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设计手法之树列与行道树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54 KB
- 文档页数:3
科学规划城市行道树树种的相关思考———以湛江市道路绿化为例高鸿(湛江市绿塘河湿地公园管理处,广东湛江524000)行道树起着净化空气、降尘减噪、降低风速、调节局部小气候的效果;还能改善出行的舒适度,遮荫纳凉,提升人行的舒适性和车行的安全性。
以湛江市道路绿化为例,探讨科学规划城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以供参考。
行道树;树种选择;科学规划狭窄道路、分车带、景观带、招风路口、海滨道路等场所;观花植物主要用于景观道路、中央分车带等美化。
根据树种应用频度及重要性分为首选树种、备选树种、试用树种。
3.1行道树首选树种行道树首选树种(骨干树种)是指现有城市绿化树种中效果最好的树种,在城市行道树应用中优先选用。
通过实际应用情况和树种习性的比较,选用生长良好、抗风性强、树形美观、容易移栽的树种,这些树种可大面积应用。
共规划23个树种作为首先树种,其中常绿树种15种、落叶树种8种、观花树种5种。
分别为:榕树、黄葛榕、小叶榄仁、榄仁树、非洲桃花心木、人面子、秋枫、麻楝、凤凰木、大叶紫薇、木棉、盆架树、芒果、玉蕊、木菠萝、樟树、荔枝、龙眼、复羽叶栾树、海南蒲桃、大王椰、椰子、蒲葵。
树冠宽阔,根系发达及气生根多的榕树、黄葛榕、非洲桃花心木、榄仁树等适宜用于宽阔道路的人行道树;玉蕊、大叶紫薇、木棉、盆架树、复羽叶栾树、大王椰、蒲葵7种树树冠较小,宜用于在支道行道树或分车绿带、景观绿带;芒果、木菠萝、荔枝、龙眼等移栽较难,宜用于种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路段,并带土球移栽,且荔枝、龙眼生长缓慢,与速生树种搭配应用或规划使用年限较长道路的行道树。
椰子主要用于临海道路行道树;因盆架子难闻的花香及果实飘絮容易产生过敏源,适用于人流量少、远离居住区的快速道或分车带。
3.2行道树备选树种行道树备选树种(一般树种)指在城市绿化中常见,但其性状存在某些缺陷,应用具有局限性,这些树种作为备选树种,满足一定条件下,根据特殊需要,局部应用。
曾经大量种植的红花羊蹄甲、中叶榄仁及尖叶杜英因抗风性较差已淘汰。
行道树的要求及例子
1. 耐污染,行道树需要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污染,包括车辆尾气、工业排放等污染物。
2. 耐旱性,由于城市环境下的行道树通常无法获得充足的雨水,因此需要选择耐旱的树种。
3. 不破坏地面,行道树的根系不应该破坏人行道或者地面的结构,以免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损害。
4. 适应性强,行道树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在不同的
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生长。
5. 美观性,行道树的外观应该美观,能够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一些常见的行道树包括:
1. 榉树,榉树是一种耐旱、耐污染的树种,树形优美,适合作
为行道树种植。
2. 榆树,榆树的树冠茂密,能够提供良好的阴凉,对于城市的气候调节有积极作用。
3. 枫树,枫树树种繁多,有些品种适应性强,能够成为优秀的行道树。
4. 梧桐树,梧桐树树形优美,叶片茂密,是一种常见的行道树种。
总的来说,行道树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环境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到树木的美观性、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在种植行道树时,还需要注意科学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以确保行道树的健康生长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为处理好植树和环境的关系,使树木定植后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对树木栽植位置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行道树种植规划要求(一)行道树种植方式(1)高大乔木为主的行道树,种植在宽度在1.5M以上的条形绿化带中。
(2)行道树种植在间距相等的树池中。
树池与树池之间以铺装形式过渡。
一般树池的尺寸为1.25M*1.25M的正方形。
树池中央栽植的行道树树干与一侧道牙的间距必须在0.5M以上。
一般当道路宽度比较大(宽度为50----100M)时,道路绿化设计采用林荫带绿化手法效果最好。
林荫带一般宽度为5---20M不等。
(二)要注意道路绿化树木种植与道路宽度之间的关系在一般可能的条件下,绿化隔离带在道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好在20%以上绿化植物所需的最小种植隔离带宽度(M)植物种类单行乔木双行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草坪最小种植宽度1.25---2.02.5---5.01.20.81.0(三)种植要注意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的关系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处理好绿化种植和各种市政道路管线设施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市政地下各种管线和地上架空电线,以及各种公用设施和道路绿化种植之间的生态系统数据,可以作为道路绿化的种植参考绿化中树木与市政地下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M)地下管线名称乔木灌木电力电缆1.2---1.51.5---1.0通信电缆1.2---1.51.5---1.0给水管1.0给水干管1.0---1.5排水管1.0---1.0排水沟1.00.5消防龙头1.21.0煤气管道(低中压)1.2---2.01.0---2.0热力管线2.02.0绿化行道树与市政地上架空电线的最小间距(M)电线电压树冠至电线的最小水平距离树冠至电线的最小垂直距离1KV以下1.01.01---20KV以下3.03.035---110KV以下4.04.0150---220KV以下5.05.0二、居住区绿地树木种植规划要求(一)宅间绿地种植规划要点树种选择以落叶乔木为好,因为常绿树种植过多会给居民造成心理压抑,并且不利于冬季采光。
乔木种植的施工方法1、点放线:(1)坐标定点法根据植物配置的疏密度先按一定的比例在设计图及现场分别打好方格;在图上用足量出树木在某方格的纵横坐标尺寸,再按此位置用皮尺量在现场相应的方格内。
(2)仪器测放法用经纬仪或小平板仪根据地上原有基点或建筑物、道路将树群或孤植树依照设计图上的位置依次定出位置。
2、种植穴:以所定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的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0cm,裸根苗的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坑的深度应比土球高度深10-20cm。
除行道树的坑外,坑的开头一般宜用圆形,且须保证上下口径大小一致。
常用规格化的土球其植穴规格按表6-3《树木树穴规格表》。
3、乔木的种植起苗:(1)选苗:作为苗木的乔木要求杆形通直,分又均匀,树冠完整、匀称;茎体粗壮,无折断折伤,树皮无损伤,土球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病虫害。
特殊形态的苗木要符合设计要求。
(2)起苗时间:起苗时间在苗木休眠期;并保证栽植时间与起苗时间紧密配合,做到随起随栽。
4、乔木的栽植:(1)回填底部植土:以拌有基肥的土为树坑底部植土,使穴深与土球高度相符;尽量避免深度不符来回搬动。
(2)摆放苗木:将苗木土球放到穴内,土球较小的苗木应拆除包装材料再放穴内;土球较大的苗木,宜先放穴内,把生长势好的一面朝外,竖直看齐后垫土固定土球,再剪除包装材料。
行列树一般要求按从粗到细、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3)填土插实:在接触根部的地方应铺放一层没有拌肥的干净植土,填入好土至树穴的一半时,用木棍将土球四周的松土插实,然后继续用土填满种植沟并插实,使种植土均匀、密实地分布在土球的周围。
(4)淋定根水、立支架:栽植后,必须在当天淋透定根水。
行道树在种植时应同时树立砼柱扶固。
(四)灌木种植的施工方法1、定点:应以图纸为准,每隔5株订一木桩作为定点和种植的依据。
定点时如遇电杆、管道、涵洞、变压器等障碍物必须躲开,并符合CJJ75-1997的有关规定。
奉节西出口行道树施工方案一、定点、放线(一)行道树的定点放线道路两侧成行列式栽植的树木,称行道树。
要求栽植位置准确,株行距相等。
一般是按设计断面定点。
在已有道路旁定点以路牙为依据,然后用皮尺、钢尺或测绳定出行位,再按每株4米定距,进行单排种植。
每隔10株于株距中间钉一木桩(即不是钉在所挖坑穴的位置上),作为行位控制标记,以确定每株树木坑(穴)位置的依据。
然后用白灰点标出单株位置。
由于道路绿化与市政、交通、沿途单位、居民等关系密切,植树位置的确定,除和规划设计部门的配合协商外,在定点后还应请设计人员验点。
二、刨坑(挖穴)刨坑(挖穴)的质量,对植株以后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除按设计确定位置外,应根据根系或土球大小、土质情况来确定坑(穴)径大小(一般应比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大20~30厘米);根据树种根系类别,确定坑(穴)的深浅。
坑(穴)或沟槽口径应上下一致,以免植树时根系不能舒展或填土不实。
由于现场预埋的管线较多。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适合手工操作挖穴创坑:1.手工操作:主要工具有锄或锹、十字镐等。
具体操作方法,以定点标记为圆心,以规定的坑(穴)径(直径)先在地上划圆,沿圆的四周向下垂直挖掘到规定的深度。
然后将坑底(刨)松、弄平。
栽植露根苗木的坑(穴)底,挖(刨)松后最好在中央堆个小土丘。
以利树根舍展,挖(刨)完后,将定点用的木桩仍放在坑(穴)内。
以备散苗时核对。
2.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1)位置要准确;(2)规格要适当;(3)挖(刨)出的表土与底土应分开堆放于坑(穴)边。
因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植树填土时,应先填入坑(穴)下部,底土填于上部和作开堰用。
如部分土质不好应把坏土分开堆放。
行道树挖穴(刨坑)时,土应堆于与道路平行的树行两侧,不要堆在行内,以免影响栽树时瞄直的视线。
坑穴的上、下口大小应一致;(4)在斜坡上挖穴(刨坑)应先将斜坡整成一个小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挖穴(刨坑)。
坑(穴)的深度以坡的下沿口开始计算;(5)在新填土方处刨坑(挖穴),应将坑(穴)底适当踩实;(6)土质不好的,应加大坑(穴)的规格,并将杂物筛出清走;遇石灰渣,炉渣,沥清,混凝土等对树木生长不利的物质,则应将坑(穴)径加大1~2倍,将有害物清运干净,换上好土;(7)刨坑(穴)时发现电缆、管道等,应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三、改良土质,根据奉节地区土壤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土壤的改良,是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的关键。
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技术模式【摘要】生态型园林绿化的建设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及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模式是目前保障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必要举措。
在城市环境设计中,连接打通分散的不同类型的绿地和自然景观,系统的形成完整的绿色园林,是新世纪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主题。
【关键词】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施工模式一、园林树木种植设计园林树木种植设计有孤植树设计、对植树设计、树列设计、行道树设计、树林设计和树群设计等方式。
1、孤植树设计:孤植树是用一株树木单独种植设计成景的园林树木景观。
孤植树是作为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构图而设置的,以表现自然生长的个体树木的形态美,或兼有色彩美,在功能上以观赏为主,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
2、对植树设计:对植树是指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
对植树主要做配景或夹景,以烘托主景,如建筑入口两侧种植的桂花、龙爪槐、海桐等对植树景观。
3、树列设计: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或曲线纵向排列种植的树木景观。
4、行道树设计: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行道树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是道路环境、设计形式、设计距离及树种选择等。
5、树林设计:树林据其结构和树种不同可分为密林、疏林、单纯林和混交林等。
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片状树林和带状树林,各种类型的树林景观设计要求各不相同。
6、树群设计:树群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树木群体景观。
树群所表现的是树木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通常作为园林景观艺术构图的主景之一或配景等。
树群可为一个种群,也可为一个群落。
二、草坪与地被植物种植设计1、草坪设计类型:草坪设计类型多种多样。
按草坪功能可分为观赏草坪、游憩草坪、护坡草坪、飞机场草坪和放牧草坪等;按草坪组成可分为单一草坪、混合草坪和缀花草坪;按季相特征与生活习性不同,分为夏绿型草坪、冬绿型草坪和常绿型草坪;按草坪与树木组合方式不同,分为空旷草坪、闭锁草坪、开朗草坪、疏林草坪和林下草坪;按规划设计的形式可分为规划式草坪和自然式草坪;按草坪景观形成可分为天然草坪和人工栽培草坪;按使用期长短可分为永久性草坪和临时性草坪;按草坪植物科属可分为禾草草坪和非禾草草坪等。
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绿地是道路空间构成道路景观的重要元素,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又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下面分别对这几种不同绿地形式的植物种植进行介绍。
(1)道路绿带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①分车绿带:是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可以根据道路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种植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其次还要考虑到与道路其他景观的协调性,增添街景。
按照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目前道路绿化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常采用的模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他的形式。
分车带绿化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宽度从1. 5~6m宽度不等。
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一定注意保持通透性,不能妨碍司机的视线,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地段,在分车带被断开,其端部的植物绿化一定要采用通透式栽植,以免遮挡司机视线。
对于较窄的绿化带一般只种植低矮的灌木、草皮、花卉或种植乔木,较宽的分车带则可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植物应用形式,将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既有丰富的层次和季相变化又体现不同植物质感、色彩、线条的优美的道路景观。
对中间分车绿带还要注意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统一,中间分车绿带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抵挡夜间开车车辆间的眩光,通常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 6~1. 5m的范围内种植绿篱或者枝叶茂密的常绿树,可将绿篱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增加道路景观的美观性,若道路过长,可采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修剪方式或者种植方式来防止道路景观的单调乏味。
对于两侧分车绿带,宽度较窄时,可只种植乔木,宽度人于2. 5m时,可以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模式以形成更加优美的景观。
植物种植设计手法之树列与行道树设计
一、树列设计
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或曲线)纵向排列种植的树木景观。
(1)树列设计形式。
树列设计的形式有两种,即单纯树列和混合树列:
单纯树列是用同一种树木进行排列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性,种群特征鲜明,景观形态简洁流畅,但也不乏单调感。
混合树列是用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混合树列还因树种的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
树列设计的株距取决于树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要求等,一般乔木间距3〜8m,灌木l~5m,灌木与灌木近距离列植时以彼此间留有空隙为准,区别于植篱。
(2)树种选择与应用。
树列具有整齐、严谨、韵律、动势等景观效果。
因此,在设计时宜选择树冠较整齐、个体生长发育差异小或者耐修剪的树种。
树列景观适用于乔木、灌木、常绿、落叶等许多类型的树种。
混合树列树种宜少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三种,多了会显得杂乱而失去树列景观的艺术表现力。
树列延伸线较短时,多选用一种树木,若选用两种树时,宜采用乔木与灌木间植,一高一低,简洁生动。
树列常用于道路边、分车绿带、建筑物旁、水际、绿地边界、花坛等种植布置。
行道榭就是最常见的树列景观之一,水际树列多选择垂柳、枫杨、水杉等树种。
二、行道树设计
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行道树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是道路环境、树种选择、设计形式、设计距离、安全视距等。
(1)道路环境。
行道树生长的道路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行道树的生长发育、景观形态和景观效果。
总体上可将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即白然因素和人工因素。
白然因素包括温度、光照、空气、土壤、水分等;人工因素包括建筑物、路面铺筑物、架空线、地下埋藏管线、交通设施、人流、车辆、污染物等。
这些因素或
多或少地影响了行道树设计时的树种选定、种植定位、定干整形等。
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各种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作用,为行道树设计提供依据。
(2)树种选择。
行道树树种设计要认真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充分体现行道树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功能,科学、正确地选择适宜树种。
具体选择树种时一般要求树木具有适应性强、姿态优美、生长健壮、树冠宽大、萌芽性强、无污染性等特点。
另外,选择树种时,应尽量选用无花粉过敏性或过敏性较少的树种,如香樟、女贞、刺槐、乌柏、水杉、黄杨、榔榆、冬青、银杏、梧桐等。
(3)设计形式。
行道树设计形式根据道路绿地形态不同,通常分为两种,即绿带式和树池式。
1)绿带式。
是指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
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
较为宽阔的主干道有时也在分车绿带中种植行道树,以进一步增加景园空间绿量和环境生态效益。
带状绿地宽度因用地条件及附近建筑环境不同可宽可窄,但一般不小于 1.5m 宽,至少可以种植一列乔木行道树。
2)树池式。
是指在人行道上设计排列几何形的种植池以种植行道树的形式。
树池式常用于人流或车流量较大的干道,或人行道路面较窄的道路行道树设计。
树池占地面积小,可留出较多的铺装地面以满足交通及人员活动需要。
树池形状以正方形较好,其次为长方形和圆形。
树池规格因道路用地条件而
定,一般情况下,正方形树池以1. 5m X 1.5成为合适,最小不小于im< 1m长方形树池以1.2mx 2m为宜;圆形树池直径则不小于 1. Smt行道树宜栽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位置。
(4)设计距离。
行道树设计还必须考虑树木之间,树木与架空线、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以避免或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使树木既能充分生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与环境美化功能,同时又不影响建筑与环境设施的功能与安全。
行道树的株距大小依据所选择的树木类型和设计初种树木规格而定。
一般采用Sm作为定植株距,一些高大乔木也可采用6~8m的定植株距,总的原则是以成
年后树冠能形成较好的郁闭效果为准。
设计初种树木规格较小而又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遮阳效果时,可缩小株距,一般为 2.5~3m,等树冠长大后再行间伐,最后定植株距为5~6m。
小乔木或窄冠型乔木行道树一般采用4m的株距。
(5)安全视距。
行道树设计时还要考虑交叉道口的行车安全,在道路转弯处空出一定的距离,使驾驶员在拐弯或通过路口之前能看到侧面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距离和停车时间,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不致发生撞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转弯处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构筑物,行道树设计也要避开此三角区。
一般米用30~ 35m的安全视距为宜。
本文转白:
园林吧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