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21.21 KB
- 文档页数:11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优秀5篇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img alt=关于语文微课教案设计src=(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巩固操练1、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尊重师长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孔子年轻时有志于求学,不顾艰难险阻,毅然决定去洛阳向老子请教道德学问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子拜师的过程,展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品质。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孔子、拜师、老子、道德、谦虚、尊敬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拜师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孔子和老子的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故事情节。
5.3 理解课文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5.4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5 课堂小结第六章: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学生需要回家后复习课文,熟读并背诵重点段落。
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2 作业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不漏题。
家长要负责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小学语文10分钟微课万能教案模板第1篇: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篇1:微型课教案】《草虫的村落》微课教学设计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教师之梦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1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一同学读名著《列那狐与猎人--真假狐皮》2.哦,原来是咱们班的__同学,那我现场采访一下,你看什么作品,这么投入?能不能把作品推荐给大家?(生较尴尬)3.如何将作品介绍给他人,我们就得学会总结作品的梗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写作品梗概)二、新课。
1.明确什么是“梗概”。
“梗概”就是一篇__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对__内容的概括)。
2.回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
梗概的内容:作品主要在讲什么。
一般有__的头尾,然后是__的重点段落。
去除掉外貌描写,比喻,拟人的句子,比喻的去掉后面的,保留前面的。
拟人的去掉拟的对象和修饰对象的词语,其它保留。
不重要的段落去掉,有时要加上一句过渡句才会通顺,能用一句话带过的就带过,总之最重要的是中心段。
3.写作技巧。
(1)读。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通过对原文每个章节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2)抽。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每个章节的段落大意。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__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3)连。
将抽取出来的每个章节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就是每个章节的梗概。
(4)理。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每个章节成为一段通顺的话,就成了这个章节的梗概。
最后将全书各个章节的梗概整理在一起,就是全书的梗概。
4.写梗概的要求(1)章节中心不变。
(2)章节顺序不变。
(3)章节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5.尝试习作。
《列那狐与猎人》梗概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12篇2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五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
《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
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小母鸡种稻子》一文富含劳动教育意义,且前三段结构相似,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4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流程: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起歌。
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靠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
(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评: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评价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会作者感情及表达方法,可以通过生生评价,找出共鸣,在师生的评价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教学过程:导入一、从“窃”中明了文意(5分钟)1、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课件出示名言)2、你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同学交流)3、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仔细观察这个“窃”字,有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交流)看到“窃”字,我们马上想到“偷窃”。
课题《窃读记》的“窃”字是什么意思?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二种)(课件出示) 那么本篇课文就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偷偷读书的事情。
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要窃读?怎么窃读?对作者有什么影响或改变?)现在让我们走进《窃读记》,相信读了课文之后,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领悟。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教师之梦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标准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无视展开教学,标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1、“的〞的用法〔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名词+“的〞+名词〕〔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代词+“的〞+名词〕2、“地〞的用法悲伤地说快乐地写甜甜地笑认真地听快速地奔跑消极地答复〔形容词+“地〞+动词〕3、“得〞的用法写得快读得好玩得快乐笑得开心红得发紫白得发光〔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六、稳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跑〔得〕飞快飞快〔地〕跑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快乐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忆“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7篇教案是教师教学中必备的工具,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教案优秀模板。
敬请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
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
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
(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
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泰山日出》。
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
)(五)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六)阅读之后,梳理字词。
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军侵略者的仇恨。
(2)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三、教学过程1、导入,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学生回答自己所读到的课文内容。
2、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1)过渡:同学们,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学生交流看法。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
(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3、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默读思考。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如拼音、词语解释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判断、表达等基本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熟悉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2.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回顾前面的相关知识,将新课与旧知识进行连接。
2. 教学展示在黑板上或使用教学PPT,通过示例、图片等方式直观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3. 概念讲解和知识点讲解通过板书和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概念和重点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相关知识。
4. 实例演示通过给出实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学生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错误。
6. 学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分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互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7. 总结归纳在教学的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理解。
五、教学延伸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拓展,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个人答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成绩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小学语文教案的万能模板,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方向相关师范专业重要且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其专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课程目标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水平和能力,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能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并能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
3. 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指导及小学语文教学共性要素的教学设计工作。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三段、七字、五式”的教学方法。
其中,“三段”指“学习理论(理解性训练)——观摩评析(积累性训练)——实践运用(迁移性训练)”;“七字”即“读(学习语文新课标、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看(观摩示范课、教学录像)、评(组织观摩后的讨论、评析)、写(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练习,写教案、说课稿、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说(每次课前安排2到3人或说课、或介绍小学语文教改动态教学经验)、做(动手制作教具、课件)、讲(微格教学模拟试讲)”;“五式”是指讲解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中,尤以问题—讨论法、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为主要教法程式。
(三)作业布置每期4次作业,内容分别是:识字教学设计训练、阅读教学设计训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训练、习作教学设计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掌握xxx知识点,理解xxx概念,能够运用xxx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重点讲解的知识点或技能;2.重点培养的能力。
教学难点:1.难点知识点或技能;2.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或容易混淆的地方。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准备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促进互助学习和交流;3.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准备如下:1.教学投影仪;2.教学课件;3.教材与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3.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一系列任务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整合与拓展(15分钟):–将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和总结;–拓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归纳与讲评(10分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教学过程设计不够流畅,需要更好地衔接各个环节;2.学生的合作程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3.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还需要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案名称】:XX课文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技巧的提升。
2. 教学难点:课文情感的把握,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理由】:一、遵循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本教案设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关注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注重朗读训练,提高语文素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本教案设计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设置问题、讨论、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本教案设计注重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本教案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语文《啄木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与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2.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啄木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描述啄木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引入啄木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5.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书写。
5.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5.5 总结与作业布置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理解程度。
6.3 学习成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展示他们对啄木鸟的了解,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课外阅读推荐向学生推荐与啄木鸟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啄木鸟的科普书籍,增加学生对啄木鸟的了解。
7.2 观察自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观察自然界中的啄木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兴趣。
第七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