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36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四季的色彩(一)教学内容与目标: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课前准备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教学过程:导入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2问题:(I)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新授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l反馈。
(以小组形式)(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四年级上册《4在快乐的节日里》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中外重大节日的民俗文化.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
2、认知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节日特有的气氛.抒发欢快.愉悦的心情.制作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画.
二、教学重点:
了解节日民俗文化,体验节日的热闹,欢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选择创作方法,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节日的印象.感受加以升华利用,开拓创造性思维.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捕捉节日特有的气息.
四、教学准备:
教具:刮画作品学具:刮画纸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准备的工具情况。
(二)导入新课。
《家乡的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
教学过程(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
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
2.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
(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
)途径:(1)整理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
(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小结: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生活中的暖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天气冷不冷?摸摸老师的手?生:凉。
(一)观察并思考1. 在寒冷的天气里,哪个房间会令你感觉更温暖?2. 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生:第2个,因为房间的颜色给我感觉很温暖。
板书:红橙黄温暖(学生书写板书)师:那这样的温暖的颜色你还能找到哪些?我们来看学习指南!师:出示学习指南1——观察、交流各自带来的暖色物品,思考: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暖色?生1:橘红色生2:大红色生3:粉红色师:大家找的都对,让我们去色环中看看他们的位置,谁能指一指?生:色环的右侧。
师:这些颜色都能带给我们温暖的感受,我们称之为暖色。
其中,红、橙、黄是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暖色。
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感受生活中的暖色。
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一)欣赏生活中的暖色(视频)师:欣赏过后,说说你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生:喜悦、热闹、兴奋、热烈、激动。
师:色彩多神奇啊,它可以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二)师:同学们,那大家想一想,这些暖色中它们的温暖程度一样吗?出示学习指南2小组讨论,寻找身边及各自带来的物品,看看哪些颜色给你的感觉更暖?然后小组汇报。
(比较)生:找到红、橙色、黄色。
师:这三种颜色好比温度,红色30度,橙色25度,黄色20度。
师:同学们,我觉得大家说的特别有道理,每种颜色温暖的程度,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感受这么多暖色的变化后,你想对暖色说点什么?小结:生活中的暖色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在比较中产生的。
(学生书写板书——相对的、比较)三、师:正是有了这种比较,画家才创作出了一幅幅暖色的作品。
欣赏画家作品1.凡高《向日葵》画中使用大量不同温暖程度的黄色,你瞧,一团团花头就像一个火红火红的大火球,加上面朝太阳而生的黄色花朵,表达出凡高内心充满激情,他把每一朵向日葵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画中除了暖色的运用,还添加了少量的冷色,使画面更加醒目、生动!背景暖中有冷、冷中有暖。
(可以传达创作者强烈的情感)2.马蒂斯《红色的房间》这幅画则大面积使用了红色,除了红色,还添加了哪些暖色?生:不同冷暖的黄色,(几种暖色结合使画面色彩丰富),还有小面积的冷色,使画面色彩形成对比。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美版)第1四季的色彩教学内容与目标: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熟悉到不同季节的色彩转变,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熟悉该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熟悉与感受。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欣赏,熟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育学生观看大自然、酷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悉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式,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前预备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二、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照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教学进程:导入请看,我给大伙儿带来了什么?2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爱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
”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爱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经历或感受?出示题:四季的色彩新授I、欣赏。
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2.分组活动。
要求: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画,由组长率领分组欣赏。
学生依照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l反馈。
《早春之路》东山魁夷①画面表现了什么绘画风格?②画家要紧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④你还想了解什么?《夏》列维坦①画家运用了如何的笔触来表现画面?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类笔痕。
②画面要紧利用了哪些颜色?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以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金秋》林风眠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季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
《冬猎》勃鲁盖尔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②观看做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季特有的漂亮?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
四季的色彩教材分析《四季的色彩》是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是一节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认识国内外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艺术家非凡表现力的一节“欣赏▪评述”课。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例外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对例外绘画表现形式有初步了解,同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例外的文化。
b.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心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例外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例外色彩给人带来的例外感受。
应会:认识书中四位画家、能够对其作品进行初步的分析,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面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学习材料:PPT、描写四季的诗词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自然界中的四季(PPT出示四季色彩的图片,大家共同欣赏)和周围的人聊一聊对例外季节的感受,引出课题。
板书:四季的色彩【教学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丰盛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欣赏艺术作品中的四季:1.欣赏书中摄影作品中的四季,谈出你的感受来。
春天是嫩绿的、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天是炎夏的、是填塞生命力的季节……秋天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凉爽的、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2.欣赏画家笔下的四季:(PPT展示)《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夏》油画列维坦俄国《金秋》中国画林风眠《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3.欣赏书中四幅图片:a.绘画的内容、风格特点b.画面的色调4.总结四位画家表现四季的色彩:春季——蓝、绿夏季——绿秋季——红、橙、黄冬季——土黄、棕【教学意图:】欣赏画家笔下美丽的四季,感受例外画种的例外的艺术表现力。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
初步了解联想方法,大胆运用绘画和拼贴等方法进行表现.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感受联想的奇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给人带来的乐趣,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并能用学到的联想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ppt,绘画工具,生活日用品教学过程:一、智导激趣:1 .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画,同学们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盘子求太阳,月亮……)师:别着急,老师还没有画完,看现在可能是什么?学生回答。
“那他到底是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原来呀,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一个图形,想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像这样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这个思维过程,我们把它称为联想”(板书:联想)2观看视频师:老师这有段视频,请同学们看看这首交响曲的乐器是什么?孩子,你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像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日用品一一锅碗瓢盆,(板书:生活日用品)今天呀,我们就要对这些生活日用品进行联想,揭题(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二、智学思疑:1 .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生活日用品呢?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知道那么多种生活日用品,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琳琅满目,今天呀,这些生活日用品要举办一个化妆舞会,勺子哥哥和嫂子妹妹是这次化妆舞会的主办者,但是要想进入这个化妆舞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俩给我们设置了三关,同学们,敢不敢挑战?(敢)2•探究联想方法师:好,那我们来看第一关异想天开,谁来说说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锅, 棒棒糖球拍)哇,同学们,想象的真好,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揭晓谜底哦原来是一个正在煎蛋的锅,那同学们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形还什么呢?(学生回答棒棒糖过羽毛球拍)“那你能不能把它变得更加形象”(请生上台操作)同学们像不像,那我想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你是从哪里觉得它像一颗棒棒糖的?(学生回答外形)所以我们在进行联想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日用品的外形进行联想(板书外形),谁愿意上来再试一试?学生上台操作,同学们,像不像?学生回答像,看来第一关没有难倒大家,那我们来挑战第二关左思右想,还是这口锅?我把它换个角度,谁来说说它像什么学生回答,那你能不能上来把它变得更加形象呢?学生操作下面的同学,请你们也想开联想看看你们会想到什么?下面的同学在纸上操作,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想到的是什么?下面的孩子们你们也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创意吧,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很有创意,那我们在联想的时候可以把日用品变换角度进行联想(板书角度),第二关又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挑战成功了,让我们来挑战第三关奇思妙想,组合联想,(板书组合)我们可以把物品组合在一起进行联想,看老师把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看他变成了什么,现在哪位同学来挑战一下看看看可以变成什么?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人美版第七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
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与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其中第2、3、5、6、10、11、12、15、16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
第4、7、8、9、13、14、17、18、19、20课为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
欣赏评述为随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
二、教学目标:1、掌握色彩的冷暖基本知识,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念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3、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1、四年级是多媒体教学,一共三个班,其中1、2两个班的基础较为扎实,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当然各班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作品较雷同,想象力较缺乏。
四、教学措施:1、针对各班的情况,因材施教,如:可以适当让学生尝试一些不同的创作表现方法。
2、评价多样性,让学生充分体念成功的喜悦。
3、与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册教学内容、课时与单元课时计划第1课四季的色彩(一)教学内容与目标: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与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笔的世界》教学设计教材:人美版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笔的观察,了解到笔的材料、造型、尺寸等是根据其功能而设计的,以笔的设计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简单的设计图制作方法,设计出既实用又新颖的作品。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版面分析:本课共占两个版面,教材第18页展示了各种各样笔的图片,并针对不同特点的笔提出问题,旨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笔的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了解并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材19页展示的学生作品给学生创作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思考与讨论”栏目引导学生设计时要注意外形适宜实用,在满足书写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展开想象,为笔增加更多的功能。
“评一评”引导学生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进行自评、互评。
二、学情分析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之前学习过的《做笔筒》等课程,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绘制设计图还比较陌生,本课正是指导学生学习用绘制设计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物以致用的设计原则,能够分析笔的各部分特点和功能;2、学习绘制设计图,设计一支美观实用的笔。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笔的各部分特点与功能,掌握简单的设计图绘制要素,能够设计一支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观察分析笔的各部分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设计图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难点: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六、教具准备课件、记号笔、纸、彩笔、尺子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下面有请神秘客人隆重登场!”PPT播放“毛笔爷爷”的声音:“大家好,我是毛笔爷爷,从古至今,我一直伴随在大家的身边……”,课件出示“钢笔叔叔“、”铅笔姐姐“、”彩笔娃娃“的声音,教师:”毛笔爷爷的家族,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毛笔爷爷的家族,去探究笔的世界的奥秘!引出课题。
小学美术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第21-1课《盘子上的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作用并简单了解盘子文化。
2、运用撕纸和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纸盘,并且将其美化成为一个装饰品.3、培养学生对圆形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4、通过欣赏和制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是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主要是利用身边的废旧报纸、通过撕纸在瓷盘上粘贴制作成立体纸盘,然后进行彩绘或剪贴装饰纸盘。
通过制作立体的纸盘,对盘子产生感性的认识。
让学生简单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种类、制作材料以及用途等,通过欣赏、讨论、尝试练等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使学生了解到盘子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是一件件的艺术品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不仅要掌握制作纸盘子的技能技巧,还能在美化纸盘的过程中,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3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了解盘子文化的同时学会制作并装饰纸盘。
2、难点:在圆形瓷盘上进行粘贴纸的技能技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活动】纸盘的联想一、激趣引入1、播放舞蹈视频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小段舞蹈,欣赏完请告诉老师: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表演者用了什么道具?一名学生回答(维吾尔族盘子舞)师:你看的很仔细,今天这节课就和盘子有关,板书课题——《纸盘的联想》。
二、探究新知1、了解盘子文化。
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盘子王国认识一些漂亮的盘子朋友。
(课件切换)这是最早时期出现的陶盘叫《人面鱼纹盘》,我们的祖先6000多年前就学会制作盘子,别看它做工有些粗糙,人们在上面刻了美丽的鱼纹和漂亮的小姑娘,我们的祖先可真了不起。
(课件切换)经过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又逐渐发明了瓷盘,叫青花瓷,从这个瓷盘可以看出,画在上面的花纹是越来越漂亮啦。
(课件切换)2、提问:你知道的盘子有哪些用途吗?生:是用来盛菜,装东西用的。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是:Unit 1:线条的运用Unit 2:色彩的运用Unit 3:平面构成Unit 4:立体构成Unit 5:水彩画Unit 6:剪纸艺术Unit 7:中国画Unit 8:油画以下是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的大致内容:Unit 1:线条的运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和练习线条的描绘和运用。
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和图画,了解不同线条所表现的形式和特点。
引导学生能够用自由线条描绘一些简单的物体和形象。
Unit 2:色彩的运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常见的颜色和颜料。
通过练习混色和调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运用原则,并能运用颜色表现物体的特点。
Unit 3:平面构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练习使用一些基本的图形元素和图案,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组织物体和图画的构成。
Unit 4:立体构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绘制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学会利用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和透视原理表达物体的立体感。
Unit 5:水彩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通过练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水彩画技巧,让学生能够运用水彩画表现一些简单的景物和风景。
Unit 6:剪纸艺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练习使用剪刀和剪纸,让学生学会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并能运用剪纸表达一些简单的图案和形象。
Unit 7:中国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通过观察和模仿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构图和表现方式,并能尝试绘制一些简单的中国画作品。
Unit 8:油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油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通过观察和学习一些著名的油画作品,让学生了解油画的绘制步骤和基本技巧,并能尝试绘制一些简单的油画作品。
1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 新授: 1、欣赏:(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
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知识导入. 二.新课: 欣赏教材中的四幅画: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三. 拓展: 1、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4
2、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作业: 以暖色为主画一幅画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暖色 教学目标: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意图: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二.新课: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2.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火、阳光、花朵;喜庆、欢快、热闹的场所) 3、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4、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5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 二.新课: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4、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你的感受。 三.作业: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冷色 教学目标: 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6
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书中图片《水》导入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三.小结: 回忆本课时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7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三.作业: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第4课 快乐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8
1、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3、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新课: 1.小组研究: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2.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3.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小结: 回忆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艺术创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9
二. 新课: 1.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2.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3.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三.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0
语言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三.小结: 你了解了自行车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教学过程: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