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程序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____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____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____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____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处理流程短时间内发生____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控科院感管理委员会↓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医院感染暴发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并查找感染原因汇报分管院长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进行上报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三、报告1、口头报告。
临床科室发现____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控科。
(1)感控科调查发生医院感染____例以上疑似病例或____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道里区疾控中心。
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感控科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____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四、应急处置1、隔离诊治病人(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专科医院救治。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实施分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4)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环境处理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一、概述医院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故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至关重要。
二、医院感染暴发定义1.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状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三、报告原则与流程1. 科室报告:医护人员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况,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随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接报后,2小时内核实信息,进一步上报分管院长。
3. 外部报告: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处理预案1. 启动应急响应一旦确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紧急会议、资源调配等。
2. 感染源与途径分析迅速调查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实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医疗救治与控制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加强医护人员防护装备使用。
清洁消毒相关区域与设备。
4. 沟通与通报与患者、家属及公众进行透明沟通,发布官方声明,减少恐慌。
5. 后续监测与评估持续监测感染状况,评估控制措施效果,直至疫情结束。
五、职责划分医院管理层:决策与资源调配。
感染管理科:疫情监控、调查、报告与协调。
临床科室:病例发现、初步报告与患者管理。
后勤部门:物资供应与环境消毒。
六、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七、总结与改进每次事件后,总结分析,修订完善预案,不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医院感染暴发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防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保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医院制定了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信息,准确评估传染病风险。
2. 提供科学的依据,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防策略。
3. 保证医院内外的有效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
三、制度内容1. 感染暴发报告的主体: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部门负责人等。
2. 报告方式:感染暴发事件应立即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通过专门渠道反馈给卫生监督部门。
3. 报告信息:对感染暴发事件的描述包括发生时间、地点、感染病种、暴发程度等。
4. 报告程序:a. 发现可能的感染暴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b. 感染管理科负责调查核实事件的真实性与程度。
c.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制订应对措施。
d. 医院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应对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感染管理委员会。
四、制度实施1. 员工培训:医院应对全体员工进行感染防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与能力。
2. 资源准备:医院应做好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必要设施和资源的准备,确保应对措施的快速有效。
3. 监测与评估: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暴发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统计和分析事件情况,形成报告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卫生监督部门。
五、制度意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的实施对医院的健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医疗机构及时发现感染暴发事件,准确评估风险,提供依据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同时还可以加强医院内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应对医院感染的挑战。
六、制度评估医院应对该制度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做好改进和完善工作。
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的实施对于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患者的诊疗活动或住院活动相关的感染。
由于医院环境中存在众多的致病微生物和患者之间频繁接触,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和实施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医院感染报告制度1. 目的:及时了解医院内感染情况,掌握感染疫情动态,为制定和调整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流程:(1)发现感染病例:医院各临床科室和感染控制科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病例。
(2)报告病例:临床科室或感染控制科负责人应及时将感染病例报告给医务部或院感办,并提供相关信息。
(3)信息收集:医务部或院感办负责收集报告的感染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菌种和抗生素敏感性等。
(4)数据统计和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统计分析小组,负责对收集的感染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5)报告和汇总:统计分析小组定期形成报告,并向医务部、院感办和医院领导汇报,同时将有关信息上报给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时满足相关的报告要求。
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 目的: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 内容:(1)人员培训:所有医务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感染预防知识、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内容。
(2)手卫生和消毒: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包括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要求,以及对环境表面和医疗器械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
(3)隔离措施: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的不同,对感染病例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房的设置、人员流动管理和废物处理等。
(4)环境控制: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管理组,负责监测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状况,对卫生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空气净化、医疗废物处置等。
(5)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达到标准,防止医院感染的交叉传播。
(6)感染监测与调查:医院需要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上报程序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目的:通过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管理,提高应对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2.范围:适用于医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院内感染集中发生、院际传播等。
3.管理责任: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各科室责任人负责实施和执行。
4.报告对象:感染控制科、医院管理层、代表医院利益的相关政府部门。
5.报告内容:(1)感染暴发通报:包括暴发地点、病例信息、疾病信息、感染途径等。
(2)暴发原因分析:对医院感染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
(3)控制措施: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消毒、医务人员培训等。
(4)结果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已实施的措施进行总结和改进。
6.报告时限: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层报告,报告时限为24小时内。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上报程序1.发现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感染暴发事件,应立即上报给所在科室的责任人。
2.确认暴发事件:科室责任人接到报告后,进行初步确认,确保暴发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3.报告制定:科室责任人将暴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填写到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格中,包括暴发通知内容、原因分析、控制措施、结果评估等。
5.报告上报:感染控制科将审核通过的报告及时上报给医院管理层,并复印给相关政府部门。
6.上级部门指导:医院管理层收到报告后,及时安排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指导,确保感染暴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7.结果追踪:医院管理层与感染控制科密切配合,跟踪暴发事件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确保情况得到控制和改善。
总结: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上报程序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和迅速应对,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同时,医院管理层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制度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医院感染暴发(突发)监测、报告、控制制度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短时间(1周左右)内发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时(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向病区负责人报告,病区负责人分析情况后必须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并进行病原学检查。
2.微生物室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及时上报科主任,科主任必须在4小时内电话,并以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
如遇特殊情况报告未能畅通,应立即直接向主管院长报告或向院值班报告。
3.院感专职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并进行核实调查。
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专职人员进入临床调查、循证,进行信息核查,排除假性暴发。
初步核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报告分管院长或院长;(2)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3)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起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采取积极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流行蔓延;(4)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核实是否为医院感染暴发。
并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分级,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按规定时限上报重庆市荣昌区卫计委及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微生物室负责收集相关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6.明确医院感染暴发23例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5例,12小时内报告重庆市荣昌区卫计委及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医院感染暴发210例或发生特殊病原体、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2小时内报告重庆市荣昌区卫计委及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直报。
7.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应认真查找原因,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一、报告要求1.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内连续两例及以上具有流行性传播特点的与院内感染源有关的疾病。
2.报告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报告给医务部、院感科和相关科室。
3.报告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疾病确诊后24小时内报告。
1.成立处置小组:由院感科、医务部、护理部、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组成,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疫情调查:迅速收集感染者相关信息,包括就诊时间、病程、症状、治疗经过等。
针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究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并采取隔离措施。
3.相关科室协作:加强与实验室、感染科、传染病科等科室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确定感染疾病的诊疗方案和隔离措施。
4.感染控制措施:对疫情暴发科室进行消毒处理,加强环境清洁工作,提供所需的防护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正确的防护措施得以执行。
5.疫情报告与宣传:根据报告要求,逐级报告,调动全院力量参与疫情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全院员工宣传相关防控知识,提高员工防护意识。
6.隔离和追踪:对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采取个别观察、检测和隔离措施以阻断传播路径。
三、处置工作评估1.合理评估疫情:根据感染暴发疫情的大小、传播范围等,对疫情进行合理评估,及时调整处置方案。
2.协调沟通: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汇报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3.情况分析:对病例、隔离情况、治疗效果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
4.宣传教育: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感染疫情报告工作经验总结和知识普及,提高员工的感染控制意识。
四、处置工作总结与改进1.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感染暴发的处理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改进防控措施:根据总结和反思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3.建立长效机制:针对感染暴发事件,建立长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机制,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和预防能力。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范文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
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____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____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____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____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1、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____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报告和处置制度。
下面将介绍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
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报告范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指在医院内,同一病区或同一科室内,出现感染病例数量异常增多或突然增加的事件。
2.报告人员: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实习生等。
3.报告时间要求: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
4.报告方式: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
同时,医院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感染暴发事件报告表格,要求相关人员填写必要的信息。
5.报告内容:感染暴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感染病例数量统计、感染类型、感染途径、感染源头估计等。
二、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制度1.确认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控制科或感染科应牵头进行确认,通过对感染病例的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确认是否存在感染暴发事件。
2.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处置方案,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隔离感染病例:对于已发现的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单独转移到特殊的病房或区域,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4.追踪感染源头:医院感染控制科或感染科应积极追踪感染源头,通过调查病例、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尽快确定感染源头。
5.统计感染数据:医院应统计感染暴发事件的相关数据,包括感染病例的数量、感染类型、感染途径等,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6.加强防控措施:根据感染暴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医院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例如加强手卫生、消毒措施,调整病房排布等,以防止感染的继续扩散。
7.报告上级部门:医院应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感染暴发事件,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8.进行学术交流和总结:感染暴发事件结束后,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总结经验,以提高应对感染暴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即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
通过建立健全的报告和处置制度,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保障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处置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尽可能降低其带来的风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WS/T524-2016《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2.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 医院感染聚集的定义: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4. 医院感染假暴发的定义: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
5.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的定义: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1. 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逐级报告本机构感控部门(或专职人员)和法人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 感控部门(或专职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确定感染源、感染途径,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 感控部门(或专职人员)应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向本机构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结果和处置措施,并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示,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4.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蔓延。
三、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措施1. 加强感染源的控制,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感染源的扩散。
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
1、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证实医院感染暴发,医院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2、经调查证实为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发生以下情形时医院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厅医政处: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XXXX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为规范医院内感染暴发报告,尽早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处置能力,预防、控制感染暴发及其造成的危害,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XX)73号)、《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及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预案等,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落实并执行医院感控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定,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通过监测并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和隐患,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各科室/病区感控小组的应急预案应有培训或演练,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或感染暴发,应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不得瞒报、迟报或缓报。
二、暴发报告(一)临床科室经治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临床症状相同或相近的感染病例,尤其是病例间可能存在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共同暴露因素或者共同感染来源时,无论有无病原体同种同源检测的结果或检测回报结果如何,都应当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科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于12小时内向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及所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
1.5例以上疑似感染暴发。
2.3例以上感染暴发。
(二)医院内各级医务人员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卫办[2005)288号)的要求,立即上报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保证医院在2小时内向芜湖市卫健委报告,并同时向所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临床医师认真执行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告至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2 .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微生物检验部门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同时与临床科医生联系。
3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常规收集、分析、保存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相关信息。
当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迹象时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必要时组织专家核实,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4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科室发生“聚集性病例”应进行初步核实,并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本院感染控制专家组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确认与处理。
对暴发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内容等,严格按“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工作预案”执行。
5 .对出现一级、二级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并于12小时内向地区卫生局及地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在24小时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部。
6 .对出现三级暴发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7 .医院感染中的传染病报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
8 .对暴发的调查与处理,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8.1 临床科室按要求对疑似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体检查和药敏试验,协助调查。
8.2 检验科微生物室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注意保存菌种以备进一步检测分析,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或特殊的菌种要及时送疾控中心复核,保存。
8.3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因素、制定并组织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医护人员实行标准预防,必要时给予特殊防护,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采取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流行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一、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监测及报告(一)各科室医务人员及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和报告,当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或5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传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二)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于12 小时内报告院长、主管副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三)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医院应于12 小时内报告县卫计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经调查证实出现10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院内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院内感染,医院应于2 小时内报告县卫计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院长、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启动本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调查与控制(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根据人群、地点,时间的三间分布的统计学资料,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发生了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 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控制措施: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 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李生晓梦晓李飞刀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再上传必究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
1、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证实医院感染暴发,医院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2、经调查证实为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发生以下情形时医院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厅医政处: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