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33.38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相关措施摘要:随着今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使得土建结构工程量在增加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尤其是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现状,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耐久性;相关措施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afety and durability-related measureswang di kunsongl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eilongjiang abstract: with this several year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ccelerated, making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be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specially in civi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afety and durabil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civil engineering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status quo, from which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keywords: civi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ecurity;durability; related measures通常情况下,在土木工程中对土建结构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灾害、荷载以及环境三种:一、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阐述与相关措施1、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对于土建结构工程,除了确保结构构件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之外,结构物必须具有整体的牢固性。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摘要: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钢筋混凝土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坚固,坚不可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气候、风沙、酸雨以及建筑本身结构问题等,我国的土建结构根据以前的统计只有二十到五十年的使用寿命,而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又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
汶川地震的发生让人们清楚了让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多么脆弱,在地震发生后震中地区的多数建筑物都坍塌了,人们对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也提高了关注,本文结合了近几年来我国在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状况对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状;安全性;耐久性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现状在土建结构工程中,什么会对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呢?大致可以分为三点,一是承载的重量,毕竟土建结构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承载建筑上负荷的重量,负荷的重量如果超过了建筑本身所能承载的重量,就会出现建筑物裂层,甚至坍塌,危害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二是像地震、台风、洪水等这样的自然灾害,都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同样威胁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第三就是土建结构所处的环境,酸雨对建筑的腐蚀是十分明显的,风沙对土建结构的危害也非常的大,我国在外面环境的一些工业用的建筑,由于外部环境严酷,气候恶劣,在使用了20多年后就出现了表面脱落,断层,钢筋结构裸露,比如道路中的天桥和海上的大桥,由于海水的浸泡使得桥柱过早的被腐蚀,使用寿命严重缩短,不得不大面积翻修重整,对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危害。
并且由于环境因素对土建结构的危害是持续性的,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人们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危害并不能很好的发现,这就像水煮青蛙一样,如果把青蛙放在沸水里,青蛙就会一下子察觉到并从沸水里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在冷水然后将水慢慢加热,青蛙就不会有所察觉,就算到最后水沸腾了,青蛙也不会跳出来。
人们对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往往重视不够,最终却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国内外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一定要对此产生必要的重视,一定不能重蹈覆辙,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问题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房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施工质量控制摘要:在房屋的质量方面,建筑的耐久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房屋结构的耐久性不仅关系到房屋的质量,更是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必须牢牢把握,密切关注。
本文就从房屋结构的耐久性出发,论述耐久性与安全性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其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耐久性;安全性施工;技术分析建筑结构安全性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衡量指标,只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符合检测标准,才能确保建筑质量的稳固与安全。
建筑结构安全性是建筑物对地震、台风等恶劣环境因素的抵御能力。
若想保证建筑在使用期限内的结构安全,就要注重建筑施工的每一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建筑施工每一环节都符合施工标准。
另外,还需采用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
另外还决定了建筑结构的功能性是否正常,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
1.建筑耐久和安全性施工的优势1.1提高建筑使用年限,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在房屋的建设方面,如果能够提高房屋的耐久度,就能让房屋拥有更长的使用时间和更高的质量标准。
在新时期的建筑要求中,我国大力关注房屋耐久性问题。
房屋的耐久性就是指建筑本身的承载力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
建筑由于常年暴露在外,需要经受风吹雨打和各种恶劣的自然天气,这就对建筑的耐久性产生了影响。
建筑的耐久度不够,轻则会影响房屋使用寿命,对房地产开发者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对居住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如果房屋的结构紧密,质量良好,耐久性十分优越,就能增加建筑使用年限,为开发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必须要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增加建筑使用年限。
1.2保证房屋质量,维护工人安全在安全性施工方面,就需要建筑团队每个工作人员和环节的共同努力。
安全性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时利用安全绳将自身绑在建筑上,可以避免失足掉落;在建筑外围搭建安全网,也可以防止工人失足,避免施工材料掉落引发的高空坠物事故;在工地施工时要佩戴安全帽,防止高空落物或者搬卸器材时砸到头顶。
建筑的耐用性:如何延长建筑寿命建筑的耐用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措施来延长其寿命。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如何确保建筑的耐用性。
首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确保其能够在长期使用和各种自然灾害下保持稳定。
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可以使用抗震设计和结构,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其次,施工质量也是决定建筑耐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细节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使用符合标准,并且施工过程中没有疏忽或瑕疵。
建筑的维护保养是延长其寿命的关键。
定期检查建筑的结构和设备,及时发现和修复破损的部分,可以预防更大的损坏。
例如,检查和维护建筑的屋顶、墙壁和地基,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样,对建筑设备的定期维护也很重要,如空调系统、电力设备等。
另外,适当的使用和管理也能增加建筑的耐久性。
建筑管理者应制定合理的使用政策,包括建筑的负荷、使用时间和维护安排等。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冲击和负载也有助于延长建筑的寿命。
严禁在建筑物中进行破坏性活动,如敲击墙壁、悬挂重物等。
建筑物的使用者也需要遵守使用规定,不得私自修改或损坏建筑的结构和设备。
除了以上措施,科技也为增加建筑寿命提供了新的方法。
例如,使用耐久性更强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和耐久性。
此外,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如无机高分子材料和3D打印技术,也能增加建筑的寿命和稳定性。
总之,建筑的耐用性取决于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加上定期的维护保养和适当的使用管理,可以延长建筑的寿命。
同时,利用科技的进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也能增加建筑的耐用性。
建筑的耐用性不仅关乎建筑本身的寿命,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因此,增加建筑的耐用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在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各个环节上共同努力。
针对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摘要: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主要考虑的是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与适用性,至于结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作用引起材料性能劣化的影响,则被置于比较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失效己逐渐成为困扰建筑工程界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深入分析研究了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耐久性设计;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桥梁、水利项目等土建工程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耐久性均低于国外同类水平,许多的建筑安全事故导致较大的人员伤亡,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也对此进行的相关的研究改善,应该积极完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制,加强施工技术,有效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
对于大气环境作用(温度、湿度、降水、冻融、氧、二氧化碳与盐雾、二氧化硫、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物)以及水体、土体环境中氯盐、硫酸盐、碳酸等化学物质侵蚀对结构安全性与适用性的影响,规范主要采取宏观控制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和限定构造措施的办法,认为这样就能满足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需要,同时也回避了结构的使用年限问题。
这种传统的耐久性设计方法,通常是针对不同的环境作用,提出混凝土应采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小水泥用量和最高水灰(胶)比,以及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面裂缝的最大宽度等。
一、混凝土结构体系使用寿命评定标准分析在进行复杂体系的耐久性评价时,单纯采用可靠指标作为结构失效的判断标准是不实际的。
因为复杂体系的传力关系复杂、系统变量多,结构功能函数求取比较困难,单个构件在体系功能中的作用和地位难于量化,而且失效模式的搜索和失效模式相关性计算也不易实现。
我国目前颁布的多种国家、行业鉴定标准,如“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44- 90)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 99) ”,“钢铁工业建(构)筑物可靠性鉴定标准(ybj21989)”“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 yb9257- 96)”,“民用建筑修缮查勘与设计规范((jgj 117-98)”等,基本思路都是采用纵向分层横向分级的分层分级逐步综合鉴定评定模式,即将复杂的工业建(构)筑物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分层分级评定逐步综合得到体系的鉴定结论。
建筑结构耐久性分析与改进措施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保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能力。
耐久性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耐久性分析的目标是评估建筑结构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条件和荷载,以确定结构的耐久性,并识别可能导致结构性能下降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耐久性分析方法和改进措施:1.环境影响分析:分析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区盐分、水质等因素,以确定是否会对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在海洋或潮湿环境中,建筑结构容易受到侵蚀和腐蚀,设计中可以采用抗腐蚀材料和防水措施。
2.力学分析:通过对结构荷载和应力的分析,确定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储备和刚度。
3.材料选用: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以确保结构在长期使用中不受破坏。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
例如,对于框架结构,可以使用耐久性好的钢材,而对于地基和基础结构,可以选择抗渗透性好的混凝土。
4.防水措施: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对于保障其耐久性非常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并确保施工质量。
此外,定期进行防水层的检查和维修,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漏水问题。
5.维护和保养:定期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破损和腐蚀的部位,防止进一步的损坏。
同时,保持结构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积水和湿度对结构的危害。
6.抗震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是确保建筑物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阶段,应采用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7.合理使用:建筑使用者在长期使用建筑物时,应合理利用和维护建筑结构,避免过度荷载和错误使用导致的结构破坏。
总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分析和改进措施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人们在享受建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舒适感的同时,也为建筑自身的质量问题而担忧。
因此,本文主要对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受力性能;轴压比0.前言本文主要通过两方面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行分析。
一是具体探讨了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的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因素。
二是针对于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设计。
下面就地上述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因素分析1.1受力性能的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师首先要考虑建筑空间组成的特点。
这种考虑不是为了进行精确的确定其结构的特点,而是对建筑空间的特点进行大概的了解。
建筑物底面对于整个建筑来说,对于竖向的稳定及其水平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建筑中,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大且重的构件所组成的[1]。
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能够将本身的重量传递到地面。
由于结构的荷载主要是向下的作用。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弄清楚所选择的体系的作用力和建筑的地基的承载力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而由于一些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的受力性能没有进行科学的考虑,进而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
1.2建筑结构的轴压比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的轴压比问题需要充分的考虑。
所谓的轴压比是指各柱组合的轴力设计值与柱横截面的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设计值乘积比值。
在建筑中的试验及其震害的有关数据表明,如果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柱轴力过大,那么,柱的延性将会很明显的变小,非常容易产生脆性剪切的破坏,进而不符合强剪弱弯的设计要求。
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摘要:在建筑行业中,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论点,分析了工程结构的类型,并且为加强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1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事故原因对于建筑工程结构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多是由于其缺乏安全性和耐久性,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因素较多,一方面取决于工程前期的设计、施工中的过程以及后期的保养和维护,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由于设计、施工、维修和保养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比较多,人为的错误和不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主要原因。
1.1 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错误在设计过程中的错误或者是误差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主要是所使用的构件承载能力不够,导致建筑物开裂甚至是坍塌。
当然,多数的人为错误并不是故意所为,发生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差,素质不高,需要查找的资料不全,调查不仔细,计算能力差,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实战经验太少,另外,也可能受到行政干预,设计的周期不合理,当前设计监理工作没有展开,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
混凝土结构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施工质量差,我国当前的项目建设招标管理体制不完善,不少项目都是高资质中标,在施工过程中,却是层层转包,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这些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基层人员素质比较低,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1.2 法规不完整,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建筑行业中,工程建筑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立法,重视工程项目的建设,轻视维修和保养;重视建设成本,轻视保养和维修的投入。
由于建成物的维修保养工作没有做好,也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很多建筑结构在长年失修和保养的情况下造成损伤,最后被破坏;设计施工和保养维修工作没有联系起来,使用的都是技术规范,没有详细的技术指南和标准;还有就是不能够正确认识施工规范,仅仅使用旧的标准,没有进行创新,不能及时修订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摘要:我国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国外相比要低很多,而结构的低耐久性将会降低工程的质量,同时也会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分析与探讨建筑结构耐久性的现状、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措施对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意义重大。
一、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现状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建筑结构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成为大多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决定因素,这也是困扰着建筑界的一大难题。
然而,这个问题至今都未引起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如在美国,有很多城市的港口工程和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在修建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材料质量的劣化,对使用寿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报告也称,最起码需要1.4万亿美元来处理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工程中存在的结构耐久性问题,仅用于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凝土面板这一项就需要花费850亿美元。
我国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需进行大修,而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为15-20年。
虽然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使用环境相对较好,可持续使用50年以上,但室外的露天构件使用寿命仅为30-40年。
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每年投资额达2万亿人民币以上。
照此看来,大概30-50年后,这些工程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建设费用和维修费用将是巨大的。
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土建施工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对构件的耐久性方面进行详细论证和规划设计。
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设计多对项目所需的经济、技术、资源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建筑本身耐久性的分析,使得工程质量很难有所保障。
(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强度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在强度方面的过分要求,使水泥细度增加,并且提高了早强的矿物成分,这些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极大影响。
浅谈耐久性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性前言:我国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现状: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8.8级地震并引发大的海啸,震后大多建筑物屹立不倒。
2008年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受灾地区房屋大面积倒塌,大量人员伤亡,损失惨重。
两组例对比,鲜明的表明了我国土建结构安全性方面的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结构工程越来越多,其自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成为施工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设计施工人员的重视。
1、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是指建筑自身在使用期限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
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这是对结构耐久性进行衡量的重要指标。
1.1结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性庄要是针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提出的。
换句话说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保证建筑工程可以从容应对加载在其上的压力和拉应力。
1.2结构适用性结构适用性同样是针对材料而言的,要切实保证材料符合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否则,即使材料自身具有极强的耐久性也不能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以免影响建筑自身功能的发挥。
例如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说是耐久性和安性兼顾的优秀的建筑材料,适用范围极广,几乎无所不能。
但是根据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在严寒的环境中混凝土的结构十分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其对于侵蚀损害的抵抗能力非常弱。
在这样的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就会受到影响造成建筑整体的耐久性下降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护。
1.3存在的问题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虽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从而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为了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采用强度较差或者质量低下的建筑材料,同时没有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极大地缩短了建筑的耐久性,出现了大量的“短命工程”。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摘要:在建筑工程当中,结构耐久性问题一直都是工程设计及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结构耐久性逐渐成为土木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
加强对结构耐久性的认识是减少工程问题,探讨工程情况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加强对结构耐久性的认识。
文章以结构耐久性概述导入,从建筑构造的视角分析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的问题探讨,为日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结构耐久性;建筑构造;探究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越来越多的挑战开始影响建筑工程的发展,其中包括结构耐久性问题。
这一问题在当前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建筑构造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强结构的耐久性。
因此,深入探索建筑构造对于提高结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1.结构耐久性概述结构耐久性指的是在结构的预期使用寿命内,即使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构内部材料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劣化,仍能保持其可用性,不需投入额外资金进行修复或加固,同时保持其原有的性能和外观。
实际上,耐久性是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体现了结构在面对气候、化学侵蚀或物理作用等外部力量时的抵抗能力。
也就是说,在材料老化或损伤的预期寿命内,建筑物能在适当的维护下继续使用。
2以建筑构造视角分析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2.1 防水构造问题导致渗漏在地下建筑的实践中,设计人员未能充分理解和科学把握周边地质环境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地下部分建筑采用的防水材料选择不当或质量不佳,从而对建筑的防水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历史案例表明,防水构造的不良设计会导致渗漏问题,进而影响建筑的耐久性。
具体而言,一旦发生渗漏,建筑物将直接与水接触,导致水中携带的氯离子等有害物质侵入建筑结构内部。
在潮湿环境中,这些物质会在建筑构件表面沉积,腐蚀构件,导致钢筋等金属材料出现腐蚀生锈。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冻融破坏或碱骨料反应,进一步改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在地上建筑中,屋面防水卷材的施工不规范、搭接不合适等问题也会限制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摘要:要想获得施工质量的保证,要想得到工程设计的安全,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方面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它是整个建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着建筑水平的高低,还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基础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设计;抗力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to get the safety engineering desig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not only in relation to the architectural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with the people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and national foundation the cause of the.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esign; safety; design; resistance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几年来,土木工程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自从国家建委颁布了质量终身负责制,并加强了施工质量管理后,工程事故比例明显减小,而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事故在总事故中的比例有所增加。
另外,由于设计者怕担责任,设计过于保守,也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
因此,工程结构设计既要保证安全又要经济合理。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
2018-12-03T17:23:50.4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作者: 张坤 李爱山
[导读] 如何提高土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施工和设计单位都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
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张坤 李爱山
山东东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领域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何提高土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施工和设
计单位都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耐久性;安全性;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建筑结构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最终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在建设结构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项因素就是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目前在对这两种性能展开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
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最终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质量。
1
概述建筑土建工程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耐久性设计
基于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实际的施工中,对其结构的强度性有着特定要求。但是基于高层建筑
的混凝土会受各方面环境因素所影响出现地基的沉降及腐蚀等问题,致使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
的安全性。因此,在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基本要求中,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提升高
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水准,就必须遵循其耐久性设计的基本要求,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予以高效的安全性设计。
1.2
牢固性设计
牢固性设计,是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若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无法满足
牢固性的设计要求,那其安全性设计终将成为空谈,缺乏实质性意义。因而,就需要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进行安全性设计过程中,遵
循牢固性设计的基本要求,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总体框架予以牢固性设计,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造成不利
影响,从根本上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抗震性,避免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构件的承载力设计
对于构件结构安全性设计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基于国内与国外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规范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性。因而,国内需依据本国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与要求,不可照搬国外的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相关规范进行构件的
承载力设计,以避免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如国外通常是以
250kg/m2为标准,国内的高层办公楼的承
受荷载则是在
200kg/m2;其二,在进行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过程中,需对于构件的承载力予以合理设计。在具体设计环
节,应当把材料强度的系数及荷载的系数充分融入其中。在给出标准的荷载数值后,上述的系数就能够体现出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整体
的安全性能,而它的安全性能就是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系数,该安全系数与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存在着必然联系,也
就是说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随着安全系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从而有效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功能作用,
保障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2
探究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性措施
2.1
采用中、高抗硫混凝土
在材料选用方面,采用中、高抗硫混凝土,中抗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高抗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混凝土配置时,选用级
配良好的混凝土骨料,采用中、高抗硫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铝酸三钙的含量,前者含量不得超过
5%,后者含量不得超过3%。配置时需加
入高效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含水量,同时加入适量粉煤灰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其中,减水剂中的硫酸钠含量不宜大于减水剂干重的
15
%,粉煤灰的掺量应不少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具体掺量应通过试验得出。
2.2
使用阶段的检测与建筑工程结构的维护
耐久性,使用寿命,修理、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工程建设完成和使用的时期中,要经常对建筑工
程结构进行检测与维护,以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使用期间务必进行定期的检查,有些工程发生倒塌现象,这和使用期间
的定期检查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国外,对结构损坏的建筑物已经采取强制性的定期检查,甚至包括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墙面砖等建筑架
构,以避免引发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我国在建筑工程结构方面有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等相应的要求。建筑工程结构方
面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进行对建筑工程的定期检查,甚至可以采取强制性法律来确保定期
检查的实行。以确保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将发生结构安全质量的意外的概率压缩到最小。
2.3
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当中,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设计要点。在一定程度上,高层建
筑整体的抗震性能都要靠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自身所具备的抗震性能来实现。若高层建筑的结构为多层,或者建筑结构刚度系数突变情
况下,应当多取振型数。如高层建筑的结构为多塔型、或者顶部有转换层、小塔楼等,则振型数要超过
12。但是,它的大小要保持不变,
不能够超过高层建筑总层数的三倍。若是弹性较强的楼板,在经过总刚性分析后,才可以适当的加大振型数。从而通过对高层建筑土建工
程结构振型数的合理设计,提升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保障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3
建设结构工程中安全性的设计策略
3.1
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性设计
安全性是建筑结构功能中的主要内容,主要指的是建筑结构在遭到破坏时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在遭到强烈破坏时可以出现局部损
坏,但是不能出现建筑坍塌的现象。在建筑工程规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设置,其中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中整体
的牢固性、建筑结构承载力设计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耐久性等方面内容。
3.2
建筑构件承载力的安全设计
建筑构建承载力的安全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结构的载荷安全设计、建筑结构载荷中的分项系数以及建筑结构材料中的分项系
数设计等方面内容。只有对以上几方面内容展开安全设定,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安全值。在建筑结构承载力设
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构件中整体的作用确定相应的承载力,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可以产生适当波动。通常情况,建筑设计的荷载力不
同、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最终的安全性能也就不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以上因素展开综合考虑。
3.3
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
对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结构的安全性在结构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整体的牢固性与结构耐久性等几方面表现出来。目前我国建
筑行业对于结构设计规范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不太多。
结束语
文章对于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了探讨,还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总的来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
性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越来越重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加强企业施工的管理,提高建
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所以,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要考虑周全,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潘春帆,刘家海.建筑结构设计中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6(23):53+56.
[2]
何杰勇.分析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设计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5(52):81-82.
[3]
叶鹏.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5(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