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上册 教案(湘教版)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38
《歌唱祖国》导学案执教者:崇左市江州区江南一中李丽燕课题: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唱祖国》课时:1课时目标:1、用正确得音乐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识别反复记号、三段体曲式结构。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祖国得热爱之情得具体表现。
重点:用自然、舒展得声音熟练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难点:弱拍起、附点节奏,连音与断音唱法。
所需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篮球,学习小卡。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调控教学操作流程所需资源评价学生学习事项教师教导调控方式环节一音乐游戏导入环节二演唱《歌唱祖国》8分钟25分钟环节一1、节奏练习(听+做)2、发声练习(唱+听)3、看图片,谈感受(看+说)环节一1、点拨难点节奏2、弹奏、示范、引导区分断音、连音唱法3、让学生谈观后感,引入课钢琴篮球教学课1、教学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都能在教师得引导下自主思考、小组7 分钟环节二1、认识作者及歌曲创作过程(说+听)2、了解听前任务,分小组领任务。
(听)3、听、看歌曲视频,完成各自小组任务。
(听+看+想+做)4、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反复记号、演唱顺序、曲式结构和各段声音特点。
(说+听)5、演唱A段(唱准题。
环节二1、提问,讲解歌曲创作过程。
2、布置听前任务1)歌曲得演唱顺序是怎样得?请找出曲谱中得反复记号;2)歌曲得曲式结构是几段体?如何划分?歌曲各个部分得声音演唱特点有什么不同?3、播放歌曲视频,巡回指点。
件学习小卡钢琴探讨、积极反馈;学生得思维得到培养,能多向度解决问题,且问题有梯度;2、学生听、唱、看、想、说、做多样结合,动静相宜;3、各要素恰到好处地轮换组合来组织教学,课堂轻松、民主、和谐,沉浸在浓浓得音乐氛围中。
环节三拓展创新环节四全课小结2分钟弱拍起、附点节奏、断音唱法)(唱+听)6、演唱B段(唱准强拍起、难点句、连音唱法)(唱+听)7、用正确得音乐情绪和声音齐唱全曲(唱+听)8、讨论、回答(说)9、听、看视频,将感受写在小卡上。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音乐教案-爱我中华课题:《爱我中华》教材:湘教版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授课年级:初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2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能大胆地,有表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并能背唱1—2首“爱祖国”的歌曲;4、能积极参与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班级演唱活动;5、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电视机、VCD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竖笛教学设想: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还音乐课堂以快乐。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背景画面)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 1 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沃尔塔瓦河》音乐教案象阳一中周洁清教学目得: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得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得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得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得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得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得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得祖国》中得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得情况下凭顽强得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得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得手法,近似回旋曲得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得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得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得爱。
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课(1分钟)(出示课题)1、导语: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得,才是世界得。
”有了对祖国、民族得热爱,才会创造出伟大得作品来,.我们才有幸听到贝多芬得伟大得(《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得(《革命练习曲》,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同样有一颗炙热得爱国之心得音乐家,和他得交响诗套曲。
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得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得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得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得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得交响诗套曲《我得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得一首)。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1.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德彪西《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俄罗斯舞曲”,初步感受欧洲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了解欧洲音乐历史发展历程: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的进程;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作曲家,音乐体裁,作品名称,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感受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能准确判断作品所属乐派。
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一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诺阿、修拉)。
同时聆听德彪西的《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片段。
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和音乐作品。
说出听后感受。
(模糊、瞬间印象、飘忽不定、色彩斑斓等。
)2.聆听《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音乐同学可边听边绘画或写诗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1)教师简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师弹奏并指出全音阶是该作品的典型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此时期音乐,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3.聆听《俄罗斯舞曲》音乐(1)同学都听到哪些音乐形象和情节?学生试着描述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补充,介绍故事内容,并简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复听音乐,教师分析乐曲结构与风格。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更多地通过厚重、刺耳的音响以及强烈的节奏来展现。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卡片(红、黄、红分别代表三段)进行曲式结构的提示。
第一部分的主题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
全曲的最后,还有一个较长的结尾。
全曲简洁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和独特的管弦乐色彩,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个性。
4.乐派请同学谈谈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音乐现代派音乐的感受,你能说一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更喜欢哪个乐派的作品,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等一切领域,道德层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由对神和大自然的讴歌转向对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继而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解放,从而导致音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