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学语文课后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54.32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千古风骚1.(单选题) 《诗经·采薇》是一首()A、征战诗B、思妇诗C、送别诗D、爱情诗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单选题)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为西汉时期的学者________所编。
()A、屈原B、宋玉C、向D、司马迁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单选题) 诗经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A.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B.层层递进C.首尾呼应 D.赋、比、兴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单选题) 屈原作品中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是()A、《九歌》B、《天问》C、《九章》D、《离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多选题)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A.风 B. 比 C. 雅D.赋E.兴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E问题解析:6.(判断题) 诗经又叫“诗三百”,它共收有西周中叶到东周的300首歌谣。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错问题解析:7.(判断题)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第一位有稽可考的诗人。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错问题解析:...第二章诸子华章1.(单选题) 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A、《论语》B、《庄子》C、《孟子》D、《老子》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单选题) 《大学》最早来源于()。
A、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B、《礼记》C、程颢、程颐的整理D、《论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单选题) 下列著作中,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幽默机智,妙趣横生;辞藻瑰丽,富有诗意的是()A、《论语》B、《庄子》C、《孟子》D、《老子》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多选题) “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2. 作文单项选择题1.《论语》的基本文体是( )。
A.对话体韵文B.论述体散文C.叙事体韵文D.语录体散文正确答案:D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的考查。
语录体散文: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对话体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种体式,常以对话为结篇方式,展开论述。
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容易给读者一种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者的教诲的感觉,生动而形象。
它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孟子》是典型的对话体散文集,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从而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论述体散文:以论述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散文,如《文心雕龙》。
叙事体散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散文,如《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 )。
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生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正确答案:B解析:理解类试题,属于文章内容及结构知识的考查。
整首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先后来安排的。
以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可怜楼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雾)作为全诗展开的线索。
3.白居易《长恨歌》的体裁属于( )。
A.七言律诗B.七言歌行C.七言排律D.七言绝句正确答案:B解析:理解类试题,属于诗歌体裁分类知识的考查。
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燕昭王求士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什么?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古服道致士之法”指什么?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文中郭隗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有何寓意?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主用?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有二: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试分析“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段话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卑身厚币”-----“币”:帛一类的丝织品,指礼物。
“厚币”:丰厚的礼物。
这里指拿出丰厚的礼物。
2.“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之”:以之为师。
3.“隗且见事”------“见”:被。
4.“诎指而事之”------“诎指”:通“屈旨”。
卑躬屈节,委屈自己。
5.“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事”:买。
6.“不能期年”----- 不到一年。
“期年”:一周年。
管晏列传一、《管晏列传》所写的管仲和晏婴,在时间上相去百余年。
管仲生活豪奢,晏婴则十分简朴,两人并不相近,司马迁却用合传的形式写他们。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语文课是大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很多同学在课后习题上遇到了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课后习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通过阅读文章来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的例子: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的批判。
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1. 文人雅士常常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答案: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2. 诗词在古代文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答案: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二、作文作文是语文课后习题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完成一篇短文。
下面是一个作文题及答案的例子:请你以“我的大学生活”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我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在大学里,我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首先,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自由。
在高中时,我们的生活被学业和家庭琐事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大学里,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其次,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机会。
在大学里,我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经验。
这些机会让我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生活让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在大学里,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支持和鼓励。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2017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真题(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秋水》(节选)语句中,被用作例证而非比喻的是 ( )A 礨空之在大泽B 中国之在海内C 梯米之在大仓D 毫末之在于马体答案:B解析:在《秋水》中,为了阐发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庄子连续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等事物,同时又列举了"礨空之在大泽""梯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等事物。
但对论点来说,前者是事例,用的是例证法;后者是比喻,用的是类比法。
2. 下列《论毅力》提及的正反对举中,既在"人生历程"中,又出现于"譬诸操舟"中的是 ( )A 顺与逆B 成与败C 强与弱D 幸与蹇答案:A解析:作者在对人生历程的论说中,提出人生的顺境与逆境是交替呈现的("盖人生历程……相间以迭乘")。
在以操舟作比时,又提出行船也是根据风向的转变而或逆或顺("譬诸操舟……常相参伍")。
因此A项正确。
3. 《吃饭》提及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早已明白""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的是 ( )A 伊尹B 老子C 孔子D 孟子答案:C4.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不复歌"的根本原因是 ( )A 出有车B 孟尝君左右的厌恶C 食有鱼D 满意孟尝君的宽容答案:D解析:《冯谖客孟尝君》中,在孟尝君分别满足了冯谖"食有鱼""出有车"的要求后,冯谖依旧弹铗而歌,A、C选项不正确。
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真正目的是试探孟尝君的为人是否值得自己效力,当他了解了孟尝君的礼贤下士与待人宽容后,便不再试探。
2017年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5. 填空题7. 文学作品赏析9. 词语解释10. 理解分析单项选择题1.以四言为主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是( )A.《楚辞》B.《乐府诗集》C.《玉台新咏》D.《诗经》正确答案:D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表现形式上以四言为主。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 )A.《国殇》B.《离骚》C.《古诗十九首》D.《弹歌》正确答案:B解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3.杜甫的《兵车行》属于( )A.沿袭乐府旧题B.自创乐府新题C.借用李白旧题D.沿用高适旧题正确答案:B解析:杜甫诗在艺术上卓有建树,他各体皆长。
《兵车行》是一首乐府诗,题目是诗人自拟的。
4.“非攻”思想来自于战国时期的(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解析:墨家是战国时期的哲学派别,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5.《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 )A.王灿B.孔融C.杨修D.曹操正确答案:D6.下面属于皇帝下令编修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B.《汉书》C.《论语》D.《法言》正确答案:B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个散文家是( )A.韩愈、孟郊B.孟郊、韩湘C.韩愈、柳宗元D.柳宗元、韩湘正确答案:C8.中唐古文运动主要反对( )A.先秦的古文B.两汉的古文C.唐代古文D.六朝的骈文正确答案:D9.诗歌风格属于豪迈奔放飘逸自然的诗人是( )A.白居易B.杜甫C.杨炯D.李白正确答案:D解析: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10.“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出自( )A.周邦彦之手B.辛弃疾之手C.吴文英之手D.晏几道之手正确答案:B解析:“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出自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017年自考《大学语文》单项选择训练题集锦及答案1、《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和类比B.演绎和类比C.归纳和演绎D.类比和对比2、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A.研究高深学问B.教育青年志士C.研究西方学问D.做官致富3、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A.象征法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4、《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A.烘托铺垫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6、《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满招损,谦得益7、《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A.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区别C.梁惠王的治国方法D.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8、从整体上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9、“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A.《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10、《秋水》中先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得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参考答案:DACDD BBDAB。
《氓》第十题本篇与《谷风》同为弃妇诗,但人物形象有显著区别,试做分析。
答:“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被休退回娘家,听天由命,没有愤怒也无反抗。
“谷风”中女主人公被抛弃后留在丈夫家中做苦力,愤怒和反抗,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陌上桑》八、罗敷是从那些方面夸夫的?答:①位列②坐骑③佩剑④履历⑤风度⑥众评《饮酒其五》八、前人谓“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你以为如何?答:说法正确。
因为“车马”是官场和名利的代表。
作者的“心远”指的是远离官场和名利。
因为心远所以地自偏,因为心离官场和名利远了,所以清静无为,因为我不求别人,别人也无求于我,我只是自食其力,自然生活,所以“地自偏”。
古语曰:“贫民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送别诗以忧伤为主格调。
此诗一反传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所出的时代和个人际遇都是此诗格调的成因,何者为主?根据是什么?答:1、时代:初唐,兴旺;人民意气风发;2、个人:才高位卑,忧患海内。
对前途有信心。
《过故人庄》三、此联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出句描绘了村庄的什么特点?对句对画面有何作用?联系李白《送友人》的“青山横北郭”加以比较说明。
答:1、横就是斜的,说明李白是学孟浩然的;2、都是异曲同工。
《山居秋暝》三、“明月”句反映出作者身为画家的素养,试从色彩、线条和构图三个层次描述此中的画意。
答:1、色彩:松、月,青白色,淡雅;2、线条:松、月;3、构图:天、地。
四、“清泉”句反映出作者身为音乐家的素养,“泉”而说“清”,有多重铺垫,试予说明。
、答:①新雨②晚秋③松月④泉声如乐七、王维另有《山中》诗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同样写山中,与本诗有何区别?答:(《山居秋暝》为前诗)1、前诗律诗;本诗绝句。
2、前诗青白、淡雅;本诗红绿、艳丽。
3、前诗新雨;本诗无雨。
4、前诗有人;本诗无人。
总结:两首诗都写山中之美,但所见所感不同,其美也就不同。
大学语文课本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呐喊》B.《彷徨》C.《子夜》D.《朝花夕拾》答案:C2. “床前明月光”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四个字?A. 莫失莫忘B. 不离不弃C. 寿与天齐D. 金玉良缘答案:A4. 下列哪部作品是老舍的代表作?A.《家》B.《春》C.《四世同堂》D.《边城》答案:C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陶渊明B. 王安石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A6. “春江花月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张若虚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7. 《边城》的作者是谁?A. 沈从文B. 鲁迅C. 老舍D. 巴金答案:A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王勃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B9. 《围城》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钱钟书B. 张爱玲C. 林语堂D. 鲁迅答案:A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诗歌______首。
答案:30512.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______。
答案:司马迁13.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别号是______。
答案:潇湘妃子14. 《水浒传》中,被称为“及时雨”的人物是______。
答案:宋江15.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字是______。
答案:孟德16.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蒲松龄17.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吴敬梓18. 《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王实甫19. 《桃花扇》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孔尚任20. 《子夜》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茅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2017年自考《大学语文》单项选择训练题集锦及答案1、《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和类比B.演绎和类比C.归纳和演绎D.类比和对比2、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A.研究高深学问B.教育青年志士C.研究西方学问D.做官致富3、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A.象征法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4、《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A.烘托铺垫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6、《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满招损,谦得益7、《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A.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区别C.梁惠王的治国方法D.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8、从整体上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9、“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A.《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10、《秋水》中先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得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参考答案:DACDD BBDAB。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后题及答案各位大学生小伙伴们!大学语文这门课啊,那可是充满了各种趣味和知识的宝藏。
今天咱就来聊聊大学语文第五版的那些课后题以及它们的答案,就像是打开宝藏的钥匙一样,帮咱把知识都收入囊中。
先来说说那些阅读理解的课后题吧。
有些题目就像是在问你:“你看懂这段文字背后的小心思了没?”比如说分析某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这就好比是要你透过文字的迷雾,找到作者藏在里面的那颗“珍珠”。
就拿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来说,作者可能不会直愣愣地把想法都摆出来,而是弯弯绕绕地通过各种描写、叙事来暗示。
这时候咱就得像个侦探一样,从字里行间找线索。
比如说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环境的描写来推测作者到底想说啥。
答案呢,其实也不是啥死板的定论,有时候可以有多种解读,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像给这个故事编了个合理的后续一样,那也算是答对啦。
再说说那些诗词鉴赏的题目。
哎呀呀,诗词就像是一个个精美的小盒子,里面装满了作者的情感和才华。
题目问你这首诗用了啥修辞手法,表达了啥情感,就好像是让你打开这个小盒子,看看里面都藏了啥宝贝。
比如说比喻啦,把啥比作啥,让你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种形象的美感。
还有那些抒情的句子,可能作者表面上在写风景,其实是在借景抒情,把自己心里的喜怒哀乐都藏在这景色里了。
答案嘛,就是要你把这些巧妙的手法和背后的情感都给挖出来,就像把宝藏从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一样。
还有写作类的课后题。
这就像是老师在说:“来,展示一下你的文笔,看看你有没有把咱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吸收进去。
”比如说让你写个小作文,根据某个主题发挥想象。
这时候可就看你的创意和文笔啦。
你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但是也得注意逻辑和语法,不能写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答案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你能把主题表达清楚,语言生动有趣,那就是一篇不错的小作文啦。
至于那些关于文学常识的课后题,那就像是知识小测验。
比如问你某个作家的代表作是啥,某个文学流派的特点是啥。
这就需要咱们平时多积累啦,把这些知识都记在小脑袋里,到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像从仓库里取东西一样,轻松地把答案拿出来。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2】第11题单选《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 )A.车夫与军官的对比B.车夫与三个青年的对比C.老车夫与青年车夫的对比D.人与马的对比参考答案:D第12题单选《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 )A.慷慨悲凉B.沉郁顿挫C.明白晓畅D.优美雅致参考答案:D第13题单选“刘朗才气”中的“刘朗”是指( )A.刘备B.刘邦C.刘桢D.刘禹锡参考答案:A第14题单选“祸起萧墙”、“望洋兴叹”、“日薄西山”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庄子·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C.《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D.《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参考答案:C第15题单选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入是( )A.沈从文C.鲁迅D.巴金参考答案:C第16题单选短篇小说《月牙儿》的作者是( )A.冰心B.赵树理C.巴金D.老舍参考答案:D第17题单选曹雪芹是( )A.宋代文学家B.明代文学家C.清代文学家D.元代现实主义作家参考答案:C第18题单选下列作家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A.王昌龄B.白居易C.柳宗元D.李商隐参考答案:D第19题单选《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 )A.《薄奠》B.《达夫散文集》C.《屐痕处处》D.《闲书》参考答案:D第20题单选与韩愈齐名,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一位中唐作家是( )B.欧阳修C.王安石D.苏轼参考答案:A。
1【单选题】()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 ? ?A、毛笔写作 B、钢笔写作 C、沾笔写作 D、电脑写作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 ?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C、《青春万岁》 D、《恋爱的季节》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 ? ?A、王蒙 B、汪曾祺 C、丁玲 D、艾青我的答案:B
4【判断题】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我的答案:√ 1【单选题】()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 ?A、王蒙 B、徐志摩 C、臧克家?D、闻一多我的答案:A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的答案:B 得分: 0.0 分 3【判断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 ? ?A、王蒙 B、苏轼 C、老子 D、孔子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 ?A、女人不能骂人 B、默认青年为男性 C、女人没有按照正常人类的形式被命名?D、生男孩是可好,生女孩是也好我的答案:A3【判断题】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老一辈的人不懂玛丽苏、大叔控等词的意思,体现了语言()。? ? ? ?A、是交流工具 B、是表达感情的媒介 C、具有大众性 D、具有时代性我的答案:D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艺术的真正魅力来源于()。? ? ? ?A、觉悟 B、修养 C、艺术技巧 D、语言技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语言来源于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语言可以催生感情,即使是哈哈大笑也可能传递悲凉的情绪。()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五)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下面词语被语言赋予时间流逝感受的是()。? ? ? ?A、月亮 B、流水 C、桃花 D、梅花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面不能体现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的是()。? ? ? ?A、一顿饭的功夫 B、从前 C、9 点 10 分 D、自古以来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语言是思想的物质的、直接的现实”是()的观点。? ? ? ?A、弗洛伊德 B、王蒙 C、郭沫若 D、恩格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中国人辨别色彩的能力强于欧洲人,是因为汉语中表示色彩的词汇非常丰富。()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六)已完成成绩: 75.0 分 1【单选题】毛泽东发表文章团结广大群众抗日时使用的语言是()。? ? ? ?A、严肃正规的语言 B、市井化的语言 C、冷静的语言 D、有逻辑的语言我的答案:A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语言的权力效益体现在()。? ? ? ?A、让人觉得屈辱 B、让人觉得愤怒 C、让人觉得激动 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市场社会的代表语言就是官方语言。()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地位。()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七)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下面不能作为公共象征的是()。? ? ? ?A、热血 B、电脑 C、长城 D、五星红旗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面不属于演讲技术特点的是()。? ? ? ?A、感染性 B、单向性 C、共谋性 D、冷静性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虚假提问能够增强说话的气势。()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演讲中主体置换的目的是改变听众的利益需求。()我的答案:X金圣叹《不亦快哉》(一)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共有()则。? ? ? ?A、31 B、32 C、33 D、34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虬髯客传》是()时期武侠小说典范。? ? ? ?A、民国 B、宋朝 C、唐朝 D、隋朝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不亦快哉》一文记录了许多奇人奇事。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亦快哉”是金圣叹亲自从文章内容中提取出来的名字。()我的答案:X1【单选题】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 ? ? ?A、清朝中期 B、宋元之际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不在金圣叹所称赞的“六才子书”之列。? ? ? ?A、《庄子》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史记》我的答案:B3【判断题】金圣叹《不亦快哉》一文有许多历代文人的仿作,即使到了现当代也不例外。我的答案:√4【判断题】金圣叹是因为反抗清廷统治者拒绝执行剃发令而被当局处死。我的答案:X金圣叹《不亦快哉》(二)已完成成绩:25.0 分 1【单选题】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 ? ? ?A、清朝中期 B、宋元之际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不在金圣叹所称赞的“六才子书”之列。? ? ? ?A、《庄子》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史记》我的答案:C 得分: 0.0 分 3【判断题】金圣叹《不亦快哉》一文有许多历代文人的仿作,即使到了现当代也不例外。我的答案:× 得分: 0.0 分 4【判断题】金圣叹是因为反抗清廷统治者拒绝执行剃发令而被当局处死。我的答案:√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苏东坡晚年模仿()写作诗歌。? ? ? ?A、《古诗十九首》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的檄文治愈了头疼病。? ? ? ?A、嵇康 B、陈琳 C、杨修 D、王粲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先生曾批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方式。? ? ? ?A、鲁迅 B、蔡元培 C、胡适 D、梁实秋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亦快哉》中记录的 33 个故事,最后都以“不亦快哉”四字结束。我的答案:√金圣叹《不亦快哉》(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与《不亦快哉》所传达的人生观念类似的“五快活说”是()提出的。? ? ? ?A、金圣叹 B、袁中郎 C、李太白 D、苏东坡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明代中后期,()一地出现独特的“才子崇拜”现象,唐伯虎便是其中代表人物。? ? ? ?A、杭州 B、北京 C、苏州 D、南京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当代小说中,作家常常会出现不合常规语法表达的语言。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金圣叹是中国古代道德君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不包括()。? ? ? ?A、《黄金时代》 B、《黑铁时代》 C、《白银时代》 D、《青铜时代》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是()。? ? ? ?A、王蒙 B、李银河 C、王小波 D、苏童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诗人群体性自杀的独特文化现象出现在上世纪()。? ? ? ?A、八十年代末期 B、七十年代末期 C、六十年代末期 D、五十年代末期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是著名的文学家。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二)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是古希腊()城邦对人们生活的设计。? ? ? ?A、特洛伊 B、雅典 C、奥利匹亚 D、斯巴达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著名的文学形象祥林嫂是()笔下的人物。? ? ? ?A、巴金 B、鲁迅 C、矛盾 D、老舍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真话与假话掺在一起,这是一种文学叙事手法。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一个语词的修辞意义和语法意义常常不一致,甚至没有任何关系。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三)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单选题】到目前为止,金庸一共有()部小说作品问世。? ? ? ?A、十五 B、十四 C、十三 D、十二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金庸小说虽然讲的是荒诞不经的武侠故事,但其开头十分类似()的写法。? ? ? ?A、《红楼梦》 B、《史记》 C、《儿女英雄传》 D、《金瓶梅》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被文学语言神化了的英雄形象。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王小波故事里所讲述的内容是“现实主义”的,讲述故事的姿态却是“荒诞主义”的。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在中国中的文化记忆中,猪是懒惰、贪吃、懦弱和没有理想的象征,()这部名著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关于猪的经典形象。? ? ? ?A、《隋唐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封神演义》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口香糖主义”是形容一个文学作品()。? ? ? ?A、有思想 B、有趣味 C、无个性 D、无主题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其语法意义而言,这是一句假话。就其修辞意义而言,这是一句真话。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部作品以“猪”作为主人公,既是自嘲,同时又是反讽。我的答案:√天才梦(一)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我的天才梦》是张爱玲参加征文的第一篇文章,首见于()。? ? ? ?A、《传奇》 B、《紫罗兰》 C、《西风》 D、《流言》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