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十章 矩阵位移法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178
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的异同引言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是结构力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计算结构的变形和应力。
它们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优化各种结构。
本文将介绍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矩阵位移法矩阵位移法是一种基于刚体平衡原理和弹性力学理论的结构分析方法。
它通过建立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的关系方程组,求解未知节点位移,从而得到结构的变形、应力等参数。
原理矩阵位移法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 1. 刚体平衡原理:结构在平衡状态下,任何一个节点受力的合力为零。
2. 弹性力学原理:结构内部材料满足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计算步骤矩阵位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单元刚度矩阵:根据单元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通过积分或近似方法计算出单元的刚度矩阵。
2. 组装整体刚度矩阵:将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按照节点自由度的顺序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
3. 施加边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些节点的位移或受力边界条件。
4. 求解位移向量:根据结构的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建立节点位移与载荷之间的关系方程组,并求解未知节点位移。
5. 计算应力和变形:根据已知位移和单元刚度矩阵,计算结构中各个点的应力和变形。
优点矩阵位移法具有以下优点: 1. 精确性高:通过建立精确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关系方程组,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
2.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包括梁、板、壳等。
3. 可扩展性强:可以通过增加单元数量或自由度来提高计算精度。
位移法位移法是一种基于虚位移原理的结构分析方法。
它通过假设结构发生微小位移,建立虚位移与内力的关系,从而求解结构的变形和应力。
原理位移法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 1. 虚位移原理:假设结构发生微小位移,使得结构内部势能函数最小。
2. 弹性力学原理:结构内部材料满足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计算步骤位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虚位移场:根据虚位移原理,建立虚位移场,并将其表示为一组未知系数乘以已知基函数的形式。
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的异同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是结构力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们在分析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尽管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先来看一下它们的相似之处。
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都是基于结构的刚度矩阵进行计算的。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的位移、应力和力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位移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它通过将结构离散为若干个小单元来估计结构的总体响应。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
但是,位移法忽略了结构的局部效应,这可能导致一些误差。
同时,位移法在处理非线性材料和复杂结构时也会遇到困难。
相比之下,矩阵位移法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它使用结构的刚度矩阵来计算结构的响应。
矩阵位移法能够准确地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局部效应,并且在处理非线性材料和复杂结构时也更为灵活。
然而,矩阵位移法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我们只是对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或设计,位移法可能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但是,如果我们需要更精确的计算和分析,或者处理复杂的结构和非线性材料,那么矩阵位移法就是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结果。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计算过程中需要正确地确定结构的边界条件和荷载情况。
其次,应谨慎选择材料的性质和参数,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验证,以确认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总之,矩阵位移法和位移法都是结构力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各自的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工程实践和经验进行判断。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应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设计结构。
第十章矩阵位移法§10-1 概述前面介绍的内力或位移的求解方法:力法、位移法,以及静定结构的一些求解方法(结点法、取隔离体的方法)理论上对未知量的数量没有限制,但若未知量较多,工作量太大,而实际当中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且多为超静定结构,所以这些方法不适合求解这些复杂的问题。
本章所介绍的矩阵位移法就是利用计算机解决结构内力和位移分析(称为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理论基础。
·利用计算机解决结构内力和位移分析的优点:1、计算机处理问题速度快,而且计算准确;2、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利用计算机解决结构内力和位移分析的缺点:1、只能进行数值计算,无法进行公式推导。
2、部分问题不易处理,例如:·矩阵位移法的思路:先进行单元(这里指单个杆件)分析,再进行整体分析,具体过程如下:§10-2 单元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将杆件端点(结点)的力和位移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矩阵,类似于弹簧刚度kxF 。
一、基本符号考虑一个等直杆,编号为○e,杆两端的结点编号为j i,(i可以大于j,也可以小于j),并建立局部坐标系(x轴沿杆件的轴线,,从x到y逆时针转90o,某量值上方的“-”表示局部坐标系下的量)如图:例如:123414变形前以及变形后的杆件如图:u F Nje M e图中各符号的含义: 变形前:直杆j i , 变形后:弯曲杆'',j i杆端轴向力:eNj e Ni F F ,(沿x 为正,而不是拉为正、压为负) 杆端横向力:e Sje Si F F ,(沿y 为正)杆端弯矩:e je i M M ,(逆时针为正,注意:有些教材规定顺时针为正) 杆端沿轴向位移:ej e i u u ,(沿x 为正) 杆端沿横向位移:e je i v v ,(沿y 为正) 杆端转角:ej ei ϕϕ,(逆时针为正)二、杆端力和杆端位移间的关系(思路:单个位移分别考虑,然后再综合) 1.1=ei u 引起的杆端力j (j ’)ll2.1=ej u 引起的杆端力j i j ’(i ’)ll3.1=ei v 引起的杆端力vi e 6EI 26EI l 24.1=ej v 引起的杆端力6EI 26EI l 2e=15. 1=eiϕ引起的杆端力4EIl2EI lφ6. 1=ejϕ引起的杆端力六个杆端位移同时存在时,根据叠加原理有,e j e j e i e i e j e je j e i e i e Sj e je i e Nj e je j e i e i e i e je j e i e i e Si eje i eNi lEI v l EI l EI v l EI M l EI v l EI l EI v l EI F u l EA u l EA F l EI v l EI l EI v l EI M l EI v l EI l EI v l EI F u l EA u l EA F ϕϕϕϕϕϕϕϕ46266126122646612612222323222323+-+=-+--=+-=+-+=+-+=-=写成矩阵形式,⎥⎥⎥⎥⎥⎥⎥⎥⎥⎥⎥⎥⎥⎦⎤⎢⎢⎢⎢⎢⎢⎢⎢⎢⎢⎢⎢⎢⎣⎡--------=eje je j eiei ei e je Sje Nje ie Sie Niv u vu l EI l EI l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 EA lEAl EI l EI l EI l EI l EI lEI l EIl EI l EA lEAM F F M F F ϕϕ460260612061200000260460612061200000222323222323——称为单元的刚度方程 虚线的作用:1)将两个结点的内力量、位移量分开;2)未被虚线分开的量在总体坐标系中也是相邻的,每一小块(称为子块)作为一个完整(整体)小矩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