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楸树杂交育种初报

楸树杂交育种初报

楸树杂交育种初报
楸树杂交育种初报

楸树杂交育种及杂种无性系

选择初报

赵鲲1焦云德1王军辉2马常耕2

(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2)

通过对楸树杂交育种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楸树人工控制杂交育种新方法,并通过人工杂交及子代测定,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家系,在此基础上,选出了楸树杂种超级苗29个。经无性系造林测定(造林2年),初选楸树无性系5个。对[这批材料的进一步测定可望形成我国第一批楸树杂种无性系。

随着我国楸树科研、生产的迅猛发展,最近几年有关楸树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广大林业科研、教学部门为解决楸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先后就楸树的分布、资源调查与收集、杂交育种及无性快速繁殖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这一珍贵树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一个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研究楸树,大力发展楸树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可以预料,在不长的时间内,楸树必将成为继泡桐、杨树之后的第三代优质、速生、生态经济型用材树种,成为我国广大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但是,由于楸树自花不育、花而不实,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采用“取旁生者植之”的方法繁殖楸树,代代相传形成了楸树的单一无性系,这一结果使一个地区大都只有一个无性系存在。加之楸树自花不育,且大部分品种花期不遇,从而造成了楸树很少结果的现象,使楸树天然杂交育种受到了极大限制。

为迅速培育楸树良种,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和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七·五”楸树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楸树人工控制杂交育种和亲本配合力测定,并对杂种苗后代进行了超级苗选择及子代测定研究,为楸树多世代育种和新无性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1.楸树杂交亲本的选择及杂交组合

楸树自花不育,对杂交亲本的选择包括杂交组合的选择和杂交母树的选择。本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15B0403);

本次杂交亲本的选择是在“七·五”已建试验林中进行的,亲本均是经过无性测

定表现优良的单株。主要选择依据是生长快、干形好、抗性强。本次试验共选择杂交亲本8个,它们分别是4001、4002、7080、6523、3603、长3、3606、3842。2.楸树杂交方法

杂交是在河南洛阳林科所1993年营建的楸树无性系试验林的大树上进行的。对一些花期不遇的单株采取了花枝延期和催花的技术处理措施,杂交时间持续一周左右,杂交后挂标签,登记组和及杂交时间,2002年4月,对上述无性系间的组合进行大树野外人工杂交。在楸树开花盛期(4月7号到15号),直接摘取父本花朵,将花粉抹到母本柱头上。由于楸树自花不育,杂交后不必去雄和套袋。为确保授粉一次成功,同一杂交组合,连续进行多次授粉。结果见表:楸树杂交育种结果情况。

3.楸树杂种苗的培育和选择

3.1楸树杂种苗的培育由于楸树杂交育种获得的种子相对有限,在进行杂种苗培育时采用营钵播种育苗。一方面可提高杂种苗的产苗量,同时又便于育苗条件的控制,减少环境差异,提高苗期选择的准确性。当苗木长到15cm后,带营养钵转入大田。并进行常规大田管理,适时记录相关生长性状,特别是中间生长性状。年终调查苗高生长量。见下表。

表1:楸树杂交育种亲本组全及结果情况

从上述杂交的结果可以看出,楸树不同种(类型)间杂交具有不同的杂交结果,一些种间杂交是不结种的,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花期不遇,有的是花粉质量发育不良所致,还有一部分是双亲花期不育,杂交时所采用的花粉已是失去生命力的花粉或者母本的柱头已闭合失去授精的可能。但种内不同类型间的杂交也有结果的,这说明同种不同类型间在生长发育上是有一定的基因变异,但也有可能是同种间杂交本身就有结果的可能。关于这一问题还有待从不同类型间遗传进化关系及楸树分类学、遗传分子学上进行专项研究。

3.楸树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

自然界中楸树属虫媒花,花期7-10天,但不同种楸树花期不遇,是楸树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这给杂交育种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解决杂交亲本花期不遇是楸树杂交育种的关键技术。如滇楸的花期较楸树其它类型早7-10天。本次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花枝离体水培技术。将早花品种提前剪取花枝,在低于室温的环境下培育(父本),同时将一些晚花品种置于高于常温的环境水培,以利提前收集花粉。这是楸树杂交育种的关键。

3.1 楸树全同胞子代测定

3.1.1 材料和大田设计材料来自上述播种苗,2004年春天,将上述苗木分系号营建家系子代测定林,大田设计为完全随机区组。不等株小区(4-36株),3次重复。试

验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郊区,土壤为沙壤土,PH值7.3。造林当年地上平茬,年底调查苗高和胸径。2005年春对主干回截50cm。以利发芽抽枝。2005年12月调查苗木胸径。结果见表2。

表2:楸树家系生长调查表单位:cm

对上述家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方差分析表明,楸树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家系间的差异情况,对上述十二个家系采用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查表得q0.05(12,24)=5.1,计算临界值D。

D=5.1×(0.08458/3)1/2=0.86

对各系号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多重比较可以知道,楸树家系间的差异是完全不同的。家系的后代同自然界中的金丝楸天然种生后代在生长上是有较大差异的,这一结果表楸树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对楸树进行人工控制杂交育种理论上是可行的,实践上是成功的。

3.2 楸树超级苗选择

自然界中的楸树自花不育,其遗传基础为杂合体,因此杂交后楸树实生苗后代分离较大,有一些单株表现出特异的生长性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杂种后代在种子、果实形状、叶形、叶色、树皮颜色、皮孔形状、皮孔分布等质量性状上变化很大,而且在苗高、胸径、叶长、叶宽、叶柄大小等数量性状上都有明显区别。杂种的高度

分离为我们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采用这些苗木作为建立楸树优良无性系的初选单株,或用于建立楸树实生种子园,可大大缩短楸树选择育种时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是研究楸树早期鉴定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将楸树超级苗选择方法简介如下:

(1)苗木生长调查由于杂种苗数量不多,我们采用每木调查法进行全面调查。年底落叶后,实测各家系(组合)的苗高、地径。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确定苗高和地径的分级标准。本次的分级标准是:大于2米的为一级苗;1.5-2米的为二级苗;1-1.5米的为三级苗;小于1米的为四级苗,共4个标准。苗高阶为0.5米。

(2)计算标准差按照生物统计学要求计算各杂交组合的平均高(x)和标准差(s)。

(3) 楸树实生苗优良单株早期选择根据楸树杂种苗的实际生长情况,为了防止部分优良基因资源的流失,本次采用平均高加一倍标准差作为苗期单株选择标准。但当苗高或地径达到标准后,还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顶芽完好,无楸螟危害。或具优良外部形态特征。采用此方法共初选楸树超级苗19株。2005年对上述苗木进行批量扩繁,培育楸树杂种无性系苗期试验用苗。

3.3 楸树杂种无性系苗期测定

3.3.1 材料来源

本次测定所用苗木来自上述杂种超级苗,全部苗木采用梓楸嫁接法进行繁殖,对照为洛阳林科所七五期表现优良的单株无性系01,同时加入两个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金丝楸单株。

3.3.2 试验地概况与苗期测定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三里桥村,造林前土地为农耕地,这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海拔高120m。年平均降雨量600mm。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限258天。PH值7.5。

本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4次重复,4株小区,方块排列,2х2米株行距。四周设1-2行保护行。参试系号共30个。其中杂种无性系19个,七五期无性系6

个,光叶楸(楸树的一个类型)1个。对照为洛阳本地金丝楸单株(2个)。同时还加入主产我国西部的线灰楸1个及洛阳市林科选育的天然杂种灰楸1个。各无性系来源见表5。

表5:楸村无性系苗期试验林参试系号来原表

3.3.3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2006年3月按照上述设计进行大田造林,造林当年全部平茬,2006年11月,对全部系号进行每木调查,实测单株苗高、地径,计算小区平均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最终进行无性系综合评定,选择楸树无性系。

4.结果与分析

4.1无性系苗高、地径方差分析与遗传力估算

4.1.1 楸树杂种无性系苗高方差分析与遗传力估算

对全部30个系号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6

表6:楸树无性系(杂种)苗高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这批楸树无性系的苗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这批材料间楸树单株间)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杂种的基因型是丰富多样的。这同楸树自花不育、

个体高度杂合的特性相吻合。也就是说对楸树进行无性系选择,不仅理论上是科学的,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4.1.2 楸树无性系树高遗传力估算

由方差分析及数量遗传学原理可知.σ2e=1245.44,σ2e+σ2g=4907.16(σ2e为环境差,σ2

为基因型方差)

g

计算可得:σ2g=3661.72

σ2g

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楸树无性系树高的遗传力(重复力)R= ------------=0.75

σ2e+σ2g

4.1.2 楸树无性系苗高多重比较

为了研究不同无性系间的苗高生长差异,采用多重比较对前7个系号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对照采用“七五”最优无性系01号。

由方差分析可知,楸树无性系树高标准误S=(2M2e/4)1/2=(2Χ1245.442/4)1/2=24.9 由fe=87查统计用表得:t0.05=1.99 t0.01=2.638,由此可知本次显著尺度:

LSD0.05=24.95Χ1.99=49.65 LSD0.01=24.95Χ2.638=65.82

利用上述比较标准对7个系号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7。

表7:楸树无性系多重比较结果

苗高多重分析表明,以“七?五“系号01为对照,有5个杂种无性系同对照有极显著差异,这五个杂种是9-1、1-4、1-1、2-7、001-1;有一个杂种无性系同对照有显

著差异,系号是2-8;有一个“七●五”单株(038)超过对照01且达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认为本次有5个无性系可作为苗期初选的无性系(杂种).对这些无性系应进一步进行无性系中期测定,以便从中选出新的杂种无性系,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4.2 楸树杂种无性系地径方差分析与遗传力估算

4.2.1楸树无性系地径方差分析

同上分析,地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楸树无性系(杂种)地径方差分析表

地径方差分析表明,楸树杂种间地径生长量同样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同样说明,楸树杂种在地径生长方面遗传变异也是相当丰富的,杂种优势是显著的,对其进行无性系选择效果是明显的。

4.2.2楸树无性系地径遗传参数估算

同树高分析相同.计算可得;σ2e=0.0537σ2g=0.1199

计算可行地径遗传力h2=0.8993. 遗传变异系数бgov=8.03%

表型变异系数бpov=9.67%

4.2.3楸树无性系苗高多重比较

为了研究不同无性系间的地径生长差异,采用多重比较对前7个系号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对照采用“七五”最优无性系01号。

同苗高分析相类似,计算可得;地径LSD0.05=0.33 LSD0.01=0.43

地径差异显著检验结果见表8.

上述结果表明.在初选的前7个号中,有6个系号同对照01达显著或显著水平。但树高最高的9-1同对照01在地径上无显著差异,按树高、地径双重标准选择时,有3个系号同时入选,这3个号是1-1、1-4、001-1。

4.3问题与建议

4.3.1由天自然界中的楸树花而不实,对楸树进行人工控制杂交育种在国内还是首次;在亲本选择上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采用的杂交技术和杂交方法还不是十分科学,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完美和提高。特别是对远缘杂交还有待继续研究。

4.3.2楸树杂交育种是洛阳林科所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做的重要工作,2006年课题组利用洛阳楸树花粉进行了楸树花粉储存技术研究。结果发现,花粉在干燥条件下,保存一周左右仍具有生活力。这一结果为我们开展远距离杂交,特别是南方早花滇楸花粉收集、保存,最终同北方楸树杂交提供了依据。2007年,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楸树同滇楸的杂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楸树新杂种的培育提供了条件。

4.3.3 多年的物候观测表明,自然界中的金丝楸花期同南方的滇楸相同,因些为了提高南方滇楸的木材材性,建议利用北方的金丝楸花粉同南方的滇楸进行杂交,以期获得速生材优的杂种楸树。

4.3.4楸树杂种无性系间树高、地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为无性系选择提供了条件。

4.3.5通过树高单性状选择,共初选10个杂种无性系,占参试总数的34%。若通过胸径单性状选择,共初选无性系7个,占参试总数的24%。在初选的无性系中,有3个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同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树高生长比对照提高34.8%~16.8%;胸径生长比对照提高17.6%~8.1%,这些无性系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经进一步试验测定,可望成为优良杂种无性系。

4.3.6由于苗期生长性状不稳定,对楸树进行早期选择时,应从综合性状入手,以减少因单性状选择造成部分优良基因资源被早期淘汰。

4.3.7 由于楸树杂种无性系评比林树龄小,前期生长不稳定,各性状变异较大,利用上述方法选择的无性系,只能作为初选结果,为早日选出楸树杂种无性系,还有待今后继续进行多性状综合研究。目前,此项研究仍在进行中。

4.3.8楸树作为特种树种,对其育种目标应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不能仅将解决楸树的速生性作为楸树唯一的育种目标。应在多个方面对楸树进行育种学研究。如抗性、材性、干形以及楸树的应用等都是今后楸树育种学要研究的关键,有待深入研究。从我们对良种的初步观测表明,重点从速生用材、园林绿化、农林间作及特种用途造林树种多方面进行研究,如抗旱、抗寒、抗盐碱抗楸螟。

4.3.9 2007年8月,我们对初选的前五个无性系进行了生长量测定(地上二年生),结果表明,平均树高

5.72m,平均胸径7.13cm。比对照金丝楸树高提高35%,地径提高78.2%.由此可见这批杂种单株具有早期速生的特性。是一批有生产潜力的楸树良种。

4.3.10在栽培学上,由于楸树是平原树种,在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要从动态学角度研究楸树的栽培技术,尽量提高楸树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生产力。在同样的条件下,分别从育苗及培育小径材、绿化用材、中径材和大径材方面复合栽培(前期密植,后期间伐)。以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力,为楸树良种的推广提供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楸树组

2008.01.10

楸树的栽培技术

楸树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绿化价值都是很高的,可是大多数人对于楸树的认识还不够,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够忽视楸树的存在以及楸树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所以随着认识楸树的人逐渐增加,楸树的种植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楸树的种植技术也成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 1、楸树的栽植 楸树的栽植可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栽植前要挖好种植穴,另外带土球栽植可以提高成活率,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栽植过深,过深会导致植株发生闷芽,栽植时也应该施些腐熟的基肥并将其与栽植土拌匀,栽植后浇一次头水,三天后和五天后再分别浇一次水。 2、楸树的水肥管理

在日常的养护中应该重视楸树的水分管理,除了栽植后浇的头三水,还应在5-10月之间选择浇两次透水,当夏季降水较多时,不是过于干旱则不需要浇水,冬季也要施好防冻水。在植株满四年后只要浇好返青水和防冻水即可。另外,楸树喜肥,在栽植时施足基肥,5月份可施些尿素,可使植株枝叶繁茂且能够加速生长。 3、楸树的整形修剪 因为楸树萌芽力较强,所以耐修剪,春季新生枝条达到30厘米左右时,选出合适的主枝后将多余的枝条剪除,在生长期内也应将新抽出的芽抹去,如果要扩大树冠,则需要截短主枝选留外芽。 4、楸树养殖的注意事项 楸树同样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常见的虫害有珀蝽、模毒蛾、泡桐龟甲、楸蠹野螟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制剂来防治。另外楸树常见的病害有炭疽

病,此病在高温且通风差的情况下易发病,所以除了喷洒农药之外,还要注重楸树的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5、楸树的嫁接繁殖 楸树的嫁接可在冬季或者春季进行,芽接可选择在春季或是晚秋,冬季可在室内嫁接之后湿沙贮藏,春初再进行定植,清明前后进行嫁接为好,边嫁接边封土成活率较高。另外可进行劈接法,即准备好需要的接穗和砧木,将其形成层对好后用麻绳和塑料绳捆绑,用湿土封好即可。10天左右即可萌芽。 盛霖苗木种植是集楸树开发、养殖、苗木培育、种植、园林设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性研发基地,以现代科技为技术,以绿化环境为目标,在楸树的基础上又培育出更珍贵的新一代速生楸树苗。

速生楸树详细介绍

速生楸树树姿雄伟,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花色艳丽,每至开花季节繁花满枝,让人赏心悦目。楸树具有较强的消声滞尖、吸毒能力对污染空气的氧化硫,氯气等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经过选育后的一些品种,生长快,干形好,抗性强、耐观赏,具有不同的生产使用价值。它们有的树干高大,树冠狭窄,根系分布深,为理想的农楸间作型品种;有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固土、保土能力,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还有一些品种,冠形优美,花大色艳叶被密毛,叶形独特,果实耐观。这些品种在枝、干、叶、花、果实、冠形等方面独具风韵,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为优良的园林绿化品种。也是西部开发的优良树种。 速生楸树裁培管理技术 楸树原产我国,已有2000多年裁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珍贵用材和园林绿化优良树种,自古就有木王之称。但是,传统的楸树繁殖方法落后,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严重影响了楸树的发展。加之,人们无节制的砍伐利用,致使这一珍贵树种资源急剧下降,濒于枯竭。同时市场对楸树的需求量却与日巨增,楸树成为木材市场上的紧俏商品,极不易买到。因此,国家科委、林业部早在七五期间就把楸树研

究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多省科技人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经过20多年的辛勤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的解决了遏制楸树发展的良种繁育和速生栽培配套技术。速生楸树早被国家林业部立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被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选为绿化美化树种。 速生楸树的优良性状 (1)早期速生春季嫁接苗当年生长可高达3~4m,少量可高达5m,3年生树枝条生长量可达50~100cm,5年生树高可达10m,胸径可达12cm多,单株材积可达0.05m3。 (2)树体高大树体高大挺拔,树姿雄伟,树干圆满通直,尖削度小,自然接干力强。 (3)树体美观树皮光滑,不裂口,无疙瘩花形如钟,花色粉红,丰美艳丽,花期较长;叶片大,叶色翠绿,叶片耐寒,落叶较晚,落叶期整齐。 (4)木材优质木材质地坚韧细密,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有光泽易干燥,不裂不翘;耐水湿,耐腐蚀,不易虫切面光滑,易加工,是建筑、模具、家具、乐器、室内装饰的优良用材

楸树栽培技术

楸树栽培技术 无极县林业局郭中起楸树是紫葳科梓树属落叶乔木,栽培历史很长,在我国从汉代就有大面积栽植的记载。楸树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较耐盐碱,在我国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 楸树木材纹理通直、花纹美丽、材质好、宜加工、用途广,是较高级的木材。同时楸树树形优美、花色浅红、素雅美丽,叶子落期短,抗烟尘、抗有害气体能力强,隔音降噪效果好,近年来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孤植、丛植及用作行道树。楸树繁殖主要有播种、分蘖、埋根及嫁接等几种,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播种 楸树单株多自花不孕,种子宜在树龄20年以上性状优良的片林中采集。当其蒴果变成灰黑色,顶端微裂时采集,取种阴干后保存。楸树多行春播,其种子细小,发芽率较低,宜在苗床播种后移栽,亩用种1.5~2kg。河北播期在4月中下旬,若采用地膜覆盖或用塑料小拱棚,其播期可适当提前。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用40℃的温水浸种4~6h,捞出阴干后堆置于温暖的屋内,每天定时喷水搅拌,一般7~10天即可有部分种子裂嘴露白。苗圃地深翻后浇透水,条件适宜时整平耙细,做宽1.5~2m 的苗床,在其上划深1cm的浅沟,沟距20~25cm,撒上种子后用细沙土覆盖0.5cm,稍镇压后盖草,出芽后逐步撤除。在苗高3~4cm后间苗补植,株距20cm,当年苗高可达1~1.5m。 二、分蘖 楸树自古就采用挖取分蘖的方法繁殖,可在生长优良的母树周边刨出部分根系截断,然后加强水肥管理,当年即可长出大量分蘖苗,但其根系一般不好,必须归圃培育。在第二年春以株行距20×20cm 栽植于圃地,栽后平茬,培育1年苗高可达1.5~2m。 三、埋根 选取直径1cm以上的苗根截成15~20cm的根段,在深翻整平的圃地上开浅沟,把根段首尾相接放于沟中后埋土2~3cm,镇压后浇透水。埋根苗一般生长不均衡,注意精细管理促使苗势均衡,当年苗可高1.5m以上。 四、嫁接 楸树种子采集困难,可在梓树播种苗上嫁接楸树。嫁接一般在春季嫁接,砧木选取一年生梓树苗。初春在楸树母树上选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低温保存,当砧木树液流动后行嵌芽接或切接。成活后注意去除萌蘖、及时解缚支撑,当年苗高可达2m以上。 苗木生长期管理注意及时中耕锄草、适时施肥浇水,培育2~3年后苗木胸径可达3~5cm,即可用于用材林造林。若用于园林绿化还需继续分栽培育,可在肥沃的苗圃地以株行距2m×2m栽植,根据需要在苗干2~3.5m处截干,平时注意去除竞争枝,修剪整理树冠,适时中耕锄草、施肥浇水。当楸树胸径达8~10cm,冠径1.5m以上时,便可用于园林绿化。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真题

1、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A.有丝分裂B.分化C.减数分裂D.全能性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与思考: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细胞的全能性,是一种无性繁殖体系,整个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故选C。 2、利用植物的茎、叶片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④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A.①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与思考:组培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也是一种无性繁殖体系,同时也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故选D, 3、下列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正确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工程 分析与思考:组培是一项基本的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比如说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等等,但是在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不会使用到组培技术,故选B。 4、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细胞的生殖隔离问题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自学提纲 选修3 2.1.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年级: 49 班级:学科:生物(选修三)姓名:日期:2020-12-10 【导师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考纲要求】 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2、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 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力 提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想象、敢于创新的意识 【重、难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流程 【知识梳理】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出现(阅读课本36页第一段内容,思考:) 1、番茄—马铃薯能否用传统育种方法来实现,为什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巩固训练】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为获得() A. 融合的原生质体 B. 杂种植株 C. 杂种细胞 D. 愈伤组织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阅读课本36页第二段,思考)★★★ (一)体细胞融合过程 1、植物体细胞杂交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 2、如何让原生质体融合具体有哪些方法 3、 2

3、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与哪种细胞器有关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流程:杂种细胞愈伤组织杂种植株 【探究】(再次阅读课本图2-5,思考) 1、植物体细胞杂交运用了哪些技术方法,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有何不同 3、 4、将一些A植物细胞和一些B植物细胞诱导融合(不考虑3个或3个以上细胞的融合),最终细胞的种类有哪些? 【巩固训练】 2、下列关于原生质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原生质 C、被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是原生质体 D、原生质体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3、如图为“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

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 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

40个城市的主要行道树品种

杭州 香樟、梧桐、杜英、银杏、三角枫、泡桐、桂花、枫香等。 重庆 黄桷树,小叶榕,法国梧桐,梧桐,香樟,银杏,苦楝,银杏,桉树,杨树,垂柳,雪松,刺槐,刺桐. 广州 芒果树、榕树、大王椰子、扁桃、印度橡胶树、白玉兰、小叶榕、杜英、无患子、榄仁树、木棉等。 乌鲁木齐 常绿乔木:樟子松、天山云杉、红皮云杉 落叶乔木:苹果、刺槐、杨树、榆树、白蜡、黄金树、复叶槭 青岛 合欢法桐高干女贞雪松银杏、白蜡、五角枫、栾树等,马褂木。 秦皇岛 法桐、国槐、杜仲、杨树、栾树、合欢 哈尔滨 杨树,杨树、柳树、榆树、水曲柳、红皮云杉、白桦、复叶槭,紫丁香、榆叶梅 福建 小叶榕、芒果、羊蹄甲、黄花槐、白兰花、天竺桂、柳叶榕、盆架木、刺桐等等 南京 香樟,法桐,水杉、雪松、女贞、银杏、马褂木,杨树,七叶树,合欢,水杉,落羽杉 合肥 法梧水杉广玉兰玉兰紫叶李蜀侩龙柏香獐银杏黄连木杨树棕榈等。 西安 国槐法桐银杏,女贞,栾树,杨树。 无锡 香樟法梧最多;少量枫香无患子水杉雪松大叶女贞槐树栾树杜英等等 成都 黄桷树,小叶榕,法国梧桐,梧桐,女贞,刺桐,银杏,天竺桂,法桐,栾树,乐昌含笑,香樟,广玉兰,国槐,垂柳,三叶树,七叶树,鹅掌楸,意杨,黄桷树,小叶榕(用的比较多)水杉 绵阳 小叶榕,女桢,榆树,香樟,天竺桂,黄桷树,垂柳,银杏,广玉兰 徐州 女贞,黄山栾树,香樟,女贞 苏州 香樟最多然后是银杏悬铃木枫杨 云南 小叶榕,白玉兰,深山含笑,广玉兰,山玉兰,棕榈.雪松.大叶女贞,桢楠,桂花,红背桂。济南 国槐,银杏,法桐,女贞,垂柳,最多的还是法桐 广西 芒果树、榕树、大王椰子、扁桃、小叶榕、杜英、无患子、榄仁树、木棉、羊蹄甲等。 天津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借用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以及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等环节。下面以烟草和大豆的体细胞杂交为例,简要介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原生质体制备选取烟草植株上的幼嫩叶片和培养好的大豆细胞,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烟草的原生质体呈绿色,大豆的无色,在显微镜下很容易区别开来。 原生质体融合取等量的烟草和大豆的原生质体混合后,加入聚乙二醇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原生质体相互粘集在一起。隔一段时间后,加入高钙、高pH的溶液,这时原生质体才开始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包括膜融合和核融合两个过程。诱导融合只能诱导细胞膜的融合,两个核的融合是在杂种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时进行的。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烟草与大豆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将原生质体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便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这时,在细胞混合物中,不仅有烟草—大豆杂种细胞,还有烟草细胞、大豆细胞、烟草—烟草细胞、大豆—大豆细胞。杂种细胞的筛选,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用生理学或遗传学的方法。以机械方法为例,根据两种亲本细胞在形态、色泽上的差异,将细胞分别接种在带有小格的培养皿中,每个小格中约放1~3个细胞。在显微镜下找出杂种细胞,并且标定位置。等杂种细胞分裂成细胞团时,转移到培养皿中,培养成愈伤组织。 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杂种植株的再生是指从愈伤组织培养出杂种植株的过程。由于烟草和大豆分别属于茄科和豆科,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后,至今只能长成杂种愈伤组织,还不能分化,因此谈不上杂种植株的再生和鉴定。对于能够再生出杂种植株的,如烟草—海岛烟草、白菜—甘蓝、胡萝卜—羊角芹等,长出的植株究竟是不是杂种,还需要经过鉴定才能确定下来。杂种植株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方法、生化方法(如电泳)、细胞学方法(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分子杂交)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教师教学用书(生物选修全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绿化苗木品种大全共20页word资料

2014绿化苗木品种大全常见的苗木品种: 深山含笑女贞棕榈杜鹃金桂 国槐垂丝海棠重阳木鸡爪槭红叶石楠 四季桂含笑樟树腊梅苏铁 青枫红花木莲紫荆海桐金合欢 香樟桂花广玉兰杜英银杏 乐昌含笑紫薇红枫雪松马褂木 无患子樱花白玉兰栾树罗汉松 红花继木水杉枫香合欢红叶李 金叶女贞榉树红豆杉垂柳龙柏 石楠茶花法桐大叶女贞乐东拟单性木兰 F1代杂交马褂木 F1杂交马褂木側柏1-3年生 A 澳大利亚扬树64号澳洲国宝铁树澳洲红千层

矮海棠矮麦冬矮生紫薇矮紫樱矮紫薇 B 白菜棕白花继木白继木白蜡白蜡树 白腊白兰花白露仔白梅白皮松 白杨白杨树白榆白榆干白玉兰 白玉兰球柏树百日红板栗宝塔松 芭蕉芭蕾苹果八宝景天八角八角刺 八角枫八角金盘八角树八角茴香八仙花 八月桂八月桂花八月金桂巴西红果霸王棕 豹皮樟爆马丁香北方红豆杉北方栾北海道黄杨北京红帽北京松北京条桧北京圆柏北京桧 北京桧柏北京栾北抗杨北美白腊北美短叶松 北美鹅掌楸北栾北美复叶槭北美红杉北美落羽杉贝叶棕比利时杜鹃笔柏碧桃扁桃 扁桃树变叶木伯乐树布迪椰子

常青白蜡常夏石竹长春藤长红继木长青杨 长蕊含笑长寿果朝鲜黄杨朝鲜籽籽秤锤树 池杉赤兰桩抽柚臭椿川桂 擦树彩叶柳侧柏层状金边黄杨层状罗汉松 茶花茶花(绯爪芙蓉) 茶花(绯爪芙蓉) 茶花球茶梅茶梅(丹玉) 茶梅(梅红) 茶梅球茶梅俅茶树 茶条槭茶秧常春藤常绿杨常绿杨和109杨 串钱柳创花楠垂槐垂柳垂梅 垂丝海堂垂丝海棠垂叶榕垂叶榕树垂榆 垂枝碧桃垂枝梅垂枝银白槭垂枝樱花垂榕 春杜春杜鹃春鹃春梅春夏鹃 春雨2号桃刺柏刺柏球刺冬青刺槐 刺玫刺杉刺松刺桐葱兰 翠蓝柏翠兰柏

一亩地种多少棵楸树合适

楸树是一种观赏性特别强的绿化苗木,通常树高10米左右,树干笔直,叶子浓密,每逢5、6月份开放淡紫色的花,花朵特别多,香气浓郁。除了夏季可欣赏花卉外,秋季结满果实的楸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细长嫩绿的果实像极了豆角,一层层地铺散下来,像流苏,又像瀑布。那么这种树一亩地种多少棵合适呢?想必想种植这个树木的树农也是比较想知道的,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以便大家进行参考。 当年即可出圃按照每亩株行距50×50厘米计算,每亩产苗1600-2200株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想让这些苗木都成活或者是过多的成活,可以参考以下这些方法: 播种:春季3月播种,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泡4小时,捞出晾干。土壤灌足水,等到晾至松软即可播种,亩播种量1-2千克,间距控制在行距20-25厘米之间,播种完毕表面覆盖细土。小苗出齐之后去掉覆盖物,注意水肥管理。 扦插:选取1年生苗干做种条,截成15-20厘米的插穗,每50根或100根插穗扎成一捆,竖立于露天沙坑中,一层插穗,一层湿沙,至坑口20厘米处

盖土,天冷时要加厚土层。 埋根:采集粗1-2厘米的根条,剪成长15-20厘米的根段,上平下斜。挖根在春季解冻后末萌芽前进行,做到随挖、随剪截、随埋条。秋季采根要用湿沙层积贮藏到春季使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埋条前15天选向阳处,将种条混湿沙催芽。斜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斜放40°,根上端与地面平,埋后覆土1-1.5厘米,压实。 嫁接:嫁接适宜在早春和秋季进行,早春在树木发芽之前嫁接,秋天在树木落叶之后嫁接。采用梓树播种苗作砧木,从楸树优良母株采健壮当年生枝条的接芽,进行带木质部芽接法育苗。 浇水:以春天栽植的苗子为例,除浇好头三水外,还应该于5月、6月、9月、10月备浇到两次透水,7月和8月是降水丰沛期,如果不是过于干旱则可以不浇水,12月初要浇足浇透防冻水,第二年春天。对于生长多年的楸树,在降水少时也应浇水,在干旱时浇水,这样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延长寿命。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明:这些材料属于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找不到能完全保持其不育特性的品种,利用价值不大。1970年11月,李必湖等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次年春季的试验就表明广场矮3784、6044、二九南等品种(系)对野败不育株具有很好的保持能力。经过随后2年全国各育种单位的通力合作,到1972年冬在海南冬繁时就获得了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不育系群体,如珍汕97A和B、二九南1号A和B等。至此,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宣告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成以后,1973年原广西农学院等单位陆续筛选出IR24、IR26、泰引1号、古154等一批强优恢复系,并选配出汕优2号、南优2号等系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从此,以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实现配套为标志,宣告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3)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是有能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①雄性不育株的获得:获得原始的雄性不育株,可从大田自然群体中寻找或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前者如袁隆平早期从胜利籼、洞庭早籼、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发现的C系统不育材料;后者如李必湖等发现并被试验证实由野生稻与栽培稻天然杂交产生的野败雄性不育株;四川农业大学通过地理生态远缘杂交获得的用于培育冈46A等不育系的不育株,湖南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用于培育印水型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及四川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通过籼粳交获得的用于培育K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这些不育株均为核质互作型不育,比较容易找到保持系,是选育三系雄性不育系不育单株的主要来源。 ②保持材料(B)的选育:保持系的选育可采取测交筛选和人工制保法进行。 测交筛选法:获得雄性不育株后,选用掌握的国内外育成的大量优良品种(系)与之杂交,

楸树优良品种的无性繁殖技术

楸树优良品种的无性繁殖技术 摘要总结楸树优良品种埋根和嫁接育苗等无性繁殖技术,以为各地在进行楸树优良品种繁育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楸树;埋根育苗;嫁接育苗 1 埋根育苗 1.1 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育苗地位于池州市贵池区东南湖金元苗圃,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质地疏松的壤土。进行深翻细耙,平整细碎。无灌溉条件、冬季有雨雪的地区,应提前深翻不耙,冬季冻垡,以利于风化、积雪蓄墒、杀死病虫等。育苗前浅耕细耙,最后整地作床。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施有机肥75 t/hm2,再施入适量辛硫磷或毒死蜱防治根瘤线虫病及其他地下害虫。 从育苗效果看(表1),垄床较为理想,因垄床高于地面,通气性好,容易提高地温,苗床侧面浇水,地表不会板结,有利于种根的新根萌发和幼苗出土,成苗率较其他床式高。垄床的规格是底宽70 cm,上宽30 cm,垄高20 cm。 1.2 种根的采集与剪裁 2006年12月自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所采购种根,种根最好选用苗圃地的一年生根,采挖幼树或者壮龄树的根,一定要注意选择幼嫩根为种根。采根时间可在秋末树木落叶后,至第2年春季树木开始萌动以前进行。3月底以后成活率较低,有的甚至不能发芽成苗。 合理选根和剪截根穗是提高插根苗成活率、合理利用种根资源的有效途径。优良种根的标准:一年生幼根,粗度0.6~1.5 cm,剪截长度12~18 cm,上端平剪,下端斜剪,剪口平滑,不造成根皮挤压。 1.3 根穗催芽 插根前10 d左右,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挖深30 cm、宽70 cm的催芽坑。坑底铺湿沙(含水量20%),将根穗每50根扎成一捆,大头朝上竖直排放于沙中,其间以湿沙填充,然后在根穗部覆盖1~2 cm厚湿沙。有条件的底部铺一层马粪,催芽效果更佳。坑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以提高和保持坑内温度和湿度。经7~10 d,大部分种根开始露白发芽。可将发芽的根穗分批扦插,未发芽的继续留在坑内催芽。冬前采集的种根,在室内混湿沙堆藏,也能起到慢性催芽的作用。 1.4 根穗扦插 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按粗细分级插栽。株行距30 cm×30 cm或30 cm×60 cm,产苗4.50万~5.55万株/hm2。培育大苗可采取株行距50 cm×30 cm或50 cm×60 cm,产苗2.25万~3.30万株/hm2。插栽根穗以挖坑直埋为好,先挖坑松土,把根穗竖直插入坑中,用手把土压实,使根穗与土壤密接。根穗插栽深度与发芽成苗有很大关系,一般上端应高出地面2 cm左右,或与地面平。低于地面过深的发芽困难或不能发芽。插实后上面盖土1~2 cm,在缺墒的地区封土前浇1次水。低床育苗或未经催芽的根穗,覆土后上面封一小土丘,高度以2~4 cm 为宜。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效果更佳。根穗催芽后,出土时间较不催芽的提前10~17 d,且出苗整齐,成苗率提高16%。生长量也有显著差异,催芽处理的苗木高生长为不催芽的142.3%。而插栽后用地膜覆盖的苗木,比对照苗的高、径、根系分别大58.2%、42.8%、77.0%。 1.5 苗圃管理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 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 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 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 18 至34 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 营养品质。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胚乳的半透明性和 垩白质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不透明,普通稻米为不透明、模糊和半透明。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2 %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 17、糊化温度常用胚乳碱扩散值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胚乳碱扩散值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软。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21、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株高多由矮秆基因sd-1控制,矮秆表现为半矮生型。 22、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和感温性有关。 23、水稻花青素着色遗传是受 C 、 A 、 P 所构成的一个互补系统控制。 24、稻米的胚乳是3倍体组织,正反交WX(或wx)基因的剂量效应对杂种F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很大。 25、水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va L.,属禾本科稻属(Oryza)。 26、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 \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 \ 光身栽培稻。 27、普通栽培稻分籼亚种、粳亚种 2个亚种。

水稻杂交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分析了杂交育种在现阶段水稻育种中的地位,同时就现阶段如何认识和应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探讨,继续发挥杂交育种在作物改良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稻;杂交育种;实践 现代水稻育种中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理化诱变、远缘杂交、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普遍用于育种实践,但乐于被育种家采用的育种方法主要还是杂交育种。纵观20年江苏省水稻育种历史,大部分水稻优良品种都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成功的。因此,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杂交育种仍是水稻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的重要方法之一。 1 杂交育种方法的技术优势 1.1 杂交育种产生的后代遗传背景丰富 杂交育种通过单交、复交、回交、聚合杂交等多种手段,能扩大遗传背景,丰富变异类型,容易选育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好、综合性状优的品种。如武育粳3号就是复合杂交选育的,两个单交母本选用了北方早粳中丹1号,父本79-51和扬粳1号都是曾经在苏南较大面积栽培的晚粳稻。该品种自推广后一直是江苏省及邻近省份的主栽品种之一,1998年成为我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品种,面积为426万hm2,武育粳3号无疑是江苏省粳稻育种的重大突破。 1.2 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互作、互补、积累,在后代容易产生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将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于新品种中。同时,不同显性基因互作或互补也产生新性状,因为互作的基因在两亲本上,通过杂交可使互补基因相互结合而产生新性状。基因积累有时也能产生超亲性状,对数量性状来说,由分散在双亲中的微效多基因累积在后代中引起,也就是超亲育种[1]。 1.3 杂交育种方法灵活多变 组合配置、杂交方式、 水稻杂交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王俊仁 周凤明 吕宏飞 沈会生 滕志英 李建芹 扬国友 张安存(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210002) 的研究机构提纯生产,不能由棉花种子公司自行生产。棉花商品种子的扩繁,采用棉花商品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委托满足条件的师团进行,确保棉花生产种子质量。这种“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棉花推广品种少而精,更有助于实行单种、单收、单销,同时还可以防止棉花品种的混杂退化,延长棉种的使用寿命。 抓质量,创品牌 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种子产业化面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种质量和品牌等方面。首先要狠抓棉花种子质量。一是从决策管理者到生产经营者都要树立起这一意识,即质量就是生命,切实抓好每一关,各尽其责;二是要提高种子质量管理水平,棉花原(良)种场一定要严格按照棉花原种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实行“一场一种”制,搞好隔离繁殖与提纯复壮等相关工作,在田间选择、棉种子收购与机械加工过程中做到全程质量监控;三是要提高育种的技术高度,充分利用科研所的技术优势,如生化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势必为种子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要实施棉花种子品牌战略。具体做法包括种子基地的建设,特色棉花品种的打造;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加强服务管理;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级师团连队的报栏、宣传栏,相关的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运用,专家咨询和田间示范等形式扩大棉花品牌宣传,扩大社会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 陈淑君.种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中国种业,2005,9:32 [2] 龙艳.对《种子法》品种审定制度的修改建议.中国种业,2011,12:17-19 [3] 黄其振.国际种业的发展与中国种业战略对策:种子工程与农业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68-197 [4] 周关印,郑文俊.我国棉种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82-84,114 [5] 霍学喜,石爱虎.我国种业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政策分析.经济问题,1997,5:30-33 [6] 洪明秀.中国种子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对策:种子工程与农业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08-234 (收稿日期:2012-03-20 )

楸树苗种植技术

楸树的养殖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別难掌握的地方一般来说掌握了它的种植方法以后在养护中仔细和认真一些就可以养活楸树了。 楸树的繁殖方法 楸树虽开花但北京地区结实很少多采用接木繁殖或分根繁殖。 1.分根繁殖:树木落叶后将大树四周的分蘖连根掘下假植待来年春季四月上旬将蘖根单独栽植然后进行灌水和其他抚育即可成活为单独植株2接木繁殖:多采用腹接法(枝接法的一种)具体方法为采接穗:在冬季或早春选生长健壮的母株采集一年生比较充实的枝条采回后选择比较阴凉的地方挖成50厘米深的沟用沙子将接穗假植起来 佔木:用黄金树为砧木播种的黄金苗移植后第二年春季四月中旬待砧木要发芽时迸行嫁接。 嫁接操作方法:用锐利的刀子靠接穗下端芽子左右两侧削成长约1.5厘米的

斜面使成楔形基部穿子下方应稍长对面应稍短:靠砧木内方时斜面稍大外边的斜面稍小然后留2一-3芽剪断。 楸树的栽植要点 1.种植: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栽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栽植前按照要求挖好种植穴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胸径小雨10cm的可裸根栽植大于10cm的最好带士球栽植不能栽植过深栽植时应立即浇水秋季浇一次透水即可 2.圃地选择:楸树苗前期生长较慢管理要求细致尤其对土壤湿度要求较严。育苗应选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壤质士作为圃地。 3.整地:楸树种子小破土力弱苗圃整地要求深翻、耙细、平整并施足底肥筑成1m等距的半高床待播 4.苗期管理:楸树从出苗到长出4片真叶需30~45天这段时间生长速度慢苗木娇嫩要保持圃地湿度注意及时除草。 楸树的参考

楸树1000/棵米径20cm 楸树7/棵米径2cm高度3cm冠幅1cm地径4cm 楸树10/棵米径2cm 楸树小苗210/棵米径10cm高度7cm冠幅2cm地径11cm 楸树2800/棵米径25cm 地径26cm 楸树200/棵米径8cm 楸树苗2.5/棵米径1cm高度130cm冠1cm地径1cm 速生楸树苗8/棵米径2cm高度3-4cm地径3cm 一般树木的苗木其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米径、高度、冠幅等条件这也意味着它的树龄和品质。楸树的苗在一般的树种中算不上特别昂贵如果有兴趣想要养殖的朋友可以买一株苗木回来试试。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2、用途: (1)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就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神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繁殖过程中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亲、子代细胞内DNA不变,所以能够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2)作物脱毒 作物脱毒是利用茎尖、根尖等无毒组织,进行微型繁殖,所获幼苗是无毒的。 (3)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①制作方法: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然后包上人丁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如图: ②优点: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该过程为无性繁殖;节约粮食,减少种子的使用;可以控制添加一些物质,如除草剂、农药、促进生长的激素、有益菌等。周期短,易储存和运输,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4)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如紫草素、香料等。 知识点拨: 1、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 (1)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无菌操作;③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④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

(2)外植体接种前,需要将接种室、接种箱灭菌和对外植体消毒的操作: ①接种前一天,将接种室的四个角落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 ②接种前1小时,在接种室内用喷雾器喷洒来苏水;桌椅也用来苏水擦拭;接种箱内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 ③将灭菌室和接种箱内用紫外灯灭菌。 ④接种前,操作者用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 ⑤用次氯酸钠溶液将外植体消毒。 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 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①培养基配制;②外植体选取;③激素的运用;④消毒; ⑤温度、pH、光照。 4、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 5、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分化成的幼苗需要移栽,移栽时,应先将培养瓶的封口膜打开一段时间,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移栽时需用流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最后幼苗需移植到消过毒的新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知识拓展: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2、作物新品种培育 (1)单倍体育种: ①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②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阳光工程培训资料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一、杂交水稻制种类型 杂交水稻制种分为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二系杂交水稻制种。何谓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二系杂交水稻制种。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二系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恢复系。 二、安排好父母本播差期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和母本的生育不同,如何确保父本和母本同时抽穗,达到开花期相遇,首先必须安排好父本播种时间和母本播种时间。这是确保制种高产的关键。三系稻播种是以叶差未一句,时差作参照来确定父母本播种期。二系稻制种一般是以视察未准来确定父本和母本播种期。制种组合不同,父母本播种时差不同。制种农户一定要按照技术要求播种父母本,不要擅自更改父母本播种时间,否则,会造成父母本抽穗开花期严重不遇,导致减产或失败。 三、培育父母本分蘖壮秧,加强秧田培受 一是施足秧田底肥;二是稀播匀播,采用分厢过称播种,出苗前以露田为主,提高泥湿,促进出苗;三是苗高二叶片时及时追肥,浅水灌溉,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四是病虫害防治,秧田期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倒杆潜叶蝇、稻纵卷叶螟和稻象甲。秧苗过黄不转青的插栽前一星期补

追一次尿素,促进转青。 四、适龄插栽父母本,插足基本苗 为减少大田整地繁琐,一般采取父本母本同时插秧或先插父本紧接着插母本方式。父本行与风向呈“丁”字型,每厢播11—12行母本4×5寸,多株插栽,父本插单行。母本秧令20天左右,不插老秧,秧龄?返青快,分蘖早,分蘖成穗率高。 五、加强大田培管,搭建高产苗架 1、下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复合肥50kg。 2、及时追肥,插栽后5—6天追肥,亩用尿素6—7kg或返青专用肥10—15kg,促进返青分蘖。 3、浅水灌,科学蓄水,泥脚深,地下水位高,水源方便以露田为主或间歇灌水,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 4、加强病虫防治,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 六、搞好花期预测与调控 花期相遇与否,直接影响到制种产量。气温条件不同,受理水平不一致,父母本生长发育进度会有差异,花期预测尤为重要。预测方法:父母本幼穗剥检法。调控措施:母本发育慢,父本发育快,排水晒天或露田,促母控父。母本发育快,父本发育慢,母本偏施氮肥加深水层控母促父,施肥时不要将肥料施到父本行间。 七、喷好“九二○” 1、“九二○”使用量。不同制种组合“九二○”用量不同,

《植物体细胞杂交》教学设计

《植物体细胞杂交》教学设计 一、概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中“植物体细胞杂交”,虽然考纲不做要求,但是,是发展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该内容主要涉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应用。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问世,不仅给克隆技术带来重大突破,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细胞工程技术。近几十年来,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成果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细胞工程的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合作式学习,通过层层设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过程的学习,讨论细胞工程技术的社会意义,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关注细胞工程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学情分析 细胞工程是建立在对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等研究基础上的新技术,在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已学过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在必修模块《遗传和进化》中,学生已学过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这些都是学习本专题的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刚学过的植物组织的培养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良好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其他交叉学科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想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幻灯片放映日本博览会上的一棵枝叶覆盖面积达14平方米,果实数量达13000只的番茄树以及马铃薯的地下块茎。提出问题:通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