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法规}法制史七隋唐五代法律制度
- 格式:pdf
- 大小:9.61 MB
- 文档页数:72
法制史第七章隋唐五代法律制度1. 引言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法律制度发展的关键阶段。
本章将介绍隋唐五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特点,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历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2. 隋朝的法律制度2.1 秦汉法律的延续隋朝法律制度的基础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隋朝借鉴了秦汉法律制度的一些优点,如明确的刑法和官员的法律责任。
此外,隋朝还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国家的需要。
2.2 大典制度的建立隋朝推行了大典制度,即将各类法律法规编成章、节、条,形成系统完备的法典。
就《大典制度》来说,隋朝在武德和开皇年间颁布了两个版本,内容丰富,体例完善,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法定作用。
2.3 法官制度的完善隋朝进一步完善了法官制度,规定了官员的任免、资格和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隋朝还规定了刑罚的限制和审判程序,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唐朝的法律制度3.1 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唐朝在隋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并推行了一系列变革。
唐朝的法律制度相对于隋朝来说更加完善和成熟,对中国古代法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律令制度的建立唐朝实施了律令制度,将各类法律规章编成不同的律令,严格规范司法程序和刑罚适用。
该制度为唐朝的法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后来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科举制度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培养了大量优秀法律人才,为法律制度的执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4. 五代时期的法律制度4.1 动乱与法律制度的衰落五代时期,社会动荡频繁,法律制度遭受严重破坏。
各个政权的更迭导致法律体系的混乱,司法实践也难以规范和稳定进行。
4.2 程式法的兴起五代时期,程式法成为主要的法律实施方式。
程式法是一种注重形式而非实质的法律处理方法,对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中国法制史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一、了解1、隋朝的立法概况。
2、唐朝的立法概况。
3、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二、领会1.隋朝法制的破坏及隋朝迅速覆亡的教训。
2.唐朝律、令、格、式之间的关系。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三.掌握:1.隋朝《开皇律》的体例与内容。
2.唐朝的法律形式3.《唐六典》4.唐律十二篇的主要内容(包括“十恶”与“八议”)。
5.唐律的刑法原则。
6.唐朝的经济立法。
7.唐朝的民事立法。
8.《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与历史地位9.唐朝的诉讼制度10. 五代十国的残酷刑法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又先后灭南朝的梁、陈政权,实现了封建社会的再度统一。
隋朝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有力地促进了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政治上,隋确立了三省六部的中央行政机构,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隋文帝时期比较注重法制建设,他制定的《开皇律》是唐律的蓝本。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初的统治者吸收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深知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唐初的统治者十分注重减轻赋役,加强吏治,建设法制,使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法制空前完备,《唐律疏议》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奉为楷模。
唐以后是五代十国时期,其法制是唐末法制废驰状况的延续。
一、隋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开皇律》无论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上,较前代法典均有显著改进,是对秦汉以来封建法律的总结,也为唐律奠定了基础,成为唐律的蓝本,它所确立的一些制度,如“十恶”“五刑”等,全被唐律和后代法典沿用并完善。
因此,《开皇律》在法制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2、《大业律》: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
二、唐朝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一)立法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令简约、法令不可数变、人有所犯断于法(二)立法概况1、《武德律》开其端2、《贞观律》定其型3、《永徽律》疏其义4、《唐六典》5、《大中刑律统类》三、唐朝的法律形式1、律--是刑事法规,相当于近代的刑法典。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1.隋唐的法律制度在历史中的作用和重点?答:隋唐法律制度特别是唐朝的法律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重点在于:唐律的制定、地位和影响;名例律中的五刑、八议、十恶等一些制度和区分公罪与私罪、自首、类推和化外人相犯等一些基本原则;中央的司法机构,刑讯和死刑复奏制度,出入人罪等一些规定。
2.隋唐立法概况?答:隋朝的法律形式,由大臣苏威所定:律、令、格、式。
隋律包括《开皇律》《大业律》《开皇律》——隋朝的第一部律,也是隋初重要的立法成果。
是高颍等大臣参考魏晋以来立法,确定取适于时的指导思想,修定。
《大业律》——隋朝第二部律,也是隋炀帝的主要立法成果。
是牛弘等大臣重定的律令。
区别:体例上:开皇律12篇,大业律18篇;内容上:用刑比开皇律更轻,其中从重减轻的律条有二百余条。
实施上:大业律并未切实得到实施,只是在形式上假借遵循礼乐之名。
3.开皇律体例与内容?答:体例上:隋律共12篇,500条。
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和断狱。
内容上:一。
关于刑罚制度:确定了死、流、徒、杖、笞五刑,而且还规定了刑等。
二.关于十恶制度: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大赦时十恶仍不可赦免。
三.关于八议和官当制度:这两个是重要的司法特权制度。
规定在八议之科,及官品等七以上犯罪,都可依照律文减一等量刑,还把官当作为定制,并规范了其内容: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年。
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
4.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答: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1)礼是治国的主要手段(2)法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
(3)治国必须礼法结合。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1)法律内容要统一;(2)法律内容要简约;(3)法律内容要稳定。
7隋唐法律制度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581年—907年)掌握《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唐朝的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和继承立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隋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1.法律形式:律、令、格、式2.隋律:《开皇律》:隋文帝“取适于时”其中除去死罪81条、流罪158条、徒和杖等千余条,确定留有500条,共12篇。
《大业律》:隋炀帝“禁网深刻”把12篇改为18篇,特点是用刑更轻,“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其枷杖决罚讯囚之制,并轻于旧”。
但是,这部律并未切实得到实施,只是在形式上“欲袭制礼作乐之名,本无补弊救偏之意”,真正得到实施的却是那些严酷的法律,如“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为盗者籍没其家”3.隋令:《开皇令》和《大业令》隋炀帝西巡而作《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二、隋律的体例和内容(一)体例《北齐律》共计12篇,949条,篇目是: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隋律共12篇,500条。
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和断狱。
(唐律全盘接受)(二)内容创新1.刑罚制度:确定了死、流、徒、杖、笞五刑,而且还规定了刑等:死刑2等,流刑3等,徒刑、杖刑、笞刑皆5等。
2.十恶制度:隋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北齐,反逆大逆叛降;唐律继承隋律)3.创设例减制度:“其在八议之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
中国法制史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一、了解1、隋朝的立法概况。
2、唐朝的立法概况。
3、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二、领会1.隋朝法制的破坏及隋朝迅速覆亡的教训。
2.唐朝律、令、格、式之间的关系。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三.掌握:1.隋朝《开皇律》的体例与内容。
2.唐朝的法律形式3.《唐六典》4.唐律十二篇的主要内容(包括“十恶”与“八议”)。
5.唐律的刑法原则。
6.唐朝的经济立法。
7.唐朝的民事立法。
8.《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与历史地位9.唐朝的诉讼制度10. 五代十国的残酷刑法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又先后灭南朝的梁、陈政权,实现了封建社会的再度统一。
隋朝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有力地促进了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政治上,隋确立了三省六部的中央行政机构,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隋文帝时期比较注重法制建设,他制定的《开皇律》是唐律的蓝本。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初的统治者吸收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深知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唐初的统治者十分注重减轻赋役,加强吏治,建设法制,使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法制空前完备,《唐律疏议》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奉为楷模。
唐以后是五代十国时期,其法制是唐末法制废驰状况的延续。
一、隋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开皇律》无论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上,较前代法典均有显著改进,是对秦汉以来封建法律的总结,也为唐律奠定了基础,成为唐律的蓝本,它所确立的一些制度,如“十恶”“五刑”等,全被唐律和后代法典沿用并完善。
因此,《开皇律》在法制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2、《大业律》: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
二、唐朝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一)立法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令简约、法令不可数变、人有所犯断于法(二)立法概况1、《武德律》开其端2、《贞观律》定其型3、《永徽律》疏其义4、《唐六典》5、《大中刑律统类》三、唐朝的法律形式1、律--是刑事法规,相当于近代的刑法典。
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公元581年——96O年)第一节隋朝的法律制度一、隋朝的立法概况隋朝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四种。
律有《开皇律》、《大业律》;令有《开皇令》、《大业令》各三十卷;格、式未见具体名目。
二、<开皇律>的主要内容1.优待贵族、官员。
2.确立“十恶”罪名。
3.改革刑罚制度。
三、《大业律》《大业律》是隋炀帝于大业三年修成颁行的,共十八篇,五百条。
《大业律》与《开皇律》相比,有如下变化:一是篇目增加。
二是刑罚有所减轻。
三是删除十恶条目。
第二节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二、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三、执法要求审慎第三节唐朝的立法概况一、唐朝的法律形式唐朝承用隋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四种。
(一)律律是关于定罪断刑的法规,是最稳定的法律形式。
律在四种法律形式中地位最高.(二)令令是关于国家各种制度的法规,几乎包括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的制度。
(三)格格是皇帝对国家机关分别颁布的,以及因人因事随时发布的敕,经过整理汇编的法规,故又称敕格。
(四)式式是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国家的一切公务,都必须依据令、格、式的规定进行。
二、唐朝的主要立法活动(一)《武德律》唐朝建立后,于武德二年,参照开皇律令,制定五十三条新格。
武德四年,又命裴寂等撰定律令,大致以《开皇律》为准。
由于当时形势还相当紧张,顾不上全面改动,只将五十三条新格入于新律,并于武德七年颁行,是为《武德律》,共十二篇,五百条。
(二)《贞观律》1.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
2.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3.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以及类推、断罪失出入、死刑三复奏、五复奏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三)《永徽律》及《律疏》《永徽律疏》的撰定,是永徽年间立法的一件大事。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开始修订,长孙无忌等人奉命对《永徽律》的律条和注进行了逐条解释,并对司法中可能发生疑难的问题,自设问答,永徽四年完成,共三十卷,当时称《律疏》,后世为《唐律疏议》。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学习建议】:本章是中国法制史学习的重心。
唐高宗时期制定的《唐律疏议》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法典化发展过程的总结,也是中华法系的核心。
其篇章体例和主要内容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法律制定都有指导意义;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巨大影响,而且还波及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所以,本章的学习以《唐律疏议》为重点,仔细把握其主要特点和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法律的了解。
【本章知识点】:1.《开皇律》2.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1.唐代的法律形式2.唐代主要立法活动3.《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4.《唐六典》的主要内容5.唐代法律儒家化所表现出来的等级特权思想6.唐代法律中的家庭伦理原则7.唐代法律中较有特色的刑法原则10.唐代法律重的主要罪名11.唐代中央政治体系的特点12.唐代官员的选任和科举制度13.均田法、租庸调法、两税法14.唐代法律的主要特点15.唐代诉讼制度和审判制度第一节隋初法制指导思想及立法概况【基本内容】:一、隋初的法制思想延续了南北朝时期北朝重视法律的社会功能的做法,同时对北周的法律作了修正,以“取适于时,留意宽简”的思想对前代的刑罚制度作了一定程度的减轻。
在实践中,重视法律的作用,锐意改革。
在确立法律的权威性方面,以“既为天下先,事须割情”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隋代的主要立法活动为隋文帝时期制定的《开皇律》、隋炀帝时期制定的《大业律》。
其中以《开皇律》的历史地位最重要,在北朝和唐朝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概念辨析】:《开皇律》:开皇元年,隋文帝命高颍、杨素等人制订本朝新律。
此次修律以《北齐律》为蓝本,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去重就轻、删繁为简的修订。
又经过开皇三年的修订,最后颁行天下,史称《开皇律》。
《开皇律》共12篇500条,继承了北朝修律的积极成果,为唐律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疑难分析】:为什么说《开皇律》是一部承先启后的法典?一、立法蓝本隋文帝在开皇元年命高颍、杨素等人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经验,最后主要以《北齐律》为蓝本制定完成《开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