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习题精选二十五
- 格式:docx
- 大小:501.19 KB
- 文档页数:15
2019年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复习特训第九篇第1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题。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 )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
A、水十流失B、土地沙漠化C、植树造林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
A、美观B、防止水土流失C、净化空气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B、人们需要粮食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A、阻塞河道B、破坏士壤肥力C、形成高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B、酸雨C、台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B、伐木C、开山造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 )导致的。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无法确定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B、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练习题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选择题。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 )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
A、水十流失B、土地沙漠化C、植树造林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
A、美观B、防止水土流失C、净化空气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B、人们需要粮食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A、阻塞河道B、破坏士壤肥力C、形成高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B、伐木C、开山造田【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表现得极其缓慢。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B、伐木C、开山造田【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 )导致的。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无法确定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B、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
A、加强黄河岸堤建筑B、清除黄河河底的泥沙C、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择题。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 )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
A、水十流失B、土地沙漠化C、植树造林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
A、美观B、防止水土流失C、净化空气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B、人们需要粮食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拔高训练第七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 )导致的。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无法确定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B、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
A、加强黄河岸堤建筑B、清除黄河河底的泥沙C、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B、酸雨C、台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B、伐木C、开山造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解析】:第5题【判断题】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A、正确B、错误【答案】:第8题【判断题】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习题精选第四十篇第1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B、酸雨C、台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 )导致的。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无法确定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B、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
A、加强黄河岸堤建筑B、清除黄河河底的泥沙C、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B、伐木C、开山造田【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练习一、填空题1.()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2.()改变了地形地貌。
3.在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实验中,要尽量减少暴雨对()和()。
4.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
5.自然界的力量如流水、风力、海浪等度地表会产生()和()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判断题1. 人类活动不会对地表形态有影响。
()2.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3.房屋要建最好建在平原和山地的过渡带上。
()4.在山坡上修建梯土和梯田、并用石块坚固梯坎等方式都会防止水土流失。
()5.在暴雨对我们的家园影响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降雨量的多少。
()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轻侵蚀的方法是植树造林B.人类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C.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暴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周围种一些植物D.高山是因为水土流失形成的2.下列()可以防止泥石流。
A.加固边坡B.增强建筑物的防震性C.加固和加高堤坝D.加高海岸3.()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A.地球内部的力量B.外部的力量C.人类自身的活动D.三者都有4.我们在建造家园是要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A.建造什么样的地形B.用什么材料C.选择什么样的位置D.旁边的房屋样式5.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地形地貌的改变。
A.过度放牧B.破坏植被C.植树造林D.乱砍乱伐四、简答题1.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灾害的发生,以及减少它造成的危害?2.地球的各种自然力和人类的力量会对地形地貌造成什么样的灾害?《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土地的减少和流失解析:土地的减少和流失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和人类本身的活动有关,如破坏植物、过度放牧等。
2.各种自然力3.土地的侵蚀引起的灾害4.减少侵蚀5.侵蚀沉积二、判断题1.×解析:人类的活动如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行为都会对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2.√解析:在多暴雨的山区会形成泥石流等多种灾害,所以在山脚下修建房屋会非常危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侵蚀可以改变______。
2、影响侵蚀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3、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种草种树,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黏土和细沙很容易被雨水冲走。
()5、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6、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7、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三、选择题。
8、瀑布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
A. 坡度较大B. 没有植被C. 风力作用9、下面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蚀的地形是()。
A. 地面很平整B. 坡度较小C. 坡度很大10、影响雨水流动的原因有()。
①地表特点②雨水下落的速度③地形的坡度④雨水下落时的温度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11、雨水降落在山上,()。
A. 会顺着山势,向地势较底的地方流动(山下),汇集成小溪B. 会顺着山势,汇集成湖泊C. 会顺着山势,向地势较底的地方流动,最后都渗透在土壤中12、下列行为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流水对土地侵蚀的是()。
A. 植树造林B. 乱砍滥伐C. 过渡放牧13、下列三个地区中,土地最容易受到侵蚀的是()。
A. 土地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降雨量适中B. 土地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 土地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14、探索土地被侵蚀与植被有关时应该改变的是()。
A. 倾斜程度B. 植被多少C. 雨量四、简答题。
15、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雨水的侵蚀会使土地发生什么变化?参考答案1、【答案】地形地貌【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侵蚀的认识。
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解答】侵蚀会改变地形地貌;土地坡度大小会影响土地受侵蚀的程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课题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计划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这是学生对本单元学到的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也体现了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精神,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课要求学生自己建造一个地形,并选择恰当的位置和材料建造房屋,然后摸拟暴雨,看看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受住暴雨的袭击,并从实验中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
教学目标1.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2.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无益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的住暴雨的袭击。
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塑料小槽、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塑料等。
教学设计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所学到的知识,主要是各种自然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同时,提出了本课的探究任务和要求——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并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过暴雨的侵袭,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方法,最后通过总结、拓展、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像。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观察图片(或录像)分组比赛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为新课作铺垫。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竞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造房屋?2.评价小结3.预测暴雨过后,我们家园会怎样?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拔高训练二第1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题。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 )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
A、水十流失B、土地沙漠化C、植树造林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
A、美观B、防止水土流失C、净化空气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B、人们需要粮食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A、阻塞河道B、破坏士壤肥力C、形成高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B、酸雨C、台风【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表现得极其缓慢。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判断题。
只要土地的坡度较缓,暴雨就不会对土地产生任何影响。
A、正确B、错误土地是人类珍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土地资源。
A、正确B、错误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修筑堤坝、疏通河道等措施来防止灾害的发生。
A、正确B、错误水土流失会形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2019年精选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沙砾B、沙C、黏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题。
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C、有无覆盖物和土地坡度某小组研究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块有覆盖物的土地上,先下“小雨”,再下“大雨”进行比较B、在两块都有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C、在两块都无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 )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大石块B、植被C、黏土和细沙河谷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
A、石块B、泥沙C、小鱼【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热带雨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动物B、风吹C、雨水的流动【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地表径流越大,对土地的侵蚀越明显。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 )A、正确B、错误【解析】:第8题【填空题】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______。
土壤中的______和______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填空题。
雨点降落时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______。
章节测试题1.【答题】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
【解答】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
首先,它直接破坏了土壤资源,导致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减少。
其次,流失的泥沙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和水库,造成大量淤积,从而给相关的地表径流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答题】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
【解答】水土流失会使沟壑更多,加剧沟壑的发展。
3.【答题】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黄河水面高出地表的原因。
【解答】黄河河床高出地面而称为“地上河”.此种现象在黄河的下游河段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4.【答题】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黄河水面高出地表的原因。
【解答】黄河河床高出地面而称为“地上河”.此种现象在黄河的下游河段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5.【答题】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解答】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如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
6.【答题】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
2019年精选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十三第1题【单选题】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 )导致的。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无法确定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B、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
A、加强黄河岸堤建筑B、清除黄河河底的泥沙C、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择题。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 )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
A、水十流失B、土地沙漠化C、植树造林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
A、美观B、防止水土流失C、净化空气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B、人们需要粮食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下列选项中,( )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A、阻塞河道B、破坏士壤肥力C、形成高山【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