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8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2.深刻理解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的掌握。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上节课的知识点。
减除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做除法,再算减法。
加除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做除法,再算加法。
二、重难点突破减除混合运算例1 小宁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49元,买3个变形金刚花了81元。
一辆玩具汽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多少钱?(1)学生独立解题。
(2)集体订正、评议。
答案:49-81÷3=49-27=22(元)答:一辆玩具车比一个变形金刚贵22元。
加除混合运算例2一共能装多少盒?(1)学生独立解题。
(2)集体订正、评议。
答案:10+90÷6=10+15=25(盒)答:一共能装25盒。
三、拓展提高例1红海每千克海水含盐多少克?教师提示:找准“1倍量”,画出线段图。
(1)独立列式计算。
(2)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
答案:35×2-32=38(千克)答:红海每千克含盐38千克。
例2 某小区的绿地长45米,为了美化绿地,要栽一行松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已经栽了4棵,还需要栽多少棵?教师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确定要栽多少棵树。
(1)小组内讨论、解题。
(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答案:45÷5+1-4=6(棵)答:还需要栽6棵。
四、课后验收1.计算。
96-36+4 240÷6×3 888-8×696-36÷4 240+6×3 888÷8-62.(1)买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羽毛球共需多少钱?(2)已经买了50个羽毛球,还想用剩下的40元全部买羽毛球,一共买了多少个?3.火眼金晶辨对错。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定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小组讨论工具: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入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一个果园共有126棵树,其中苹果树占40%,梨树占30%,那么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教案:《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进行计算。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3.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4.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答案。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PPT,展示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交流答案。
3.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1.引言1.1 概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必须学习的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之一,混合运算则是将加法和减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运算方法。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要点。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生需要掌握加法的运算法则,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样,他们也需要了解减法的运算法则,包括减法的逆运算和差的含义。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帮助学生明确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则。
其次,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练。
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加减运算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最后,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应用运算。
学生将有机会应用他们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种实践与应用的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总之,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要点,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和组织: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
指出加减混合运算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强调加减混合运算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列出文章的目录,并简要描述每个部分的内容)- 2. 正文:主体部分,详细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要点和教学方法。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这种混合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运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则运算的优先级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也就是说,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再进行加减法。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以下表达式的结果:2 +3 * (4 + 5) - 6 ÷ 2按照运算的优先级,首先我们应该计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再计算括号内的乘法,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首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4 + 5 = 9然后,计算括号内的乘法:3 * 9 = 27接下来,进行括号外的加减法和乘除法:2 + 27 = 296 ÷ 2 = 3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减法:29 - 3 = 26所以,表达式的结果为26。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首先是括号的嵌套问题,如果表达式中有多层括号,我们应该从最内层的括号开始计算。
其次是乘除法和加减法的顺序问题,即同样优先级的运算符从左向右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以下表达式的结果:4 + 2 * 3 - 1 ÷ (5 - 2)首先,计算括号内的减法:5 - 2 = 3然后,计算括号内的除法:1 ÷ 3 ≈ 0.333(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接下来,进行括号外的乘法和加减法:2 *3 = 64 + 6 = 10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减法:10 - 0.333 ≈ 9.667(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所以,表达式的结果为9.667(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总结起来,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进行加减法。
在进行运算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括号的嵌套问题和运算符的顺序。
掌握了这些规则和注意事项,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进行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了。
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是六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含了多种运算符号的运算,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和运算规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一、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概述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等多个运算符号,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和顺序进行计算的运算形式。
在进行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先进行括号内的计算,然后按照乘除法的顺序进行计算,最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二、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的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将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中的括号内的运算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下列综合算式的值:12 - 3 ×(4 + 2)解:首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4 + 2 = 6,所以原式变为:12 - 3 × 62. 其次,我们需要按照乘除法的优先级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下列综合算式的值:12 - 3 × 6解:按照乘除法的优先级进行计算,3 × 6 = 18,所以原式变为:12 - 183. 最后,按照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下列综合算式的值:12 - 18解:按照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12 - 18 = -6所以,综合算式12 - 3 ×(4 + 2)的值为-6。
三、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的例题解析例题1:计算下列综合算式的值:15 + 6 ÷ 3 - 4 × 2解:按照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的步骤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乘除法运算:6 ÷ 3 = 2,4 × 2 = 8。
然后,计算加减法运算:15 + 2 - 8 = 9。
所以,综合算式15 + 6 ÷ 3 - 4 × 2的值为9。
例题2:计算下列综合算式的值:20 ×(3 - 2) + 5 ÷ 5解:按照综合算式除法混合运算的步骤进行计算。
二年级200道100以内加减乘除混合运算59 - 24 ÷ 6 = 5590 ÷ 10 ÷ 3 = 356 - 21 ÷ 7 = 5372 ÷ 9 + 88 = 9614 + 21 ÷ 7 = 1780 ÷ 8 - 7 = 330 ÷ 10 + 1 = 419 × 1 - 18 = 168 - 5 ÷ 1 = 6331 - 13 + 88 = 10615 × 1 - 61 = -4690 ÷ 10 - 4 = 532 - 80 ÷ 8 = 2239 + 5 × 8 = 79102 - 21 ÷ 3 = 955 × 1 ×6 = 3048 + 75 + 56 = 1794 × 8 - 8 = 2467 - 9 × 6 = 1394 - 28 ÷ 4 = 87 85 + 12 ÷ 6 = 87 3 × 9 + 11 = 38 53 - 56 ÷ 8 = 46 14 + 5 × 7 = 498 ÷ 1 - 7 = 141 + 5 × 5 = 66 69 - 16 + 77 = 130 46 - 4 × 5 = 267 × 8 ÷ 4 = 1454 ÷ 9 + 92 = 98 64 - 19 × 1 = 45 76 - 17 - 4 = 55 85 - 54 ÷ 6 = 76 8 × 9 - 44 = 284 × 9 + 82 = 118 4 + 9 × 4 = 4063 ÷ 9 - 3 = 484 - 10 ÷ 10 = 8318 ÷ 2 - 2 = 732 ÷ 4 ÷ 4 = 24 ×5 × 2 = 4081 ÷ 9 - 2 = 764 + 11 - 16 = 59 2 × 14 - 16 = 12 70 - 9 × 4 = 34 80 - 7 × 6 = 26 42 ÷ 6 × 10 = 70 4 × 10 - 11 = 29 63 + 9 × 4 = 99 70 ÷ 10 + 90 = 97 6 × 9 - 11 = 43 93 - 42 + 48 = 99 111 - 3 × 6 = 93 84 - 1 + 86 = 169 7 × 8 + 39 = 95 79 - 40 - 30 = 9 9 × 7 - 37 = 20 23 + 18 ÷ 3 = 2925 + 73 - 440 ÷ 4 + 42 = -239 59 - 4 × 4 = 4332 + 20 + 29 = 8170 - 52 - 18 = 034 + 34 - 40 = 286 ÷ 3 - 1 = 110 × 8 + 9 = 8914 ÷ 2 - 2 = 58 × 10 + 19 = 9960 + 60 ÷ 6 = 7037 - 16 ÷ 4 = 338 × 6 + 20 = 6826 + 9 × 6 = 8094 - 29 - 60 = 542 ÷ 7 ÷ 2 = 382 - 10 × 5 = 3220 ÷ 4 × 2 = 109 + 8 × 7 = 6565 - 60 - 3 = 212 ÷ 3 = 427 - 12 ÷ 6 = 2567 - 7 × 2 = 532 × 10 - 2 = 183 × 10 × 1912 - 72 ÷ 8 =5 × 7 + 85 + 44 - 2744 + 21 ÷ 38 × 3 + 3 = -25956 × 17 + 13 = 11522 + 6 × 4 10 ÷ 5 + 256 × 5 + 54 = 36210 - 20 ÷ 4 14 + 5 × 780 - 73 + 8061 - 10 × 22 × 9 + 6343 + 10 - 243 × 10 + 29 = -15726 ÷ 6 + 93 = 9438 + 25 + 29 = 9240 ÷ 1 ÷ 4 = 1081 ÷ 9 ÷ 3 = 32 × 9 + 62 = 8011 - 60 ÷ 6 = 19 × 9 + 8 = 898 × 8 ÷ 8 = 881 ÷ 9 + 17 = 2635 ÷ 7 ÷ 1 = 514 × 4 = 569 ÷ 3 +。
五年级小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题
一、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 例题:公式
解析: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计算加法部分公式。
再计算减法公式。
2. 例题: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
再算括号外的减法公式。
二、小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1. 例题:公式
解析: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计算乘法公式。
再计算除法公式。
2. 例题: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公式。
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公式。
三、小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 例题:公式
解析:
先算乘法公式。
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加减法,公式,公式。
2. 例题: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
再算乘法公式。
最后算加法公式。
3. 例题:公式
解析:
先分别计算乘除法,公式,公式。
再算减法公式。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主题与课时】:《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63~64 页,信息窗二,1课时。
【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情境图,运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总结等过程,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提高运算能力。
3,结合实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正确脱式计算。
4,运用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
(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中的练习1。
(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中的练习3。
(检测目标3)4,完成练习2、4。
(检测目标4)【资源与建议】,1,在上节课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将通过和上节课相似的“解决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计算——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学习。
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为后面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积累经验方法。
2,本节课的学习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走进情境,展开学习——通过解决红点问题,探究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解决绿点问题,探究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概括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时,可以借助上节课的学习经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讨论交流。
交流时,可以按照分析数量关系——列式——确定运算顺序——计算的流程来进行。
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把解题思路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