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现场评审表
- 格式:xls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6
No.
配分
供应商自评宝丰评分
审核意见
1.1系统管理
1公司是否通过权威机构的ISO9000及ISO14000认证?
22组织机构健全,部门职责清晰,有文件化的业务流程图和职责分工。
23有正式的文件化的“质量改进程序”?2
1.2质量目标
1质量可测量?包含过程及出厂合格率、顾客满意度、交付及时率及顾客关注的质22质量目标是否分解到相关职能单位并有实施方案?
2配分得分
3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214
4质量目标是否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更新?22.1文件控制
1文件层次是否清晰合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等)22质量文件在发布前是否有被授权人进行的审阅和批准?23现场所使用文件的版本是否为当前的最新版本?
2配分
得分
4所有的无效文件是否能得到及时回收以防误用?
25电子文件的版本,标识,存储和发放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23.1能力意识
1直接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比例是否达到5-10%22关键岗位(如:质量、工艺等)人员的职责是否清晰?
23对生产线特殊岗位和关键岗位人员是否进行资格评定?24对于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是否设立了岗位职责要求23.2培训
1是否制定了全年的培训计划?
2配分
得分
2培训记录是否被有效保存和保护23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和改进24.1合同评审
小计
小计
2
文件控制
3
人力资源
供应商现场评审检查表
审 核 内 容
1
系统管理
审核项目
小计。
工廠地址:廠方電話﹕廠方陪稽﹕廠方傳真﹕稽核人員簽名﹕承辦﹕核准﹕ 審核﹕XX電子有限公司供应商現場評審表廠方代表﹕工廠名稱﹕供應產品﹕ 稽核編號﹕ 稽核日期﹕ 稽核人員﹕項次評分標準實際評分備注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有無建立不良限度樣品﹖限度樣品是否處于隨時能夠取出的狀態﹖項目針對各種產品是否有做品質履歷表﹖量測工具及試驗設備有無經過校驗﹖校驗是否有記錄﹖檢驗后是否有記錄與標示﹖記錄是否完整﹑真實﹖是否具備外觀﹑尺寸﹑功能﹑包裝之檢驗﹖針對電鍍類﹑五金類材料或成品是否有做相關的可靠性試驗﹖試驗結果是否有記錄﹖針對每日進料狀況有無進行統計﹖并制作日報﹑周報﹑月報的形式進行分析﹖IQC 各員是否能熟練使用各類檢測儀器﹖有無培訓記錄﹖各類儀器有無操作說明書﹖說明書上是否有規定量測的相關參數﹖針對庫存及重工后之產品是否有重檢﹖有無記錄﹖重檢不合格時有無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作業﹖IQC 人員是否定期對材料倉在先進先出及過期材料的管控﹑存放﹑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稽核﹖IQC 各員是否熟悉進料檢驗流程﹖檢驗判定標准﹖當供應商來料連續出現品質異常時﹐IQC 有無進行加嚴檢驗﹖當加嚴檢驗轉換成正常或減量檢驗時有無明確規定﹖程序文件上有界定嗎﹖IQC 人員對各類量測儀器是否有進行日常保養維護﹖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IQC )是否有明確的抽樣計划及進料檢驗流程并確實遵照作業?檢驗后之狀態區分是否書面規定并執行﹖XX電子有限公司供应商現場評審表是否有足夠的檢驗試驗設備﹖狀態是否良好﹖不良限度樣品是否有制樣人﹑制樣日期﹑不良現象的描述﹑判定結果﹑有效期限﹑核准人﹖公司各員是否熟悉品質目標﹖品質政策﹖是否有各材料之檢驗作業指導書﹖是否有檢驗判定標准作依據確實遵照執行﹖IQC 人員作業時是否持有相關產品的樣品承認書進行檢驗﹖文件版本是否為最新版﹖樣品承認書﹑工程圖面﹑ECN ﹑工程樣品是否及時歸檔并進行整理標示﹖是否能隨時調出各類文件﹖223233243253263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3項次評分備注有無充分利用統計技朮管控制程品質(如CPK ﹑X-R Chart )﹖當制程不良超標時有無進行處理與追跟﹖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FQC )項目是否有對產線作稽核動作﹖(包括人員﹑機器﹑材料﹑操作方法﹑環境﹑5S )稽核結果是否有記錄并要求產線提出改善對策﹖改善對策是否有效﹖是否有將測試工站測試機參數納入點檢項目﹖當產線中發生異常時是否有開CAR 通知相關單位處理﹖是否有跟追責任單位回復并結案﹖各產品有無制定QC 工程圖﹖針對成品包裝是否有做跌落﹑振動測試﹑以檢驗成品包裝能否有效保護產品﹖挑選及特采的材料上線使用時﹐是否有做特殊管制﹖是否有巡回檢查記錄表﹖是否有規定巡檢頻率﹖是否有按時檢查并記錄﹖巡檢之記錄是否有呈主管審核﹖針對測試工站是否有制作不良樣品及OK 樣品來檢驗測試機性能﹖是否有規定檢測頻率﹖IPQC 有無作業規范﹖是否有遵照執行﹖是否有對挑選上線后的材料使用狀況(不良數﹑不良率)作統計﹖是否有將此信息知會給IQC 部門﹖IPQC 對制程能力有無利用統計技朮作分析﹖(如柏拉圖﹑特性要因圖﹑管制圖﹑CPK)不良樣品是否有不良現象的描述﹑有效期﹑制樣﹑核准﹖是否有懸挂在顯目的地方﹖(如工站上方)是否有對制程的首件進行確認﹖首件內容是否具備尺寸﹑外觀﹑功能的檢測﹖是否有作相關的可靠性試驗﹖針對來料是否有免檢程序﹖文件上是否有明確規定﹖實際當中有無執行﹖是否有相關記錄﹖針對急料的部分﹐是否有明確的處理流程﹖文件上有界定嗎﹖有無相關的記錄﹖是否有對制程中各工站的不良品進行統計并分析﹖AQL 值是否依據公司的現狀來合理的制定﹖是否能夠起到管控品質的作用﹖是否有明確規定異常結案的具體方式﹖文件上是否有界定﹖實際中是否有遵照執行﹖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IPQC )進料時是否要求供應商提供《出貨檢驗報告》或《品質証明書》等其它測試檢驗報告﹖132333435363731323334353檢驗不合格的產品是否及時進行標示并隔離﹖是否有開立異常單并將信息知會到相關部門﹖每批出貨均是否有詳細的檢驗報告﹐報告內容是否具體詳實﹑符合客戶要求﹖每天的出貨狀況是否有匯總﹐并記錄保存﹖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OQC )有無文件化的最終檢驗及出貨檢驗程序﹖是否有檢驗規范及作業指導書﹖檢驗合格后的產品是否有標示﹖檢驗合格后的產品是否有標示﹖針對產線重工后之產品FQC 是否有進行重檢﹖有無標示﹖是否有記錄﹖重工是否有作業規范﹖實際中是否有遵照執行﹖針對成品包裝是否有做跌落﹑振動測試﹑以檢驗成品包裝能否有效保護產品﹖對成品是否有進行外觀﹑尺寸﹑功能﹑包裝檢驗﹖是否有記錄﹖是否有按檢驗判定標准執行﹖是否有相關產品的檢驗依據﹖(如﹕工程圖面﹑樣品承認書)版本是否正確﹖各種產品有無標准樣品﹖成品不合格時是否有明確標示并及時區分﹖是否有開立異常單并通知相關部門及PQC 作分析改善﹖評分標準﹕ 1. 無缺失得3分 輕缺失得2分 重缺失得1分 無系統得0分2. 得分率=實際得分/稽核項目總分*100% 得分率>70%為合格,得分率<70%為不合格。
11 2供水设施生产设施地面与排水天花板1.生产车间应依生产作业流程,有序而整齐的配置。
生产过程生产车间-或①表面涂层-或②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 -或③食品级不锈钢顶棚 墙壁与门窗1331 3 3包装车间查:洗手步骤及现场实施情况13•鞋底消毒设备(或换鞋设备)要求 ① 一般食品工厂要求员工进入生产、包装车间需换工作鞋② 即食性成品工厂制造车间入口必须有泡鞋池供清洗消毒鞋底;消毒剂需要定期更换,若使用氯化合物消毒剂,其有效游离余氯 浓度应经常保持在200ppm 以上;需保持干燥之作业场所则必须设置换鞋设施。
查:现场设施*14.在适当且方便之地点设独立男女分开更衣室。
生产车间入口 包装车间入口查:现场设施15.更衣室设施要求:储物柜、紫外线灯管或臭氧(各1分);保持清洁 查:现场设施*16.食品制造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非使用自来水者,应设置净水或消毒设备。
17.不与食品接触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之管路系 统与食品制造用水之管路系统,应以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1 之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18. 地下水源应与污染源(化粪池、废弃物堆置场等)保持15米以上之距离,以防污染。
2. 生产车间应有足够空间,安置设备、卫生作业或储存食品、物料 等。
(生产、包装、各1分)2杳:各功能作业区现场3. 地面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之材料铺设,如水磨石、树脂等。
4•地面应平坦光滑、不得有破损,有适当的排水斜度、不易积水,地面与墙面连接处,有适当弧度,不得存在卫生死角。
5. 现场的排水系统应有适当的过滤设施、止逆设施、防臭设施(防水弯、水封等)6•生产作业区现场屋顶应易清扫、可防止灰尘储积,减少结露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包装车间-或①表面涂层-或②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或③食品级不锈钢顶棚 7•天花板应保持干净,且没有破损;8. 蒸汽、水等配管不得设于食品暴露之直接上空,否则应有能防止尘埃及凝结水等掉落之装置或设施。
工廠地址:廠方電話﹕廠方陪稽﹕廠方傳真﹕稽核人員簽名﹕承辦﹕核准﹕ 審核﹕XX電子有限公司供应商現場評審表廠方代表﹕工廠名稱﹕供應產品﹕ 稽核編號﹕ 稽核日期﹕ 稽核人員﹕項次評分標準實際評分備注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有無建立不良限度樣品﹖限度樣品是否處于隨時能夠取出的狀態﹖項目針對各種產品是否有做品質履歷表﹖量測工具及試驗設備有無經過校驗﹖校驗是否有記錄﹖檢驗后是否有記錄與標示﹖記錄是否完整﹑真實﹖是否具備外觀﹑尺寸﹑功能﹑包裝之檢驗﹖針對電鍍類﹑五金類材料或成品是否有做相關的可靠性試驗﹖試驗結果是否有記錄﹖針對每日進料狀況有無進行統計﹖并制作日報﹑周報﹑月報的形式進行分析﹖IQC 各員是否能熟練使用各類檢測儀器﹖有無培訓記錄﹖各類儀器有無操作說明書﹖說明書上是否有規定量測的相關參數﹖針對庫存及重工后之產品是否有重檢﹖有無記錄﹖重檢不合格時有無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作業﹖IQC 人員是否定期對材料倉在先進先出及過期材料的管控﹑存放﹑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稽核﹖IQC 各員是否熟悉進料檢驗流程﹖檢驗判定標准﹖當供應商來料連續出現品質異常時﹐IQC 有無進行加嚴檢驗﹖當加嚴檢驗轉換成正常或減量檢驗時有無明確規定﹖程序文件上有界定嗎﹖IQC 人員對各類量測儀器是否有進行日常保養維護﹖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IQC )是否有明確的抽樣計划及進料檢驗流程并確實遵照作業?檢驗后之狀態區分是否書面規定并執行﹖XX電子有限公司供应商現場評審表是否有足夠的檢驗試驗設備﹖狀態是否良好﹖不良限度樣品是否有制樣人﹑制樣日期﹑不良現象的描述﹑判定結果﹑有效期限﹑核准人﹖公司各員是否熟悉品質目標﹖品質政策﹖是否有各材料之檢驗作業指導書﹖是否有檢驗判定標准作依據確實遵照執行﹖IQC 人員作業時是否持有相關產品的樣品承認書進行檢驗﹖文件版本是否為最新版﹖樣品承認書﹑工程圖面﹑ECN ﹑工程樣品是否及時歸檔并進行整理標示﹖是否能隨時調出各類文件﹖223233243253263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3項次評分備注有無充分利用統計技朮管控制程品質(如CPK ﹑X-R Chart )﹖當制程不良超標時有無進行處理與追跟﹖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FQC )項目是否有對產線作稽核動作﹖(包括人員﹑機器﹑材料﹑操作方法﹑環境﹑5S )稽核結果是否有記錄并要求產線提出改善對策﹖改善對策是否有效﹖是否有將測試工站測試機參數納入點檢項目﹖當產線中發生異常時是否有開CAR 通知相關單位處理﹖是否有跟追責任單位回復并結案﹖各產品有無制定QC 工程圖﹖針對成品包裝是否有做跌落﹑振動測試﹑以檢驗成品包裝能否有效保護產品﹖挑選及特采的材料上線使用時﹐是否有做特殊管制﹖是否有巡回檢查記錄表﹖是否有規定巡檢頻率﹖是否有按時檢查并記錄﹖巡檢之記錄是否有呈主管審核﹖針對測試工站是否有制作不良樣品及OK 樣品來檢驗測試機性能﹖是否有規定檢測頻率﹖IPQC 有無作業規范﹖是否有遵照執行﹖是否有對挑選上線后的材料使用狀況(不良數﹑不良率)作統計﹖是否有將此信息知會給IQC 部門﹖IPQC 對制程能力有無利用統計技朮作分析﹖(如柏拉圖﹑特性要因圖﹑管制圖﹑CPK)不良樣品是否有不良現象的描述﹑有效期﹑制樣﹑核准﹖是否有懸挂在顯目的地方﹖(如工站上方)是否有對制程的首件進行確認﹖首件內容是否具備尺寸﹑外觀﹑功能的檢測﹖是否有作相關的可靠性試驗﹖針對來料是否有免檢程序﹖文件上是否有明確規定﹖實際當中有無執行﹖是否有相關記錄﹖針對急料的部分﹐是否有明確的處理流程﹖文件上有界定嗎﹖有無相關的記錄﹖是否有對制程中各工站的不良品進行統計并分析﹖AQL 值是否依據公司的現狀來合理的制定﹖是否能夠起到管控品質的作用﹖是否有明確規定異常結案的具體方式﹖文件上是否有界定﹖實際中是否有遵照執行﹖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IPQC )進料時是否要求供應商提供《出貨檢驗報告》或《品質証明書》等其它測試檢驗報告﹖132333435363731323334353檢驗不合格的產品是否及時進行標示并隔離﹖是否有開立異常單并將信息知會到相關部門﹖每批出貨均是否有詳細的檢驗報告﹐報告內容是否具體詳實﹑符合客戶要求﹖每天的出貨狀況是否有匯總﹐并記錄保存﹖被稽核部門﹕品質管理 ( OQC )有無文件化的最終檢驗及出貨檢驗程序﹖是否有檢驗規范及作業指導書﹖檢驗合格后的產品是否有標示﹖檢驗合格后的產品是否有標示﹖針對產線重工后之產品FQC 是否有進行重檢﹖有無標示﹖是否有記錄﹖重工是否有作業規范﹖實際中是否有遵照執行﹖針對成品包裝是否有做跌落﹑振動測試﹑以檢驗成品包裝能否有效保護產品﹖對成品是否有進行外觀﹑尺寸﹑功能﹑包裝檢驗﹖是否有記錄﹖是否有按檢驗判定標准執行﹖是否有相關產品的檢驗依據﹖(如﹕工程圖面﹑樣品承認書)版本是否正確﹖各種產品有無標准樣品﹖成品不合格時是否有明確標示并及時區分﹖是否有開立異常單并通知相關部門及PQC 作分析改善﹖評分標準﹕ 1. 無缺失得3分 輕缺失得2分 重缺失得1分 無系統得0分2. 得分率=實際得分/稽核項目總分*100% 得分率>70%為合格,得分率<70%為不合格。
编号:QR1106
版本号:V1.0
供应商现场评审表
供应商名称
评审日期
地址:
评审项目/配分评审结果分数质量体系认证(5分)
质量管理部门的设置(5分)
生产设备(5分)
工装/模具(5分)
检测设备/计量器具(5分)
图纸、技术文件是否具备(5分)
生产现场是否有作业指导书(5分)
进货检验(10分)
工序质量控制(5分)
成品检验(10分)
不合格品控制(10分)
技术文件的控制(5分)
产品开发(5分)
生产现场管理(5分)
培训(5分)
供应商管理(5分)
纠正和/防措施/质量改进(5分)
合计/100分
评审结论:□评审合格□评审不合格□改进后再评审
采购负责人:
评审小组人员签名:
批准:□评审合格□评审不合格□改进后再评审
主管领导: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