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9.65 MB
- 文档页数:38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外部空间设计》笔记一、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外部空间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旨在创造一个舒适、自然、和谐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外部空间设计应从整体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同时,设计中应注重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各方面的衔接。
2.人性化: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例如,空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都应符合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3.生态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尽可能保留自然元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考虑植物的多样性、节水性和环保性。
4.文化性:设计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使外部空间成为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5.功能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合理划分空间,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
三、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素1.地面设计:地面是外部空间的基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铺设方式。
同时,应注意地面的排水和防滑性能。
2.墙体设计:墙体是外部空间的围合元素之一,应根据周围环境和空间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同时,应注意墙体的保温、防水和装饰性能。
3.植物设计:植物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种类和配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植物的色彩、形状和高度等要素的搭配。
4.水景设计:水景是外部空间设计的亮点之一,应根据空间需求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景类型和规模。
同时,应注意水景的循环和节水性能。
5.照明设计:照明是外部空间设计的辅助元素之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照明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四、外部空间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前期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等条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连载1译者序大谈空间,从世界建筑学领域来看,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洋洋洒洒的空间专著,令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
当然,这当中也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如:凯文·林奇(Kevin Lynch)根据城市景观对人们空间认知和记忆影响的调查分析,撰写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称为是战后划时代的巨著,其影响迄今未减;诺博格·舒尔茨(C. Norberg Schulz)的《存在.空间.建筑》(Extence,Space and Architecture)从任何空间知觉均有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其影响仅次于凯文.林奇。
此外如克里斯托福·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关于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的研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建筑形体理论方面的创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把建筑论、空间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空间论,文字晦涩难解,内容玄奥莫测,而且往往是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离题,从而“许多人对空间问题已经感到厌烦,他们宁愿谈‘结构’、‘体系’或‘环境’,这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我看到了芦原义信的这本《外部空间设计》。
“这本书既包含有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
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
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
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1962年译者应早稻田大学建筑系邀请访日时,曾专程拜访了芦原义信先生,他一见面就很客气地问我:“您为什么要翻译我这本书呢?”上面这段话就是我当时地回答,这里我想也可作为理应对作者说明的,翻译介绍此书地目的所在吧。
外部空间设计知识点外部空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其与建筑物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美观、实用的整体。
本文将介绍外部空间设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基本原则1. 空间分区: 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功能需求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入口区、休闲区、绿化区等,使各个区域相对独立、清晰明确。
2. 比例与尺度: 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与尺度,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设计,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3. 线条与形状: 外部空间设计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营造出动感、稳定或流畅的效果,增强空间的美感与视觉冲击力。
4. 材料选择: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合适的材料选择关系到空间的质感和耐久性,如地面铺装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等都需要慎重考虑。
5. 照明设计: 外部空间的照明设计不仅为夜间提供足够的照明,还能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有效增加空间的功能和观赏性。
二、景观设计1. 绿化设计: 绿化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选用合适的植物、布局合理的花坛和景观树木,使整个区域更加生机勃勃、美丽宜人。
2. 水景设计: 水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元素,通过设置喷泉、水池、噴水觀音等水景装饰,增加空间动感和视觉冲击力,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3. 艺术雕塑: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艺术雕塑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通过雕塑作品的布置和风格选择,可为空间增添艺术气息和独特魅力。
三、交通与通行1. 人行道设计: 合理设置人行道的宽度、材质和颜色,确保人们的行走安全和舒适,同时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协调。
2. 车辆通行设计: 车辆的流线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量和方向,合理设置停车位和车辆进出口,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非机动车设计: 设计合适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者共享空间,方便非机动车行驶,同时增加人们的出行选择和交通方式多样性。
四、环境保护1. 雨水利用: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第一部分:文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1.1外部空间的形成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意识的在创造空间。
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
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的积极性: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计划性。
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
(收敛性)空间的消极性: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
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想外增加扩散性。
(扩散性)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庭院属于家的内部秩序,内外界限处于围墙的位置美国:独立式郊区住宅,内外界限在房屋与庭院的衔接处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着道路修建,所以内外的界限是明显地处于厚重的石墙位置。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1.尺度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外部空间第一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八十张席房间(7.2*18米)或者一百张席房间(9*18米)是日本宴会大厅的通俗称呼。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关于室外空间设计的书籍,作者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设计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室内空间融入到室外环境中,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外部空间。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花园设计、露台设计、游泳池设计、庭院设计等等。
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同时,作者还特别注重讲解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概念。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室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室外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空间布局、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材料选择等等。
只有这些要素都能够得到合理的组合和协调,才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
其次,我对设计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作者提到了很多设计原则,如比例、对称、重复、层次等等。
这些原则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我对如何进行室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我还发现《外部空间设计》中的案例非常精彩。
每个案例都是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并实施的,能够很好地展示设计理念和效果。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从细节上观察和评价一个设计方案,并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和设计思路。
这对于我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觉得《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易懂,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
即使对室外空间设计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入门,并且从中获得一些设计的灵感。
而对于已经从事室外空间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手册,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总之,《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通过案例介绍、设计原则讲解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设计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我相信,只要认真阅读、学习并应用这些设计理念,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令人满意的室外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约翰·史密斯撰写的专业书籍,该书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受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喜爱。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约翰·史密斯在书中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精心设计的庭院、花园和露台等外部空间,可以为居住者提供愉悦的居住体验,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
其次,约翰·史密斯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外部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他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植物选择、材料运用等手段,打造出美观、舒适、实用的外部空间。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约翰·史密斯在书中还对外部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外部空间设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外部空间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将更多地融入自然元素,注重绿色植被和可再生材料的运用。
同时,他还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要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外部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这些展望让我对外部空间设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和探索的决心。
总的来说,约翰·史密斯的《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我会不断地借鉴和运用书中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人们创造出更美好的外部空间。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排版方案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排版方案在建筑设计中,外部空间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延伸,更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和人们互动的场所。
合理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形象,增加住户的居住质量,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
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要与建筑风格相符。
外部空间的设计要与建筑物的风格一致,形成一个整体的协调性。
如果建筑物是现代风格的,那么外部空间的设计也应该是简洁、现代的;如果建筑物是传统风格的,那么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是古朴、典雅的。
通过风格的统一,可以增加建筑的整体形象。
其次,要考虑到功能的需求。
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例如,对于办公建筑,需要提供一个安静、绿化的空间,方便员工休闲和放松;对于住宅建筑,需要提供一个可以种植花草的花园、露台等等。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使空间更有利于使用者的需求。
再次,要注重景观的营造。
外部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考虑,更是要营造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
可以通过植物的选择、景观元素的布置等手法来打造一个独特的景观。
例如,在住宅的外部空间中,可以设置一个水景,将草地、花坛、小桥等景观元素相融合,营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最后,还要考虑到人们的活动需求。
外部空间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
可以设置一些座椅、休闲区、运动场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在庭院或者花园中,可以设置一个烧烤区,供人们与家人朋友一起烧烤;在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中,可以设置一个广场,供人们集会、表演等活动。
综上所述,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功能的需求、景观的营造以及人们的活动需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美丽、舒适、有趣的外部空间,增加建筑的价值和品质。
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作业在建筑学中,外部空间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和场地。
它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在美学上与建筑物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
本文将探讨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师应该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外部空间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为建筑物提供合适的通风、采光和绿化条件,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通过精心布置植物、树木和草坪,可以为建筑物增加自然的遮荫和保温效果,降低冷暖气的使用频率。
此外,合理规划道路和停车场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周边环境的质量。
因此,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其次,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有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
一个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娱乐和休闲设施,如花园、休闲座椅、游乐场等。
这些场所可以吸引人们前来,放松身心,增加社交互动。
因此,外部空间设计应该考虑人们各种需求的满足,使其成为人们可以享受的舒适空间。
第三,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形象和价值。
一个优雅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品位和美感,让人们愿意驻足停留。
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色彩搭配和灯光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物的视觉吸引力,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此外,一个精心设计的外部空间可以为建筑物增加使用价值,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或游客。
因此,外部空间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和价值提升。
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设计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们的需求确定场地布局和空间分割。
其次,自然环境的改善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
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光、雨水和风力,以提供舒适的自然环境。
然后,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应该纳入考虑。
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习俗,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特色,以增加对人们的吸引力。
居住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内容居住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其实就是在说,咱们住的房子周围那些“有点意思”的地方。
这些地方不是简单的停车场、花坛那么简单,而是能让你每天都心情愉快、神清气爽的那片“净土”。
大家常说,家是避风港,外部环境就是给你提供这个港湾的那片大海。
如果外部空间设计得不好,就算房子再漂亮,再有逼格,也没法让你住得开心。
想象一下,进出家门就踩到烂泥,或者家门口停满了车,空气一股车尾气,谁能受得了?外部空间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可不是一个小事儿。
想象一下,如果你走在小区里,每一步都踩到碎石路面,脚底疼得不行,空气也浑浑噩噩的,你肯定心情也会跟着“沉淀”下去。
所以,地面材料的选择,像那种防滑又好看的铺装,真的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小区走道,得让大家走得舒服,还得考虑到下雨天能排水,不能每次下雨都像水浸一样,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真是让人抓狂。
再说说绿化。
绿色的植物,哦,那可真是“救命稻草”。
我们常说“绿树成荫”,一到夏天,有了树荫,走在小区里就跟进了天然空调一样,凉爽舒适。
绿化还能净化空气,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那样,空气污浊。
绿地不仅美观,还能让咱们的生活环境更宜居。
说实话,很多人可能并不完全了解,植物对咱们的心理健康有多大帮助。
那种看着绿树成林,花开花落的感觉,简直就是生活的调味品。
尤其是有些小区设计了一些小花园,刚好在你家楼下,偶尔在那坐上一会儿,聊聊天,晒晒太阳,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轻松多了。
空间的开敞性也是不能忽视的。
咱们可不想住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小区,哪怕房子再大,感觉也压得慌。
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能让人有种“开阔”的感觉,不至于让大家感到“喘不过气”。
尤其是小区的区域,要有宽敞的空地,不管是做绿化,还是给孩子们玩耍、老人们遛弯,都得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也可以设计些休闲的座椅、长廊之类的,便于居民聚集,聊聊天,或者静静地享受一份宁静。
说到休闲,这个问题就更有意思了。
现代社会大家都忙着工作,压力山大,家外的环境能不能让人放松一下,差别真大。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源义信,他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全书通过四章对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形成,根据一般常识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的。
因此,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
当然,最近墙壁与天花板形成一体的曲面结构以及地面构成了原来的墙壁与天花板的地下建筑等,也有上述三要素不明显的情况。
不过,即使在进入宇宙时代的今天,考虑建筑空间时,从重力上承托人的地面,无论如何也还是必须的。
室外空间也和室内空间一样,地面的质地、纹样、高差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书中介绍了意大利的空间和日本的空间,意大利的内外空间很相似,外部空间也只是比内部空间少了屋顶,内外分隔明确,而日本的内外空间则相互渗透。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外部空间要注重尺度和质感。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空间是有领域性的,但人们都不提它。
例如:在日本,不是把房间按餐室、起居室、卧室等功能区别来称呼它,而是有着按空间大小来分类的习惯。
日本式建筑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
就像日本有所谓“四张半席文学”这个名词一样,男女二人在四张半席中生活,对日本人来说,恐怕就是给予罗曼蒂克印象的沉默语言吧。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是一本关于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
作者以其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深刻的理论见解,深入探讨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外部空间设计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也对于设计师在创作中的启发和指导。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和景观的布局和装饰,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情感需求。
外部空间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出舒适、美观、功能齐全的室外环境。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愉悦。
同时,作者还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他强调了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提出了设计应该与自然环境和建筑相协调、与功能需求相契合的观点。
此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设计手法和技巧,如轴线、比例、材料、色彩等,这些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方法,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外部空间设计在不同场景和项目中的应用和效果。
他通过对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解读和评析,揭示了设计师在创作中的思路和方法,也展示了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些案例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范例和借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设计的力量和魅力,激发了我们对于设计的热情和追求。
通过对《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外部空间设计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也对于设计师在创作中的启发和指导。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借鉴和运用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水平,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外部空间设计名词解释
外部空间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装饰的过程。
它涉及到建筑物周围的景观、道路、广场以及其他户外空间的设计和布局。
外部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舒适、美观、功能性的户外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有许多名词和术语需要了解和掌握。
首先是景观设计,它是指对于室外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植物、地形、水体等元素的布局和装饰。
景观设计旨在打造宜人的户外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另外一个重要的名词是园林设计,它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专注于对于花园和公园的规划和布局。
园林设计着重于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以及对于花园空间的艺术塑造和功能性布局。
此外,还有城市设计,它是指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建筑物、道路、交通、绿化等方面。
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另外几个常见的名词还包括广场设计、街道设计、露台设计等。
广场设计是指对于公共广场的规划和装饰,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休闲、活动和社交的需求。
街道设计则是指对于城市街道的规划和布局,包括道路宽度、人行道、道路绿化等方面。
而露台设计则是指对于建筑物外部的露台空间进行装饰和布局,打造宜人的户外休闲空间。
总之,外部空间设计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过程,需要对于各种名词和术语有所了解。
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创造出舒适、美观、功能性的户外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品质。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1. 空间规划:①理解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元素,包括景观、人流、交通、功能分区和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空间规划的原则:设计者应遵循统一性、协调性、舒适性、趣味性和主题性的原则,以确保空间的连续性和吸引力。
③空间规划的流程:首先要理解项目的目标,然后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最后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2. 景观设计:①景观元素的运用:利用地形、植物、水体、建筑和装饰物等元素来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外部空间。
②景观设计的原则:强调自然美、和谐统一、人文关怀和个性化设计。
③景观设计的步骤:确定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进行布局和规划,最后实施设计方案。
3. 人流和交通设计:①人流和交通的设计原则:确保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人流和交通流。
②人流和交通的设计元素:包括道路、步行道、停车场、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设施等。
③人流和交通的设计策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标识来引导人流和交通流。
4. 功能分区:①功能分区的原则: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项目的目标进行功能分区。
②功能分区的元素:包括各种设施、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等。
③功能分区的策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连接来满足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
5. 建筑物与环境的互动:①建筑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建筑物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
②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强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功能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③建筑物的设计元素:包括建筑物的形态、材料、颜色和纹理等。
④建筑物与环境的互动策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来创造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建筑物与环境相互融合。
6. 设计实施与管理:①设计实施的原则: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考虑成本效益。
②设计实施的过程: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施工和验收。
③设计管理的原则: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处理。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外部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原则。
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从文化站到别墅,在接触、学习并不断熟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认识到自己对外部空间的考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考虑建筑本身到开始凭感觉增加一些环境,再到有意识地依据地形及建筑形态添加一些景观及灰空间。
我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确让人意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多变性及趣味性,一.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引申出的思考,书中写到:“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产生的。
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
即使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了。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正因为空间是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也就有了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每一个建筑所追求的是给予人积极的影响。
外部空间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如此。
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将周围的景观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入人的视野,这时美景才是有价值的:美景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人回馈美景相应的赞美、珍惜、保护,这样的合作才是双赢的。
这样创造的空间应是高于自然景观的,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协调统一的。
别墅作为一种用于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居住空间,其外部空间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搭配、自然与设计感的结合都体现着外部空间的灵活多变,给了设计者很大自由度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大的难题。
二.关于尺度与质感“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度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度的圆锥。
”“人在看前方时,如果按2:1比例看上部,即成为40度仰角。
如果考虑在建筑上部看到天空,那么建筑物与试点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为2时,则可以整体地看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