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鸦片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4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概括。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是《鸦片战争》。
课文概括:第一部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但是中国贸易出超,因此受阻。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带来的危害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严重摧残了国人体质。
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三、林则徐禁烟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第二部分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一、侵略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广州四方炮台。
3、1841年秋,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4、1842年进犯吴淞--攻占镇江--8月初攻打南京。
二、反抗1、道光帝革职林则徐,派琦善谈判。
2、1841年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
关天培战死。
3、广州三元里抗英。
4、1842年进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牺牲。
三、失败失败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第三部分《南京条约》的签订一、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二、内容1、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2、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3、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4、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附件1、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四、影响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的状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背景。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为什么会成为英国入侵的目标。
第二部分:二、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战争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详细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生将会了解到鸦片贸易的危害以及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第三部分:三、战后的影响和启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在战后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三)课堂练在课堂练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提出研究性课题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侵略历史,或者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以及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中英两国的强弱。
同时,教师还介绍了西方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指出战争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讲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时,教师先指出英国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其中走私鸦片是贩毒和掠夺的行为。
教师通过历史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了鸦片的危害,并结合现实情况,深刻揭露了毒品的危害。
同时,教师强调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是一场灾难,必须严禁鸦片。
在介绍XXX的禁烟运动时,教师让学生看电影片,强调虎门销烟的重要性。
教师肯定了XXX是民族英雄,但也指出他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
教师引用XXX同志的话,高度概括了禁毒的功绩。
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顺序讲解了三个阶段。
教师强调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并简单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该册的开篇,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精美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鸦片战争,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本册的起始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形成对鸦片战争的清晰认识。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探究,我将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史料,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