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知道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瓶、水、海绵、吸管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大气压强的小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孩子们初步了解。
3. 实践活动1:气球实验。
让孩子们用气球吹起来,感受气球的膨胀,然后用塑料瓶密封气球,让孩子们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4. 实践活动2:吸管喝水实验。
让孩子们用吸管喝水,观察吸管吸水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5. 实践活动3:海绵实验。
将海绵放在塑料瓶上,塑料瓶上放一个重物,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大气压强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7. 课后作业: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活动,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2. 详细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意义(2) 气压计的使用与测量大气压强(3)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原理等,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观察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高压锅能煮饭等。
5. 练习:随堂练习,解答与大气压强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概念2. 气压计的使用与测量大气压强3.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2) 为什么在高山上要用高压锅煮饭?2. 答案:(1) 吸管能吸饮料是因为吸管内部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大气压将饮料推入吸管。
(2) 在高山上要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山上的大气压较低,水的沸点降低,高压锅能提高水的沸点,使饭煮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拓展延伸:探讨大气压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气象预报、航空事业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课题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和应用难点大气压强的确定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补充修正观察思考答:(1)硬纸片掉下(2)硬纸片没有掉下来(3)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可能答不出来学生做实验并观察、思考。
现象:1、可乐罐变瘪了。
2、小试管上升,水流下来3、可乐瓶被压瘪了4、鸡蛋压进广口瓶中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生观察、思考、解释相关现象学生亲自动手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计算、解释:(2)这是因为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学生自我小结学生练习板书设计9.3 气体的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2、各个方向都存在二、大气压的大小1、测量工具: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2、单位:760毫米汞柱=1.0×105帕3、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05帕批改辅导班级人数上交人数上交率批改人数批改反馈优点不足辅导改进姓名内容效果教学反思预习设计1.阅读课本飞机的升力这一段,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2.鸟的翅膀的形状是上凸下平,主要作用是什么?3.直升飞机能够飞行或盘旋在空中,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吗?。
难点: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由“想想议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
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硬纸片、水、广口瓶、注射器、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皮碗、马德堡半教学过程大气也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那么大气是否也存在压强?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广口瓶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将广口瓶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瓶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把瓶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新课教学]一、大气压的存在1、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强或大气压或气压。
演示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①用注射器针筒吸水;②将针筒用力向外拉,再堵住针口,用力向外拉,放手后活塞会自动回转去;③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用手堵住,从另一端注入水,再倒置水不会流出;④广口瓶中装满水后盖纸再倒立,里面的水不会流出;⑤用两只试管(一大一小),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再倒置,小试管不会掉下,反而向上运动;⑥吸盘。
…………以上现象都表明,大气压的确存在。
2、大气压的特点①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用注射器演示向各个方向拉……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掌握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气压计、水银柱、塑料袋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吸管喝饮料、打气筒打气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讲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水银柱法、电子气压计等。
3. 实验演示:进行大气压强的测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大气压强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气压强1. 概念: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测量方法:a. 水银柱法b. 电子气压计3. 应用实例:a. 吸管喝饮料b. 打气筒打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用吸管吸饮料时,为什么饮料会被吸上来?(2)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多少米高的水银柱?(3)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打气筒打气时,气筒会变瘪?2. 作业答案:(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空气被吸走,造成管内压强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强将饮料推上吸管。
(2)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0.76米高的水银柱。
《大气压强》仪器材料: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鸡蛋、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注射器、钩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学生:纸片会掉下来。
一、大气压强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①: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提出问题: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问: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教师放开手,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有的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有的认为不会,有的思考、犹豫,不知会有什么情况。
学生观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实验③: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瓶子被压扁。
实验④:瓶吞蛋。
提出问题: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杯子为什么会牢牢地吸在气球上呢?学生讨论、回答:①硬纸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②空气对塑料瓶有压力;③鸡蛋被空气压了进去。
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分子的不断碰撞所产生的。
2. 大气压强的测量: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3. 大气压强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吸管、饮料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讲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托里拆利实验,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大气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大气压强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应用实例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是否掌握到位,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测量: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强。
3. 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大气压强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
4. 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的应用包括气压计、吸管喝饮料、呼吸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变化规律。
2. 掌握大气压强的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定义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吸管、饮料、呼吸演示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气压强。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变化规律。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并解释实验原理。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呼吸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定义。
2.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 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4. 大气压强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2. 请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分析一下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大气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工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变化规律一、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气压计是测量大气压强的主要工具。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2. 气压计的使用:讲解气压计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3. 大气压强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呼吸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气压计的能力,能够实际测量大气压强。
3. 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以及气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压计,吸管,饮料瓶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吸管喝饮料,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以及气压计的构造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气压计的使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压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气压计,测量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强,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6. 应用拓展:介绍大气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呼吸运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大气压强1. 概念: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2. 产生原因:大气分子的撞击3. 变化规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4. 测量工具:气压计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大气压强的概念。
2. 画出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图像。
3. 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9.3大气压强【教学重点】大气压的测量【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
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大气有没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呢?二、探究新知(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塑料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塑料片落下分析:如果大气有压强,则硬塑料片上下面受压强相等,纸片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如果大气没有压强,结果相同。
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硬塑料片没有掉下来分析:硬塑料片受重力作用,受水向下的压力作用,没有下落,必须受向上的力的作用。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大气,证明大气存在压强。
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现象:硬塑料片没有掉下分析: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运用你手边的材料怎么证明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呢?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大气压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上。
纸片和管内的水不会掉下,是大气压将纸片和水顶住。
用力吸饮料时,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压着饮料沿吸管进入嘴里。
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力挤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皮碗还容易拉开吗?为什么两个皮碗不容易被拉开?分析:1、用力挤出皮碗内的空气,里面的空气压强减小;2、皮碗内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3、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两个皮碗紧紧的压在一起,所以两个皮碗不容易被拉开。
(二)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问题讨论:管子倾斜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管子直径加粗,管中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水银长度增大但高度不变水银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则测量的结果比实际大气压小。
第3节大气压强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或事例,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
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4.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等效替代等方法。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尝试运用气体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有关研究大气压强的人物和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认识,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
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认识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用废矿泉水瓶、吸管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
3.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教具准备玻璃杯、硬纸片、注射器、钩码、长滴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
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依然不会脱落。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提问: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教师讲解: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跟液体相似)。
《大气压强》
仪器材料: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鸡蛋、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注射器、钩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