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名师教学课件_1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26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立足社会化视野,全书让学生走出校园,以“做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热爱祖国”为核心展开。
而最后一个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则是让中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国家构成、国家利益的概念,因此这一课里学生的国民身份,既是对前面“社会的一员”的角色升华,又为后面极端重要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出必要的知识情感铺垫,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升华,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成长转型有重要作用的课。
【学情分析】从小学到七年级,各类学校仪式活动、爱国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得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高度的爱国之心,但我们发现:这种爱国情感大多是天然的感性经验,背后缺乏对国家利益的理性认知;大多是我为祖国而自豪,缺乏祖国为我而骄傲的使命感,没有转化为长远的报国和理性爱国的方法途径。
与此同时,许多初中生刚从家庭走向中学寄宿生活,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依旧比较严重,能够自觉的在利益冲突时,做出符合爱国集体主义要求的行动并不足。
【教学目标】㈠2022年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道法认同:“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法治教育:“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㈡教育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懂得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增强责任意识和报国使命感。
2、能力目标: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中,学会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增强社会参与力;进而帮助学生把握探究学习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需要在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从生活点滴中来践行捍卫。
【教学重点】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同时把爱国融汇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难点】懂得理性爱国与报国的方法,明白有时甚至要牺牲个人生命保护国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国家利益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缺乏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利益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引出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8课《国家利益至上》知识点归纳8.1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1、国家利益的含义(或内涵):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的内容(或外延):(①-②)①涉及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
②包括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3、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A-D)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二者相辅相成。
B.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C.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D.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5、中国梦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6、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①-③)①要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囯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
国家利益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国家利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天津市第六中学的教师——刘菁。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教学目标与素养培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与教学反思这五大方面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着重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
从知、行两个维度入手,由理性思维向日常言行的高度统一。
2、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框一共包括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情感和思想的角度,首先引领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主要体现在两点:①情感上,心怀爱国之情。
②思想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增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合理有序表达爱国之情。
第二个方面“捍卫国家利益”主要是从行动的角度上,引领学生认识到,①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产生矛盾时,要懂得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着眼长远。
②为了国家的利益,要立志奉献自己的全部。
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学会从点滴做起,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
二、学情分析: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发现,很多的学生认为国家利益就是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安全,其实在这一点上他们对国家利益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产生了一定误区,思维比较单一。
从学生的认知上来看,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抽象的国家利益至上理解有误,他们还认为国家利益代表人民利益,人民利益是至上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是手段。
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设计理念:本教材的设计理念突出表现在生活化理念、情境体验理念、探究认知理念。
1、生活化理念体现为教学活动主要根植于生活,运用生活主题,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生活化,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1.7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义务。
【预期目标】目标一:以古代杜甫的《春望》、近代南京大屠杀视频和杨靖宇将军事迹,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
目标二:以钱学森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准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目标三:明确国家利益就在我们身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至上意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际行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任务分析】要达成学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目标,要基于“爱国”情感,深层次挖掘关于“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认知过程的内在逻辑。
从爱国的道德认知入手,把“国家利益”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衔接,让学生感受国家利益与我们是零距离。
具备这种零距离关系,学生才会感觉到国家利益不是未来的事。
最后,链接十九大报告对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明确与祖国发展共命运。
【起点分析】知识起点:具备爱国的碎片化知识。
具相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水平起点:具备辨别的技能。
初步具有反思的水平。
态度起点:经过长期学科学习,具备爱国的情感倾向。
(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以“爱国主义”为课堂核心,倒序的方式处理教材内容,先明确国家利益的至上,再回归到学生个体维护国家利益。
八、合理使用教材活动素材,发挥其启德导行功能。
新教材活动素材丰富,其重要功能起到“脚手架”的作用。
如何使用活动素材成为日常教学难题。
如果完全按照活动素材演绎教材内容,则出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
于是为达成教学目标,“一例到底”的策略普遍存有于现实的教学过程。
但是,有些教学内容难以用“一例到底”的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活动元素。
本框题的设计,是基于“合理使用教材活动素材”的思路实行设计的。
设计中使用了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素材,这个素材来源于教材本身,但是又对教材的角度实行了取舍,重点突出抗日英雄杨靖宇为争取民族独立为国捐躯的事迹,加深学生对“国家利益有时候需要牺牲生命”的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 教材分析《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为什么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应如何服从国家利益还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达成共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利益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提问:“什么是国家利益?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例如,可以讲述一些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或者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如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如何处理等。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课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分为“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两目内容。
第一目“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主要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要以热爱祖国为荣、树立危机和防范意识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目“捍卫国家利”,主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上做到捍卫国家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甚至牺牲自己的一切,做到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自觉遵纪守法。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祖国,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责任意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重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
难点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前我们来听一首歌《国家》问:听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有国才有家,有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们每个公民都应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观看视频短片,谈感受。
运用歌曲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形成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共鸣,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好掌握本课重难点。
1.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2.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
3.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怎样捍卫国家利益?过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应该如何做呢?(引入“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二:学习新知探究点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活动一观后有感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