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225.31 KB
- 文档页数:8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解读(每日一练)考生姓名:李成华考试日期:【2022-08-13 】单项选择题(共5 题)1、路面基层使用的Ⅱ类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进一步分为()。
(D)•A、A级。
•B、B级。
•C、C级。
•D、A+B+C•三级。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2、根据《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应用于()。
(D) •A、公路路基。
•B、路面基层。
•C、非受力水泥混凝土构件。
•D、A+B+C。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3、根据《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分为()个技术类别。
(D) •A、1。
•B、2。
•C、4。
•D、Ⅰ、Ⅱ、Ⅲ三个技术类别。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4、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加工方式可分为()。
(D)•A、固定式。
•B、移动式。
•C、工厂式。
•D、A+B。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5、填筑路基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满足的技术指标有()。
(D)•A、轻质杂物含量。
•B、不均匀系数。
•C、易溶盐含量。
•D、•A+B+C。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共5 题)1、Ⅱ类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指标包括()。
(ABCD)•A、泥块含量、有机质含量。
•B、0.075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C、砂当量。
•D、硫酸盐含量。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BCD2、Ⅰ类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技术指标包括()。
(ABCD)•A、表观密度、空隙率、坚固性。
•B、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
•C、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轻质杂物含量、微粉含量。
•D、泥块含量、吸水率。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BCD3、类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技术指标包括()。
(ABC)•A、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B、坚固性、碱集料反应性能。
•C、泥块含量、微粉含量。
•D、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BCD4、Ⅰ类建筑垃圾再生细集料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包括()。
(ABCD)•A、云母含量、轻质杂物含量。
•B、有机物含量。
广东省标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waste aggregateDBJ/T15-159-2019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DBJ/T15-159-2019),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7月25日以粤建公告〔2019〕32号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实践经验,通过研究分析取得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重要技术参数等。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目 录1总则 (41)3再生集料 (42)3.1一般规定 (42)3.2技术要求 (42)4级配再生集料 (44)4.1一般规定 (44)4.2技术要求 (44)4.3级配设计 (44)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 (45)5.1一般规定 (45)5.2原材料要求 (45)5.3混合料要求 (45)5.4配合比设计 (45)6再生集料砂浆 (46)6.1一般规定 (46)6.2技术要求 (46)6.3配合比设计 (46)6.4再生集料砂浆的制备 (47)7再生集料混凝土 (48)7.1一般规定 (48)7.2技术要求 (48)7.3配合比设计 (49)7.4再生集料混凝土的制备 (49)8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 (50)8.2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技术要求 (50)8.3再生集料混凝土实心砖技术要求 (50)9再生集料工程应用 (51)9.1一般规定 (51)9.2地基处理 (51)9.3路基及管腔回填 (51)9.4路面 (51)9.5砖砌体结构 (53)10检验与验收 (54)10.1一般规定 (54)10.2再生集料检验 (54)10.5再生集料砂浆检验 (54)10.6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检验 (54)10.9路面施工质量验收 (55)10.10砖砌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 (55)1总则1.0.2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的生产及应用(包括级配再生集料、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再生集料砂浆、再生集料混凝土、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等),对其在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和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检验及验收提出了技术指标和要求。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标准一、引言本标准规定了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相关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再生骨料制备、无机混合料比例、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施工工艺、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等方面。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原料要求1.建筑垃圾:应符合相关规定,来源清晰,成分稳定。
2.再生骨料:应由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工艺得到,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3.无机混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水泥、石灰等。
三、再生骨料制备1.破碎:采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粒径适宜的再生骨料。
2.筛分:采用筛分设备对破碎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筛分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
3.清洗:对筛分后的再生骨料进行清洗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4.干燥:对清洗后的再生骨料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无机混合料制备。
四、无机混合料比例根据不同的道路工程需求,确定适宜的无机混合料比例。
例如,水泥与再生骨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五、混合料性能要求1.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
2.抗折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耐磨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
4.耐水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
5.耐候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六、试验方法1.抗压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折强度。
3.耐磨性试验:采用耐磨试验机进行耐磨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磨性能。
4.耐水性试验:采用浸水试验法进行耐水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水性能。
5.耐候性试验:采用气候变化试验法进行耐候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候性能。
七、施工工艺1.配料: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无机混合料和再生骨料进行配料。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的问题日益突出。
而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集料作为路面基层施工,不仅有利于环保,还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下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1. 垃圾筛选和处理首先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筛选和处理。
建筑垃圾可分为混凝土、砖块、石料、钢筋等多种材料。
因此,在筛选时,需要根据垃圾种类进行分类,将各种建筑垃圾分别处理。
同时,在处理时,需要去除垃圾中的杂质,如木屑、泥土等,以保证再生集料的质量。
2. 再生集料制作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可通过压碎、筛分等方式制成。
对于混凝土垃圾,应先进行破碎,再进行筛分。
对于较大的石料块,也应进行破碎和筛分。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道路使用环境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筛分标准。
3. 基层处理在路面基层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
具体工作包括采用碾压机振动夯实基层土壤,以达到必要的密实度。
另外,若基层土壤太松弛,还需在基层中加入一定的填料(如石灰、沙子等),将基层夯实。
4. 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需要根据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质地来制定具体施工计划。
对于审查合格的再生集料,可以直接用作路面基层材料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再生集料在施工时应与其他材料混合均匀,以免造成局部密度不均,影响路面使用。
(2) 在施工前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夯实程度均匀,防止集料掉落。
(3) 再生集料与总量相比的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20%,以保证道路的承重能力。
5. 重点环节管理在施工中,还需要对一些重点环节进行管理:(1) 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收回一部分的再生集料,用于其他工地的路面施工。
(2) 在施工结束后,需及时清理路面上的残留再生集料,以免影响交通和车辆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对环保、资源利用、成本降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将会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公路路面基层应用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技术规程1.引言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是指将废弃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再生处理后用于公路路面基层的材料。
再生集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生产和应用,确保公路路面基层的质量和安全。
2.规范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使用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情况。
3.材料要求3.1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且经过合格的再生加工处理。
3.2再生集料的颗粒骨料应坚硬、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空隙结构,以确保路面基层的力学性能。
3.3再生集料的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配合比相匹配。
3.4再生集料的水泥胶体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再生集料与新拌石料之间的粘结牢固。
4.工艺要求4.1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生产应设立专门的再生加工机构,配备先进的再生设备和生产线。
4.2再生加工过程中,应进行筛分、清洗、除尘和去除有害物质等工序,确保再生集料的质量。
4.3再生集料的质量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括骨料颗粒分布、抗压强度、水泥胶体强度等指标。
4.4再生集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并防潮、防尘。
5.施工要求5.1施工前,应对基础进行清理、修复等处理,以满足再生集料的施工要求。
5.2再生集料与新拌石料应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施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5.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施工机械的参数,确保再生集料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5.4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路面基层进行养护和检测,确保再生集料的性能满足要求。
6.质量控制6.1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6.2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质量监督应由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确保再生集料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
6.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ICS 93.080P 51备案号:72739-2020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731—2020公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施工与验收规范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wasterecycled materials for highway2020-06-30发布2020-10-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再生集料 (2)4.1 分类 (2)4.2 技术要求 (2)4.3 材料分档与掺配 (4)5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5)5.1 原材料 (5)5.2 配合比设计 (6)5.3 施工要求 (7)5.4 质量管理与验收 (9)6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10)6.1 原材料 (10)6.2 配合比设计 (10)6.3 施工要求 (12)6.4 质量管理与验收 (13)7 路基用再生材料 (14)7.1 原材料 (14)7.2 施工要求 (15)7.3 质量管理和验收 (18)附录A (规范性附录)杂物含量及混凝土粒料含量试验方法 (20)附录B (规范性附录)轻质杂物含量试验方法 (22)附录C (规范性附录)路基用再生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确定方法 (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首发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道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绪利、薛忠军、李兴海、吴野、张金喜、王佳妮、孙波、杨玉杰、常金波、马刚平、何强、曾波、张涛、葛慧娟、张奥、余沈鑫、于海臣、梁勇、李岩凌、李亮辉、季节、刘慧慧、池帅、王福晋、高海辰、王建刚、李昱秀、刘鹏、高勇。
《公路⼯程利⽤建筑垃圾技术规范》解读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JTG/T 2321—2021,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为便于理解《规范》的编制背景、定位与主要编制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规范》解读如下:一、编制背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其中之一,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也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篇章,明确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向,提出了推广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产量日益增长,建筑垃圾的妥善处理和再生利用成为目前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部积极探索建筑垃圾在公路上的应用,将公路领域对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作为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据了解,仅西安绕城利用建筑垃圾600万吨这一项,恢复垃圾场占用土地3000亩,减少土地开挖面积1500亩,节省生石灰17万吨,节约燃煤3.2万吨,测算下来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0多万立方米。
因此,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再生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公路领域的节能环保工作,推动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领域规范化、标准化的应用,统一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确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
二、《标准》定位作为我国公路工程领域首部指导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行业标准,《规范》对于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及全面推广具有指导性作用。
《规范》明确了建筑垃圾原材料指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加工工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适用范围、以及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于几种工程部位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一、背景介绍建筑垃圾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其中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道路建设领域,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
本文将探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路面基层施工中的技术规程及注意事项。
二、再生集料的选择2.1 再生集料的来源再生集料是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洗涤等处理得到的。
建筑垃圾的来源包括建筑拆除、施工废弃物等。
在选择再生集料时,要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且不含有有害物质。
2.2 再生集料的适用性再生集料的适用性是指其在路面基层施工中所能发挥的性能。
需要考虑再生集料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指标,确保其能满足路面基层的要求。
2.3 再生集料的比例在使用再生集料时,需要控制其在总集料中的比例。
一般来说,再生集料的使用量不宜超过总集料的30%,以保证路面的性能。
三、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3.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路面基层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施工区域清理干净,并清除表面的杂物。
其次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3.2 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指对路面基层进行加固和修补的工作。
在使用再生集料时,需要先对基层进行打浆处理,以提高再生集料的附着力和稳定性。
3.3 铺设再生集料在铺设再生集料时,需要控制铺面的厚度和均匀性。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压实处理,以确保再生集料与基层的结合紧密。
3.4 技术要点•选用适合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一次性施工面积过大,影响施工质量。
•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施工废弃物和垃圾。
3.5 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路面基层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再生集料的质量、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
四、注意事项4.1 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
4.2 安全施工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引言: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施工、拆除或改建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
由于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日益严重,对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应用技术规程。
一、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定义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是指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将其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获得的粒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状材料。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可用于回填工程中。
二、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应用范围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填充土工程:用于填充地基、路基、沟渠等工程,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2. 绿化工程:用于种植草坪、花坛等,可提供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3. 地下工程:用于地下管道的回填,减少材料成本和环境影响;4. 填埋场回填:用于填埋场的覆盖层和隔离层,减少填埋压实成本和环境污染。
三、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性能要求1. 物理性能要求:包括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含水率等,以保证材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2. 力学性能要求: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性能等,以保证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3. 化学性能要求:包括含水率、有害物质含量等,以保证材料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4. 工艺性能要求:包括筛分、破碎、清洗等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
四、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应用技术规程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建筑垃圾作为原料,并进行分拣、清洗等预处理工艺;2. 破碎和筛分:采用破碎机和筛分设备对原料进行破碎和筛分,获得满足要求的细骨料;3. 清洗和脱水:对筛分后的细骨料进行清洗和脱水处理,去除表面附着物和含水量;4. 质量控制:对细骨料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能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符合要求;5. 储存和运输:采用合适的储存和运输设备,保证细骨料的质量和安全;6. 工程应用: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将细骨料用于回填工程。
广东省标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waste aggregateDBJ/T15-159-2019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DBJ/T15-159-2019),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7月25日以粤建公告〔2019〕32号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实践经验,通过研究分析取得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的重要技术参数等。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目 录1总则 (41)3再生集料 (42)3.1一般规定 (42)3.2技术要求 (42)4级配再生集料 (44)4.1一般规定 (44)4.2技术要求 (44)4.3级配设计 (44)5水泥稳定再生集料 (45)5.1一般规定 (45)5.2原材料要求 (45)5.3混合料要求 (45)5.4配合比设计 (45)6再生集料砂浆 (46)6.1一般规定 (46)6.2技术要求 (46)6.3配合比设计 (46)6.4再生集料砂浆的制备 (47)7再生集料混凝土 (48)7.1一般规定 (48)7.2技术要求 (48)7.3配合比设计 (49)7.4再生集料混凝土的制备 (49)8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 (50)8.2再生集料混凝土砌块技术要求 (50)8.3再生集料混凝土实心砖技术要求 (50)9再生集料工程应用 (51)9.1一般规定 (51)9.2地基处理 (51)9.3路基及管腔回填 (51)9.4路面 (51)9.5砖砌体结构 (53)10检验与验收 (54)10.1一般规定 (54)10.2再生集料检验 (54)10.5再生集料砂浆检验 (54)10.6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检验 (54)10.9路面施工质量验收 (55)10.10砖砌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 (55)1总则1.0.2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的生产及应用(包括级配再生集料、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再生集料砂浆、再生集料混凝土、再生集料混凝土制品等),对其在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和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检验及验收提出了技术指标和要求。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1. 引言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是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的环保材料,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应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2. 再生细骨料的特性再生细骨料是通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以及处理去除异物等工艺步骤得到的。
具有以下特性: 1. 原料丰富:建筑废弃物来源广泛,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2. 强度可调:通过不同处理工艺可以调整再生细骨料的强度,满足不同工程的要求。
3. 耐久性好:再生细骨料经过处理后,能保证耐久性,不会对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3. 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应用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路基工程在路基工程中,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可以用于填充路堤、路基填筑、高速路边坡改造等。
具有以下优点: - 能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减少对天然砂石的需求。
- 由于再生细骨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 通过再生细骨料回填,可以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
3.2 填埋场工程在填埋场工程中,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可以用于填筑填埋场的路面、坡面和覆土层。
具有以下优势: - 再生细骨料可以填平填埋场地,提高填埋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 可以有效隔离填埋场内的废弃物,减少废弃物的渗漏和排放。
3.3 基础工程在基础工程中,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可以用于填充地基、垫层和夯实基础。
具有以下特点: - 再生细骨料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可以降低基础工程的成本,减少对天然砂石的需求。
3.4 绿化工程在绿化工程中,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可以用于填筑花坛、草坪和景观地貌。
具有以下优势: - 再生细骨料可以提供良好的水分保持性能,有利于植物生长。
- 可以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制作花坛砌块,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4. 应用技术规程根据以上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应用,制定以下技术规程: 1. 选用标准: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再生细骨料标准。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规程一、前言建筑垃圾是一种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而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则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技术。
本规程旨在规范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确保其质量稳定,达到国家有关建筑材料标准的要求。
二、原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1、原材料的选择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混凝土碎石、砖块、瓦片等建筑垃圾。
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的建筑垃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石灰和砂等杂质,应进行筛选和洗涤,以去除杂质;(3)建筑垃圾的粒径应符合要求,建议采用2-20mm的碎石。
2、原材料的预处理为了保证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应对原材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建筑垃圾进行筛选和洗涤,去除杂质;(2)对建筑垃圾进行碾磨,使其粒径符合要求;(3)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和配比,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制定合理的配合比。
三、生产工艺1、原材料的配合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所用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配合比的制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筑垃圾的含量应按照一定比例控制,一般在20%~50%之间;(2)水灰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质确定;(3)应合理控制砂率和骨料粒径,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2、混合混合是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两种。
在混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配合比要求将原材料投入搅拌机中;(2)在搅拌过程中,应适当加水,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3)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塑性等要求确定。
3、浇注和养护浇注和养护是保证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浇注和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设计要求将混凝土浇注到模板内;(2)在浇注过程中应避免太阳直射,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3)在混凝土初凝后,应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许昌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拆除中产生的废砖瓦、废弃砂浆、废混凝土块、废石块等建筑垃圾的总量与日俱增,预计到2025年,我国建筑垃圾将超过XX亿吨,建筑垃圾围城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短缺问题也正在逐渐凸显,因此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不仅可以解决由建筑垃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许昌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建筑垃圾利用水平,指导我市利用建筑垃圾进行道路基层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的要求,由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许昌市地方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技术应用规范》的起草工作。
本标准是许昌市建设无废城市示范市和打造标准化工作示范市的需要,将为许昌市打造无废城市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许昌的地域条件,并将建设行业先进的振动搅拌技术纳入标准之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技术先进性。
二、地方标准的制定过程1、标准调研验证阶段。
标准制定前期,标准编制组开展专题研究,进行广泛调查,参照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2、标准起草阶段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编制组确定标准的各项编制内容,起草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初稿。
3、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标准征求意见阶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三、预期经济效益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建筑垃圾在道路基层应用中的省内地方标准空白。
是对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和完善,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分类、在加工、循环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可操作型强。
标准实施后,能够显著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明显的环境和经济双效益;对规范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一、引言建筑垃圾的产生与日俱增,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的制定,将促进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材料要求1.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颗粒形状、含水率、粒度分布、强度等指标。
2.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应经过筛分、洗涤等处理,以去除杂质、破碎块及有害物质。
3.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含水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4.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粒度分布应符合施工要求,以保证回填材料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
三、应用范围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适用于以下工程:1. 土方工程:包括填方、挖方、回填等。
2. 基础工程:如地基填充、基坑回填等。
3. 道路工程:如路基回填、边坡填筑等。
4. 环保工程:如垃圾填埋场回填、园林绿化等。
四、施工要求1. 施工前应对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筑,确保回填材料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性。
3. 回填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施工现场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包括防尘、降噪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施工结束后,应对回填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五、质量控制1.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生产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 施工单位应对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3. 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质量检测应包括颗粒形状、含水率、粒度分布、强度等指标的检测。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的保护和储存,防止其受到污染和损坏。
2. 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口罩、手套等。
3.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