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处理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563.87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矿井水处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矿井水处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在分析各类矿井水水质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矿井水处理利用现状,分析了各类矿井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讨相应的处理新方法,提高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率,解决制约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矿井水处理问题1.前言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到70%以上,建国57年来,共生产煤炭超过372×108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大量排放矿井水和破坏水资源,目前,全国煤矿矿井水排放量约为42亿m3,约占整个采矿业(有色冶金、黄金、化工等矿山)的80%,而利用率约为26%。
我国大部分富煤地区就是贫水地区,在“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十三个超亿吨煤炭基地建设中,有十个就是缺水地区[1]。
这些矿区用水短缺十分严重,许多煤矿生产用水十分紧张,甚至使用不合格的生产用水,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这些煤矿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高浊矿井水处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高浊矿井水的水质特征(1)煤矿高浊矿井水的悬浮物含量高,感官性状差。
(2)煤矿高浊矿井水悬浮物粒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
(3)煤矿高浊矿井水混凝过程中矾花形成困难,沉降效果差。
2.2高浊矿井水的利用现状高浊矿井水净化处理通常采用混凝剂,矿井水处理中混凝剂混合方式通常采用水泵混合、管道混合器混合和机械混合,其中水泵混合较常采用。
矿井水净化处理采用沉淀池或澄清池作为主要处理单元。
沉淀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斜管(板)沉淀,其处理能耗小,但存在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沉淀污泥易堵塞造成排泥不畅等缺点。
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都是集混凝反应和沉淀过程于一体的水处理设施,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处理过程中动力消耗低、耐负荷冲击能力强、设施维护简单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机械加速澄清池占地面积较小,但处理能耗大、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实际应用中处理效果不如水力循环澄清池好。
矿井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矿井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矿井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确保矿山生产和周边生态的良性循环。
矿井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对矿井水进行有效处理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矿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可以有效解决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改善矿山生产环境,降低因水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风险,提高矿山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矿井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环境保护,更在于促进矿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 矿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矿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解决矿井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矿井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硫酸盐、溶解性无机盐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周围的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矿井水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矿井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矿井水中有害物质的有效去除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矿井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研究新型矿井水处理技术还能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矿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矿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传统矿井水处理技术传统矿井水处理技术是指在过去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的矿井水处理方法。
传统矿井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
物理处理是最基本的矿井水处理方法之一,包括沉淀、过滤、膜分离等技术。
沉淀是通过加入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较高的固体颗粒等沉降下来,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1.矿井水的采集矿井水通常是通过井下的水泵将地下水抽到地面上进行处理。
采集过程需要注意对水样的采集、标识、包装等,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水样的初步处理在采集后的水样中,可能包含有悬浮物、溶解物、油脂等杂质,需要进行初步处理。
常见的初步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去除悬浮物等。
3.水样的化学分析对初步处理后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包括测定水样的pH值、悬浮物、溶解物、重金属离子、低值有机物等。
化学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后续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4.水样的生物学分析除了化学成分,水样中可能还存在微生物、藻类等生物污染物。
通过生物学分析可以了解水体的生物学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致病菌等有害生物。
5.水样的鉴定与分类通过对水样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可以将矿井水分为不同的分类,如低浊度、高浊度、含油水、含重金属等。
分类后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样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6.矿井水的预处理针对不同分类的水样,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来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溶解物、颗粒物等杂质。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
7.矿井水的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水样的分类和预处理后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
8.生物处理如果矿井水中存在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如活性炭吸附、生物过滤、生物反应器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吸附等作用将污染物去除。
9.化学处理对于含有重金属离子、高浓度溶解物等污染物的矿井水,可以采用化学添加剂来提高其沉淀、沉降、沉淀等过程的效果。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加药反应、凝聚沉淀等。
10.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性的作用来去除矿井水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的过滤、固液分离等。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器、压滤机、离心机等。
11.水处理后的再利用经过上述处理工艺后,矿井水可以被合格地排放到外部环境中,也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于矿井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矿井水处理实验情况报告大全第一篇:矿井水处理实验情况报告大全矿井水处理实验情况报告根据环保整改要求,为使矿井水处理达到更好的效果,结合xx厂现有煤泥水处理工艺和设备情况,经多种水处理药剂比对实验,最终选定聚氯化铝作为最佳水处理药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试验(实验室试验)进一步确定聚氯化铝药剂处理效果和用量。
现就小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设计㈠试验药剂稀释浓度确定1、聚氯化铝药剂稀释浓度确定:根据查找药剂使用说明,借鉴有关xx厂使用经验,将药剂稀释浓度定为5%~15%之间,试验本着最小成本、最佳效果的原则,将试验药剂稀释浓度统一确定为5%。
2、丙烯酰胺药剂稀释浓度确定:根据药剂使用说明,结合xx厂使用历史数据资料,将丙烯酰胺药剂试验稀释浓度确定为0.15%,以确保与实际工艺处理情况相吻合。
㈡药剂试验剂量确定1、聚氯化铝试验剂量确定:结合xx厂使用该种药剂剂量的情况,将该药剂试验剂量设定为最小、正常和加倍剂量三个档次(即使用量最小为1、正常为2、加倍剂量为3),依次对xx厂调拨过来的该种药剂进行试验。
2、丙烯酰胺试验剂量确定:根据xx厂现行工艺使用剂量缩比,将该药剂试验剂量设定为正常和加倍剂量二个档次(即使用量正常为1、加倍剂量为2),依次进行不同试验。
㈢药剂使用顺序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试验按照先添加聚氯化铝,后添加丙烯酰胺的顺序进行试验。
二、试验器具烧杯2只量筒2只一次性注射器2只550ml矿泉水瓶3只电子天平1台秒表1只三、试验过程及说明1、根据试验设计确定的浓度,统一按500mL稀释水量,计算所需各种药剂配比量(详见附表《矿井水处理试验药剂配比表》)。
2、对xx厂调拨过来的聚氯化铝药剂以及丙烯酰胺药剂按确定浓度配制标准试剂并编号,即xx厂聚氯化铝试剂编号为:xx厂5-500;xx厂聚氯化铝试剂编号为:xx厂5-500;丙烯酰胺试剂编号为:15-500。
3、试验分别对事故池混合水、斜管二段溢流水、精矿浓缩池水进行采样试验。
矿井水处理及利用摘要:环保问题是个人和国家都重视的问题,它关系着每个人健康和生活品质,怎样给矿井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直是企业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煤矿;矿井水处理;利用一、现状矿井水是地下开采煤炭资源的"副产品",长期以来被片面地作为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相待,并习惯性地以工业废水长年外排流失。
目前,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井下工业水日排数量达到13000多立方米,这些大量未经处理含有煤粉、岩粉和其他污染物的矿井水外排,影响到矿区及周边的环境。
因此,如何处理矿井排出的工业废水的水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科研小组成员寻求矿井水净化处理设备,必须在井下对进入水仓前的矿井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清水入仓,水体中的煤泥打捞并经脱水实现最大化的综合利用,处理完毕的水提升至地面,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彻底解决井下水仓沉积物淤积及人工清仓问题。
二、矿井水处理解决方案选用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成套技术设备,ReCoMagTM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2.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
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不到3min,冶金系统单台设备最大处理量为1500m3/h,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
2.2占地少、出水稳定。
出水SS稳定在<10mg/L。
2.3排泥浓度高。
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装置得到的污泥浓度高。
2.4运行费用低。
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
2.5日常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三、矿井水净化工艺流程简述3.1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流程图ReCoMagTM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难沉降悬浮物的废水,其工艺流程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超磁分离工艺流程图3.2工艺流程简述3.2.1 废水的净化主流程经过预沉处理除掉较大悬浮物及杂质后的废水,被提升至混凝系统中,在混凝系统中投加磁种、PAC和PAM三种物质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在混凝系统的后段生成以磁种作为“核”的悬浮物混合体,包含磁种的悬浮物(也称为磁性絮团)流经超磁分离机,利用超磁分离机里的稀土永磁体产生的高强磁力实现磁性絮团与水的快速分离。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矿业开采的不断深入,矿井疏干水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处理矿井疏干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矿井疏干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地下水,一旦排放到地表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矿井疏干水的利用与处理成为矿山水环境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矿井疏干水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方面展开讨论。
一、矿井疏干水的利用技术1. 地热利用技术地热能够有效利用矿井疏干水,通过热泵和地源热能等技术,将矿井疏干水中的热能转化为可用热能,供暖或供热水使用。
通过地热利用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矿井疏干水的排放,同时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2. 工业用水补给部分矿井疏干水含有一定的矿物质成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以通过对矿井疏干水进行深加工处理,获得一定品质的工业用水,供给相关工业生产使用,实现矿井疏干水的资源化利用。
3. 农田灌溉补水在农业用水稀缺的地区,可以将矿井疏干水进行适当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补水,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起到节水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1. 沉淀-过滤法通过加入絮凝剂将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再通过过滤的方式使水中的悬浮物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处理矿井疏干水中的悬浮物质。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水质。
可以将矿井疏干水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超滤、反渗透和微滤等,能够有效除去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胶体和悬浮物等杂质,提高水质,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
4.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净化水质,降低水的污染物含量。
矿井疏干水的利用和处理技术对矿山水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步:
1.沉淀:首先将矿井水引入到沉淀池中,通过物理沉淀的方式去
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泥沙、重金属等污染物。
沉淀池中一般设置有搅拌装置,以增加沉淀效果。
2.滤过:进入滤池或过滤器,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
质。
滤材一般采用石英砂、活性炭等。
3.活性炭吸附:如果矿井水中含有有机物或重金属等难以沉淀的
污染物,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去除。
将矿井水通过活性炭床,有机物等污染物被吸附在活性炭颗粒上。
4.净化:经过前面的处理,矿井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已经去除。
为了保证水质更加清洁,可以使用多介质过滤器等设备进一步净化。
5.消毒:最后,对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消毒,以杀死水中的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氯消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处理流程应根据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处理目标、处理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矿井疏干水的处理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议题。
煤矿疏干水是指在采煤作业过程中,随着煤的开采和矿井的深度增加,地下水和煤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水逐渐增多,如果不及时排放和处理,就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矿井疏干水的特点、利用与处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矿井疏干水的特点1. 产水量大。
随着煤矿的深度增加,矿井疏干水的产量也不断增加,有的甚至会形成水患的情况,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 含污染物多。
矿井疏干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水质复杂。
由于矿井疏干水是地下水经过煤层吸收了大量的煤的有机物而形成的,因此其水质非常复杂,处理起来相对困难。
4. 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如果矿井疏干水不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就会对周边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酸性水体的形成,加剧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二、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现状目前,对于矿井疏干水的处理与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排放。
部分煤矿直接将疏干水排放到周边的河流或地表水中,这种做法会给周边的水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
2. 生态治理。
有的煤矿采用生态湿地的方式进行疏干水的处理,这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净化疏干水并将其进行再利用,但投资较大,容量较小,且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3. 生物技术处理。
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对疏干水进行处理,但该技术对水环境的适应性较低,处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 化学物理处理。
利用吸附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进行疏干水的处理,通过加入各种化学剂对水质进行改良,达到合格排放标准。
目前,矿井疏干水的处理主要是以化学物理处理为主,但由于疏干水的特殊性,该方式存在着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副产物无法处理等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矿井疏干水利用与处理技术。
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矿井水处理是指对矿井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实现循环利用的工艺。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
1. 矿井废水收集:首先,需要将矿井废水进行收集,以确保所有废水能够进入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
收集方法可以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选择,包括引流管道、集水池等。
2. 初级处理:矿井废水经过初级处理后,可以去除一部分悬浮物、沉淀物和泥沙等固体杂质。
常见的初级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淀池。
格栅过滤可以去除较粗的固体杂质,而沉淀池则可以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悬浮物和泥沙。
3. 生化处理:初级处理后的废水还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需要进行生化处理来降解有机物。
生化处理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生物活性污泥进行接触氧化反应,通过微生物分解与氧化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反应器通常采用曝气池或活性污泥池。
4. 次级处理:生化处理后的矿井废水还可能含有部分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为了进一步去除这些污染物,需要进行次级处理。
常见的次级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池与颗粒活性炭吸附等。
沉淀池可以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泥沙,而颗粒活性炭吸附则可以去除有机物和色度。
5.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环节主要是对矿井废水中一些难以被常规工艺处理去除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处理。
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高级氧化法、反渗透等。
高级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而反渗透则利用膜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固体、重金属和微量有机物等。
6. 净化与消毒:最后,在经过深度处理后的矿井废水需要进行净化和消毒。
净化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余留的有机物,消毒则采用常规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或紫外线紫杀菌器进行。
这样处理后的矿井废水,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作为循环水回用。
综上所述,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废水收集、初级处理、生化处理、次级处理、深度处理以及净化与消毒等环节。
通过这些处理工艺,矿井废水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达到排放标准或实现循环利用。
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
《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
矿井水处理是指将从矿井中抽取出来的地下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矿井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首先,预处理阶段包括过滤、混凝、絮凝和氧化等过程,目的是去除矿物质和悬浮物等固体颗粒,减小水质中的浊度和悬浮物含量。
其次,主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沉淀、絮凝、膜分离、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等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微生物和颜色等污染物,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最后,后处理阶段主要通过消毒、氧化和调节水质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处理,以确保其达标排放或再利用水环保要求。
总的来说,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需要结合不同的水质特点和处理目标,采用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最终达到处理目标,实现矿井水的高效处理和合理利用。
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矿井水灾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涌入矿井或其他原因导致矿井内水位过高,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秩序和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灾害。
矿井水灾的防治与处理工作对于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范本将从矿井水灾的预防、治理与处理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矿井水灾的预防1. 加强地质勘探与评价:在矿井开采前期,对矿井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和评价,确定矿井闸门的规模和技术措施。
2. 构建水灾预警系统:建立矿井水灾预警系统,通过监测矿井水位、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等指标,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加强矿井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完善的矿井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井、副排水井、水封井等,保证矿井内部的水位处于安全范围内。
4. 健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矿井水灾的预防工作和处理流程,保障矿工的安全。
二、矿井水灾的治理1. 阻止地下水涌入:通过修筑堰闸、焊接钢板、灌浆等措施,阻止地下水涌入矿井,减少矿井水灾的发生。
2. 引导地下水排放:利用矿井排水系统,引导地下水排放到指定的井口或水体,减少地下水对矿井的影响。
3. 灌浆护壁:通过向地下井壁注浆,加固和密实井壁,增强井壁的稳定性,防止地下水进入矿井。
4. 采取科学开采措施: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情况,优化矿井开采方案,减少地下水泛滥的可能性。
三、矿井水灾的处理1. 抢险救援:一旦发生矿井水灾,要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力量,进行紧急排水和抢险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2. 快速排水:采取抽水泵等工具进行快速排水,将矿井内的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3. 矿井恢复与修复:灾后应及时进行矿井的恢复与修复工作,包括井壁修复、设备修复和水处理设施的清理与修复等。
4. 安全检测与评估:在灾后对矿井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确保矿井可以恢复正常生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矿井的监测和管理。
总结:矿井水灾是一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和矿工生命安全的灾害,必须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理和处理措施。
矿井水概述矿井水是指在采矿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地下水。
矿井水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下水层与矿井开采作业相交而导致的。
矿井水是矿山生产活动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对矿山生产和工人的安全构成威胁,还对地下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矿井水的成因矿井水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1.自然因素:地下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水资源形式之一。
地下水受降水的补给和地质构造的限制,在地下形成水层或水体。
当矿井开采进入地下水层时,地下水会沿着矿井的工作面或巷道涌入矿井中,形成矿井水。
2.人为因素:人类的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的形成和流动有着直接影响。
在一些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用的开采方法会破坏地下水层的稳定性,导致矿井水的涌入。
此外,排放废水、堆放尾矿等作业也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矿井水的分类根据矿井水的性质和成因,可以将矿井水分为以下几类:1.矿井渗水:由于巷道围岩的渗透性,地下水从围岩中渗入巷道,形成的渗水。
2.矿井涌水:由于矿井周围围岩的压力作用或矿层的水含量较高,地下水在一定范围内涌入矿井。
3.矿井突水:由于地下水含量的剧增或在矿井工作面 excavation 过程中遇到含水层,突然涌入矿井的大量水。
4.矿井回灌水:指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的聚集,水位上升,将地下水倒灌入已被采空的区域。
矿井水的影响矿井水对矿山生产和工人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1.影响矿山生产:矿井水的涌入会导致矿山的设备和机械受损,影响正常的采矿作业。
水与矿石的混合还会加大矿石的重量,影响矿石的运输和处理能力。
2.危害工人安全:矿井水的涌入会增加矿井的湿度,使得工作环境变得潮湿。
同时,矿井水还可能含有有害气体、细菌等物质,对工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矿井水的涌入还会导致地质灾害如塌陷、泥石流等,对工人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3.环境影响:矿井水的排放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直接排放矿井水会污染地表水体、地下水和土壤,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造成潜在的危害。
正确处理矿井水是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
矿井水处理综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矿井水处理综述 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煤炭资源,它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煤矿挖掘过程中,需要向外排出大量的矿井水,对周围地下水产生较大的危害,导致淡水资源严重污染。因此,在煤炭采掘过程中,需要对矿井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煤炭采掘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据相关资料证明,煤炭矿井水资源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决定煤矿企业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将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矿井水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宏观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实现矿井水利用产业化。受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矿井水的杂质成分与含量差异也很大。通过查阅文献,对煤矿矿井水的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煤矿开采 矿井水 矿井水处理 煤矿矿井水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所有渗入井下采掘空间的水,有时也含有少量渗入的地表水。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中和酸性水、絮凝处理去除悬浮颗粒物、反渗透去除可溶性盐类等技术以及组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煤矿矿井水回收利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1 矿井水的分类[1] (1)洁净矿井水。即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可开发为矿泉水。 (2)含悬浮物矿井水。其水量约占我国北方部分重点国有煤矿矿井涌水量的60%。水质呈中性,含有煤粉、岩粒等大量的悬浮物。长期外排,会破坏景观、淤塞河道,影响水生生物及农作物的生长[2-4]。 (3) 高矿化度矿井水。水中含有SO4 2-、Cl-、Ca2 +、Na+、HCO3-等离子,水质多数呈中性和偏碱性,带苦涩味,俗称苦咸水,又可分为微咸水、 盐水。不能直接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4)酸性矿井水。水质PH值小于5.5,当开采含硫高的煤层时,硫化物受到氧化与升华作用产生硫酸,而使水呈酸性。目前酸性水一般处理后达标排放或会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用水。 (5)含特殊污染物矿井水。这类矿井水主要指含氟矿井水、含微量有毒有害元素矿井水、含放射性元素矿井水或油类矿井水。 2 国内矿井水处理技术现状我国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煤矿矿井水处理工艺中,应用于地表、江河、湖泊水的净化处理的构筑物,大部分被采用过,像预沉调节池、反应沉淀池(或澄清池)、过滤池等。净化处理后的矿井水可用于生活或工业用水。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净化处理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采用。达标排放的矿井水,常使用沉淀或混凝沉淀处理法; 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或其他用水的,常使用混凝沉淀过滤(混凝澄清过滤)处理法; 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的,必须再经过消毒处理。含盐量较高的矿井水,处理后要作为饮用水,还必须在净化后再经过淡化处理[5-7]。 2.1含悬浮物的矿井水处理构成矿井水悬浮物的主要成份是粒径极为细小的煤粉和岩尘,一般呈黑色,靠自然沉淀去除困难。目前,对于矿化度不高而悬浮物含量较高的矿井水的处理,有较成熟可行的经验。根据悬浮物的特性,对工业用水净化处理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混凝、沉淀。一般采用混凝、沉淀(或浮升)以及过滤、消毒等工序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即能达到生产使用和生活饮用标准的要求。选用混凝剂的原则是产生大、重、强的矾花,净水效果好,对水质没有不良影响,表面活性剂对细煤粒的脱水效果表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显着地提高细煤粒过滤脱水的指标。 2.2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是指含盐量大于1000 mg/L的矿井水,主要含有SO4 2-,Cl-,Ca2+,K+,Na+等离子,硬度相应较高,水质多数呈中性或偏碱,带苦涩味,少数有酸性。我国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含盐量一般在 1000 ~ 3000 mg/L之间,少量矿井达 4000 mg/L以上。因这类矿井水的硬度往往较高,既不适用于生活饮用,更不适宜作锅炉用水。对于矿井水矿化度高而又想处理为饮用水和生产用水使用的矿区,就要通过采用净化和淡化工艺来实现。当前高矿化度矿井水采用化学法、 膜分离( 包括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 热力法、稀释排放法以及消耗利用等方法。目前我国苦咸水脱盐淡化处理的两种主要方法是电渗析(ED) 和反渗透(RO)。ED法是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溶质和溶剂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含盐水经过电渗析后便可得到淡化水和浓缩液(浓水)。一般淡化水量为总进水量的50% ~70%。当进水含盐量小于4000 mg/L 时用此法较为经济。电渗析法优点是不需要再生、可连续出水,工艺系统简单,与离子交换法串联使用可制取纯水; 缺点是水回收率低(一般为 50%左右),采用浓水循环工艺虽可使水回收率提高,但其循环方法及控制药剂的投加,目前尚少成熟经验,易发生极化结垢。另外,必须对其进水进行深度预处理,并使铁化合物含量不超过100μg/L。RO法是借助于半透膜,在压力 (一般为3~7MPa)作用下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它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无机盐、低分子有机物、病毒和细菌。适用于含盐量大于4000mg/L的水的脱盐处理较经济。此法与电渗析法相比,其优点是产品水的回收率、脱盐率以及水的纯度均较高;缺点是操作压力高,对进水水质要求高,浓水若得不到适当处理,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反渗透脱盐技术目前在国内仍处于深入研究和试用阶段。 2.3酸性矿井水的处理 酸性矿井水为pH值小于5.5的矿井水,pH值一般为3~3.5,个别小于3,总酸度高。我国的煤矿酸性水主要分布在南方,水质比较复杂。易溶解煤及其围岩中的金属元素,故矿井水铁、锰重金属以及无机盐类增加,使矿化度、硬度升高。抽排过程中易腐蚀设备与排水管 路,危害工人健康;排至地面,会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板结和作物枯萎,地表水酸度上升,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酸性矿井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8]: (1)中和法(利用石灰石、石灰进行中和)。是目前煤矿酸性水常采用的处理方法,中和剂有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等碱性物质。其中尤以石灰石及石灰中和剂应用的最为广泛。 (2)生物化学方法(微生物法)。其原理是: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将水中Fe2+氧化成Fe3+,然后再用石灰石进行中和处理,以实现酸性矿井水的中和及除铁。此法的优点是:对Fe2+具有很高的氧化率;Fe2+氧化细菌无需外界添加营养液;处理后的沉淀物可综合利用;利用生物转盘工艺是可靠的,日本于1976年已建成两座这种处理站。缺点是:反应器体积大,投资高;煤炭矿井水成份复杂,常含有一些不利的重金属(如Pb、Zn 等),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 (3)湿地生态工程处理法。该法具有投资省、运行费低、易于管理等突出的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上世纪70年代,有美国专家在湿地上建造人工浅池沼,在底部铺上碎石灰石,上面填入混合肥料或其他一些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有机质,在混合肥料上种植香蒲(一种植物)。酸性矿井水流经人工湿地后,pH值可上升,并可去除50%以上的污染物(如铁可降低80%左右)。但此法处理效果并非很理想,有些酸性矿井还需要进行其他化学处理[9]。 2.4含特殊污染物矿井水处理 这类矿井水主要指含氟矿井水、含微量有毒有害元素矿井水、含放射性元素矿井水或油类矿井水。排放量不大,但不处理外排会污染水系。饮用高氟水容易产生骨质疏松、氟斑牙等病症。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矿井水含氟超过1mg/L。含铁、锰矿井水一般是在地下水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大多呈现Fe2+,Mn2+的低价状态,有铁腥味,容易变混浊,可使地表水的溶解氧降低,这类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或外排。含重金属矿井水主要指含有Cu,Zn,Pd等元素的矿井水,这些元素的浓度符合排放标准,但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所以不宜直接饮用。放射性元素水主要指含有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的U,Ra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及其衰变产物氡 Rn的矿井水。对于这类矿井水,首先应去除悬浮物,然后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3结语 煤炭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仅要关注煤炭资源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其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科技水平的提高正为煤矿开采技术的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10]。 因此,针对不同的水质情况和回用的具体要求,开发研究工艺简单、技术可靠、管理方便、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药剂,仍是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和利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先,矿井水利用规划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2007:1~2 [2]杨静,李福勤,邵立南,等.矿井水中悬浮物特征及其净化关键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3):458-460. [3]王彦,赵勇,煤矿矿井水主要处理技术.能源环境保护,2005,19(6):15 ~17 [4]肖利萍,井水混凝处理试验研究.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1,32(6):33~35 [5]绪文,杨静,邵立南,等.我国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煤炭学报,2008,33(1):63-66. [6]福强,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 [7]志勇,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 [8]炎荣,关于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 [9]李华民,王永刚,初茉,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2009(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