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人类与文学永恒的主题 之 唯美的爱情与残酷的现实之间共5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55
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比较分析爱情是一个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文学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承载着无数关于爱情的故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对爱情的诠释和描绘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一、爱情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中外文学,爱情的起源都与人类的封建社会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例如西方文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的是一对年轻情侣,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与分歧,但最终以双双牺牲告终。
而中国文学中的《红楼梦》,则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下的宫廷爱情。
然而,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描绘方式略有差异。
中西方文学通常对于爱情有不同的期许。
在中西方文学中,爱情是一个人生完整性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文学作品更注重家庭、亲情以及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学则更强调个人的追求和情感自由。
二、爱情的表达形式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学通常更加开放和直接,情感表达也更自由。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情诗,透过唯美的文字形容描绘爱情的美好和激情。
而中国文学则更偏向隐晦和含蓄,以意境丰富的诗歌和细腻的叙事手法,表达出爱情的深邃和复杂。
此外,中外文学也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文学较多地以男女主人公个体情感为切入点,强调个人的情感追寻和自我表达。
而中国文学则更注重爱情的群体性和团体荣誉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复杂情感纠缠和人物群像描写,凸显了封建社会下的爱情关系的复杂性。
三、爱情观的差异和共同点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点。
差异体现在对于爱情的定义、期许和表达方式上。
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爱情的诠释和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中外文学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反思存在共同点。
爱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中文学还是西方文学,都有追求真爱、执着忠诚等共通的主题。
从现代角度看,中外文学中的爱情观也在相互融合和影响。
爱情文学的各种表现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复杂而深刻的体验之一,它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无尽的可能性。
在不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爱情文学以多样的形式进行表达,探讨人类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现代爱情文学的表现,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与散文等多种体裁,同时关注其主题和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爱情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在描绘爱情时展现了丰富且细腻的情感。
古代诗词常常运用对仗和意象,表达恋人的相思之苦和忠贞不渝。
例如,李白在其《月下独酌》中,通过月亮寄托孤独与思念,把爱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
此外,古典园林之美与爱情情感的结合,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得到了体现,如“君约千年”表明了对恋人永恒承诺的向往。
进入到现代,爱情诗的发展多了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海子、顾城等现代诗人在文字中常常透过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来传达爱意。
他们往往侧重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与自我反省,以更直接、个性的方式展现现代人的爱情观。
比如,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传达的是一种静谧而坚定的爱情,呼唤人们感受当下。
小说中的爱情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为描绘爱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当代小说,都常常围绕着爱情这一中心主题展开。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刻画了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复杂而富有层次感的情感演变,探讨了阶级差异对恋爱关系的影响。
这种以婚姻为实质目的的爱情观,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人选择的影响。
与此同时,当代作家如村上春树也通过奇幻寓言式叙述探讨了现代人对于爱的渴望与孤独。
「挪威的森林」将主人公对过去278段情感经历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其悲喜交加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在面对情感时遇到的困惑。
在这样的作品中,爱情不仅是浪漫,它还包含了成长与遗失,也是一条探索自我生命的重要路径。
戏剧中的爱恋戏剧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使得爱情故事更加生动。
莎士比亚是戏剧领域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描绘了一段因家族恩怨而不得不面临绝境的恋情。
福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0月第5期爱1青与人性的复调交响——啵莫泊桑《爱情》的主题呈现李蓉(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福建福州350012)[摘要]国内的文学批评对莫泊桑作品的研究历时已久,成果不少,然而范围较窄,这篇《爱情》鲜被提及。
《爱情》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
爱情与人性的双重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
小说通过讲述的视点、意象的象征、结构的安排、气氛的烘托诗意地呈现了小说的双重主题。
[关键词]莫泊桑;爱情;意象;复调主题;主题呈现;文学批评;小说鉴赏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08)10—0096—004莫泊桑(G uy de M aupassant.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56篇中短篇小说,文学成就斐然。
他的长篇小说精彩,而他更以短篇小说见长,他与欧亨利、契科夫并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提到莫泊桑就不由得想起他的短篇小说集,如其中的《项链》和《羊脂球》都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里面的情节、人物乃至文章的主题都为大众耳熟能详,有关于这两篇文章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对莫泊桑写作手法的评论也屡见不鲜。
除了这个短篇小说集所介绍的短篇之外,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说也同样精彩,然而却未曾引起国内文学批评的太多关注。
何以有这样的状况?分析起来,与国内过去多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传统不无瓜葛,这个角度偏好那些能置于社会或阶级这一框架下进行批评的素材,而之后对这一传统进行反拨的文学批评又集中于对这些旧素材的重新解读,似乎还未顾及其它。
对于这样一个高质又多产的文学大师,目前相关的批评就所涉及的篇目而言实在是少而又少。
文学实证批评是理论批评的基础,在这样贫瘠的作品批评基础之上对莫泊桑作品的理论研究正如管中窥豹,以点度面,未免有偏狭之嫌。
莫泊桑这篇题为《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就是一篇“同样精彩”的小说,也是国内文学批评鲜有提及的一篇小说。
爱情文学中的爱情观与情感表达引言爱情文学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各个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作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表达他们对爱情的看法和对情感的诠释。
本文将探讨爱情文学中不同的爱情观和情感表达,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不同的爱情观浪漫主义爱情观浪漫主义是19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个艺术运动,也对当时的爱情观有着深远影响。
浪漫主义强调热烈、激 passionate]) 强烈、个人而不受约束的爱。
这种观点在经典小说如《咏史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所体现。
现实主义爱情观相比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更注重真正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困境。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刻画普通人之间淡然而真实 true]), 普通)平凡而复杂)的展示出苦涩、挫折和牺牲。
性别角色爱情观在过去的爱情文学中,性别角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男女之间的权力和期望差异常常成为故事情节的核心。
通过分析作品如《简爱》和《傲慢与偏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性别、社会地位和自由选择权的思考。
情感表达描述性描写许多爱情文学作品以细腻而生动的描述来表达情感。
通过精确的形容词、细致入微[内容 coaches]) 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读者能够更好地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对话和对白对话是另一种有效地表达情感的手段。
透过人物间的交流,他们真实的想法、希望和痛苦都能得以展示出来。
例如,《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之间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对话,揭示了复杂却真实的情感关系。
符号象征意义符号在爱情文学中经常被用于传递深层次含义。
船 sail]) 可能代表着自由和追求,花朵 flower]) 可能象征着爱情之美与脆弱。
对符号的应用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元,引起了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结论通过分析不同的爱情观和情感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爱情文学的多样性与魅力。
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将个人的感受与普遍共通性相结合,爱情文学在激发人类情感并促进思考方面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爱情主题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以多种方式呈现于各类文学作品中。
在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中,爱情主题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理解、探讨人性的深度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不同文学形式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
一、小说中的爱情主题小说作为较为宽广的文学形式,包含了各种情感主题,其中爱情主题是最常见和深入的。
许多经典小说如《傲慢与偏见》、《红与黑》等都以爱情为核心,通过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冲突展示了人性的盲目与执着。
小说往往通过描绘爱情故事中的恩爱、痴情、欺骗、背叛等情感元素,传递出生动的情感冲突和人性的多样性。
二、诗歌中的爱情主题诗歌常以抒情的方式表达心灵的感受,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诗歌作品中都能找到丰富的爱情主题。
古典诗歌中尤其以宋词最为脍炙人口,诸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经典作品,描述了深情和相思之苦。
而现代诗歌中,则更加多样化,有些描写了痴情的爱情,如余光中的《论爱情》;有些描绘了痛苦的爱情,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有些表现了自由的爱情,如舒婷的《你们》。
诗歌以其简洁、抒情的形式,将爱情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戏剧中的爱情主题戏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通常以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展示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爱情主题在戏剧中可以呈现出更加饱满的情感和跌宕起伏的故事。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常以爱情为线索,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展示了爱情中的痴情与悲剧。
近代戏剧中也有不少关于爱情的影视剧作品,如中国的京剧《牡丹亭》、日本的木兰剧《忠臣蔵》,它们通过对爱情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欢离合。
四、散文中的爱情主题散文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也常以爱情为素材,以叙述性和记叙性的语言风格塑造爱情形象。
近代散文作品中,鲁迅的《伤逝》、余秋雨的《光阴的故事》等,都以对爱情的思考和反思为主题,通过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叙述,将爱情主题展现得深入人心。
法国小说中的爱情文化法国是著名的爱情之都,而法国文学也以描写爱情而知名于世。
法国小说中涉及的爱情文化,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反映出了法国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法国小说中的爱情文化,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1. 法国小说中的浪漫主义爱情法国文学在19世纪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爱情被高度理性化和美学化。
浪漫主义爱情强调爱情的热情、豁达和理想主义。
这种爱情在法国小说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乔治·桑的《卡门》等作品,均以浪漫主义爱情为主题。
这些小说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爱情,包括不受社会阶层、年龄和外貌等限制的纯净爱情,以及由于人性的复杂性而产生的浪漫主义爱情。
浪漫主义爱情的特点是情感的激情和理性的推动。
小说中的人物不会因为现实问题而放弃爱情,而是坚定地追求爱情。
同时,这种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特点,如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等。
2. 法国小说中的逃避文化逃避是法国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这与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些特点有关。
法国文化长期以来以追求自由和浪漫自由为特点,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法国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现象。
这些都促使了法国文学中的逃避主题的出现。
爱情作为逃避主题的一部分,也在法国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描写。
例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描写了人物对于过去的回忆,沉思和逃避现实的情感,这些情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逃避行为的中心是向内寻找,通过自我反思和反省来摆脱现实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爱情被描绘为一种纯净的、与现实无关的感情。
这种纯真爱情的理想化,反映了法国文学中强烈的逃避文化。
3. 法国小说中的女性主义爱情在法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意识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
法国女作家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佼佼者。
这种女性主义意识在法国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女性主义爱情的特点是强调女性主体地位和平等。
中国爱情小说何满子导言爱情与爱情小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同性恋与精神恋爱——爱情小说是社会爱情观念和行为的艺术解释第一章——中国小说前史时期的爱情故事——小说前史这一概念的涵义——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小说概念——西方叙事文学的渊源和中国上古神话之寥落——古代中国叙事文学艺术经验的积累——唐代始有叙事文学最高形式的小说二中国的文化格局和男女关系格局——儒家礼教是宗法社会男女关系的轨范——婚姻吞没了爱情——丘比特之箭与月下老人的赤绳——伦常义务为“污秽的”性行为遮羞——以广行子闹的名义纵欲——这种男女关系格局下的爱情文学三帝王后妃的悲欢和宫廷艳史——宫廷艳史的广传——汉武帝陈皇后故事——汉武帝李夫人故事——王昭君故事——赵飞燕姊妹故事——甄后故事——《宫人草》四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下层社会爱情被剥夺——朴父故事——望夫石——韩凭故事——《羽林郎》和《艳歌罗敷行》——绿珠故事和翔风故事——《孔雀东南飞》——邓元义妻故事——宗法制下失去夫妻名分也剥夺了亲子之爱五对人间罕有的爱情的艳羡和歌赞——爱情因稀有而获得珍视——秦弄玉故事一西施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韩寿偷香故事——荀派故事——买粉儿故事六无情世界的幻想的有情补偿——爱情饥渴寄情于幻想——神人恋爱型——人鬼恋爱型——梦魂相恋型——情人复活型——人与异物相恋型——对好色者的嘲谑七唐前爱情故事对后世爱情小说的影响——文化发展的遗传学规律——唐以后小说灵感的泉源——题材类型的继承性——文学记忆的接受效应——文体和表现方法第二章——唐代的爱情小说——唐人小说和唐人的爱情小说——唐代产生小说的根据与条件——爱情小说是唐人小说的大宗和主流——爱情小说密接现实——超人间爱情小说中现实关系的浓郁投影——作家对女性的尊重和肯定——爱情小说对社会的抨击和抗议——历史的和美学的成就二中国开创性的爱情小说杰作——《游仙窟》——中国第一篇爱情小说——《游仙窟》情节梗概——张族的“酒神性格”——士大夫游冶生活的写真及其社会意义——色情描写——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风习——表现方法三突破中国传统格局的爱情一《任氏传》《任氏传》情节梗概——三角恋爱模式——克制了肉欲的精神恋爱——女主角的人格力量和小说的美学价值四爱情中的男子负心型一《霍小玉传》和《鸳鸯传》——负心型小说的开山——《霍小玉传》情节梗概——社会性悲剧和霍小玉的悲剧中的悲剧——《鸳鸯传》作者元稹的人格——女子纯真爱情被糟蹋的深刻悲剧意义五乱世男女和风尘知己——《柳氏传》和《柳毅传》——二柳故事的异同——《柳氏传》情节梗概——中国女性的命运——忠于爱情的美好情操的肯定——《柳毅传》情节梗概——作为人生取向和爱情取向标准的道德观——二柳故事的真价值六娼妓和爱情——中国娼妓爱情小说特多的原因——《李娃传》情节梗概——唐代妓院风习带有爱情色彩——门阀制度下男女关系的悲喜剧七唐代爱情小说在后世的命运——唐代其他爱情小说名著——唐代爱情小说对后代爱情文学和爱情生活的影响——后代改编唐人小说的劣化趋势——多数爱情小说格调降低的原因第三章——唐以后爱情主题的短篇小说——文人小说与市民小说——文人小说的衰落和市民小说的兴起——创作主体的差别——创作动机和目的的不同——观点、感情态度以及审美趣味的差异——文体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市民短篇小说的几个特征二对统治者扼杀人性的嘲弄和不义者弃信背义的谴责——一个宫嫔的偷情案——《勘靴儿》情节梗概——性饥渴使皇帝戴上绿头巾——道学家丑态的揭露——超过了负心型小说的对背约者的谴责——《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情节梗概——女人守节问题三美满姻缘的祝福——愿有情人都成眷属——美满结合的标准——《钱秀才错占凤凰传》情节梗概——两篇交换婚配的小说——小说中竟用装扮异性的情节的契机——郎才女貌战胜门当户对四生死恋——爱情悲剧的承担者多数是女性——悲剧诉之于超人间现象——《碾玉观音》情节梗概——爱情超越生命——性格悲剧——像蛇一样缠住对象的生死以之的爱情五市民的婚外恋——市民小说中婚外恋的对象的转移——商人婚外恋频繁的社会原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情节梗概——性爱调动了心灵因素——市民的道德观六妓女的爱情——作家投给妓女以同情——以一个喜剧和一个悲剧为例——《卖油郎独占花魁》情节梗概——女主角的人性回归——《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节梗概——爱情和人生之梦的破灭——污池中挺生的爱情之花的可贵七禁欲主义的破产——言情小说和色情小说——色情小说是禁欲主义的反拨——僧道女尼之作为色情小说对象——寺院丑史的三种类型——两个红莲的故事——禁欲主义的破产八两位短篇小说最后的大师的爱情小说——结合文人小说和市民小说的蒲松龄——《阿绣》情节梗概——爱情小说的象征意义和哲理化——李渔的爱情小说——《合影楼》情节梗概——寓言式的浅表象征——李渔的成就及其限度第四章——从《金瓶梅》到《红楼梦》——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的上源——由讲史发展而成的长篇小说——历史小说的时空跨度对人物刻画的限制——爱情小说必须缩短焦距——人情小说之出现二《金瓶梅》的性描写——《金瓶梅》是时代苦闷的宣泄——产生小说的社会机制——社会批判说——将丑引入美学世界说——性描写审美价值三条件——小说与人物的感情取向吻合——爱情小说的反义参照系三《金瓶梅》提供的求偶标准——男女关系的生理条件——《金瓶梅》中男人和女人的性心理——女人的修饰突出性感——丑化为美的契机——文化上的新动向四才子佳人小说——《金瓶梅》激起的三种小说现象——才子佳人小说的要旨——小说模式——小文人的幻想补偿——作者的软弱性——作者、读者间审美情趣的不良反馈——文体和文风五《红楼梦》的爱情和美学机制——《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扬弃了《风月宝鉴》——《红楼梦》中的爱情现象——曹雪芹美学思想之升腾六《红楼梦》的爱情观——现代化的爱情观——志趣契合是爱情的基础——诉之于心灵的爱情——平等人格的爱情——时代不能容许的悲剧爱情——爱情与肉欲的对立——爱情体验与心理刻画七《红楼梦》旋风及其遗泽——后来爱情小说灵感的渊藪——《红楼梦》的人类文化学性质——大批续书的文化反动作用——爱情视野的开拓和言情小说方向的确立——爱情小说的范本——《红楼梦》与中国人的爱情生活第五章——《红楼梦》以后的爱情小说——退潮期的中国小说——《红楼梦》宣告老调子已经唱完——开拓小说新的误区——不再有严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可怜的时代——对伦常礼教的小小反叛——和才子佳人小说的比较二长久被冷落的一颗明珠——一本自传体的纪实小说——《浮生六记》和《红楼梦》命运的偶合——婚后爱情的标本——《浮生六记》梗概——中下层男女的普遍悲剧——《浮生六记》在小说艺术上的两大贡献三中国式的同性恋——中国历史上的同性恋现象——《品花宝鉴》的尝试——小说评价同性爱的标准——肯定同性恋双方的心灵契合——作者未曾理解的意义——同性恋的心理机制——中国式同性恋是男子婚外恋的畸形补充四摹拟淑女的妓女爱情——妓院中去求风尘知己——末世才人的虚弱心声——《花月痕》的色空观——将妓女化妆成为佳人——《青楼梦》的作者心态——人物性格和环境之改造——剿袭《红楼梦》的痕迹——礼教牢笼下的孱弱心态五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的合流——《海上花列传》的文心——妓女的职业意识和爱情意识——常态中的变态——妓院中的爱情体验——狭邪小说至此而斩——《海上花》的叙述结构——以方言入小说六传统爱情小说的余波——传统爱情时代的结束——旧小说余脉的绵延趋向——新型小说和旧小说余脉的基本区别——这一余脉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徐枕亚的哀情小说《玉梨魂》——张恨水的小说——西风派——鸳鸯蝴蝶派和西凤派的结合——张爱玲是两派结合的艺术巅峰余论现当代爱情小说概述——新个小说与西方小说——现当代爱情小说继承了古代爱怕小说的优秀传统——《伤逝》——觉醒后的苦恼与彷徨——爱情故事引入社会斗争——《饥饿的郭素娥》——禁锢之后的苏醒——《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国古今爱情小说的代表作品系列。
爱情和文学的作文爱情和文学的作文(通用1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爱情和文学的作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情和文学的作文篇1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爱情则是文学不变的主题。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爱情和文学,都会保持着一种不变的联系穿梭于时空之间。
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永远是最动人的乐章,女人是爱情中最让人思绪飘逸的芳香,男人是爱情中酿造醇香的酒坛,男人与女人的故事不知道产生了多少千古绝唱和秀美鸿篇。
千百年来这沁人心脾的美酒一直同文学纠缠在一起。
爱情和文学是要用心去经营的。
没有用心的爱情就象风雨中飘摇的茅舍,经不住洗礼,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大难临头各自飞”;文学也需要经营,它需要不断的斟酌、推敲;需要“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的提炼和浓缩;需要对生活特有的感悟和敏锐的意识。
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必然要经过一番内心的良苦思量,而文学中的爱情一定是用心经营后的修来正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普赛克是一位伟大国王膝下三女儿中的小妹妹.她外表和心灵美丽无双,人们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地来敬仰她的美丽.这一切使得美神维纳斯心生妒忌,因为世人忽视了她的美丽甚至忘记了她的存在.于是维纳斯心生一计,她让儿子爱神丘比特设法把普赛克嫁给世界上最丑恶凶残的野兽.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可以让任何人跟他为他们选择的对象堕入情网,计策本来是万无一失的.但维纳斯忽视了一个细节,一个爱情故事中最致命的细节.当丘比特见到普赛克时,他自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她.他不仅没有把普赛克嫁给毒蛇,反而把她秘密带到了自己居住的辉煌宫殿,并娶了她为妻,只是不允许她看见自己的容貌。
但是此举遭到了维纳斯的阻拦和破坏。
因此维纳斯交给普赛克一件又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从凶狠的绵羊身上剪取金色的羊毛,从死亡之河中汲取黑水.每一次维纳斯都自信普赛克根本无法完成,但普赛克每次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完成了任务.经过重重的磨难,丘比特和普赛克终于正式成婚.甚至维纳斯也很高兴.一来他儿子有了一个般配的妻子,更重要的是普赛克居住在天堂而不再生活于人间,世界上的人们便不会再为普赛克的美丽所吸引,而会继续崇拜美神维纳斯。
文学与现代爱情观“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带给我们一段跨越前世今生的求爱、等爱、示爱、失爱的悲欢历程。
寂寞年华,落不尽的相思。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这就是爱情,无奈我却一生为它追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体验,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一语点破爱情真谛,世间多少痴男怨女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击鼓》道出了一位出征异国久戍不归的战士对妻子的怀念。
再有“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更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提升至极。
古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让我们的心灵在一篇篇文学作品中感动,缠绵!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缠绵悱恻,让我们一往情深,在里面我们唱咏“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然而,当今现实的复杂纠缠,让我们不得重新思考,在权势与金钱的诱惑下,我们该如何取舍呢?对于我们这些现代社会里的人,我们的爱情将“情何以堪”?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陆游与唐婉两个情意相投,但陆游母亲以死相逼,迫使陆游休了唐婉娶了他人。
陆游偶然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内心无限悲伤。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当唐婉见了陆游写的题词后,遂念世情薄,人情恶,我又奈何呢!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道不尽的哀怨情怀,曾经沧海难为水,两个对爱情的忠贞执著显露无遗,并不会有了新欢忘了旧爱。
追亿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让曾经真正相爱过的人备受煎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当今世界恐怕是稀物了吧!在如今的“爱情快餐”文化中,换女友如换衣,一纸离婚定。
这该说是人类情感的所谓的“进步”还是“倒退”呢?生命渴望新鲜事物,现在婚外恋情普遍。
现代人是一群躁动而现实的人,多数人的婚外情只不过是婚姻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他们喜新厌旧的态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已是两种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