:前三个月,核电站所有员工接受基础培训,包括核电站基本原理、设备操作与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专业培训:接受基础培训合格后,根据不同岗位安排相关专业培训,包括环境保护、辐射防护、危险品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4. 培训考核培训期间将进行多次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接受培训。
四、培训保障1. 培训师资核电站将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质量。
2. 培训设施核电站将配备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实操设施,以保障培训效果。
3. 培训经费核电站将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计划,包括讲师费用、设施采购及员工培训津贴等。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结束后,将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测评,以评估培训效果。
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其能量转化过程是()A. 核能→机械能→电能B.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 核能→内能→电能答案:B解析:核电站先将核能转化为内能,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核反应堆中的控制棒是用来控制()A. 反应速度B. 反应温度C. 燃料的燃烧D. 反应产物答案:A解析: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控制核反应的速度。
3. 以下哪种核反应堆使用天然铀作为燃料()A. 压水堆B. 沸水堆C. 重水堆D. 快中子增殖堆答案:C解析:重水堆可以使用天然铀作为燃料。
4. 核电站中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关键屏障是()A. 燃料包壳B. 压力容器C. 安全壳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和安全壳都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重要屏障。
5. 在核电厂中,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是()A. 锅炉B. 汽轮机C. 发电机D. 冷凝器答案:B解析: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6. 核反应堆冷却剂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带走热量B. 慢化中子C. 防止堆芯过热D. 产生蒸汽答案:D解析:产生蒸汽不是冷却剂的主要作用。
7.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A. 铝B. 铜C. 不锈钢D. 塑料答案:C解析: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常用于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
8. 核电厂的核废料通常具有()A. 高放射性B. 低放射性C. 无放射性D. 放射性不稳定答案:A解析:核废料通常具有高放射性。
9. 控制核反应堆功率的主要手段是()A. 改变燃料浓度B. 调整控制棒位置C. 改变冷却剂流量D. 调节蒸汽压力答案:B解析:调整控制棒位置来控制中子数量,从而控制反应堆功率。
10. 以下哪种不是核电厂的安全系统()A. 紧急停堆系统B. 余热排出系统C. 燃料加注系统D. 安全注射系统答案:C解析:燃料加注系统不属于安全系统。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设施。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核裂变:核电站使用富含铀-235或钚-239等可裂变核素的
核燃料。
当这些核燃料被中子撞击时,其原子核会发生裂变,产生大量的中子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反应堆控制:核电站中设有反应堆,它通过控制链式反应的速率来控制能量的释放。
其中,控制棒是至关重要的部件。
控制棒可以插入或抽出反应堆,以调整裂变的速率。
当需要减慢能量释放时,控制棒会被插入,吸收中子,从而阻碍连锁反应;当需要增加能量释放时,控制棒会被抽出。
3. 冷却剂循环:核电站中配有冷却剂循环系统,该系统用于控制核反应堆中的温度。
冷却剂通常是水,通过管道循环流动,将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带走。
被加热的冷却剂会进入蒸汽发生器并转化为蒸汽,然后驱动汽轮机转动。
4. 蒸汽发电:蒸汽发生器中的高温高压蒸汽经过管道输送到汽轮机。
蒸汽进入汽轮机后,通过推动叶轮的转动产生机械能,然后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5. 废水处理:核电站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其中包括来自冷却剂循环系统和其他设备的废水。
这些废水被处理后,再次循环使用或排放到环境中。
总体来说,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通过控制连锁反应速率、冷却剂循环和蒸汽发电等步骤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种发电方式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碳排放的特点,但也伴随着核材料安全和废水处理等方面的挑战。
2023年核电厂安全考试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综合测试题(共58个,分值共:)1、广义的核安全含义是什么,包含的内容有哪些?指涉及核材料及放射性核素相关的安全问题,其主要包括放射性物质管理、前端核资源开采利用设施安全、核电厂安全运行、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及全过程的防核扩散等议题2、按照反应堆堆芯体不同,核反应堆分为哪几种类型?(老师提示7种)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石墨气冷堆、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3、设计上如何防止共模故障?采用实体隔离和设备多样性4、安注系统的运行①高压注射系统由于高压安全注射泵的运转而投入运行②蓄压注射系统的投入运行取决于一回路和蓄压箱之间的压力差③在一回路降压很快的情况下,低压安全注射系统投入运行,以确保高压安全注射系统和蓄压安全注射系统功能的连续性。
低压安全注射系统先以反应堆换料水箱作水源,换料水箱硼水降至低—低水位后,由安全壳集水坑的水作接替水源,淹没堆芯5、核电厂设计上采用哪些方面的措施来保证系统和部件的可靠性?应用多重性原则、单一故障原则、多样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故障安全原则,设置可靠的辅助设施,避免共因故障,考虑设备停役的影响6、发生反应性事故的现象,原因,处理有哪些?(重点)现象与危险:发生反应性事故时,反应性上升引起热流密度增加,接着引起燃料元件温度和冷却剂温度升高,可能会出现瞬发临界,有导致偏离泡核沸腾的危险;若进一步导致超功率,有可能引起燃料元件融化,反应堆有失控的危险;堆芯内反应性的变化,在局部热点处有可能出现偏离泡核沸腾和超功率,将引起反应堆中热流密度和温度空间分布的改变。
如果在功率运行工况下发生反应性事故,堆内将出现严重过热,可能造成一回路系统压力边界的破坏。
原因分析:一是机械故障,如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灵,或控制棒驱动机构罩壳破裂;二是电气故障,如控制棒调节系统的故障;三是人因引起故障。
处理:①当反应堆发生启动过程中发生控制棒组件失控抽出事故时,其瞬态过程比较缓慢且异常,负反馈系统会触发报警。
压水堆核电站基础知识反应堆物理(试用教材)2003年10月29日目录第一章核能与反应堆 (1)1.1 核能的特点 (1)1.2核反应堆与核电厂动力系统 (3)1.2.1 核电厂动力系统简介 (3)1.2.2 反应堆及其分类 (3)第二章原子核物理基础和中子物理学 (5)2.1 物质的组成 (5)2.1.1 原子核的组成 (5)2.1.2 同位素 (5)2.2 核衰变 (7)2.2.1 衰变类型 (7)2.2.2 衰变率 (8)2.3 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9)2.3.1 质量亏损 (9)2.3.2 质能定律 (10)2.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1)2.4.1 概述 (11)2.4.2 中子与物质核的相互作用机理 (12)2.4.3 中子反应截面 (13)2.5 核裂变过程 (16)2.5.1 核裂变机理 (16)2.5.2 裂变截面 (17)2.5.3 裂变产物 (19)2.5.4 裂变中子 (20)2.5.5 反应堆的热功率 (22)2.5.6 衰变热 (25)复习题 (26)第三章反应堆稳态物理 (27)3.1 中子循环和四因子公式 (27)3.1.1 中子循环 (27)3.1.2 四因子公式和临界条件 (29)3.2 单速中子的扩散 (30)3.2.1 概述 (30)3.2.2 斐克定律 (30)3.2.3 中子泄漏的计算 (31)3.2.4 中子扩散方程 (32)3.2.5 扩散方程的边界条件 (33)3.2.6 点源产生的单速中子扩散 (34)3.2.7 热中子扩散长度 (34)3.3 中子的慢化 (35)3.3.1 慢化的物理机制 (35)3.3.2 弹性碰撞理论 (36)3.3.4 中子年龄的统计意义 (42)3.3.5 徙动面积 (43)3.3.6 慢化剂的性质 (43)3.4 均匀裸堆 (44)3.4.1 一群扩散方程 (44)3.4.2 平板裸堆 (45)3.4.3 有限高圆柱形均匀裸堆 (46)3.4.4 一群临界方程与临界条件 (47)3.4.5 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系数 (50)3.4.6 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的展平 (50)3.4.7 二群扩散方程和二群临界方程 (52)3.5 有反射层的均匀堆 (54)3.5.1 反射层性质 (54)3.5.2 反射层节省 (54)3.5.3 反射层对中子通量分布的影响 (55)复习题 (56)第四章反应堆动力学 (57)4.1 中子动力学基础 (57)4.1.1 瞬发中子 (57)4.1.2 缓发中子效应 (60)4.1.3 反应性的定义和单位 (62)4.1.4 反应堆周期 (63)4.2 点堆动力学 (65)4.2.1 基本方程 (65)4.2.2 方程的讨论 (66)4.3 小反应性阶跃变化时点堆动力学特征 (66)4.3.1 有外源的稳定态 (66)4.3.2 小反应性阶跃变化时的中子密度响应 (69)4.3.3 倒时公式 (72)4.3.4 瞬发临界 (73)复习题 (74)第五章反应性的变化和控制 (75)5.1 反应性的温度效应 (75)5.1.1 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对反应堆稳定性的影响 (75)5.1.2 燃料反应性温度系数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77)5.1.3 慢化剂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80)5.1.4 空泡系数 (85)5.1.5 功率系数与功率亏损 (85)为正的问题 (90)5.1.6 关于在BOL时m5.2 裂变产物的中毒 (93)5.2.1 毒物对反应性的影响 (93)5.2.2 135Xe的中毒 (94)5.3 燃料的燃耗效应 (102)5.3.1物理过程 (102)5.3.2 燃耗深度 (103)5.3.3 反应性随燃耗深度的变化 (103)5.4 反应性控制 (104)5.4.1反应性控制任务 (105)5.4.2 反应性控制中所用的几个物理量 (105)5.4.3 反应性控制原理 (106)5.5 控制棒控制 (107)5.5.1 控制棒控制特点 (107)5.5.2 控制棒材料 (107)5.5.3 控制棒价值 (108)5.6 化学补偿控制 (111)5.6.1 控制特点 (111)5.6.2 硼酸浓度的计算 (111)5.7 可燃毒物控制 (113)5.7.1 控制特点 (113)5.7.2 可燃毒物材料 (113)复习题 (114)第六章核燃料管理 (115)6.1 核燃料循环概述 (115)6.2 堆芯燃料管理 (115)6.2.1 绪言 (115)6.2.2 换料方式概述 (115)6.2.3 压水堆装料换料布置方式 (116)6.3 堆芯装换料的佳化研究 (118)复习题 (120)缩写索引 (121)第一章 核能与反应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能量消耗的增长是很快的。
传热学基础知识1.2.1 传热的基本方式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传热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热传递的规律。
热传递的现象很多,但可归纳成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即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常用以下两个物理量来表征热传递的强弱:热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传热面的热量,W/s ;热流密度q--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W/(m2@)。
1 •导热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导热(又称热传导)。
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机理是有所不同的。
气体中,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互相碰撞的结果,气体的温度较高,其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使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液体或固体是通过它们的微观粒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而形成弹性波来传递热能;金属则主要依靠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产生热能传递。
传热学研究的范围只是以宏观方法去研究导热过程,通常只使用宏观量把导热过程与物体的温度分布联系起来。
分析一维导热过程的基本公式是傅里叶定律。
考察如图1.5所示的平板,假设两个表面均维持均匀温度,对于x方向上任意位置一个厚度为dx的微元层,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通过该层的导热热量与其温度变化率及平板面积F成正比,即:式中,,为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也称热导率) ,单位W/ (m?C)。
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同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图1.5 通过平板的导热假设,不随温度变化,将上式积分,可得:式中■■:——平板厚度,m ;■1――平板两边的温度差,C 该式又可表示为:把它与电学上的欧姆定律I= U相比,可以看出它们在形式上是类似的:传热量Q对应R于电流强度I,温差.垃对应于电压U。
于是对应于电阻R,它表示了热量传递路径的阻力,称为热阻,记为R t。
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计算方法相仿,对于几个环节构成的传热过程(如多层平板导热),总的热阻等于各分热阻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